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煉製僵屍,老朱震驚了

第299章:大明不需要傳教士,一個道教就足夠了!

朱匣烽成婚也有七年多的時間了,但之前就因為他成天在外麵忙著打仗,所以跟他的王妃也是聚少離多,這麽些年也一直沒有懷上的動靜!

朱匣烽倒也不是隻娶了趙盈兒一個,而是另外又娶了兩房,大概是想要什麽都跟朱櫟學吧,總共有三個女人呢,一個正妃,兩個側室!

後來打敗了瓦剌和韃靼兩部之後,朱匣烽又要忙著治理草原各部,也沒多少時間用在兒女私情上!

別看他私生活有些混亂,還在城池當中把青樓這種場所都給開起來了,但實際上和他有過關係的女人屈指可數,而且在保護措施上,朱匣烽一貫以來都比朱櫟還要到位!

他也就是對自己三個女人的時候,才會盡全力播種,也總要給自己留下幾個子嗣才行啊!

但那兩個側室肚子也不爭氣,一個給朱匣烽生了一個閨女,另外一個則是生了兩個,也都是閨女!

現在朱匣烽最大的閨女都能到處跑了,正妃趙盈兒也總算是懷上了孩子!

而且這一次,生的還是男孩,這就是妥妥的嫡長子了!

說句難聽點的,即便是側室生了兒子,那也隻是庶出而已,立嫡立長,風王世子也輪不到庶出的兒子來當的!

除非到朱匣烽死了都沒能生下嫡子,或者嫡子夭折,不賢,犯了大錯等等原因,否則庶子肯定沒那個機會能夠當上世子!

這其實也和皇帝立太子是一個道理!

現在朱匣烽終於有了嫡長子了,也讓朱元璋和朱櫟都同時鬆了一口氣。

之前他們還擔心呢,心說朱匣烽這都成婚這麽多年了,一個兒子都沒能生出來,難不成曆史又要改寫了?

朱匣烽總不能比朱匣秋還不堪吧?

現在看來,也就是虛驚一場罷了!

或許是時機還沒到而已!

“這下老大也有後了,這名字你想好了沒有?”

朱元璋開心過後,就對著朱櫟詢問道。

按照規矩,藩王嫡長子,也就是藩王世子的名字肯定都是皇帝親自來取的,就像是朱高熾他們,也都是朱元璋取的名字。

朱匣烽這嫡長子,自然是由朱櫟來給取名字的!

如果以後有了其他的兒子,朱匣烽就可以自己來了。

“就叫朱劍坤吧!”

朱櫟想了想,他這一脈第三代乃是劍字輩,五行為土。

朱劍坤,就很好!

“不錯,那就叫朱劍坤,提交宗人府直接錄入族譜吧!”

朱元璋聞言,更是開懷大笑了起來!

“幹脆直接把世子名分給定下來吧!”

朱櫟點頭說道。

就這樣,剛剛出生不久的朱劍坤,就被朱櫟這個皇帝欽定為了風王世子!

“現在這四兄弟當中,好像也隻剩下老四還沒有大婚了吧?”

“你這個當爹的,也不能就這樣晾著吧?”

朱元璋這邊又開始拿朱匣燁的婚事來老生常談了!

朱匣燁這幾年跟在朱櫟身邊,朱櫟閉關的時候也都帶著他,即便是出關了,朱匣烽也從來不會惹事,相比於朱匣烽和朱匣焌而言,那可不要安分太多!

不過這小子閑下來之後,也是整天騎馬射箭,舞刀弄槍的,雖然不出去惹事,但這麽下去也不是事!

“行,回頭我就給這小子參謀參謀!”

“不過您也知道燁兒情況比較特殊,給他選媳婦更是馬虎不得!”

“尤其是正妃,若是選岔了,那可能是要出大問題的!”

朱櫟點了點頭,同時也有種來自老父親的擔憂。

主要還是這朱匣燁的超雄體質,一般女人是真的降不住,萬一再給朱匣燁刺激到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唉……行吧,您看著辦!”

朱元璋也隻到朱櫟的顧慮有道理,這件事情他也插不上手,隻能讓朱櫟這個親爹來盯著了!

“父皇,皇爺爺!”

