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登高

第134章 明爭

第134章 明爭

將徐元擬定好的分工情況看完之後,張楓不禁有些無語。

明顯有些不正常啊,徐元這算是器重自己還是把自己架在火堆上烤呢?目光在譚靖涵臉上瞥了一下,卻沒有看出絲毫異樣,心裏略一沉吟便有些明白,這個分工表,實際上已經取得譚靖涵的支持了,黨政一把手肯定在之前進行過一番溝通了。

張楓的分工當中,有不少都是應該歸政府那邊的職責,說得直白些,就是手伸得過長了。

暗中打量了一下政法委書記陶金忠和常務副縣長羅永年,卻沒有看到任何意外之色,張楓心裏暗暗有些嘀咕起來,不過很快就收拾起心情,管他呢,隻要兩位一把手沒意見,自己就裝糊塗好了,這些職責拿到手中,對於自己來說,卻是有益無害,最起碼目前來看是這樣。

最上麵是書記徐元和縣長譚靖涵的分工,徐元主持縣委全麵工作,譚靖涵協助徐元做好縣委工作,主持縣政府全麵工作。負責審計、監察工作。

張楓的分工是兼任縣編委會主任,協助徐元同誌負責縣委日常工作,協助徐元同誌分管黨務工作。負責目標督查、機構編製、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統籌城鄉、人口和計生、農業、林業、工業、水務、畜牧、氣象、糧食、供銷、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金融、保險、信息化、人力資源、公務員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電力、無線電管理、通信、國家糧食儲備、農民負擔管理、信訪以及縣委書記委托的其他工作。

聯係人大、政協、工商聯,工商局、質監局、供電局、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石油公司、煤炭公司、鹽業支公司、郵電局、煙草局、駐周安縣各金融保險機構、東河鎮管委會、雙龍水庫管理處、自來水公司工作。

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羅永年同誌兼任縣行政學校校長。負責縣政府日常工作。協助譚靖涵同誌負責審計、監察工作。負責財政、稅務、外事、工業園區建設、政務服務、發改、物價、投資促進、統計、法製、應急管理工作。聯係國稅、地稅、武裝工作。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成權同誌兼任縣委黨校校長。主持縣委組織部、黨校工作。負責黨的建設、幹部、機關黨工委、老幹部工作。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陶金忠同誌主持縣委政法委工作。負責政法、公安、司法、法院、檢察、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穩定、防邪、交警、消防、統戰、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聯係法院、檢察院、消防大隊工作。

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溫春明同誌負責城鄉規劃建設、住房、城管、交通、運輸、交通戰備、人民防空、防震減災、市場建設與管理、住房公積金、接待、機關事務管理工作。聯係住房公積金周安縣管理部工作。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春燕同誌主持縣委宣傳部、縣總工會工作。負責意識形態和社會事業發展、宣傳、群團、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招生、商務旅遊、大佛景區建設、婦女兒童、廣播電視、精神文明建設、新聞、出版、民政、殘疾人、老齡、知識產權、檔案、史誌工作。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樹林同誌主持縣紀委工作。負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工作。

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洪柯同誌主持縣委辦工作。負責縣委辦公室、保密、清河水利工程建設、扶貧、移民工作。

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陳俊同誌主持縣人武部黨委工作。負責民兵預備役和國防教育工作。聯係駐周安部隊(含武警)工作。

這個分工本身挑不出什麽問題,但張楓負責分管的麵兒確實有些寬,裏麵不少的職責實際上應該劃歸常務副縣長羅永年,從這幾個角度來看,作為縣常務副縣長,羅永年的權責就顯得有些小了,聽起來似乎還沒有宣傳部長馮春燕分管的工作多。

但是,羅永年卻挑不出絲毫問題來,他負責的財政、稅務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還有一個工業園區建設以及投資促進,都是非常繁重的而重要的攤子,縣委縣政府在這兩方麵也是下了大力氣的,盡管成效有些不夠看,但不能否認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徐元裝模作樣的把情況大致說了一遍,等到征詢意見的時候,幾個人心裏也都權衡的差不多了,沒人在這個時候找不痛快,就是羅永年也看出來了,分工情況黨政一把手早就已經交流過了,自己多嘴的話,不但撈不到好處,還平白被人惦記,所以就忍了下來。

羅永年其實既不屬於徐元所代表的市長李丹一脈,也不屬於譚靖涵所代表的市委書記韓林一係,表麵上仿佛應該是中間派,實際上卻是目前北原最大的一股勢力,以省長孫建國為核心的政治團體,孫建國的性情堅忍不拔,老謀深算,始終都堅持不偏不倚,既不與省委書記硬抗,唱對台戲,也不盲從,很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十幾年下來,周圍團結了不少人。

於梅的父親於博文剛到北原省任省委書記的時候,孫建國就是常務副省長了,送走了三位省委書記,可見孫建國的資格有多老,雖然沒有更進一步,但在北原省卻是穩若磐石,你看,趙博輝擔任省委書記的時候,於博文對於北原的影響力就開始急遽縮水,楊柏康剛剛接任省委書記,趙博輝在北原的根基就幾乎被連根拔起,但從始至終,孫建國卻不動如鬆。

所以,目前在北原省,根基最牢靠的,反而是省長孫建國,隻是孫建國有個說不上該算作是長處還是缺點的方麵,就是絕對不會跟省委書記對著來,但也能有限度的堅持自己的原則,說得好聽點,就是善於團結同誌,善於處理內部矛盾,有原則,是個好助手。

