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萬歲

第797章 眾片大放異彩 第798章 最大的黑馬—《西線無戰事》(召喚月票!)

胡利安.阿胡利亞的文章,可能是《洛杉磯論壇報》上最長的評論文章,作為一個電影配樂家,他感興趣的自然是《海上鋼琴師》中的電影音樂。

這個被稱為“好萊塢電影音樂界的歐洲配樂大師”,對於《海上鋼琴師》中的配樂,大加讚賞。

“如果要評選好萊塢最優秀一部歌舞片的話,我想沒有人會猶豫,接過一定會是柯裏昂先生執導的那部《好萊塢故事》。 它是好萊塢電影歌舞片的最高峰,也是這一類題材電影的開創者。 這部電影誕生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達到它的高度,也沒有任何一部歌舞片裏麵的音樂能夠像《好萊塢故事》裏麵的那一首首旋律一樣傳遍了整個世界。 ”

“但是今天,我覺得好萊塢人可以驕傲地宣布,又一部傑出的音樂電影誕生了。 盡管它不是歌舞片。 ”

“在很多人看來,《海上鋼琴師》是格裏菲斯和柯裏昂聯手打造的一部感人的重頭電影,和夢工廠出品的很多電影一樣,人們無法對這部電影進行歸類。 但是我個人更是願意稱這部電影為音樂電影。 ”

“整部電影中,幾乎每一個重要的場景都有音樂出現,這些音樂的作用各有不同,又得隻是背景音樂,有的直接參與了影片的意義建構,有的還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不可否認,如果少了這些音樂地話。 《海上鋼琴師》的藝術魅力將大為減弱。 ”

“靜下心來分析,就不難發現,《海上鋼琴師》的音樂,顯然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風格:意大利風格和美國百老匯風格。 當然,這和這部電影的作曲是安德列阿.莫裏康內和波特有關。 ”

“在好萊塢,還沒有公司能像夢工廠這樣重視音樂在電影中的地位(也許這是因為夢工廠發明了有聲電影厄關係吧。 ),也沒有任何公司能夠擁有如此優秀的電影人才。 安德列阿.莫裏康內和波特。 兩個人無疑是本世紀最為偉大地電影配樂大家。 ”

“安德列阿.莫裏康內的音樂,根植於意大利音樂。 他身體地每一個細胞裏麵,都沉澱著意大利音樂。 作為歐洲最具音樂傳統的一個國家,意大利的音樂風格,從輝煌的歌劇到各個地區的傳統小調,從神聖莊嚴的宗教音樂,到歡快簡明的酒館舞曲,風格迥異地音樂傳統。 給安德列阿.莫裏康內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

“莫裏康內先生是少有的電影配樂天才,說他是天才,不僅僅指的是他的音樂寫得好,重要的是,他能夠深刻地對電影畫麵有所了解,對電影人物的內心有這深刻的體會,然後能根據人物地精神變化、人物的內心世界,創作出和畫麵、電影的情緒天衣無縫的作品來!”

“在《海上鋼琴師》中。 莫裏康內的音樂,成為了整部電影最深沉的部分。 尤其是那首無名曲,簡直就是天籟。 這些音樂,主題是深沉地,是猶豫的,帶有濃濃的詠歎氣息。 它們像是輕歎。 像是宿命的絮語,讓整部電影變得深沉、厚重。 莫裏康內沒有停留在音樂隻是渲染氣氛這個層次上,他讓音樂成為了一個隱形的角色,讓音樂成為了一種訴說的手段,讓音樂闡發出了1900的內心和整部電影的主題。 ”

“這樣的音樂,是炫目的,是感人至深地。 以無名曲為代表地音樂,也必將會成為好萊塢電影配樂界的經典。 ”

“如果說莫裏康內地音樂是內在的話,那麽波特先生的音樂顯然是外在的了。 莫裏康內的音樂,是低沉的。 是猶豫的。 是緩慢的,而波特先生的音樂。 卻是快速的,讓人窒息的,呐喊的。 ”

“1900和傑裏.羅莫頓鋼琴決鬥時候演奏的那段快得讓人瞠目結舌難度極高的音樂,無疑是波特先生在這部電影中所有配樂作品的代表!”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音樂家,波特先生的音樂中,帶有濃厚的百老匯風格。 而這種風格,和爵士樂無疑是絕配。 波特先生創作出來的配樂,節奏是歡快的,如同一條條叮咚作響的小溪,跳躍著向前。 我們不得不讚歎,波特先生在爵士樂的造詣,已經達到了一個大師級的水平。 ”

