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萬歲

第901章 全國暴動!第902章 《愛國者》!我的回答!(求月票!)

老兵的衝突,雖然在埃德加.胡佛的介入之下雖然沒有發生屍橫遍野的慘劇,但是在羅斯福的指揮之下,麥克阿瑟帶領的守衛部隊還是在白宮的門口擊殺了一片老兵,至少有近百人,其中的老喬治,竟然還是獲得過自由勳章的人。

這就使得局勢一下子變得火爆了起來。

我和柯立芝決定加入到老兵的隊伍之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支持他們正義的要求。 這樣的決定,顯然不在我們原來的計劃之內,但是能夠這麽做,我覺得十分的榮幸。

在慘案發生的第二天,柯立芝就把我從**托了起來,然後他把我拉到了廣場旁邊的一個有電視的小酒館外麵,那裏已經擠滿了人,店老板甚至把電視搬到了外麵。

電視上麵,正在播放著昨天晚上發生的那些慘案:老兵們要求得到公正的救濟金補充,換來的卻是羅斯福派人進行的血腥鎮壓,洛克特克電視台的記者們,把現場發生的所有事情都用鏡頭記錄了下來。 老兵們的可憐和不屈,羅斯福等人的聲色俱厲,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些影像背後,洛克特克電視台的記者們更是采訪了很多美國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政治家,有大財團的人,也有文化界的人物,這些人針對這次慘案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共和黨黨內元老,曾經做過柯立芝副總統的卡吉爾.克勞澤。 對於這件事情進行了猛烈地批評。

“這是在犯罪!光明正大的犯罪!在白宮麵前,在華盛頓紀念碑麵前,竟然發生屠殺老兵的事情!這是美國的恥辱!我不知道這個命令是羅斯福先生下達的,還是國會下達的,如果是羅斯福下達的,我建議把這位濫殺無辜地人送上軍事法庭!如果是國會下達的,這樣地國會應該解散!”

“老兵們的這次救濟金的提案。 本來就沒有什麽錯,聯邦政府欠他們的救濟金。 他們隻不過是過來討債的而已。 哪有不還債還要殺人的道理!魯特曼總統必須出來為這件事情做出政府的回應,否則地話,美國必然會掀起滔天巨*!”

作為共和黨內部如今威望最高的元老之一,卡吉爾.克勞澤本人的意見對於美國政局的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他十分嚴厲地批評了國會和羅斯福本人,即便是對於魯特曼,也十分的不給麵子。 在他看來,在白宮門前發生這樣的慘案,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而美國文化界的人,對於老兵慘案更是義憤填膺,他們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地憤怒之情。 在紐約,美國文化界的泰鬥杜威,帶領著一幫人強行將紐約州政府門前的那麵星條旗給降了半旗,這些人聚集在州政府門前的廣場上。 紛紛朗誦他們連夜寫就的詩歌,那些詩歌一經送出,馬上就被傳抄出去!

對於老兵慘案,很多財團的老板們也都紛紛站出來進行了猛烈地指責,其中帶頭的就是摩根財團的老板J.摩根。

J.摩根本來就是個硬漢子,這家夥對於軍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麵對這一次發生的老兵慘案,J.摩根麵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去他**的羅斯福!他這是在美國民眾的心髒上開了一槍!他可以把槍口對準華爾街的大佬們,可以將槍口對準白宮的那些政客們,甚至可以對準魯特曼總統,但是是絕對不可以對準老兵地!”

“老兵是什麽人!?他們是曾經保護國家地人,是用自己性命來維護這個國家安寧的人,沒有了他們,我們現在享受地所有東西都是幻影,他們是我們不折不扣的英雄!可現在,這幫*子養的竟然對他們開槍。 而且裏麵還有一位獲得自由勳章的老英雄!別說我們原諒不了他們。 就是上帝也不會原諒的!”

J.摩根一直是個公認的極有涵養的人,可是現在。 對著鏡頭他竟然破口大罵,由此可以看出來他對這件事情是多麽的憤怒。

如果說美國各界都引起軒然大*的話,那麽這一次事件,還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軍方的參與。

在美國,不管發生多麽大的事情,即便是民權運動、印第安事件這樣的事情,整個美國鬧翻天,軍方也會靜悄悄的,在輿論界,軍方的聲音幾乎就等於零,但是這一次,軍方這邊卻變得十分高調了起來。

這種高調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這次事件牽扯到了老兵,尤其是裏麵還有一個獲得過自由勳章的老兵!

