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923章 洪峰來了

雨停了,沒有雨過天晴,天色依然是灰蒙蒙的,明顯在醞釀著下一次更大的降雨。

四台打樁機,兩台為一組分別從兩端開始往中間進行打樁。

春風科學院建築工程研究所的專家當場對土堤的情況進行最詳細的勘察分析,因為時間很緊張,所以來的人比較多,一起上。

有人感到奇怪,既然姚遠已經有了這樣的加固方法,為什麽要等到現在才實施,為什麽不提前對土堤進行加固。

不是姚遠不想,而是很難做到。

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很難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批準,再者,土堤本身就有質量問題,這裏麵涉及多少人什麽人天知道,你一個做生意的突然說要出錢維修土堤,你什麽意思?

簡而言之,這屬於政府工程,是民生工程,你說土堤修得不好,那是在否認政府的工作,哪個政府會讓你動手加固?

姚遠是在基層政府工作過一年時間的,很了解這裏麵的彎彎道道。因此,走正常程序幾乎是沒有辦法動手加固土堤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土堤告急,等緊急情況之前,等進入戰時狀態,那麽很多事情就可以不按照平時的流程走了。

所以他把工程隊提前準備好,搞掂現場指揮之後立馬進場進行施工。此時江水剛剛漫過土堤,被臨時用沙袋堆砌起來的防護牆擋住,尚能堅持一些時間。

開幹之後,姚遠其他事情就沒有精力去管了,整個長江流域,最危險的地方就是這裏,就是他所在的九江土堤。這段土堤一旦決口,九江城區二十多萬人的安危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姚遠統一指揮著打樁機作業,具體的做法就是采取不規則的排列方式來進行,目的是把江水施加給土堤分散開。

挖掘機則在打樁機完成一個模塊作業之後,立即開進挖掘樁之間的泥土,緊接著還是挖掘機,利用自己的挖掘臂充當吊臂,把預製好的鋼筋結構放入挖掘出來的坑裏。

在土堤下麵,攪拌機現場進行混凝土的攪拌作業,石子、河沙、速凝水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攪拌,然後通過加壓輸送管道直接把成料輸送到土堤上,直接灌入已經放置了鋼筋結構的坑裏,填充滿之後再用預製板蓋上。

這些工程設備和作業方式,都是為了應對這次洪水研發出來的,按照春風科學院的傳統,早早的就申請了專利,此時連姚遠都沒有意識到,為應對特大洪水研製出來的一批工程設備,已經基本具備了二十年的建築工程機械設備的雛形。

比如加裝了加壓輸送管的攪拌機,把這些整合起來放到一台卡車上,那就是水泥泵車!

機械化作業效率非常高,一個小時不到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程量。此時,曾強找過來,對姚遠說,“姚顧問,沒三五天的時間,水泥根本不穩固,這麽做純粹浪費錢啊!對了,這些機械這些車還有這些材料,從哪裏來的?”

此時他稍稍冷靜了一下,所以想到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麽多設備和材料,那得多少錢,現在可以什麽都不管,但是災後,人家是肯定要上門要錢的。

姚遠說,“我們基金會有專項資金,不需要當地政府操心。另外,我們用的是速凝水泥,三十分鍾就能達到要求的凝固度,這也不用擔心。”

曾強鬆了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姚遠說,“曾指揮,眼下有個比較急的事,你們當地政府要盡快行動起來才行。”

“你說,什麽事?”曾強連忙說。

姚遠清清晰晰地吐出幾個字,“疏散城區的居民。”

“嗯?什麽?”曾強懷疑自己聽錯了。

姚遠再一次說,“疏散整個城南的人,全部疏散到高地去。”

九江城區的主要區域就是城南,城北沒有多少人口。這是因為城北都是丘陵山地什麽的,而城南則是一片平坦的低窪地,恰恰這是城南麵對洪水的時候,其最大的弱點。

曾強愣怔住了。

疏散全城的人,這是一句話就能決定的事嗎,這是他能決定的事嗎?關鍵在於,不至於這麽嚴重吧!