“《海上鋼琴師》的配樂,堪稱完美,而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和莫裏康內、波特兩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單單由莫裏康內來創作,或者單單由波特來創作,那麽整部電影的配樂水平顯然會大打折扣。 正是因為這兩個人的合作,一個內一個外,各有分工,才使得整部電影的配樂顯得那麽的飽滿,那麽的淋漓盡致!而這要歸功於格裏菲斯先生和柯裏昂先生兩個人的策劃了。 ”

“這是我這些年來聽到的最好的電影配樂作品。 作為同行,我要感謝莫裏康內先生和波特先生,他們用自己的創作,給電影配樂界指明了一條光輝的道路,也讓我受益匪淺。 ”

可以說,在好萊塢,沒有人比胡利安.阿胡利亞對《海上鋼琴師》的電影配樂更有發言權。

作為一個英國人,他比美國人更加熟悉意大利音樂,也更懂得這個國家音樂的神髓,而同樣作為一個英國人,因為文化上的接近,他也比任何一個歐洲人理解美國音樂,理解百老匯。

所以,他對莫裏康內和波特的電影配樂理解的透徹程度,讓人不由得連連讚歎。

沒有他的分析,也許一般人隻是覺得《海上鋼琴師》裏麵的音樂很不錯,很好聽。 至於為什麽不錯。 為什麽好聽,我想即便是一個自身地電影音樂人也說不出多少道道來。

而他的分析,鋪設了一條讓觀眾深刻理解《海上鋼琴師》電影配樂的道路,經過這條道理,人們可以發現之前自己沒有發現的東西,而這,恰恰是整部電影的迷人之處。

所以說。 好的評論家,對於一部電影來說。 是必不可少的。

在眾多地評論文章中,除了這些文章之外,有幾篇文章也吸引了我的視線。

《好萊塢時報》上,刊登了一篇卓別林地文章。

這可能是他自從桃花案之後,第一次公開地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了。

“傑作!少有的傑作!這是我對《海上鋼琴師》的評價。 事實上,當看到這部電影裏麵,出現了埃德溫.波特。 出現了亨利.沃爾索,出現了基頓之後,我十分的懊惱,懊惱自己為什麽不出現在這部電影裏麵,和那些曾經的電影同伴們一起在銀幕上聚會。 ”

“幾個月前,當格裏菲斯宣布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隻是覺得這部電影可能延續著《黨同伐異》地某種風格,但是這部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出現在我的眼前時。 我就知道我先前的那種猜想徹底錯了。 ”

“這部電影,顯然是一個結合,格裏菲斯和安德烈.柯裏昂的結合,好萊塢過去的美好傳統和現在的優秀風格的結合。 ”

“麵對著這樣地一部電影,我們隻有感歎。 ”

“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是一個美麗的夢。 一個讓我得以懷念那段過往歲月的夢。 ”

卓別林的評論文章,顯然帶有一種傷感。 這種傷感和他本人如今的落魄境遇有很大的關係。

好萊塢地初創時代,是他的黃金時代,在自己灰頭土臉的時候,在銀幕上看到過去的那些電影同行們,心情可想而知。

除了卓別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顯然也沒有閑著,他也湊了熱鬧。

“夢工廠的這部《海上鋼琴師》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深沉,感人,還有著煽動性**的台詞。 不過我要問的是。 這部電影有沒有一個討巧的可能呢?尤其是在題材上。 夢工廠瞄準了經濟危機之後的人心惶惶。 他們知道人們需要一部什麽樣地電影。 當然,這也是夢工廠地一貫作風。 ”

“《海上鋼琴師》既有格裏菲斯的深厚傳統。 又有安德烈.柯裏昂地新的電影詮釋權威,這是一部讓人無法否定的電影,堪稱完美。 但是,太完美的東西,就顯得有些理想化了。 ”

“我要說的是,我是個不喜歡理想化的人。 某種程度上說,我更喜歡一些支離破碎的乃至黑暗變形的東西,我覺得那裏麵有著一種蓬勃的力量!這也是我寧願去看《亂世孤雛》的原因。 ”

