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抗戰係統

第0822章 大顯身手

第0822章 大顯身手

和柳川平助的第十軍相比,鬆井石根的上海派遣軍,兵力更多,達到了24萬之巨!

上海派遣軍的兵力更多,島國第三艦隊的大口徑艦炮,還不時地走密集轟炸。

因此,在淞滬會戰的各個戰場上,各華夏部隊都非常被動。

事實上,絕非被動這麽簡單。

絕大部分部隊,都至少損失了一半的兵力。

甚至,建製被打殘!

更甚至,一個師投放到戰場上,幾個小時後,就全軍覆沒了!

對付上海派遣軍都這麽吃力了,可想而知,在對付新上來的鬼子第十軍,華夏政府軍將會多麽被動!

事實上,根據華夏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推演,即使第十軍不包抄己方後路,己方也是凶多吉少。

第十軍、上海派遣軍合兵一處的話,再次和華夏政府軍戰鬥起來,絕對是一路碾壓。

為此,經華夏最高統帥部一致決議,經最高統帥蔣傑石拍板,忍痛下達了戰略撤退令!

也是,戰略撤退的機緣已到,為了保證有生力量,以便堅持長期抗戰,為什麽還不撤退?

經此一役,雖然死傷慘重,但華夏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

將鬼子主力部隊,從華北戰場吸引到了淞滬一帶,成功避免了宋朝、明朝滅國的悲催命運。

若是不主動發起淞滬會戰,或者是戰役的規模不大的話,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戰略目的。

讓人唏噓不已的是,發現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華夏最高統帥部的大人物並不是很歡樂。

也是,達到這個戰略目的的代價太大,幾乎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

華夏苦心孤詣的,花費了無數金錢,營造的這些德械師,傷亡了一半還多。

最重要的是,那些也負責衝鋒陷陣的營連排級軍官,尤其是班長和老兵,傷亡率更大。

毫無疑問,這些主力部隊的元氣,都遭到了重創。

著眼現在,展望未來!

感覺到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很自然的,在各級指揮官的組織下,華夏各主力部隊,都開始了撤軍。

因為運籌得當,撤退稱得上是有條不紊。

按照最高統帥部、淞滬會戰總指揮部的命令,各部隊都開始了輪換,並逐級撤退。

例如,一支德械師,在昨天,主要任務還是為後麵的某支部隊撤退提供掩護。

可到了今天,他們就不再執行掩護任務,而成了被掩護撤退的部隊。

而在曆史上的淞滬會戰當中,華夏之所以損兵折將無數,原因並不是出現在戰鬥的時候。

確切的是,因為撤退令下達的太倉促,因為各基層指揮官都壯烈殉國了,大撤退竟然演變成了大潰退!

很自然的,在鬼子的一路追殺下,這些華夏主力部隊大都無力阻止有效反抗。

因此,在大潰退的時候,華夏方麵的死傷,遠高於正麵戰場上。

其實,對於這一幕幕,葉天了若指掌。

原因很簡單,他和華夏最高統帥部,甚至是蔣傑石本人,都能秘密聯係。

再加上,此刻,葉天正活躍在華夏和島國部隊的結合部。

因此,華夏主力部隊正在大撤退,葉天非常清楚。

事實上,對於這個大撤退,葉天給予了充分的理解。

也是,逞一時之勇,將華夏主力精銳部隊,都葬送在無力回天的淞滬會戰上,後果極其嚴重。

可以這麽說,一旦蔣傑石真的這麽做了,葉天反而會很不理解。

不得不說的是,為了不至於引起蔣傑石,以及各大員的反感,對於大撤退,葉天明知道撤退好,但卻沒提出這樣的建議。

當然,這麽做,葉天還是很有底氣的。

也是,華夏雖然國力羸弱、國庫空虛,但並不是沒有能人。

這其中,以華夏第一軍神蔣百裏先生為最。

在《國防論》等著作當中,蔣百裏早就提出了關於全麵抗戰的各種設想:

如持久戰理論;

如防禦、相持、反攻的三個宏觀步驟;

如利用華夏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多山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多的開辟戰場,從而消減島國的兵力;

尤其是關於淞滬會戰,更是蔣百裏對華夏的最大貢獻!

葉天認為,遍觀各抗戰武裝,若是挑選對抗戰貢獻最大的一個人,非蔣百裏莫屬。

也是,要不是他這麽提議,並被蔣傑石采納的話,全麵抗戰的局勢,絕對會發生極大改變。

事實上,這個改變,並不是抗戰時間的延長,損兵折將的數量更多,而是滅國!

當然了,在葉天的心目中,殺鬼子數量最多的將軍,也就是戰神薛嶽,是抗戰第二人。

別的不說,光是在協助陳誠指揮的武漢會戰當中,薛嶽就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尤其是薛嶽指揮的萬家嶺大捷,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大勝仗!

萬家嶺一戰,島國第106師團、以及前來援救的第101師團和第27師團,都遭到了重創。

這還不算,在武漢會戰中投入的四個鬼子旅團,也都在包圍圈被殲滅。

最倒黴的第106師團,過來一萬對鬼子,最後僅僅有1500殘兵敗將逃出重圍。

武漢會戰曆時4個半月,以華夏軍隊的主動撤出而告結束。

就戰役而言,鬼子占領了武漢三鎮,並控製了華夏的心髒地帶,取得了勝利。

但就戰略而言,島國並未能實現其戰略意圖。

島國本來的打算,是迫降華夏。

沒想到的是,雖然屢戰屢敗,但華夏卻打算屢敗屢戰!

在華夏第一人蔣傑石的帶領下,華夏的抗戰雄心,從未消沉過。

而在鬼子已經占領的後方,無數抗日武裝,都紛紛成長起來。

如戴笠領導指揮的抗日別動隊、遊擊司令部、交通警察大隊……

再比如,八爺的各支敵後抗戰部隊。

當然了,在敵後戰場,除了這兩支最大的敵後武裝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自發抗戰武裝。

在這麽多敵後抗戰部隊的努力下,在淪陷區,鬼子很難做到完全控製。

非要打個比方的話,以各主要交通線為例,鬼子隻能勉強控製交通線兩側幾公裏。

因此,武漢會戰的意義很重大。

甚至,將武漢會戰稱作二十多次大型會戰當中,意義最大的一戰,都毫不為過。

島國嚴重缺乏各種戰略物資,因為此戰損耗太大,被迫陷入了華夏期望的持久戰當中,不得不再次改換戰爭策略:

軍事打擊不再被作為最重要的手段,而政治誘降,卻加大了力度;

暫停和華夏主力部隊決戰,轉移兵力,先維護鞏固各占領區。

就這樣,在陳誠,尤其是薛嶽的努力下,抗戰大局從戰略防禦階段,演變到了戰略相持階段!

……

葉天還不知道鬼子對付自己的方案,之所以還這麽活躍,是為了再次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