軍人們崇拜英雄,不管是新兵蛋子還是五星上將,美國這麽多軍人,能夠獲得自由勳章的人寥寥可數,在軍人的心目中,能夠獲得自由勳章的人,無疑是整個美軍的驕傲,而現在,他們的驕傲竟然被人打死在白宮門前,打死在象征著自由和獨立的華盛頓紀念碑附近,而且是那樣的一種死法,這結結實實地傷透了軍方的心,美國軍方高層暴跳如雷。

美國軍隊的標誌性人物之一,被稱為美軍“軍魂”的潘興將軍,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給洛克特克電視台打了個電話,要求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個已經70歲的老頭,是美軍中資曆最高聲望最大的將軍,和麥克阿瑟堪稱軍中雙璧,兩個人私交很好,但是這一次,老潘興對麥克阿瑟一點麵子都不留了。

這位從西點軍校畢業的老將軍,以脾氣暴躁而著稱,他是那種從一生下來就注定要成為軍人的人,他征剿過印第安人,擔任過西點軍校的教官。 參加過古巴戰爭,鎮壓過菲律賓人地起義,擔任過日俄戰爭的觀察員,他還率領過一萬五千人入侵墨西哥,所到之處,敵人狼狽逃竄。 一戰期間,他擔任美國遠征軍總司令1918年。 他派出五個師約14萬人參加了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同年10月。 任集團軍群司令,所轄部隊增至200萬人,11月初,率領軍隊協同英法聯軍對德軍發動總攻,突破大名鼎鼎興登堡防線迫使德國投降。

他的一聲,是光輝燦爛的一生,也是所有美國軍人的偶像。 在美國被稱為“鐵錘將軍”,威望無人撼動,即便是麥克阿瑟見到他,也是畢恭畢敬。

老將軍1921年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24年退役,之後人美國戰爭紀念委員會主席。 可以說,在美國,沒有人比他對老兵們的感情深。 這次老兵慘案,如同一把尖刀捅到了他的心口上。

在接受采訪地時候,這個已經退役的老將軍一身戎裝,麵對鏡頭,他滿臉地悲憤。

“我是一個老兵,我來告訴你們。 我們都幹過什麽!十幾年前,當人們在家中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當人們在舞會上偏偏起舞的時候,我們遠涉重洋帶著對美國的驕傲進入歐洲。 在那裏,我們進行了一次次慘烈的戰鬥,在第二次馬恩河戰役裏,五個師,十四萬人被投入了進去,戰爭打得是那麽的激烈,連我的警衛連都派上去了。 結果一個連。 活著回來地隻有三個人!”

“在那次戰爭中,有一個士兵。 消滅了85個敵人,炸壞了敵人15輛戰車,炸掉了敵人13個暗堡,俘虜了敵人2位將軍,自己被炸掉了一隻手,炸瞎了一隻眼,身體中被取出的彈片多達27塊,另外還有十幾塊因為太危險沒有取出!”

“在那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總統先生頒發了兩枚自由勳章,一枚給我,一枚給了這位老兵!當總統詢問這位老兵家庭情況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因為這位老兵出去作戰,他的家庭已經妻離子散了!政府要安排他在軍部工作,待遇優厚,他隻是笑笑,說他隻是一個廢人,軍部的工作不適合他!他連補償金都沒有領取,就單身離開了軍營!”

“這樣的一個英雄,一個和我們一同在歐洲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兄弟,沒有死在敵人的炮火之下,昨晚,卻死在了我們自己人地子彈之下!死在了白宮的門前!死在了華盛頓紀念碑的附近!”

“這是美國人的恥辱!這是美國軍人的恥辱!通過電視,我正式要求國會審判那個*子養的羅斯福和麥克阿瑟!他們這是在犯罪!他們說老兵們是叛國者,其實他們自己就是!”

“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老兵們得不到一個公正地對待,我,潘興,會第一個站起來,帶領著那些曾經跟隨我的兄弟們進攻華盛頓,進攻白宮!我將像柯裏昂先生那樣,和老兵們站在一起!因為這樣的一個政府,不是我們死命保護的政府!也不配成為我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政府!”