作為我的對頭,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顯然是不會為夢工廠叫好的。 他的這篇文章,篇幅雖然短小,但是從頭到尾,字裏行間都充滿了一種隱晦的否定和批判。

對於他的這種說法,夢工廠的很多人自然是不會同意的。 但是嘴長在人家的臉上人家有批評的權力。

除了洛杉磯的各大報紙之外,洛克特克電視台更是做了大規模的報道,電視畫麵上一片歡騰。

放映《海上鋼琴師》的影院,每一家門前都排起了長龍,電影首映當晚,票房就突破了800萬美元,並且還在急劇攀升之中,各方麵的讚譽也是紛至遝來,這樣既叫好又叫座的局麵,讓勞累了幾個月的《海上鋼琴師》劇組成員放下了心。

尤其是格裏菲斯,作為這部電影的導演,他這一段時間受到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這部電影是夢工廠聖誕檔期的挑頭之作,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在麵臨眾多強勁對手的情況下,格裏菲斯必須交上一份讓夢工廠以及眾多觀眾滿意的答卷。

其次,《海上鋼琴師》和其他的電影不一樣,不管是在格裏菲斯本人的心目中,還是在觀眾的眼裏。 這部電影是好萊塢老電影人地複興之作,好萊塢初創時代的優秀傳統能不能再一次閃現光芒,決定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認識和評價,格裏菲斯顯然不可能允許自己出現任何失誤。

而更重要的,是因為經濟危機美國一片廢墟,人心惶惶。 這部電影在開始拍攝的時候,我就告訴格裏菲斯。 讓他把這部電影拍成一支火把,一支溫暖民眾內心的火把。 格裏菲斯自然明白我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所以。 拍攝以來,他地壓力比任何人都大。 現在電影獲得了民眾和好萊塢電影人們的雙重認可既叫好又叫座,他也就徹底輕鬆了。

格裏菲斯輕鬆了,夢工廠輕鬆了,不代表其他地人就輕鬆了,事實上,除了夢工廠之外。 其他的那些電影公司所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

先不說那些小公司推出的影片,就是大公司推出的非主打影片,結果也不是很好。

米高梅除了推出齊納曼的《亂世孤雛》之外,也推出了四五部小成本地三流電影,這樣的電影,顯然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為了賺錢的。 這些小電影,投資成本極低,藝術成就也很低。 不過總會有有些人喜歡看,因此票房也能賺一點回來。

這樣的電影,走的路子不是以質取勝,而是以量獲利。

一部電影賺得不多,幾部十幾部下來,利潤的總和就相當的客觀了。

像米高梅電影公司這麽的舉措。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在采用。 而這種仿佛顯然也是有其存在地理由的。

畢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主打電影也就那麽多,不可能每一天都有巨片看,在空蕩的檔期之間,電影院裏麵的放映的都是這些小成本的三流電影。

以往,好萊塢聖誕檔期中,這些小成本地電影數量很多,彌補了大片的不足,也能賺不少錢。

但是今年,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也許是因為今年聖誕檔期巨片太多的原因。 對這些小成本的電影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力。 使得它們的票房很是不好。

拿米高梅電影公司來說,推出來的這四五部電影。 除了隻有一部票房很好之外,其他的幾部都不佳,而這樣的狀況,更是普遍存在於其他的電影公司中。

小成本電影出境堪憂,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也就隻能把希望放在主打電影上麵了。

在這上麵,參與聖誕檔期第一次高峰眾多地幾家公司,倒是收獲不小。

除了夢工廠地《海上鋼琴師》之外,米高梅的《亂世孤雛》、福克斯地《西線無戰事》、環球的《疤臉大盜》以及哥倫比亞的《最後的華爾茲》票房都一片飄紅,使得好萊塢電影同時爆發。

媒體和民眾,對這幾部電影也都讚歎有嘉,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形勢喜人。

齊納曼導演的《亂世孤雛》,首映之後就得到了很多電影人的垂青。

“作為一個好萊塢新銳導演,齊納曼這段時間的表現是讓人驚歎的。 他的進步太大了,大得讓人對著他的電影的時候常常要問這是不是他的電影。 ”

“《亂世孤雛》裏麵,我們可以看到西席.地密爾的影子,那種對宏大場麵的把握能力,那種流暢的場麵調度的能力,顯然是西席.地密爾特有的,在這方麵,齊納曼顯然是西席.地密爾的學生,而且學得不錯。”