“你們都在呢?”

就在這時,身為皇太子的朱匣秋出現在了朱元璋和朱櫟父子倆跟前。

“你不在宮裏待著處理國事,怎麽跑你皇爺爺行宮來了?”

朱櫟看到突然出現的朱匣秋,也是一臉詫異地問道。

雖然朱匣秋沒事也會給自己尋找放鬆的機會,但在這個時辰,他可不會荒廢了國事。

按照道理說,應該不會到處亂跑才對!

“這不是朝鮮那邊來消息了,兒臣有些拿不定注意。”

“想要找您,又不知道您在哪裏,隻好跑來請教皇爺爺了!”

朱匣秋瞥了朱櫟一眼,這才開口解釋道。

朱櫟:“……”

這話怎麽聽著怪怪的?

這小子是抱怨自己當甩手掌櫃,對國事不管不問了是吧?

“秋兒說的可沒錯,平日裏他有什麽問題,都是跑來找咱,你這個當皇帝的,還是當爹的,成天找不到人影,你也好意思!”

朱元璋總算是找到了一個機會,當麵給朱櫟難堪了!

他可不會心慈手軟,有機會哪怕是能夠調侃朱櫟兩句,都是相當難得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我這不是為了鍛煉一下這小子麽?”

朱櫟頓時就無語了。

“少說這些冠冕堂皇的!”

朱元璋瞪了朱櫟一眼,隨後目光轉向了朱匣秋,笑著問道:“秋兒啊,朝鮮又怎麽了?”

朱匣秋就把朝鮮那邊韓王朱鬆送回來的消息大概說了一遍。

原來是朝鮮那邊安定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些昔日的李成桂舊部和一些貴族又開始按耐不住寂寞,開始搞事情了!

不過倒也沒出什麽事情,每一次這些家夥想要搞風搞雨,發動兵變之類的,都會被朱鬆直接給鎮壓下來,所以這幫人壓根也沒掀起多大的風浪!

但總是這麽搞,就算弄不死人也能惡心人啊!

心裏覺得膈應倒是真的!

“韓王朱鬆治理朝鮮有功,雖然他自己沒有什麽要求,但是朝廷這邊,孫兒覺得應該給與嘉獎和賞賜,隻不過拿捏不好其中的分寸,所以來跟皇爺爺您請教一下,這回賞韓王一些什麽比較好?”

朱匣秋就把自己來的目的大概解釋了一遍。

“恩,原來是這麽回事!”

“這幾年朱鬆在朝鮮的確表現得很不錯,不過這事情既然你爹已經出關了,那你直接找他吧!”

朱元璋聞言,更是滿意地點了點頭,但他並沒有給朱匣秋什麽指示,而是手指直接指向了朱櫟!

朱櫟:“……”

“行吧,就以皇帝名義直接下詔,表彰一下韓王朱鬆,至於賞賜其實無關緊要,你看著辦就行了!”

朱櫟苦笑著搖了搖頭,就對著朱匣秋說道。

其實對於朝鮮,朱櫟還真的不會花費太多得心思。

朱鬆隻要不是蠢貨,朝鮮的事情即便他自己處理不來,光是靠自己給他安排的那些人,也都能把朝鮮的事情給處理好!

更別說朱鬆也是有個人能力的,治理一個朝鮮,自然不在話下。

“兒臣遵旨!”

“對了父皇,既然您出關了,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兒臣也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比較合適,想聽聽您的意見!”

朱匣秋先是答應了一聲,隨後又話鋒一轉地說道。

“什麽事情?”

“一般的國事你都已經能夠獨立處理了才對,這監國也不少年了吧?”

朱櫟聞言,頓時皺起了眉頭。

“主要是因為那些傳教士的事情!”

“最近西方來的幾個傳教士,一直在大明各地開始傳播他們的教義,也蠱惑了一部分的老百姓!”

“官府這邊也有出麵幹涉,但管得嚴了不行,管的鬆了同樣也不行!”

“朝廷當中大臣們也在這個問題上分為了兩派,一部分人支持朝廷嚴厲打擊這些異教的傳教士,一部分人則是更傾向於懷柔的手法,更多的還是進行震懾為主,讓這些傳教士收斂一點就可以了!”