老潘興將軍的這些話,算是震驚了所有人。 先前大家都知道那些被打死的老兵中有一個獲得自由勳章的,但是對於這位老兵的事跡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知道,而現在,潘興將老喬治的事情一說,所有人都明白了羅斯福和麥克阿瑟在昨天晚上幹了什麽。

美國軍隊,這一次徹底火了。 曆史上,軍方還從來沒有因為一次公眾事件而如此大發脾氣地時候。

緊跟在潘興將軍之後,在陸軍軍部助理辦公室任職地被美國軍方普遍看好的艾森豪威爾出現在了電視上。 在此之前,誰都知道這位未來一定能在軍方前途遠大地軍人最崇拜的人就是麥克阿瑟和潘興。

這一次,艾森豪威爾對於自己的偶像進行了暴風雨一樣的批評。

“麥克阿瑟將軍是我的偶像!但是今天,我要說,這位將軍為我們軍人抹了黑!他的所作所為成了美軍的恥辱!在麵對著老兵,麵對著那些衣衫襤褸的老兵,麵對著曾經的兄弟們,身為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將軍竟然能夠命令手下開槍!這樣地行為。 和叛國者沒有任何的區別!”

“我認為麥克阿瑟將軍應該上軍事法庭!他要接受法律的製裁!身為軍人楷模的他,現在因為這件事情,不配呆在陸軍參謀長的位置之上!”

“此外,作為一個軍人,他服從的命令應該是總統,而不是其他的一個無關緊要地人!在這一點上,麥克阿瑟將軍似乎忘記了!”

“昨晚。 整個美國在哭泣!所有美國軍人在哭泣!這是我們最大的悲哀!”

除了潘興和艾森豪威爾,在美國陸軍中享有很大威望地馬歇爾在這件事情上同樣是悲憤萬分。

“麥克阿瑟。 你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麽!?你讓我們這些人都感到恥辱!昨晚被打死的,不是老兵,而是美國軍人的尊嚴和榮譽呀!”

“國會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否則從此之後,沒有人願意再為這個國家出生入死,沒有人再會為這個國家扛起槍走上戰場!”

如果是其他人對於這次事件的批評,還隻算得上是輿論上的轟炸的話。 那麽這三位在軍方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兵們地指責,則無疑一下子讓時任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和這場慘案的指揮者羅斯福成為了包括軍方在內的所有美國人的靶子!

老兵慘案,算是一下子點燃了積壓在所有美國人心目中的怒火。 這幾個月以來,民眾都處於饑餓的陰影之中,他們壓抑著,壓抑著,這一次,總算是找到了一個爆發的機會了!

這些老兵。 在民眾地心目中,和他們自己一樣,是無辜的,更是受害者,而更要命的時候,老兵們在身份上和民眾也有著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他們都是國家的英雄!

一個國家,對待英雄竟然是如此的手段,怎麽可能不讓民眾們寒心!

民眾們覺得政府這樣做實在是太無恥了,這是絲毫不顧民眾地身死存亡,而美國軍人們則更是無法忍受政府的這種舉動,因為那些老兵們悲慘的遭遇讓他們想到了自己,誰能保證幾年之後,生活悲慘而又被政府開槍打死的不是自己呢?!

緊緊一天,在美國各個階層就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對政府的運動。

這場運動的矛頭直指麥克阿瑟和羅斯福,直指聯邦政府!

美國各州都爆發了支持老兵們的示威遊行。 與此同時。 民眾也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為自己爭取生存下去的權利,“寧願死在槍口下。 也不願意餓死!”“屠殺吧!光榮沒有了,隻有一個會屠殺民眾的政府!”……這樣地口號和標語遍布美國各地。

華盛頓,越來越多地民眾和老兵們站到了一起,他們成為了老兵們堅定的支持者,諾大地一個華盛頓,每一個廣場,沒一塊空地上,幾乎都聚集著憤怒的人群。 白宮已經被團團圍住水泄不通,民眾甚至把口號和標語都寫到了白宮的大柱子上麵。

慘案發生之後,麥克阿瑟和羅斯福就不見了蹤影,這兩個家夥顯然是被局勢嚇怕了,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出現在公眾麵前的時候,肯定會被民眾撕成碎片的。

聰明一世的富蘭克林.羅斯福,這一次算是栽了。 苦心經營自己名譽的他,這一次因為老兵慘案被民眾大罵不止,麥克阿瑟更是直接被罵成了劊子手和魔鬼!