“同時,我們還可以在《亂世孤雛》裏麵看到約翰.福特的影子,電影中充斥的那種冰冷的氣氛,那種西部片的肅殺,使得這部電影深得約翰.福特的神髓。 ”

“另外,作為夢工廠學派的推崇者,齊納曼的這部電影裏,也帶有明顯的安德烈.柯裏昂的痕跡。 對人物內心的深刻觀眾,對生命和世界的拷問,對光明的想往……影片所散發出來的那種濃濃的厚重氣息,讓人為之感慨。 ”

“而除了這些人,我們在齊納曼的這部電影中,還可以看到希區柯克式的心理鏡頭,金.維多式的緊湊情節,格裏菲斯式的蒙太奇剪輯……可以說,這是一部囊括了好萊塢眾多優秀電影人成果的電影!”

“齊納曼顯然做足了功課。 他交上來地這個作業,可以打很高的分數。 但是我要說的是,集中了那麽多優秀導演的優點,齊納曼本人的特色在什麽地方!?”

“沒有!我沒有看到。 我隻看到他自己被這些電影人的風格所淹沒!這是《亂世孤雛》最大的弱點,也是讓人最為惋惜地地方。 齊納曼或許想通過這部電影,向好萊塢證明他繼承了這些優秀電影人的優秀風格,但是他不會想到。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要做地。 不是學人家的風格,而是推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東西。 這才是重點。 而齊納曼明顯而沒有體會這一點。 ”

“《亂世孤雛》是部很不錯的電影,比一般的電影優秀,有藝術性,票房也不錯,但是看起來總是有一些不完美,盡管對於一個電影新銳來說。 這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

劉別謙對《亂世孤雛》地評價,基本上代表了好萊塢電影人對待這部電影的觀點。

成為米高梅新生代導演領袖的齊納曼,在這一部電影上有著很大的野心,他想用自己的這部電影來告訴好萊塢電影人,他將是好萊塢電影的集大成者。

但是事實並不像他想象的那個樣子。

《亂世孤雛》是不很不錯的電影,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齊納曼對每一個優秀導演風格地模仿,使得整部電影中充滿了不同風格之間的撞擊。 而作為導演,齊納曼沒有將這種撞擊消除,整部電影總顯得有些貌合神離,有些淩亂。

最可怕的是,齊納曼顯然有些舍本求末了,他追逐模仿不同導演的特點。 卻把自己的特色丟掉了,這就使得這部電影如同一個身體健壯卻沒有靈魂的人。

劉別謙地評論是入木三分的,他向齊納曼提了個醒的同時,也在告解那些好萊塢的電影新銳們,學習是重要的,模仿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忘記創造出處於自己的東西,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拋開這個缺點來說,《亂世孤雛》對於齊納曼這樣的一個新銳來說。 顯然還是不錯的。 能夠拍得如此精彩,手筆如此之大。 也隻有齊納曼能夠調度得來。

所以,即便是有所遺憾,但是這部電影還是獲得了不小地成功。

齊納曼地《亂世孤雛》成績不錯,喬治.史蒂文斯的《最後地華爾茲》取得的成績也是極為輝煌。

實際上,自從這部電影宣布開拍之後,沒有人認為這部電影會折戟沉沙。

不因為別的,就因為裏麵有克拉克.蓋博。

可以說,克拉克.蓋博現在已經成為了票房的代名詞。

隻要有他在,不管是什麽電影,不管是大電影公司推出的主打影片,還是小公司推出的超級爛片,隻要他願意出演,那部電影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而克拉克.蓋博由此也躋身於好萊塢身價最高的明星之列。 他的身價,已經和加裏.格蘭特、亨弗萊.鮑嘉等人平起平坐,甚至還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

這樣的一個人擔當《最後的華爾茲》的男主角,加上再有喬治.史蒂文斯的導演,這部電影想不取得成功都難。

作為一個優秀的導演,喬治.史蒂文斯顯然明白克拉克.蓋博最大的優點在什麽地方,《最後的華爾茲》這部電影,他既是導演又是編劇,從頭到尾就是為了克拉克.蓋博一個人量身定做的。

《最後的華爾茲》,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其他電影一樣,票房大賣,成為幾部電影中,在票房上唯一能和《海上鋼琴師》相提並論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在藝術水平上,很多好萊塢電影人則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而這些意見歸納起來,隻有一條,那就是:克拉克.蓋博成就了《最後的華爾茲》,也毀了它。

