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一代雜交水稻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
靖難之役已經十五年了,五十五歲的朱棣成為了中國古往今來,可以比肩始皇帝的存在。
大明的國土從北可以直接到達北冰洋的南海岸,從東到達了白令海峽,南至明威島,西麵越過金帳汗國昔日的土地,到達了裏海。
大明的船隻沿著已經探明的航線,遊走在世界各地,將黃金白銀礦物等源源不斷地運回大明。
大明的人口這幾年急劇增長,已經達到了八千多萬人。
唐麓嶺下,建成了一座行宮,每年夏、秋兩季,皇上都會在這裏逗留,過完酷夏,等天氣轉涼的時候,再坐火車回京師,下第一場雪的時候,從直沽坐船前往大和州,在那裏度過一個冬天。
用皇上的話說,大雪天裏泡溫泉,簡直是一種最大的享受。
唐麓嶺下,烏布蘇湖邊已經形成了一座大型城鎮,圍繞著皇上的行宮,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都在這裏建起了房子,沒到夏秋季節,這裏人流如潮,匯聚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裏交易,創造價值。
北麵的唐麓嶺,和西邊的阿爾泰山脈將這裏夾成了一座盆地,紮布汗河從北往南流淌,如同一條玉帶,緩緩流淌在烏布蘇湖的南岸。
朱棣的馬隊沿著紮布汗河回到了烏布蘇城裏,進城門的時候,天上似乎飄落了第一片雪花,他下了回京的命令。
次日,火車載著朱棣和隨行的大臣們翻山越嶺,於第三日的早晨到達了京師。
朱高燨領著長子長女和次子在月台接駕,三個孩子看到朱棣從火車上下來,如乳燕一般飛了過去,衝進了朱棣的懷裏,“皇爺爺”不停地喊起來。
“哈哈哈,朕想死你們了!”朱棣抱起了朱高燨的次子,分別摸了摸雀奴和大妞的頭,用充滿了慈愛的聲音問道,“你們有沒有好好讀書啊?”
朱高燨過來,向朱棣請安,笑道,“爹,咱們上車說話吧!”
車上,朱高燨問起這一趟打獵的情況,“兒子還在說,怎麽都這個時候了,爹還沒有說要回來,準備打電話過去問問呢。”
“每年去打獵,好不容易練得胳膊有點力氣就回來了,等第二年去,又要重新開始練起來,爹今年晚幾天回來,想把力氣練出來。”
朱棣的懷裏抱著朱高燨的次子,今年才三歲,小名叫檀奴,生得一團玉雪可愛。
他轉過身來,抱著朱棣的脖子,在他的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將口水糊了朱棣一臉,惹得朱棣大笑起來,炫耀道,“檀奴這麽久沒有看到皇爺爺,還是最喜歡皇爺爺啊!”
徐氏則在後一輛車上,由雀奴和大妞陪著,和兩個孩子說些烏布蘇城裏的見聞趣事,“今年去那裏度過酷暑的人越來越多了,比往年又多了兩成的樣子,這老百姓們也是一天比一天有錢了啊!”
雀奴今年八歲,大妞比他小一歲,兩人都已經正式上學了,不能和小時候一樣,跟著皇爺爺和皇奶奶在烏布蘇湖一住就是一個夏天。
大妞道,“皇奶奶,爹爹說今年冬天,孫女陪著皇奶奶去大和州泡溫泉,大妞要服侍皇奶奶。”
雀奴神色黯然,他不能去,爹爹說,他已經長大了,以後的心思都要用在學習上,除了每天在學校裏讀書,他每晚都要在實驗室裏跟著父親做實驗,父親去酒泉的時候,他也要跟著去,比起同齡人,他掌握了更多的科學技術,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次日的大朝會上,張本回到了朝堂,比起十多年前,他第一次被委任安南和占城的總督,張本似乎並沒有顯老,隻是很黑了,兩隻眼睛裏都是精光。
看到張本,滿朝文武都非常震驚,紛紛用急切的眼光看著他,不知道他會給大明帶來什麽樣的好消息。
“臣恭賀皇上,祝賀皇上,雜交水稻實驗室裏研發出來的新一代雜交水稻,今年在江漢平原試種了一千畝,畝產達到了六百多斤。”
此言一出,滿朝響起了驚呼聲,所有人的嘴巴都張得大大的,隻覺得這一切令人難以置信。
畝產從三百多斤到了六百多斤,這是什麽樣的速度。
有一種速度叫作大明速度。
朱棣從龍椅上站起身來,他直接下了階陛,走到了張本的跟前,再次問道,“你說多少?六百多斤,翻了一番?”
