必須犯規的遊戲·重啟

第14章 切除(14)

那個晚上之後,章曉慧母子就搬到了路新平家居住。徐浩天進入新的初中,因為他是班上年齡最大的一個學生,被老師任命為班長。他學習努力、做事認真,很快就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和同學的喜歡,性格也一天比一天開朗起來。看到兒子的人生逐漸步入正軌,章曉慧的心情自然是可喜的,路新平也很高興。

然而,兩個月後的一天,徐浩天臉色陰沉地回了家,晚飯都沒吃,就把自己鎖在了房間裏。章曉慧和路新平猜他在學校裏遇到了什麽事,輪番去敲門詢問。一個多小時後,徐浩天打開了門,章曉慧把兒子拉到沙發上坐下,問他怎麽了,路新平坐在他們母子倆的對麵。

軟磨硬泡了半個多小時,徐浩天才終於說出原委:這段時間,同學們都有點疏遠他,甚至有點害怕他。一開始他不知道這是怎麽回事,後來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他才找到跟自己關係最好的一個同學詢問,這個男生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到底是不是小說裏的那個吳昊天?”

徐浩天莫名其妙,問誰是吳昊天。那同學支支吾吾,說你自己去看小說吧。徐浩天拉著他,讓他把話說清楚。那男生說:“你去網上搜吧,現在很火的一本懸疑小說,叫《切除》。你看了那小說,再看看下麵的評論。”

徐浩天說到這裏,路新平明白了,問道:“那你剛才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就是在網上看這部小說?”

徐浩天點了點頭。路新平又問:“這小說講的什麽?”

徐浩天說:“你自己看吧。”

路新平和章曉慧狐疑地對視了一眼。路新平走進書房,打開了筆記本電腦,在搜索欄輸入“切除”兩個字,網頁上顯示出了這部小說。他點擊進去,開始閱讀。

看了半個小時後,路新平目瞪口呆,全身的血液一陣陣湧向頭頂。

這部小說講述的故事,跟他們幾個月前經曆的事情幾乎一模一樣。一個長期被丈夫家暴,飽受折磨的女人,在偶遇自己的大學同學後,把自己的悲慘遭遇告訴了他。之後,倆人密謀了一個“完美犯罪”的殺人計劃,利用有自閉症的兒子,殺死了這個男人。而犯罪手法,幾乎跟幾個月前發生的“割喉事件”如出一轍:也是發生在一家外地人開的夜宵店、利用幾個小混混為幌子、冒充小混混的殺手將男人割喉……而小說的結局暗示,凶手就是女主角的兒子,一個叫“吳昊天”的14歲男孩。

快速看完這個故事後,路新平緊接著看了下麵的書評。他看到了這樣一些評論:

這個故事,就是根據幾個月前發生在南玶市的“割喉事件”改編的吧?

對,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作者本人就是警察,這肯定是她親手破獲的案件。

小說中的“吳昊天”的原型,叫徐浩天,名字幾乎是一樣的!

天哪,這個徐浩天,現在就在南玶市六中讀書!!我兒子跟他是同班同學!!他真的是殺人凶手?!那我兒子絕對不能跟他在一個班讀書了!

快點轉學吧,跟這樣的人在一個班讀書,太危險了。

雖然小說中的男人的確是個惡棍,但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這也太狠了。

這個小孩現在還在讀書?不應該被抓起來嗎?

建議南玶市的朋友,人肉一下這個徐浩天,如果他真的是殺人凶手,一定不能讓他繼續在學校讀書了。就算是未成年人,也應該進少管所呀。

……

路新平看不下去了,他氣得咬牙切齒,立刻搜索了這個筆名叫“亦蘭”的女作家。看到作者的簡介和照片後,他明白了——這就是那個叫陳娟的女警察。

路新平怒氣衝衝地走出房間,跟迎麵走來的章曉慧目光相接。從章曉慧憂心忡忡的眼神中,路新平猜到她剛才也在手機上看了這篇小說。

“這個女警察太過分了!居然把這件事寫成了小說,而且捏造事實!徐宏達……根本就是不是浩浩殺的!”路新平憤然道。

“可人家寫的是小說呀,又不是新聞報道,況且文中的地名、人名全都是用的化名……”

“她用的化名——特別是‘吳昊天’這個名字——跟浩浩的名字也太接近了吧?地名亦是如此。這分明就是故意引導讀者把小說和現實中的事聯係起來!這是對我們,特別是對浩浩的誹謗、汙蔑!我們可以起訴她的!”