自從加入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克拉克.蓋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麵,從一個原本好萊塢默默無名的新人。 一舉成長為好萊塢電影節地一流巨星,光芒四射。

同時,這個剛剛三十歲的男人,也成為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最拿得出手的一張名片。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老總約翰.科恩就不止一次地當著眾多媒體的麵宣稱:“克拉克.蓋博就是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就是克拉克.蓋博。 ”這樣的評價,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自建立之日起,旗下海沒有任何一個演員能過獲得如此高地讚譽。

可以說。 克拉克.蓋博如今絕對算得上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頂梁柱。

而能夠得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老板如此地看重和稱讚,也說明了克拉克.蓋博對這個公司做出了多麽大的貢獻。

在1928年。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是好萊塢所有電影公司中最灰頭土臉的一個,整整一年沒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電影不說,效益更是江河日下,以至於有媒體稱這個電影公司將降級第四檔次。 這讓約翰.科恩很是難過。

但是這種情況,自從克拉克.蓋博加入哥倫比亞之後,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個男人的加入,如同給哥倫比亞這個奄奄一息的人打入了一陣興奮劑。 使得這個電影公司頓時一鳴驚人,站在了1929年好萊塢輿論地風口浪尖之上。

在弗蘭克.卡普拉的包裝之下,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重磅宣傳之下,克拉克.蓋博如同毒品一樣讓成千上萬的美國觀眾上癮,隻要他出現的場合,肯定就引來一片瘋狂。

如果說克拉克.蓋博拯救了整個哥倫比亞,這是沒有人能夠懷疑的,因為他的存在。 哥倫比亞風光無限。

但是說克拉克.蓋博毀了哥倫比亞,這種說法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表示同意了。

所以西席.地密爾寫的一篇文章,算是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說法。

不過作為好萊塢的一流導演,西席.地密爾能過提出這樣的觀點,肯定有他的理由,而且還是十分有道理的理由。

“自從克拉克.蓋博進入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之後。 他給這個去年垂頭喪氣的電影公司注入了空前地活力,這種活力,使得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今年一年,如同一頭瘋牛一樣在好萊塢橫衝直撞,風頭甚至蓋過了米高梅、派拉蒙這樣餓電影公司。 克拉克.蓋博實現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中興,這句話一點都沒錯,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人,正在毀滅哥倫比亞。 正在把它托上一條不歸路。 ”

“從出演弗蘭克.卡普拉的第一部電影以來。 克拉克.蓋博帶給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巨大的經濟效益,他的每一部電影都票房飄紅。 讓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賺得盆滿缽溢。 這對於正處於困境的哥倫比亞來說,顯然是件好事,而且是雪中送炭的好事。 ”

“於是,在這種利益的推動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開始緊緊攥著克拉克.蓋博不放,把他看成了救命的稻草。 在今年一年中,哥倫比亞整個公司幾乎都圍著他轉,不管是資金還是其他各方麵地支持。 不可否認,一個公司如果能夠有受觀眾歡迎地演員,並且能夠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聲譽和收益,這是件好事,但是作為一個公司,把全部地心血和精力都放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那麽就要產生災難了。 ”

“總體說來,哥倫比亞公司這一年的票房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據不完全統計,三四倍是有的,這樣的數字也許會讓那些董事會的頭頭們歡喜異常,但是對於這個公司來說,就部那麽讓人感到歡喜了。 去年的哥倫比亞,雖然沒有多大的成績,但是生產的電影種類豐富,風格多樣,其中高質量的藝術電影還是有一些的,盡管不多。 但是今年,看一看哥倫比亞的作品就能夠發現,在輝煌的背後,卻是同一張麵孔,這麵孔是克拉克.蓋博的一張麵孔,一張雖然俊美但是單一的麵孔。 ”

“好萊塢需要多樣化,隻有多樣化才能給好萊塢帶來勃勃的生機。 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電影公司也需要多樣化的電影,如果一個電影公司隻生產出一種千篇一律地電影的話。 這個公司是會要完蛋的。 ”

“看看夢工廠電影公司我們就知道什麽叫多樣化了,這個電影公司出產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是有著獨特的藝術成就,夢工廠的電影,如同萬花筒一般,給人們帶來的是五光十色地享受,這裏麵,有藝術。 有哲理,有道德。 有責任也有娛樂和歡笑,這樣的電影公司,才有發展地可能。 ”