九江城區常住人口二十多萬,要讓這麽多人從家裏走出來疏散到其他地方去,那是天大的事!

確切地說,包括曾強在內,當地政府還沒有意識到這場洪水會大到超乎他們的想象。

姚遠沉聲說,“宜昌一帶已經告急,沿江的水庫的水位全部超出了警戒值,逼近了曆史最高值。氣象台預報未來一周會有持續強降雨,上遊擋不住的。”

“鄱陽湖水係已經全麵告急,九江是這個水係匯入長江的出口,受到兩麵夾擊。再一個,曾指揮,我不怕告訴你,在此之前我對九江大堤進行了暗中檢驗,發現有大量的問題,比如腳下這段土堤,如果不進行加固根本扛不住第一波洪峰,即便是加固了,也不敢說百分之百能扛住。”

他指了指土堤後麵的密集居民區,道,“如果這裏決堤了,住在這裏的幾萬人就危險了。”

曾強沉默了很久,“姚顧問,有這麽嚴重嗎?”

“有。”姚遠毫不猶豫地說,神情非常嚴肅。

曾強不猶豫了,道,“我馬上匯報!”

當然要匯報,疏散十幾二十萬人,必須要政府牽頭動員組織,還要動用軍分區、武裝部和請求駐九江部隊支援,要動員所有的基層組織和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員,動員所有的黨員……

說白了,等於是宣布九江城區進入戰時狀態了。

這不是某一個領導能決定的,而需要一級政府集體做出決策!

打樁機“當當當”的聲音,攪拌機轟隆隆的聲意,搬運沙袋的人們的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後來鏟車幹脆上陣運送沙袋,大家隻需要從堤邊搬過去堆砌起來,免去了爬上土堤這段路,輕鬆了不少,效率也高了不少。

不多時,當地政府幾位領導到了,踩著已經軟化了的土質台階走上土堤,曾強迎上去說話。

曾強回頭看了眼,發現姚遠還站在那裏聚精會神地指揮著打樁作業,他隻能向市領導匯報情況,然後指了指姚遠這邊,介紹了姚遠的身份,說明了現場的情況。

副市長立馬走過來,和姚遠握手,說,“姚顧問,情況已經嚴重的到了需要疏散全城人的地步了嗎?我知道你是專家,但是涉及二十萬人口,這不是小事。”

一旦疏散,意味著政府要保障這些人的吃喝拉撒,政府有沒有做好這個準備,有沒有相關的預案?

無疑是有的。

作為曆史上經常遭受洪水威脅的城市,九江當然是有相關的預案的,但是物資這塊卻是嚴重不足的。

姚遠心裏有數,他沉聲說,“情況很嚴重,現在開始疏散主動權就在我們手裏,等洪峰到了再疏散是來不及的,就隻能被逼著緊急應對。你們政府可以放心,物資不用擔心,我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確保全城人堅持個三五天不成問題。再一個,疏散是為了以防萬一,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大堤,腳下的這段土堤是重中之重。”

副市長相信姚遠的話,因為增強介紹說姚遠是國家國防建設基金會的顧問,副市長下意識地認為姚遠代表的是部委這一級,他的話當然要相信。

國家派的工作組都到現場了,還有什麽可懷疑的,這是副市長的第一反應。

副市長想了想,說,“得向市長匯報,這不是小事。”

姚遠道,“請抓緊時間,情況已經很緊急了。”

他不由的扭頭看了眼江水,越來越渾濁了,這意味著從上遊下來的水量在增大。

副市長走了,找市長匯報去了。

其實他並不知道,大哥大打不通是因為通信基站被衝垮了,原本就信息閉塞,現在更嚴重。下了土堤找到了一家有電話的個體戶商店給市長辦公室打電話,結果被告知市長還在和外地客商座談,隻能等著。

姚遠看到副市長去了半個小時都沒有回來,果斷地對林小虎說,“讓咱們的人準備好,卡車、衝鋒舟開進指定的位置,疏散命令下達後馬上進行疏散。”

