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1991

第966章 第二個才是大的好消息

“洪總,飯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你們在海外經營過程當中適當交點學費沒關係,都是從不會到學會這麽個過程,但是總是交學費那就不行了,全國人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賺到手的也就那點外匯,都拿去交了學費,經濟建設還搞不搞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姚遠麵帶微笑地說了這麽一番話。

洪清泉頓時明顯地感覺到後脊梁冒出了冷汗來,緊接著是渾身的骨頭都在控製不住地顫抖起來,發自內心地感到了瘮人的恐懼。

“是的是的,姚先生您說得有道理。”洪清泉不敢去擦汗,低著腦袋忙不迭地說。

姚遠打發走洪清泉,對國礦集團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的印象分再一次下調了。

隻想著企業眼前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領導是帶不好企業的,更何況國礦集團那麽大一個企業。

不一會兒,李光五來了。

地質學家李光五,東方石油一多半的石油是他找到的,已經五十歲了,而東方石油的總工秦振軍已經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年海紅則已經八十歲高齡。

因此,李光五也已經成為東方石油的總工,同時兼著春風科學院副總工和地質勘探研究所的所長。

他親自帶隊出馬進行安托加斯礦山的勘探。

姚遠連忙站起來,“李工,快坐。”

請李光五坐下,給他倒了茶。

李光五卻不在意這些,而是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翻開,說道,“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像李光五這一類科學家,對姚遠是沒有什麽上下級觀念的,大多數時候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來對話。

姚遠也是如此,他坐在李光五對麵,把茶放到李光五麵前,稍稍伸手就能端起來喝,這樣的待遇是極少數人才能享受到的。

而李光五卻依然是毫不在意的樣子,隻顧著看自己那本很多皺褶而且很髒的本子,他翻看著最後幾頁。

姚遠笑著問,“什麽好消息?”

“三號地區的儲量基本上上億噸,這是最新的數據。”李光五把本子遞給姚遠看。

從李光五髒兮兮的工作服就能看得出來,他是從一線工地趕回來的,顯然要匯報的情況很重要。

姚遠仔細看了起來,李光五的字很漂亮,像印刷體,體現出了這個人性格的沉穩和嚴謹,一筆一劃清清楚楚。

裏麵沒有結論,但是姚遠看明白了。

他把本子還給李光五,沉聲說道,“看上去數據還是保守了。”

“你好像早就知道安托加斯礦山是大礦山。”李光五笑著說。

姚遠不隱瞞,說,“當然,否則不會花費這麽大精力在這裏。我認為安托加斯礦山很有可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山,比淡水河穀的卡拉加斯礦山還要大。”

“卡拉加斯礦山探明的可采儲量是57億噸。”李光五提醒道。

姚遠笑著攤手,“卡拉加斯礦山不是沒可能。”

李光五說,“我們把安托加斯礦山分為了七個區,目前隻有三號地區出現了新的儲量,即便有幾億噸,距離你預測的也有很長一段距離,姚總,鐵礦的勘探和石油勘探不一樣,這你是知道的。”

說白了,石油在地下是會流動的,但是礦石不會。

一個地方可能不會有很多的石油,但是經過歲月的流轉,地殼運動一段時間之後,說不定就有很多石油了,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是很漫長的。

姚遠說,“我明白,李工,你對那位英國勘探學家的觀點怎麽看?”

李光五沉聲說,“我仔細研究過,他的觀點是立於一個宏觀的角度來得出結論的,主要是理論上的觀點,這也是他的觀點在業內不賣座的主要原因。”

“不過,理論聯係實際,我個人認為,充分參考他的觀點來指導我們接下來的勘探工作。”李光五很直白地說,並沒有認為參考別人的觀點會被認為丟臉。

李光五是地質學家,但不是單純的地質學家,而是基於經濟利益的地質學家,是應用類的科學家。

因此,他考慮問題是很實際的——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姚遠說,“我研究過那位勘探學家,那是個勘探狂人,本身有非常高的勘探水平,他曾經立下一個目標,就是窮其一生走遍全球各地,完成所有國家的地質勘探,可惜隻完成了十分之一就英年早逝了。他的觀點沒有考慮經濟利用這塊的問題,如果把經濟利用考慮進去,安托加斯礦山的價值並不大。”

“但是前提是安托加斯礦山的儲量不會很高,可是如果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山呢,整治惡劣環境和更高的成本就不足一提了。”

笑了笑,姚遠說道,“李工,我對安托加斯礦山很有信心。”

“難怪你的反應不大。”李光五才明白姚遠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反應平淡的原因。

就在姚遠準備繼續說話的時候,李光五突然說,“我要說的好消息其實不是這個。”

姚遠一愣,搖頭笑道,“李工,你也學會開玩笑了。”

“今天心情特別好,找回了當年勘探卡沙甘油田的感覺了。”李光五從口袋裏拿出一張打印紙,表情逐漸變得嚴肅,道,“安托加斯礦山的全麵勘探結論,百分之三十七的可能儲量超過三十億噸,雖然隻有卡拉加斯礦山的一半……”

“三十億噸……”姚遠連忙接過來仔細看。

就一張紙,但很重要。

因為這是李光五團隊的嚴謹分析。

全麵的勘探是最先展開的,然後再從中挑選出一部分地區來進行開采勘探,三號地區首先出了成果,能夠馬上投入開采的儲量超過了億噸。

而現在這張紙上,記錄著全區開采儲量約30億噸的數字。

這不是隨便寫上去的。

好一陣子,姚遠算是回過神來了,感慨著說,“這麽快就有結果了,真快,真快,李工,你給了我一個大驚喜。”

“我回來就是告訴你,可以轉入開采階段了,大規模的勘探已經沒必要了。”李光五說。

他知道姚遠一直在等著確切的消息,這個消息對姚遠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他就等著一個重磅消息向礦業巨頭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重新回到談判桌子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