“如果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隻拍攝為克拉克.蓋博量身定做的電影的話,那麽我敢斷定雖然短時期內他們可能會名利雙收,但是時間長了,這個公司肯定會走下坡路。 ”

“哥倫比亞要發展,克拉克.蓋博是一個機遇。 也是一個巨大的障礙,這就要看約翰.科恩先生要如何處理了。 ”

作為好萊塢的大家,西席.地密爾站在高視點,從幾十年的從影經驗來看待問題,分析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目前麵臨的局麵,說得很有道理。

而派拉蒙電影公司地約翰.休斯頓,在完全從《最後的華爾茲》這部電影本身來評價克拉克.蓋博了。

“克拉克.蓋博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十分出色,演出了那種主人公浪蕩不羈的神韻。 當然,這是他最擅長的。 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克拉克.蓋博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我們對這個影星的形象已經固定了,那就是漂亮的小胡子,油光發亮的頭發,有些邪惡地眼神。 帶有**意味的笑……他的這種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所有觀眾的心坎裏,讓他們為之心馳神往。 ”

“作為一個導演,我第一次看到克拉克.蓋博的電影的時候,就被銀幕上地這個演員驚呆了。 一瞬間,我就告訴自己,他將會是好萊塢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克拉克.蓋博的魅力,是無人能夠低檔的。 ”

“但是,當我看到第二部電影、第三部電影、第四部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厭倦了。 雖然銀幕上還是克拉克.蓋博,雖然他的表演他的形象一樣是讓很多人怦然心動。 但是這部電影的克拉克.蓋博和那部電影的克拉克蓋博任何的不同。 或許唯一地不同就是他在這部電影叫安德魯那部電影裏麵叫喬治,僅此而已。 ”

“克拉克.蓋博是好萊塢地一流演員。 這是沒有人懷疑的,但是對於一個一流演員來說,隻是扮演一種類型地角色拍攝一種類型的電影,我覺得這樣的演員遲早會被毀掉,同時他也在毀著自己的電影公司。 ”

“看完《最後的華爾茲》,我的心底會生出淡淡的悲哀來。 這部電影裏麵,有光彩陸離的歌舞,有爛漫的愛情,有迷人的主人公,但是唯獨沒有一些能夠讓人的心顫動的東西,沒有那種讓你從心底呐喊的東西,這種東西,是藝術,是思考,也是一個藝術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

“以喬治.史蒂文斯的才能,他完全可以拍攝出一部十分優秀的電影來,而以克拉克.蓋博的本領,他也完全可以演繹出一個不以自己的外表而賣錢的真正的角色來。 但是現在,我們隻看到了脂粉氣濃厚的《最後的華爾茲》。 這樣的電影,票房絕對會很高,但是除了票房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

“雖然好萊塢很大,但是能夠湧現出一個偉大的演員,機會是很少的。 克拉克.蓋博具有這種潛質,具備成為好萊塢曆史上最偉大的演員的潛質,但是哥倫比亞卻在毀他,同時也在毀他們自己。 ”

“我希望,當我看到下一部克拉克.蓋博的電影的時候,不會看到同樣的克拉克.蓋博,我也希望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能夠在收獲巨額票房之後,在數著那些鈔票的同時,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該走一條怎樣的路。 ”

可以說,約翰.休斯頓和西席.地密爾的這兩篇文章,基本代表了好萊塢電影人對《最後的華爾茲》以及對克拉克.蓋博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態度。

而這種態度,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認可,當然也包括我。

約翰.休斯頓和西席.地密爾說得不錯,照這樣走下去。 哥倫比亞和克拉克.蓋博都將走入黑暗之中,對於好萊塢來說,這將是巨大的損失。

《亂世孤雛》得到地是批判性的巨大讚揚,《最後的華爾茲》雖然票房飄紅,得到的卻是徹底的批判。

這兩部電影或多或少都被人們挑出了缺點,但是有一部電影卻幾乎沒有任何人說個不字,事實上。 這部電影首映之後,整個媒體以及全美民眾都沸騰了。

“這絕對是好萊塢曆史上最優秀的最偉大的現代戰爭片!”《紐約時報》地頭版。 超粗字體的一行標題,是對劉易斯.邁爾斯通最高地評價。

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內,這部從投拍到殺青送審都沒有怎麽受到人們關注的電影,在首映之後,徹底成為了一匹黑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來自媒體、觀眾的讚揚聲鋪天蓋地。

“劉易斯.邁爾斯通絕對是個天才!好萊塢百年不遇的天才!麵對這樣的一部電影。 我簡直不知道說什麽好,因為任何讚揚地詞匯在這部電影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這樣的電影,隻有借助上帝之手才能夠拍攝得出來,即便是其他的優秀電影沒有產生,1929年,有這一部電影,也就夠了!”