據說兩個人都躲在白宮裏麵,對於他們來說除了這裏,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已經不再安全了。

因為慘案的關係,在華盛頓的街頭,再也看不到軍隊了,這個時候,任何一支軍隊如果出現的話,毫無疑問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出來維持秩序的是警察,可這些警察往往也會在民眾的唾罵之下落荒而逃。

唯一沒有受到指責的,可能就是魯特曼了。 在這件事情上,他做得十分的利索,也是十分的漂亮。

目睹局勢動蕩民憤如火,魯特曼終於在合適的時刻站了出來,他召開而立發表會,通過洛克特克電視台向全美觀眾做了演講。

“老兵慘案的發生,是美國地恥辱!那些死去的老兵。 是無辜的!對於這次慘案,我十分的痛心!這是一個悲劇,一個已經發生了的不可改變的悲劇!”

“我會提議國會重新審議老兵們提出的救濟提案,而且我認為,老兵們地這個提案應該被通過!”

“同時,作為總統,我也向所有民眾呼籲。 現在的美國,處於風雨飄零中。 我們應該團結起來,而不應該相互內訌,隻有這樣,美國這艘巨輪才不會沉沒,也隻有這樣,那些老兵們地死,才不會變得沒有意義!”

魯特曼的這些話。 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認同,在這個時刻,魯特曼原本不佳的名聲也開始迅速飆升。

在我看來,柯立芝說得一點都沒錯,這一次,魯特曼的確是變聰明了,而且讓羅斯福狠狠地栽了個跟頭。

不過在各界一直聲討之下,也不是沒有媒體維護羅斯福和麥克阿瑟。 其中《紐約時報》和相當一部分的議員們就聲稱這些老兵們是暴*者,他們衝擊白宮的行為應該受到這樣地懲罰。

他們死死地認定老兵們衝擊白宮破壞治安這一點,實在是讓人生氣。

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進行了批駁,而以實際行動進行回應的,卻是我。

老兵慘案發生之後。 羅斯福的聲望受到了重大的動搖,老兵們的死,點起了全國民眾的熊熊烈火,也讓美國軍方卷了進來。 尤其是在潘興、艾森豪威爾、馬歇爾等人的批評和指責之下,連身為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都灰頭土臉。

不過羅斯福和麥克阿瑟不同。 馬克阿瑟是軍人,而且是軍隊中威望不可動搖地權威,他犯下這樣的錯誤,也隻是被罵罵,一旦國家發生什麽重大的事情,軍隊裏麵挑起重擔的還是他。 羅斯福就不一樣了。 他是個政治家,搞政治的人。 都是靠名聲吃飯的,名聲完了,政治生涯也就完了。

羅斯福現在政途一片坦蕩,結果一個不小心被魯特曼陰了一下,可謂打了一輩子雁都頭來讓雁啄瞎了眼,要想脫離這個險境並且使得這件事情對自己以後地政治生涯沒有什麽影響,他就必須盡最大可能利用媒體為自己說話,為自己爭取一些開脫之辭。

而在所有媒體中,對羅斯福最力挺的,當然是《紐約時報》了。 這份報紙,一直以來就成為了民主黨的喉舌,對於羅斯福更是百依百順。 可以說,他們在羅斯福身上壓上了全部的寶,是無論如何都不希望看到羅斯福倒台的。

作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紐約時報》十分熟悉怎麽處理這件事情。 他們明白,羅斯福之所以受到如此巨大的指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讓守衛部隊對準老兵們開槍,因此隻需要為羅斯福找到一個合理的可以推脫責任的借口就行了。

這個借口,其實不是那麽難找地。

《紐約時報》稱老兵們有衝擊白宮地舉動,這是不被法律允許的,這種行為,嚴重威脅到了聯邦政府地安全威脅到了總統的安全,老兵們的這種行為,是叛國行為,他們是叛國者,而羅斯福命令軍隊開槍,是為了聯邦政府和國家的穩定著想,沒有任何的錯誤!