“是!”張本很激動,他眼裏也閃動著淚花,“雖然畝產翻了一倍,但離殿下定的高度還很遙遠啊!”
“老四定的是什麽高度?畝產多少?”朱棣問道。
朱高燨笑而不答,張本道,“回皇上的話,殿下要求畝產至少一千五百斤。以前臣沒有太多信心,但這次,臣找到了門路,臣有信心在有生之年,達到殿下定的這個高度。”
朱棣重重地拍在張本的肩上,“張本,黃福!”
“臣在!”
黃福也跟著出列,兩人跪在朱棣的麵前,隻聽見朱棣用難以抑製的激動聲音道,“你們二人,一人為我大明的橡膠事業做出了畢生貢獻,一人為我大明的雜交水稻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你們均有資格在我大明科學院中占一席之地,這是科學領域給與你們的榮譽。”
聽到這裏,所有人大約也知道了,皇上是要封賞了,所有的文官均用羨慕的眼神看著這兩人。
“禮部擬旨,張本和黃福有功,朝廷將論功行賞,封張本子爵,黃福男爵爵位。”
大明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後來,革子、男,隻保留公、侯、伯三等。永樂七年,為了表彰科技領域的功臣們,朱棣下令,重新保留子爵和男爵爵位,授予科學院院士,這些功臣將擁有爵位和食祿。
一躍成為了貴族,張本和黃福感動得涕淚雙流,磕頭謝恩,山呼萬歲。
但誰也嫉妒不起來,兩人立下的功勞是實打實的。張本就不用說了,將畝產量提升一倍,這意味著大明所擁有的田地從今往後,每年的糧食產量將翻番,從此盛世再無饑餒。
而橡膠在工業領域的地位,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到,橡膠如四殿下從前所說,乃是工業發展的四大資源之一,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若沒有西南國家大麵積種植橡膠,大明的工業發展恐怕難以如此迅猛。
下朝之後,文武百官們都朝張本和黃福家裏湧去,紛紛慶祝這兩位大明新貴,張家和黃家早一步得到了消息,家裏開始打掃一新,打算迎接上門慶賀的客人們。
朱棣正在徐氏的宮裏享受天倫之樂,朱瞻基這兩天正好在京城裏,忙前來給皇爺爺請安,朱棣問起了他手上正在做的飛行項目進展如何?
“已經在風洞做試驗了,如果試驗成功了,就可以首飛。”朱瞻基明顯興奮不已,他一麵說,手舞足蹈,不小心還說錯了話,“孫兒打算昨天就回西北去,是四叔非要孫兒留下來,說是皇祖父和皇祖母要回來……”
“咳咳!”朱高燨輕輕地咳了兩聲,狠狠地瞪了朱瞻基一眼,“怎麽幾日不見,越來越笨了?以前的那點機靈勁兒都上哪兒去了?會不會說話了?”
朱瞻基笑著吐了吐舌頭,他一身軍裝,還穿得非常邋遢,頭發好似幾日不梳,笑道,“我這也是跟四叔學的,我的老師說,當初四叔帶領他們攻克項目的時候,就是這麽爭分奪秒,還說隻爭朝夕!”
朱棣自然是一點兒都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起來,“既然已經跟朕和你皇奶奶請過安了,那你就盡快乘坐最快的一班列車去西部。朕等著聽到你們的好消息,朕還想坐一坐飛機呢!”
“皇爺爺,孫兒保證,三年之內,一定能讓您坐上飛機,將來,在大和州和京城搭建航線,您就不用坐船去大和州度假了。”
“好,朕想去明威島看看,你四叔說,坐船的話太遠了,那邊又窮,條件不好,朕還是想去看看。”
“這件事,包在孫兒身上了!”朱瞻基拍著胸脯,邊說,邊朝宮門外退去,然後行了個禮,一轉身,一溜煙地跑了。
朱棣很欣慰,低聲對朱高燨道,“爹以前很擔心你這個大侄兒,如今,看到他這副癡迷科學的樣子,爹總算是放心了。”
朱高燨道,“科學於人類而言,是一片神秘的領域,一旦進入這片領域,探索的欲望便讓人不由自主,無論付出多少,都讓人覺得非常值得,因為總能挖掘到寶藏。”
“你弄的那個導彈係統如何了?”朱棣忍不住問道。
“等爹從大和州度假回來,去一趟西部,就能看到,導彈係統如何了,兒子要跟爹描述,隻能說,暫時有點進展,離完善這個導彈係統,還很遙遠,不過,就現在這些裝備,任何一個國家挑釁我大明,都隻能落得屍骨無存的地步。”
朱棣對這些是一無所知,隻聽懂了一點,大明的武器裝備實力已經遠非任何一個國家能比,這就夠了,他也懶得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