林小虎立馬打電話傳達下去了,他用的衛星電話不受基站限製,衛星電話本身就是一個終端,直接和天上的衛星進行信號交互。

曾強很著急,因為他也看到水位上漲的速度在加快,他跑下去找到副市長,道,“領導,現在水位已經超過了曆史最高值,而且上遊的水利站報告說有洪峰出現,根據流速計算,要不了一個小時就會到這裏,這段土堤怕是扛不住。”

副市長沉默不語。

市一級的抗洪搶險指揮部還沒有成立,現在是防汛辦在現場設立了一個現場指揮部,隻有曾強這個副科級在負責,說白了,現場指揮部就是副科級的。

曾強在沒有向市裏匯報的情況下就讓國家國防建設基金會的人對土堤進行加固,已經超出了職權,但是情況緊急,副市長並沒有挑這根刺,現在也不是挑刺的時候。

但是,疏散全城的人需要市裏集體做出決定,他這個副市長都無權做這樣的決定。

向市長匯報,市長向書記匯報,然後開會研究討論,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序。

副市長也著急啊,但不能違反組織議事程序。

正當二人在等電話的時候,突然聽到土堤上有人大喊大叫,現場突然就慌亂起來。

“什麽情況?”副市長皺眉問。

曾強仔細一聽,臉色變了變,“好像是洪峰來了。”

他一說完這話就扭頭往土堤上跑。

副市長也等不住了,連忙跟著跑上土堤,他是分管水利和防汛工作的副市長,他是第一責任人。

是洪峰來了。

姚遠站在一堆預製板上舉目遠眺,清清楚楚地看到洪峰出現在距離不到一公裏的上遊,夾帶著強大的衝擊力朝著這邊來,比此前分析的來得更早,這說明上遊的持續降雨已經嚴重飽和了,導致洪峰經過長途奔襲不但勢頭沒有減弱,反而得到了加強!

他忽然看到工程隊的人開始緊急往土堤下撤離工程機械,打樁機、挖掘機、鏟車等等。

他連忙舉起對講機,大喊說道,“撤離工作都停下!所有機械留在原地繼續作業!大家聽好了!我們做加固一段土堤!土堤就晚一分鍾決裂!身後二十多萬的九江人民就多一分鍾的逃生希望!”

工程隊頓時不動了,沒有絲毫的猶豫,立馬恢複作業,爭分奪秒地繼續打樁繼續往土堤裏灌入混凝土放進預製板!

長大兩公裏的土堤,加固工作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姚遠隻能選擇重點段,即這段正對著密集居民區的堤段,也是中間段,先把這段加固起來,最壞的結果是兩邊的兩段決堤,洪水衝向人口密度相對沒有那麽高的兩側居民區。

這是最壞的結果,而姚遠要做的是不讓最壞的情況發生。

一滴洪水都不能進入城區,這是姚遠提出的要求。

他做了那麽長時間的準備下了那麽大的工夫投入了那麽多資源,如果還出現另一個曆史上的情況,那麽他所做的這一切又有什麽用呢?

然而,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按照人類的意誌來進行的,姚遠已經強烈地感覺到這次洪水和另一個曆史上的有明顯區別,主要特點體現在急、猛、大三個字上。

來得更急,勢頭更猛,水量更大。

他經曆過另一個曆史的洪災,他知道破壞力有多麽驚人,他是按照這個極限來進行準備的,因為他實在想不到還會嚴重到什麽程度。

而現在的情況卻處處在提醒著他,情況恐怕會更加嚴重。

他不知道的是,國家已經進行了更大範圍的響應,軍隊也已經開始動員,一支英雄部隊已經接到命令,正在火速向九江開來……

九江人民危在旦夕,人民的子弟兵第一個做出反應,許多剛好要辦婚禮的、要回家探親的、要去住院治病的等等,全部中止了原計劃歸隊隨部隊開赴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