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673章 思維碰撞

徐輝走了之後,王瑜探頭探腦地溜了進來,低聲說,“徐鎮長找你說了什麽?”

“你眼夠尖的。”姚遠笑道。

王瑜說,“我就在你斜對麵,一眼就看到了。”

相處久了,王瑜和姚遠說話就隨便許多了。

姚遠說,“他說支持。”

“你不會真信他的話了吧?”王瑜坐下來,道。

這裏麵還有別的事?

姚遠點了根煙,示意王瑜往下說。

王瑜低聲說道,“這老徐可是關鎮長的死對頭,兩人鬥了多少年,不過薑還是老的辣,況且關鎮長是鎮長,他是副鎮長,就這麽敗下來了,雖然坐了冷板凳,但大家都知道他咽不下那口氣。”

頓了頓,王瑜說,“你現在和關鎮長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徐輝之前吃了那麽大虧,他不可能眼睜睜看著這個機會從眼前流失。”

姚遠看著王瑜,忽然發現他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自己的完全不同。如果王瑜的看法成立,那麽,徐輝向自己表明態度支持自己,其目的是掰倒關天明,而不是支持招商引資。

如果是這樣,情況比自己想的還要嚴重。

第二種可能,這隻是王瑜的分析,她曲解了徐輝的用意,徐輝是全心全意支持招商引資、是為全鎮八萬多老百姓考慮的,他從沒有想過掰倒關天明取而代之。

可是在王瑜看來,徐輝的目的就是要借助自己的力量掰倒關天明。

想到這裏,姚遠越發冷靜了,不但時代有時代的局限性,環境也有環境的局限性,徐輝過去的做法在其他人看來是和關天明唱對台戲,他們理解為鬥爭,這是可以理解的。

徐輝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麽,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判斷。

想到這一點,姚遠覺得事情沒有那麽複雜,一切為了經濟發展時代,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至於有人要把自己的“小目標”和大目標捆綁起來,那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看實際情況了。

說一千道一萬,王瑜是擔心姚遠被人利用,因此才有這一番話,對此,姚遠有著清醒的認識。

姚遠說,“徐鎮長說七年前,他招商引資來了一家港資礦泉水公司,計劃投資三百萬港幣在回龍鎮建水廠,回龍鎮水資源豐富,適合建礦泉水廠,那一次是因為關鎮長的極力反對,這項投資才告吹。”

王瑜說,“是這樣,那個時候我剛剛分配到回龍鎮工作,關鎮長當著上級領導的麵否決了徐鎮長的方案,搞的徐鎮長下不來台,港商當時的臉色很難看,後來就不用說了。”

微微搖了搖頭,王瑜沉聲說,“過了兩年,形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上級認為關鎮長當時的意見是正確的,避免了體製的演變,從那個時候起,徐鎮長就……”

姓資還是姓社,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因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內有過一場激烈的討論,結果就是1990年之後的兩年國內經濟形勢惡劣,出口量斷崖式下跌,外匯儲備甚至低於十年前。

這個階段姚遠是經曆過的,他能夠想象的當時的情況。

王瑜說,“後來,據說,據說啊,反正我是道聽途說的,說是上級為了安撫徐鎮長,就給他提到了副科級,然後擔任了副鎮長,緊接著就一直到現在了,當了七年的副鎮長。”

關天明不退,幾位副鎮長就隻能是副鎮長,想調去其他地方擔任一把手?你得拿出成績來。然而這個時候已經是經濟發展為先導的形勢了,徐輝既沒有以前的闖勁,所麵臨的經濟形勢也遠遠不同於幾年前。

對徐輝而言,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了。

對回龍鎮八萬多老百姓來說,他們錯過了七年的時間。

如果七年前的水廠能落戶,起碼能夠讓五百人變成工人,五百人的身後是五百個家庭,這僅僅是就業影響,還有地方稅收,還有工廠帶來的輻射效應——會催生上下遊供應商,會催生為這個生產鏈服務的個體戶……

有數據表明,每100萬工業投資可以帶動1000萬的GDP增長。

1988年,300萬港幣的投資,對一個國家級貧困鎮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是擺脫貧困走向全鎮人民溫飽的好機會。

可惜沒有如果。

七年前的回龍鎮是什麽樣,現在的回龍鎮就是什麽樣。

回龍鎮的這些曆史,要不是王瑜現在說起來,他是不知道的。

姚遠緩緩點了點頭,也不知道他是讚同王瑜的意見呢還是表示明白了王瑜的意思,他道,“徐鎮長的用意暫且放到一邊,對我來說,多一個支持者總歸是好的。不過我相信,市縣領導這麽重視,關鎮長不會像以前那樣。”

關天明為什麽會這麽抗拒招商引資,因為招來的全是民營企業、港資企業,因為他擔心未來的風向會再一次發生變化,一如七年前。

不僅僅是國家級貧困鎮這個帽子的問題。

這一點,是姚遠現在才想通的。

關天明非常謹慎,七年前又發生了徐輝引入港資企業後遇到形勢改變的事情,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麽多年過去了,思維已經固化了的他,對姚遠的招商引資如此抗拒,也就完全可以解釋了。

然而,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少部分人的意誌而改變,無論是誰或者誰們。

姚遠忽然長歎了口氣,說,“關鎮長今年好像54歲了。”

王瑜覺得很奇怪,想不明白姚遠為什麽突然提到這一點,點頭說,“對,明年55歲,他還能再幹一屆。”

姚遠沉默一陣,緩緩說,“關鎮長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非常看重,劉春菊被拐案他一直盯著,給了派出所很大壓力。”

王瑜更奇怪了,無緣無故地提這個事幹什麽呢。

姚遠說,“他是個好幹部,但在經濟發展這塊,他的思維被固化了。”

王瑜搖了搖頭,表示不明白姚遠的意思。

姚遠輕輕擺了擺手,歎著氣說,“過了明天就塵埃落定了。回龍鎮距離省城僅一百公裏,可是在思維和思想上,回龍鎮還停留在七十年代,而省城人民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新世紀了。王主任,你應該能感受到的。”

不管王瑜能不能聽懂,姚遠收拾東西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