“算了,新平,對方是警察,如果事情鬧大了,對我們沒有好處的。”

“警察又怎麽樣?警察就可以隨意捏造事實、誹謗造謠嗎?你看這篇小說下麵的評論沒有?很多人已經認定小說中的‘吳昊天’就是浩浩了,這對浩浩來說,影響非常惡劣!”

章曉慧始終有些心虛,她小聲說道:“可是這件事,我們畢竟不算是完全清白的呀。如果鬧起來,警方再次介入調查……”

“但是曉慧,你想過沒有,現在所有人都認為小說中的原型就是我們,如果這種時候,我們不作出抗議和反擊,就等於默認了此事,反而會給人一種做賊心虛的感覺,時間長了,就成了一個既成事實。浩浩會永遠背負弑父的罪名,你希望這樣嗎?”

章曉慧沉默了,然後搖頭。

路新平抱住她的雙肩:“所以說,我們必須起訴這個女警察。雖然這樣一來,的確會把事情鬧大,但至少給人的感覺是,我們是不怕跟警察對質的!隻有這樣,才能還浩浩一個清白!”

章曉慧思考了很久,說道:“好的,我明白了,新平。”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路新平去往一家律師事務所。一個資深律師接待了他,聽完整件事的起因經過,這位律師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在電腦上快速地瀏覽了一下這篇小說,然後對助理說:“你馬上把這篇小說通過各種方式複製、截屏以及打印出來,保留證據。”

助理立即去辦了。路新平問道:“薑律師,看完這篇小說,您是不是也認為,這個作者侵犯了我們的名譽權?”

“我認為是的。”律師說,“首先,這位警察在幾個月前,經手了這樣一起案件。也就是說,她是百分之百知情的,不存在巧合的問題;其次,這起案件至少目前來說,是沒有找到凶手,也沒有跟任何人定罪的,所以即便是警察,也不能公開表示或者暗示,誰是此案的凶手;第三,我剛才看了她寫的這篇小說,雖然地名、人名都是化名,但故事情節跟案情幾乎完全一樣,再加上作者本人的警察身份,以及‘吳昊天’這個頗有暗示性的名字,都難免讓人跟現實中的人和事產生聯想;第四,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件事現在已經對徐浩天造成惡劣影響了,而對方隻是一個14歲的未成年人。你知道嗎,法官在判決一起案件的時候,會以實際造成的影響來作為參考和判斷。如果這件事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徐浩天——包括你們——的名譽和生活,對你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那我們勝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聽完律師的一席話,路新平十分興奮,說道:“好的,薑律師,那我就全權委托您幫我打這起官司了!”

兩天後,薑律師所在的事務所向南玶市中級法院遞交了訴狀,起訴南玶市公安局一名叫陳娟的警察,用小說的方式誹謗未成年人,侵犯了對方的名譽權,對其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法院了解情況後,認為符合立案條件,在三日之後,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到了對方當事人——也就是陳娟的手中。

南玶市公安局的局長從法院的朋友那裏獲悉了此事,十分重視。雖然這隻是一起民事訴訟,但警察被起訴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很少見的,而且還是自己手下的一名警察。於是,局長在網上找到這篇小說,粗略看了一遍。之後通知陳娟,讓她立刻到自己的辦公室來一趟。

陳娟當然知道所為何事,她昨天就收到訴狀了。來到局長辦公室,局長拉著張臉說道:“陳娟,你利用工作之餘寫小說,這個我不反對,但是你把還未破獲的案件隨便杜撰結果,寫出來發表,難道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麽嗎?現在人家一紙訴狀把你告上法庭,對你個人,對我們整個南玶市公安幹警的形象,都會造成不良影響。你也是工作十多年的老警察了,怎麽會出這種問題?”