《紐約時報》的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迷惑性。 如果真的是像他們說的那樣老兵們準備衝擊白宮甚至像衝垮國會謀殺總統,顯然羅斯福下達的這個命令是十分合理、正確的,羅斯福不但沒罪反而有功。

但是社會輿論上卻認為老兵們隻是在抗議,根本沒有衝擊白宮更不可能有謀殺總統的計劃。

如此一來,老兵們到底是英雄還是叛國者,就成為了問題的關鍵。

而這個問題,顯然決定了羅斯福這家夥的聲望。

同時,這個問題要想弄清楚,也是很難的。 因為像不像衝擊白宮,這是一個十分主觀的事情,對於主觀的事情,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於是乎,媒體上開始進行了一片論戰。

《紐約時報》的這種說法,絕大多數地人都認為是歪理邪說。 在民眾的心目中,老兵們隻不過是要求政府答應他們的救濟金提案,怎麽可能會衝擊國會。 但是《紐約時報》不管這麽多,他們巴不得在這個問題上輿論陷入爭吵呢,因為這樣以來,民眾的視線就必然從羅斯福的身上轉移到了這個問題的爭論上,時間長了。 對於羅斯福聲望的影響自然就小得多了。

輿論地一片爭吵,讓我覺得心煩。 作為當事人。 在這件事情上我是最有發言權的。

但是我知道,一旦我在言論上卷入了這場爭論,隻能使得爭論本身更加激烈,《紐約時報》那幫狗*養地巴不得我加入了,那樣他們就可以說老兵們是受我蠱惑的,還有可能將羅斯福在老兵慘案發生之前說的什麽老兵被左翼分子滲透之類的狗屁話給搬上台麵,那個時候就更混亂了。 而這也正中這幫家夥的下懷。

“安德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出一些什麽來。 不能讓局勢這麽紛擾下去。 但是我們又不能在言論上卷入。 ”柯立芝對這件事情看得十分的透徹。

“我也是這麽想。 但是我們能夠做什麽呢?畢竟我們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什麽發言權。 ”我苦笑了一下。

“在政治上沒有,在其他方麵,可不代表你沒有了。 ”柯立芝一邊說一邊衝我擠吧了一下眼睛。

他這麽一擠吧眼睛,我算是明白過來了。

“卡爾文,你的意思是……”我對著柯立芝伸出雙手比劃了一下,做出了一個攝影機拍攝地手勢。

柯立芝點了點頭,哈哈大笑道:“安德烈。 你知道嘛,在輿論上麵,你的那台攝影機抵得上十萬正規軍!”

“行!那這一次我就親自上陣拍攝一部讓《紐約時報》那幫狗*養的閉嘴的電影。 ”我終於下定了這個決心。

決心雖然是下了,但是有些事情,光有決心是絕對不夠的。

拍什麽電影,這成為了一個難題。

要知道。 目前局勢這麽複雜,輿論的影響力是巨大的,輿論的上方最後哪一方占了上風,肯定會對美國地相關政策乃至政局都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一次,如果不然羅斯福铩羽而歸,那麽這場大饑荒就不要想順利過去,大饑荒不過去,民眾就要鬧暴動,共和黨的政權肯定是要丟的了。

而現在的輿論爭吵雙方,就如同一個不停搖擺的天平。 一旦一個砝碼加入。 勢必影響天平最後地方向,而我們要拍攝的這部電影。 肯定是最重的一個砝碼。

因此這部電影不拍則已,一拍肯定要讓《紐約時報》那些家夥閉嘴的同時,讓民眾徹底站到老兵們這邊來。

拍什麽呢?這成了留給我的一個難題。

柯立芝隻是出了一個主意,在拍電影上他是個門外漢,不太可能給我提出什麽好的建議,也就是說,在這個問題上,我必須自己來完成。

我就那麽坐在帳篷裏麵抓耳撓腮地想,想在這個時候,如何才能夠拍出一部為老兵們說話的電影來!但是想來想去,依然是找不著頭緒。

1930年的7月份,是距離《獨立宣言》簽訂154周年紀念,雖然7月4日已經過去,但是華盛頓還是安排了一些慶祝活動。 因為老兵慘案的發生,這些慶祝活動顯然無法順利進行,而一些原來慶祝活動的表演者們也加入了老兵們地隊伍之中。

