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我是朱祁鎮

第三十三章:理性探討

袁洪被押回京城,在詔獄中連一時半刻都沒堅持到,直接撂了個幹淨,說自己隻是受黃家的指使,我一個千戶能做的了主嗎?

總之是一推二六五,好事都是我,壞事不相幹的樣子。

朱祁鎮對他倒是不感興趣,確實如他所說,一個千戶而已,他關心的是誰將這奏疏呈上來的。

關與民間傳聞,朱祁鎮也確實有耳聞,自己有立儲的心思倒是沒錯,不過,什麽時候說夢話了?

為此朱祁鎮專門找來身邊伺候的太監詢問,最後也隻知道是以訛傳訛了。

這事在宮裏雖然不了了之了,可在外朝不能這麽算了,都讓臣子管起皇帝的家事,尤其是立儲這種事關國本的大事,如何也不能這麽善了了。

“查的怎麽樣?”朱祁鎮問向郭懋。

“啟奏皇上,那呈奏了奏疏的禮部郎中王一寧,至今沒有說出目的來,是說看那袁洪遠道而來恭賀新春有臣子的本分,他便破例為其轉呈了。”郭懋匯報說。

“哦?他可參與了廣西之事?”朱祁鎮有些意外。

又見郭懋搖頭,說京城離廣西路遠,再加上又是一個知府大小的官員,對於在京京官來說,性質的惡劣與事件的奇異雖然吸引人注意,可也沒誰真的在意的,他王一寧對此事並不知情。

“那通政司呢?有沒有中間摻和?”朱祁鎮雖然心裏已經有了結果,可還是再確認了一遍。

果然,郭懋同樣搖頭,“目前看來,各個衙門明麵應該都沒有參與。”

沒有明麵上參與,但是私底下關注了?想試探試探朕的想法?

一本奏疏混在請安的折子裏,大過年的誰都有理由放這奏疏一馬,沒有確切的證據還真不好追究。

朱祁鎮也明白這點,雖然想借此機會震懾那些有想法的,可畢竟現在情況並不能證明那些人參與了這件事,自己也不好發作。

一個小小的波瀾就這麽過去,讓一些人心裏很是鬆了口氣。

現在的皇帝已經將權利下方給內閣,此次遇見這麽個事之後,也沒有發作,已經足夠釋放出一些信號出來讓人聯想了。

朱祁鎮自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現在他要做的事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自己不想多生事平添阻力而已。

風波過去,朱祁鎮最常做的事就是前往碼頭詢問下西洋與考察養濟院。

一個月之後,朱祁鎮又一次來到了皇明船廠。

此時的船廠跟剛建成時又有了很大的不同,**的牆皮已經用紅漆塗抹,遠遠看去像是燃燒的火焰一樣。

走進了內部,到處都是建好的工作車間,按照用途鱗次櫛比的建造在相應的位置上。

每間車間內都有人數不等的工匠在研究造船工藝,有的討論太過熱烈就算從門外走過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老王,我給你說,你這個想法不行,這遠航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寶船不會被海水腐蝕。

一去兩三年,尋常的漆藝不足以承擔,當務之急就是解決這件事!”

“可行了吧老李,防腐蝕,之前鄭公遠航的時候就沒事,現在怎麽到了你這就不行了?

雖然你是負責這塊的,可也不能睜著眼說瞎話啊!遠航什麽最重要?當然是動力!早些解決了蒸汽機的動力傳輸問題最緊要!”

“嗨,你今天是不是非要跟我唱反調?”

“老李,你這話是什麽意思?怎麽,說的不愛聽了要急眼了?”

“我¥%……”再往後就是二人的互相問候了,可讓朱祁鎮聽了個樂嗬。

“皇兄,他們都是心思單純的匠人,您千萬別生氣!”朱祁鈺在一邊頭上冒汗的解釋。

“他大爺的老李,今天來打一架吧,我就不信了,你這歪理還能被殿下采納!”老王罵罵咧咧的從屋裏摔門而出。

朱祁鎮嘴角的笑容越發燦爛,撞上了氣勢洶洶的老王。

朱祁鈺扶額恨不得將自己隱身,這可太丟人了!

“皇、皇上!草民該死衝撞聖駕!”老王慌忙跪在地上,再沒有剛才與老李爭執時的意氣風發。

朱祁鎮自然不會怪罪,工作中有些分歧很正常,人有情緒更正常,是自己來的不是時候,撞見了人家。

“快起來!是不是嚇到了?朕又不是洪荒猛獸,你們忙你們的,該怎麽討論就還怎麽討論!”朱祁鎮樂嗬嗬的讓金齊扶起了老王。

“老王!你!”追出來的老李正好看見了這一幕,跟著慌忙想跪下,被朱祁鎮的目光阻止。

一時間屋內亂成一團,都是衝出來參見皇帝的人,場麵有些亂糟糟。

“大家好好幹,朕不想耽誤你們,都回去吧!不過有什麽可以談論不能動手!”朱祁鎮嗬嗬笑著。

老李和老王臉都是一紅,喏喏點頭不敢說話,等到朱祁鎮走遠之後才都如釋重負的吐氣安心。

“都怪你跟我唱反調!”

“哎老李你這句話說的就不對了!明明是你跟我唱反調……”

參觀完船廠,朱祁鎮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現在大明已經訓練好了一批遠航的人才,隻要等到合適的季節就可以出海。

“哦!具體什麽時候?”朱祁鎮大喜過望。

朱祁鈺也沒有讓他失望,言之鑿鑿的說:“最遲不過六月份便能起航!”

朱祁鎮聞言拍著朱祁鈺的肩膀用力點頭,“祁鈺,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以後建功立業,成為華夏第一個遠赴西洋的親王!”

朱祁鈺雖然隻是靦腆一笑,沒有表露出更多的情緒,可是眼中閃亮的光芒已經讓朱祁鎮看到了自己這個弟弟信念。

“希望這一次,你不會英年早逝吧!”朱祁鎮低聲自語。

“皇兄您說什麽?這有些吵臣弟沒有聽清。”朱祁鈺豎著耳朵趕忙問道。

朱祁鎮輕笑說:“走,去看看天津港口,聽金英說這段時日可沒少吞吐貨物,隻這一個港口賺的銀子都抵得上原先整體的一半了!”

朱祁鈺隻當朱祁鎮是在念叨這事,殷勤的在前頭帶路。

雖然隻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可天津港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不隻是工人船隻變多了,就連秩序也更科學,將所有的船隻按照噸位等特點編號,常駐與非常駐作區分,最大化的利用了港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