威廉.惠勒在《市民報》上,對劉易斯.邁爾斯通的這部電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而這樣的評價,威廉.惠勒從來沒有給過任何一部電影。

“今年年初,埃裏西.馬裏亞.雷馬克創作了《西線無戰事》,這部蕭索,這部小說在短短的一年之中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銷售量達到了近600萬冊。 這樣的一部小說。 在整個歐洲都引起了轟動。 為什麽?因為它無比深刻地揭示了那場世界大戰地黑暗和殘酷,是德國青年一代用死亡和鮮血寫成的控訴書。 ”

“如果說埃裏西.馬裏亞.雷馬克的這部小說是部少有的足可載入文學史的文學作品的話,那麽劉易斯.邁爾斯通以此為改編地電影,則創造了一個電影史上的輝煌。 劉易斯.邁爾斯似乎被神識充滿,他對這部電影的掌控,對這部電影節奏和神韻的把握,簡直仿佛他就是一戰總被送上戰場的德國青年,仿佛電影裏麵發身的事情,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 ”

”一群高中生,在好戰分子的老師的教唆之下投筆從戎。 他們覺得自己是為祖國而戰。 他們充滿了熱情和理想。 8個人接受了殘酷的訓練計入戰場,卻發現他們對之前對人生和戰爭地理想全部破滅。 他們像牲口一樣在戰場上廝殺。 目睹了所有地痛苦不堪,目睹了人性的醜惡,目睹了世界上最濃重地黑暗。 這些人一個個死去,最後隻剩下一個,最後的這一個人,這個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理想變得和行屍走肉差不多的人,等來的停戰。 他回到後方,看到了依然是人們對戰陣的癡情,看到的是麻木和愚昧。 他有重新回到戰場,不久陣亡。 他陣亡的這一天,整個前線都是沉寂和寧靜的,這一天的戰報上有一句話:西線無戰事。 ”

“這樣的一個情節,這樣的一個縱橫捭闔的情節,即便是對於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導演來說,都是一項極其不容易完成的任務。 但是作為電影新人的劉易斯.邁爾斯通完成了,而且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西線無戰事》這部電影,如同一場淒厲的號角,讓我們感到人性的冷,直麵世界的黑暗和人心的泯滅。 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是卻讓我們在痛的時候,收獲很多!”

威廉.惠勒對《西線無戰事》進行了宏觀上的梳理,讚譽極高。

而作為好萊塢電影界的泰鬥,埃德溫.波特也親自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大大地讚揚了劉易斯.邁爾斯通,能受到埃德溫.波特的讚譽,在好萊塢,可隻有極少數人能夠有這樣的機會。

“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發了很長時間的呆。 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回到了世界大戰爆發的那些年月。 那個時候,整個歐洲都被卷入了戰爭的機器裏,死亡籠罩著歐羅巴的每一片土地。 在戰爭中,人們地一切良知、責任、道德、真理等等等等,都在戰火中化為烏有。 那個時代,是噩夢,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噩夢。 ”

“當時的好萊塢和歐洲各國,拍攝了許多反應這個時期的電影,數量很多。 其中不乏有一流導演的作品,但是我要說。 這麽多年來,《西線無戰事》是其中最優秀的一部!而且有可能幾十年後,依然是反應這場世界大戰的最優秀地一部!”

“我還要宣布,好萊塢可能又要誕生一位電影大師。 劉易斯.邁爾斯通雖然年紀輕輕,但是他在《西線無戰事》中間的表現,那份氣定神閑,那份遊刃有餘。 那份酣暢淋漓,讓人驚歎,讓人感歎!”

