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富商:老朱求咱去做官

第223章 舉薦馬三保

自己一直煩惱的一個問題,三言兩語就被陸寧解決了,朱元璋非常欣慰。

看到陸寧有些哈欠,他卻意猶未盡的說。

“子安,你先別忙著睡,伯父還有一個問題要問你,你可不能隻顧著貪睡別的都不管了,這太不像話。”

陸寧趕緊叫下人再續茶,想不到伯父來看自己,累的居然不是腿而是嘴,於是做了一個洗耳恭聽的架勢。

朱元璋又再次問及陸寧。

“沿海雖然已經平定,但是總得派人在那裏鎮守。若是再有殘餘倭寇要進犯內陸,那一定得有一個靠譜之人才行。”

陸寧還以為他要談怎麽樣賺大錢,誰知道一甩手又是一個朝政問題。

很顯然,伯父這樣的人就是後世所謂的鍵盤俠了吧。

“伯父,今天酒樓上的蘿卜是不是放的鹽有點多?看來李祺這小子挑地方不用心。”

“沒有呀,那大廚的手藝很好,長寧這邊的菜咱吃的很是習慣。”

“那你為什麽鹹吃蘿卜淡操心?”

朱元璋馬上就回答說。

“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我還是皇帝陛下的幕僚,隻要你回答的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陸寧聽得一愣一愣的。

“可是你給我說這些也沒用,我現在隻是一個伯爵,職位就是一個七品縣令,總不能皇上就相信我。”

朱元璋直接就說。

“你也可以舉薦一個人呢,你不知道,其實我這個皇商很受朝廷信任的,隻要我說,也許陛下就采納了呢。”

陸寧又是一陣吐槽。

“說您老人家怎麽關心的越來越多,又管政治,又管軍事,就不怕朝廷猜忌嗎?”

朱元璋還是一番忽悠說道。

“陛下是相當聖明,隻會以犯罪事實治罪,絕不會以言治罪,隻要你進的都是利國利民的言論,哪怕說錯了,也絕不會怪罪。”

我信他才見鬼了,哪個皇帝都這麽說,但稍微不高興一點,馬上就是殺頭。

隻不過伯父對自己相當好,權當跟他閑侃一些吧,於是就說希望伯父能夠保密,今天我跟你說的話不能叫第三個人知道。

朱元璋心想,你想讓第三個人知道,我也不讓啊,於是信誓旦旦的保證。

陸寧隻得說道。

“我推舉的這個人不僅能夠鎮守漳州沿海,甚至能夠揚帆起航,在大明國力足夠的情況下,率領萬人便可滅掉東瀛,但此人有些特殊,朝廷絕對不會答應。”

朱元璋心中有些明白了,暗自猜想,當老師的都希望學生出名,除了那個新來的李祺之外,李景隆和解縉都是人才,你不推薦他們推薦誰?

但是朱元璋也聽說過解縉的一些往事,比如小小年紀就罵當朝丞相“出水蝦米穿紅袍”,太輕浮了。

於是沉吟了一下,說了一句:“那個李景隆也是個人才。”

誰知道陸寧卻大搖其頭。

“不管是鎮守漳州也好,還是揚帆起航,尋覓新天地也好,還是出兵對東瀛以德服人也好,需要的是一位統籌一切的帥才,而不是一個奉命衝鋒陷陣的將才,李景隆勇猛有餘,運籌不足。不是他。”

“那就是解縉嗎?”

陸寧又搖了搖頭,說道。

“解縉這個人有才是有才,但是有些恃才傲物,想要重用必須好好磨練一番,不是他,更不是剛來沒有幾天的李祺。”

聽到他這麽說,朱元璋心裏一寬,看來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原來子安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絕不會結黨營私。

於是又說了藍玉陸仲亨等幾個大將的名字,不出意外全被陸寧否認。

這下子朱元璋就如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咱也不給你兜圈子,你實話實說,這個人究竟是誰?”

“這個人叫馬三保,是燕王殿下剛剛收入府中不久的一個太監。”

聽到陸寧這麽說,朱元璋啪的一聲,拍了一下桌子,茶壺茶盞乒乒乓乓的一頓跳舞。

“別說了,這個人絕對不行,如果你不想被朝廷砍頭,這話永遠不要在外人麵前提起!”

陸寧也愣住了:“為什麽?”

“太監不能給太大的權力!難道你就不知道東漢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晚唐的甘露寺之變嗎?你現在把這麽重要的大權交給一個太監,難道想我大明重蹈東漢晚唐的亡國之禍嗎?”

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陸寧不由得啊,苦笑一聲。

“伯父,你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呢,官員固然有好官員也有壞官員,太監也一樣,有好太監,也有壞太監,更何況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君都是能夠駕馭能力的太監,都這麽一杆子打死也不行吧。”

朱元璋陰沉著臉,子安一直想叫太監帶兵,難道他收了燕王或者那個叫馬三保的太監什麽好處了不成?

“馬三保給你了什麽好處,你確定不是開玩笑?”

陸寧站起了身,說道。

“伯父,我絕對沒有開玩笑,不過還非這個人不可。要論航海以及打海戰,大明所有的人都不及他,當然,如果朝廷有這方麵忌諱的話,當我沒說好了。”

真是的,我在這搞發明發大財有什麽不好,非要跟你侃這些大山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