“說是怕管得太狠了,這些西方國家會對大明有意見之類的!”

朱匣秋就把自己遇到的難題直接一股腦的告訴了朱櫟。

朱櫟聞言,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

最近這幾年,大明朝的國力日漸強盛,前來大明淘金或者做生意的外邦人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朱櫟並不排斥那些西方人進入大明,但唯一讓他不喜歡的,便是來自與西方的這些傳教士了!

在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時期,傳教士的能量可不小,千萬別小看了這幫人的破壞力!

因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教會幾乎控製了整個國家的方方麵麵,甚至還能讓國家對外發動所謂的聖戰!

說白了,就是所謂的神權淩駕於皇權之上了!

在這些國家,神權至高無上,皇權隻是為神權服務的。

而這些教會的頭目或者領袖,又是神在人間的代表,所以教會說話往往比國王說話更加的管用!

朱櫟最討厭的就是這一套,也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大明境內。

“這件事情沒得商量,但凡是有異教徒前來大明傳教的,從今以後隻要抓到了,全部綁起來燒死!”

“已經在大明境內,蠱惑了老百姓的那些異教徒,當眾淩遲!”

“我倒是要看看,這些異教徒究竟有多大的膽子,還敢來大明境內傳播他們的狗屁教義!”

朱櫟當即就對著朱匣秋冷聲吩咐道。

“這麽激進?”

“會不會引起那些西方國家的敵視啊?”

“別的不說,光是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員,大部分都是溫和派,怕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懲罰手段!”

朱匣秋在聽到朱櫟的話之後,卻是皺著眉頭提醒道。

就連一旁的朱元璋,眉頭也不自覺地擰成了疙瘩。

“哼,這些官員有誰敢幫這些傳教士或者異教徒求情的,一律同罪論處,我看朝堂上誰敢說三道四?”

“這些年沒有動刀子了,他們是真的以為皇家的刀不快了是吧?”

“你也一樣,別一味的就知道遷就這些官員,時不時的就得用雷霆手段來震懾和敲打!”

朱櫟卻是不以為然地冷哼了一聲,甚至對朱匣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都覺得有些不滿了!

“這……那好吧,就按照您說的辦!”

朱匣秋還想說什麽,但是在看到朱元璋給他使了個眼色之後,也立馬改口答應了下來。

他知道,在這個問題上,連皇爺爺都站在了父親這一邊,他除了聽從,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不擁有那麽多的顧慮。”

“這些傳教士的危害,你應該也知道!”

“別想著現在人數少就一味的妥協容忍,等以後這些傳教士在大明境內生根了,到時候再想處理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

朱櫟知道朱匣秋肯定還有些不太服氣,於是冷著臉繼續訓斥道。

“兒臣明白了,這件事情兒臣這就回去處理!”

朱匣秋無奈,隻能答應了一聲,就直接退了下去。

他也知道朱櫟說得有道理,隻是他覺得朱櫟的手段或許太激烈了一點,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不過才是皇帝啊,誰讓他隻是個監國太子呢!

就算他有不同意見,那也沒辦法!

皇帝最大嘛!

“您老也看到了!”

“這小子處理事情的火候和心態都還太嫩了一點!”

“這心慈手軟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真要跟您說的,我早點把皇位禪讓給他,那這件事情他就自己做了,怎麽可能再來請示我們?”

等朱匣秋走了之後,朱櫟這才對著朱元璋無奈地歎了口氣。

“秋兒畢竟還年輕,等過幾年,他肯定能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

“不過這些傳教士的確是個大麻煩,絕對不能容忍姑息!”

“在這個問題上,咱的看法和你是一樣的!”

朱元璋這時勸了朱櫟兩句,隨後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再則大明朝如今已經有了道教和佛教了,甚至佛教都在道教興起之後,都日漸式微了!

朱櫟作為如今大明道教第一人,怎麽能夠容許這些傳教士在大明的領土上和道教搶信徒?

說白了,通過一個宗教甚至能控製一個國家,這才是問題的根本,也是朱櫟為何態度如此嚴厲的原因!

朱元璋在這件事情上,絕對是支持朱櫟的,他也知道傳教士不解決的後果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