“《西線無戰事》中,最大地成功是人物的刻畫,在這部電影中,劉易斯.邁爾斯通沒有選擇什麽大牌的明星,甚至連三流明星都不是,電影中的八個主人公。 全都是沒有什麽經驗的演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拍電影,但是這幾個年輕演員的表演,是那麽的到位,那麽地生動,把人在戰爭中被異化的那種痛苦、戰爭對人的那種璀璨入木三分地展現了出來。 精彩異常。 ”

“而在電影的節奏上,劉易斯.邁爾斯通也猶如一個老者對著一幫孩子講述自己的過去,語氣是平靜的,節奏是舒緩的,但是越是平靜,越是舒緩,反而越能夠凸顯戰爭的殘忍和人性地毀滅。 ”

“《西線無戰事》場麵調度和攝影構圖上,也有著可圈可點之處,從這部電影裏麵,我們可以看到劉易斯.邁爾斯通絕對深入地學習過夢工廠學派的相關理論。 他對鏡頭的理解。 對時空切換的理解,讓很多人好萊塢的一流導演都自愧不如。 ”

“讓我們記住這部電影。 讓我們記住這個叫劉易斯.邁爾斯通的年輕人,因為不管何時,這部電影都是一部偉大地電影,這個年輕人都將是好萊塢最優秀的導演之一。 ”

埃德溫.波特很少給好萊塢電影人這麽高的評價,如果說有的話,那也隻有我得到過他這樣的稱讚了。

作為好萊塢電影界的泰鬥,埃德溫.波特的一句話絕對比任何人都管用。 有他的這篇文章,劉易斯.邁爾斯通和他的這部電影想不火都難。

而實事求是的說,埃德溫.波特地這些分析,一點都沒有拔高地意思,《西線無戰事》真的如同埃德溫.波特說地那樣,在各方麵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

對於我來說,我最敢興趣的,卻是劉易斯.邁爾斯控製整部電影的那種能力。

凡是對電影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拍改編的電影,往往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也許有人說了,翻拍成名的小說或者是文學作品,在名聲和宣傳上比起一般電影來改編電影就占了很大的便宜。 這種說法是有一些道理的,和一般電影相比,改編電影因為原來的小說或者文學作品已經在民眾中有了較高的名氣也受到了民眾的喜愛,所以改編電影肯定會從一開始就受民眾的關注。

但是,事實上,改編電影也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改編之前的小說或者是文學作品,已經給電影視線搭了一個框架,這個框架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了導演在拍攝電影時候麵臨的最大的束縛。

如何處理電影和改編作品之間的關係,使得電影既來源於改編作品之上又能夠超越它,這是所有人拍相關題材的導演的最大的心願。

而劉易斯.邁爾斯通在這方麵就做得十分的出色。

《西線無戰事》在情節上,基本是按照原來的小說安排的,但是除此之外,所有的東西都和原來的小說有很大的不同,整部電影所散發出來的那種情緒、電影的節奏等等,都比原來的小說優秀得多,更難能可貴的是,劉易斯.邁爾斯通的這部電影把藝術性、思考性提高到了原來小說不具備的層麵之上,堪稱生層次的二次創造。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整部電影既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極大喜歡,也征服了好萊塢哪怕是最挑剔的人。

《西線無戰事》火了,而且幾乎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包括劉易斯.邁爾斯通本人在內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這部電影會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力,會獲得如此的成功,除了我。

《西線無戰事》成為了真正能和格裏菲斯的《海上鋼琴師》相提並論的電影。 這部先前並不被人們看好的作品,在風頭上完全蓋過了齊納曼的《亂世孤雛》和喬治.史蒂文斯的《最後的華爾茲》,並且在票房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在《西線無戰事》首映之後的第二天晚上,福克斯電影公司的董事會就為劉易斯.邁爾斯通舉辦了慶功酒會,在酒會之上,福克斯不僅獎勵了劉易斯.邁爾斯一套別墅,更是大大提拔了他在福克斯電影公司的位置。 劉易斯.邁爾斯通因為這部電影,算是走上“神位”了。

但是如果說《西部無戰事》技壓群雄,顯然很多人都不會同意的,因為除了這匹黑馬之外,另外的一部電影,同樣是十分的搶眼,這部電影,便是環球電影公司出品霍華德.霍克斯導演的《疤臉大盜》!

########################################################################

昨天碼字碼到了兩點,累得吐血。 不過看到大大們這麽支持小張,月票嗖嗖往上漲,小張很快樂!

今天一萬三千字!希望大大們投票的手不要停!

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