這天,我在帳篷裏麵想得頭疼,就跑出去散散心。

結果一走出去,就看見一幫老兵們在那裏聊天,閑著沒事,我也坐在旁邊聽。

這幫人中間,有一個人是參加慶祝活動地,他正在給身邊人講述一個男人的故事。

“這個男人是美國建國時地英雄!原來他在英國軍隊中當兵,在對抗法國人的戰爭中成為了英雄,戰爭結束之後,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想從此安心地生活,但是那些英國佬卻並沒有報答殖民地的民眾,而是對他們進行了高壓手段剝奪他們的權力和自由。 這個男人的兒子就參見了獨立運動,後來被英國人殺死了。 直到這個時候。 他才發現能夠保護家園和家人地方式,就是全力去捍衛自由,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們加入了戰鬥……”

說故事的這個人,滔滔不絕,我馬上被他的故事吸引了。

“這位先生,你的這個故事很精彩,請問是你編的嘛?”我笑著問道。

“原來是柯裏昂先生!”一幫人發現我。 都十分的興奮,講故事地那個人趕緊給我讓出了位子。 道:“這不是我編的,這是慶祝活動中我們排練地一個戲劇。 我剛才說的這個男人,是曆史上真是存在過的,他的名字叫本傑明.馬丁,是獨立戰爭時候的英雄!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你沒有聽說過嗎?”

講故事的人十分敬佩的說:“如果我們現在能有這樣地一個英雄就好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人的感慨以及這個人說的故事。 讓我眼前一亮!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一骨碌爬起來,朝帳篷跑去,留下身後那一幫人莫名其妙的臉。

從上午到下午,一直持續到晚飯的時候,我都在帳篷裏麵低著頭飛快地寫著一個劇本,我自己已經被這個劇本搞得熱血沸騰不能自已了。

我有萬分的把握,如果這部電影拍出來,這場輿論之爭將一下子豁然開朗。 甚至不用拍出來,光是進行拍攝之前的宣傳,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場輿論之爭了。

晚上七點多,在連續工作了一天之後,我終於把那個劇本的初稿寫了出來。

“安德烈,我聽達倫說你今天一天都沒吃東西。 忙什麽呢?再忙也得吃東西呀!”就在我剛剛寫完地時候。 柯立芝走了進來。

他看著趴在桌子旁邊的我,看著桌子上的筆和墨水,看著放在我麵前的一疊文稿,柯立芝頓時兩眼放光。

“安德烈,你,你不會把那個劇本寫好了吧!?”柯立芝一個箭步衝了過來。

“嗯!”我使勁點了點頭,然後把手裏麵的那個劇本的封頁合上,在上麵寫上了一行字母。

“《愛國者》!這是你這部電影地名字?”柯立芝讀完了我在上麵寫的之後,問道。

我點了點頭。

“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好!一看就知道要說的是什麽意思了!”柯立芝聞之大喜。

是呀,現在的輿論都在爭論那些老兵們是叛國者還是愛國者。 我用電影的名字直接就回答了。

柯立芝坐下來。 接著昏黃的燈光開始翻看我寫的那個劇本。

他的動作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急迫。 臉上的表情時而激動,時而憤慨,時而微笑。

“安德烈,我說得沒錯,你的這部電影,絕對抵得上十萬正規軍!這部電影如果放映了,絕對會讓羅斯福那幫*子養地淹沒在民眾地口水之中。 ”柯立芝看完了之後把那個劇本小心翼翼地得給了我。

“那你去準備準備,弄個合適的場合,我們來開個招待會!”我咬了咬牙。

“這個,你就交給我好了!”柯立芝壞笑了一下。

老兵慘案發生之後,身為總統地魯特曼迅速做出了反映。 他不但公開發表了演講,更是提議國會重新討論老兵們的提案問題,甚至自己還走出了白宮來到了那些老兵們的跟前。

至於魯特曼為什麽如此大膽來到了老兵們跟前,這就得問柯立芝了。 顯然,柯立芝說了一些讓魯特曼怦然心動不得不答應的事情。

其實想一想也很明白,這個時候,魯特曼出現在老兵們中間,不但能夠讓廣大民眾對他頓生好感,更能夠在軍方那裏獲得很大的認可和支持,這樣的事情,對於他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魯特曼的這個行動,自然吸引了美國所有的媒體前來報到。

魯特曼進入老兵們中間,自然是由我陪同了,他接受記者們問話的時候,很多記者的問題自然會轉移到我的身上,問我對於老兵慘案這件事情的看法,這正是我想說地。

“我要說得是。 我認為,這些老兵們全都是英雄,全都是愛國者!他們不是為了衝擊白宮,更不是為了破壞這個國家的穩定和安寧,恰恰相反,他們一輩子都以能夠保護國家為榮,他們不是叛國者!”