但同樣,他這樣的性格很難坐到掌舵的位置上,缺少了殺伐果斷的氣質。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孫建國在北原省的根基確實是無人能比,雖然無法與省委書記的力量抗衡,但其他人卻也很難在他手裏討到好處,這恐怕也就是譚靖涵寧肯與徐元有限度的合作卻不想讓羅永年這個常務副縣長坐大,免得到時候出現弱幹強枝的問題。

張楓等人自然想不到這方麵去,他們也看不明白北原省各方政治勢力、利益集團的相互角逐,所以體會也就不會有多深,能理解的也隻能是很膚淺的表麵東西,羅永年倒是看得很明白,可惜拿不出絲毫的對策來,人家這是陽謀,能先開個碰頭會就不錯了。

徐元端起茶杯泯了一口茶水,接著道:“既然大家沒有什麽說的,分工的事兒就這麽定了,等匯報市裏之後就予以公布,羅永年同誌,你先去吧,張楓同誌和陶金忠同誌等一下。”

羅永年自然知道,徐元接下來可能要討論一些人事問題,自己不是書記,沒資格上書記辦公會,所以很平靜的站起來離開了,出門時卻遇到紀委書記李樹林迎麵進來,顯然早已經得到通知,在外麵等了一陣兒了。

李樹林剛坐下,徐元便道:“公安局的夏天鵬局長因公殉職,縣局的局長不能一直都這樣空著,周安縣的治安狀況想必大家也非常頭疼,所以亟需解決領導問題,這件事也不能一直拖延下去,大家有啥建議不妨提提。”

陶金忠是政法委書記,按說這件事他是最有發言權的,可問題是他剛剛履任才一天時間,對於局裏的情形哪怕是提前用了再多的工夫,人事方麵也都還一抹黑,不可能提出符合心意的人選來,若是稍微能遲上那麽幾天,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可徐元會給他時間嗎?

果然,縣委副書記、縣長譚靖涵首先表態道:“這次周安縣班子調整的原因想必大家心裏都有數,公安局這一塊實在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能有絲毫馬虎,所以,在局長的人選方麵,一定要挑選能力強、熟悉本縣情況而且有一定基層經驗的同誌,周安經不起折騰了。”

陶金忠嘴唇張了張,還沒有開口就被譚靖涵搶了先,聽完譚靖涵的話,他麵色微微一僵,頓了頓才道:“為了慎重起見,我建議還是多考察幾天再說,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就從市局或者其他地方抽調經驗豐富的同誌來擔任局長。”

進來後就默不作聲,一直坐在那兒默默喝茶的紀委書記李樹林忽然道:“怎麽會沒有合適的人選?這次周安縣的大案雖然是省廳最後接手的,但偵破工作還是縣局的同誌完成的吧?這說明什麽?說明咱們縣局還是一個很有戰鬥力的嘛。”

陶金忠眉毛一豎,露出幾分凶相來,可惜的是,李樹林連頭都沒抬,眼皮子都不夾一下,讓陶金忠的表情白費了,他目光一輪,打量了在座的幾個書記一眼,心思裏麵忽然有些明白過來,人家就是要打這個時間差,早就打算明搶公安局長的位子了。

徐元點頭道:“是啊,據我所知,咱們縣局就有幾位同誌立下了大功,比如副局長葉青同誌,雖然是女同誌,卻巾幗不讓須眉啊,我看就葉青同誌了,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

張楓聞言不禁汗顏,對徐元佩服得不行,這哪是征詢意見,擺明車馬就是明搶麽。

又是李樹林第一個符合道:“我讚同徐書記的提議,葉青同誌是最合適的人選。”

張楓與譚靖涵相繼點頭,陶金忠翻了一下眼睛,沉著臉不說話,卻也沒有明言反對。

徐元淡淡的道:“那公安局的事情就這麽定了,由葉青同誌擔任縣局的黨委書記、局長,其他人事任命讓局黨委提名吧。”頓了一下,緊接著又道:“張楓同誌擔任縣委副書記之後,東河鎮的鎮委書記便空置了下來,為了東河鎮的各項工作能夠有序的發展,鎮委書記的人選,大家議議,然後上常委會。”

譚靖涵道:“張楓同誌是東河鎮的上任書記,對於東河鎮的情況自然也是最清楚,也是最有發言權的,對於新書記的人選,是不是多聽聽張楓同誌的意見?”

徐元“嗯”了一聲,道:“譚縣長講得很有道理啊,鑒於東河鎮的特殊發展情況,下一步,縣委也打算將東河鎮改為東河鎮管委會,由張楓同誌分管,張楓同誌,對於東河鎮的書記人選,你有什麽建議?”

徐元與譚靖涵一唱一和,根本沒有其他人插嘴的餘地,三言兩語,就把東河鎮的書記人選提名權交到了張楓的手裏,張楓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客氣,幾乎沒怎麽猶豫便道:“為了保證東河鎮能夠有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保證各項政策的延續性,建議由鍾楠同誌擔任鎮委書記,原來的副書記霍明同誌接任鎮長。”

譚靖涵點頭道:“鍾楠同誌是省裏下來的幹部,各方麵的條件都不錯,接任東河鎮的黨委書記,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副書記霍明已經在東河鎮兢兢業業的工作了多年,是位老同誌了,接任鎮長也是綽綽有餘,我很讚同張楓同誌的提議。”

李樹林道:“我也沒有意見。”

徐元把目光投到政法委書記陶金忠身上,道:“陶金忠同誌有沒有不同意見?”

陶金忠麵色一黑,不過還是淡淡的說道:“張書記對東河鎮最了解,提出來的人選自然也是最合適的,我沒有不同意見。”

徐元麵色淡然地點點頭,道:“那就先這麽定下來,改天在常委會上過一下,散會。”

看著徐元緩緩走出會議室大門的背影,會議室裏麵的幾個人,心思都有了幾分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