陳娟有些不服氣地說:“局長,你都說了,這是小說,又不是紀實文學。我用的也全都是化名呀。”

“可現在是網絡時代,你的警察身份,讀者們會不知道嗎?加上你寫的這起割喉案,就發生在幾個月前,網上的讀者——特別是南玶市的人——當然會對號入座,覺得你是在含沙射影。關鍵是,你把凶手寫成是被害人的兒子,一個14歲的少年,更是敏感。這可是未成年人呀,現在還在學校讀書,你看看網上的評論,很多家長已經聯名要求學校開除徐浩天了。你能說這事沒對人家造成影響嗎?”

陳娟抿著嘴唇沉吟一刻,說道:“局長,這起案件的結果,不是我隨便杜撰的,凶手真的是徐浩天!”

“有證據嗎?如果你能證實這一點,那就提起公訴,讓法院給徐浩天定罪呀,幹嘛拖到現在呢?”

“這起案件,是三個人合謀的。幕後主使是那個叫路新平的醫生,他非常狡猾,利用徐浩天的自閉症作為掩護,精心策劃了這樣一起‘意外事件’。我並不是沒有認真調查,隻是他們串通一氣,死者又沒法開口說話,所以……”

局長擺擺手,示意她不必說下去了。“你說的這些情節,我都在你小說裏看到了。我也相信,這有可能是事實,畢竟你是經驗豐富的警察,之前也破獲過很多大案。但問題是,你跟我解釋沒用,你得拿出確鑿的證據來,才能給他們定罪呀。”

陳娟:“好,那我申請現在就把徐浩天帶回來,進行審問。”

局長:“你現在已經被人家告了,按照回避製度,你不能再參與這起案件了。”

陳娟:“沒關係,這件事可以由別的同事來辦。同時,我申請用測謊儀對徐浩天進行測謊,然後請省上的測謊專家配合調查。我相信,隻要施加一定的壓力,就能讓徐浩天坦白交代!”

局長:“如果你這麽有把握,為什麽幾個月前不這麽做呢?”

陳娟:“因為幾個月前,徐浩天是一個一句話都不肯對陌生人說的自閉症患者。但最近這段時間,我通過多方調查,得知他去學校上學了,並且擔任了班長的職務。班上的老師和同學都可以作證,他的自閉症已經徹底好了。意味著現在審問他的話,他不能再用自閉症來當幌子!一旦沒有了這塊擋箭牌,我相信一個14歲的孩子,不可能有多好的心理素質,他在接受測謊和審問的時候,一定會露出破綻!”

局長思考了一刻,說道:“陳娟,我可以把省上的專家請來配合調查,也可以對徐浩天進行測謊,然後試著攻破他內心的防線。但是我問你一句,你真的能肯定,徐浩天百分之百就是凶手嗎?如果一係列調查之後,發現他確實是無罪的,該怎麽辦?”

陳娟說:“那我就引咎辭職,如果法院真的判我侵犯名譽權,我也接受這個事實。”

“好,既然你這麽有把握,我就照你說的去辦。”

局長雷厲風行,立刻安排刑警隊的隊長傳喚徐浩天,並通知省裏的測謊專家,讓他們帶著最先進的測謊儀來南玶市,配合刑警隊長,聯合審訊徐浩天。

四個小時的審訊結束了。徐浩天並非一言不發,相反,他回答了警察提出的所有問題,整個過程身上都是接著測謊儀的,並且接受了兩位經驗豐富的微表情專家的觀察。最後,不管是測謊儀還是專家,都得出了同一個結論——徐浩天不可能是殺死父親的凶手。

局長把這一結果告知了陳娟。後者沉默半晌後,脫下警服、取下警徽,提出了辭職。

一個星期後,南玶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小說侵犯名譽權的案子,原告勝訴,法院製作調解協議:陳娟所著小說《切除》立即從文學網站下架,不得再次公開發表,包括出版和改編。陳娟支付原告名譽損失費和精神損失費共計十萬元。陳娟接受調解,簽收調解書並履行其內容。當地媒體報道了此事,算是從某種角度還了徐浩天一個清白。

辭職後的陳娟,索性專心寫作。這本《切除》雖然無法出版和發表,但此事引起的風波卻令她名聲大噪。一時之間,她成了國內炙手可熱的懸疑女作家,很多文學網站和出版機構都跟她約稿。這件事對她而言,已然是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