“為了支持他們的行動。 夢工廠會投拍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將由我自編自導自演。 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民眾能夠回想起誰才是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

“柯裏昂先生,你的這部電影名字叫什麽?”

“《愛國者》!”

第二天,全美所有重要媒體上,都出現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就是安德烈.柯裏昂親自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幾乎出現在了所有美國報紙的頭版頭條。

而這個消息。 有一個十分鼓舞人的標題:《誰是最可愛地人!》

在這篇文章裏麵,我把這些老兵們稱為最可愛的人。 而且,我給所有美國人都講了一個叫本傑明.馬丁地故事。 一個為了建立這個國家而奮勇戰鬥的英雄!一個老兵!

“本傑明.馬丁是這個國家的英雄,沒有像他這樣千千萬萬的老兵,就沒有這個叫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沒有這些老兵,所有的一切都不複存在!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這篇文章,引起了人們地極大共鳴,因為這個本傑明.馬丁。 是曆史上的確存在過的,而且十分的有名。

而第二個消息,在美國人當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安德烈.柯裏昂要自編自演自導一部名為《愛國者》的電影,而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就是這個本傑明.馬丁。

一時之間,不僅僅美國電影界一片驚歎。 其他民眾更是拍手稱快。 連魯特曼在聽說這個消息之後,也趕緊打電話給我,稱他對於這部電影十分的期待。

與此同時,我還接到了潘興將軍打來地電話。 他告訴我他可以給我們擔當顧問,對於那段曆史,作為將軍的他十分的熟悉,此外,潘興將軍還拍著胸脯向我保證,隻要這部電影開拍,美國軍方將提供人員、裝備上麵的盡可能的供用。 為電影的拍攝提供最大地方麵!

這個消息。 對於我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愛國者》拍攝的消息一經公布。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部電影是衝著誰來的,是為了誰拍攝的。

當然,很多人也明白這部電影將會產生多麽大的威力,畢竟之前,不管是《勇敢的心》還是《與狼共舞》,威力之大,是所有人都看到的。

於是乎,在這部電影還沒有開拍,隻是介紹大體的內容並且進行了宣傳之後,美國關於老兵慘案的這場輿論爭論就發生了轉變。 支持老兵們地聲音越來越多,《華盛頓郵報》等著名地媒體開始對《紐約時報》進行了狂轟亂炸,洛克特克電視台更是在第一時間製作出了一些列的專題片,這些專題片有介紹本傑明.馬丁地事跡的,有介紹美國獨立戰爭那段曆史的,也有全麵介紹老兵們的生活現狀和他們的過去的。

這些報道產生的一個結果就是,《紐約時報》說老兵是叛國者的指責的聲音,馬上少了許多,《紐約時報》一改先前的滿口不負責任的風格,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了。 這個報紙雖然想幫助羅斯福,但是它可不想當《愛國者》首映之後,自己在民眾的輿論風暴中屍骨無存。

美國人對於這部電影,顯然是十分看重的。 熟悉安德烈.柯裏昂的人都清楚,每次安德烈.柯裏昂憋著氣拍出來的電影,絕對會把美國掀得天翻地覆。

魯特曼特意當著全美媒體的麵在白宮的總統辦公室裏麵接見了我,他不僅簽訂了讓美國軍方全麵配合我拍攝的命令,更是給予了這部電影極高的評價。

與此同時,當著全體記者的麵,他也宣布國會已經決定重新對老兵們的救濟金提案進行討論表決,與此同時,成立專門的小組來審查老兵慘案,羅斯福、麥克阿瑟等人也都被列入了審查之中。

而魯特曼之後也宣布了一個讓老兵們大感欣慰的消息:聯邦政府決定給老兵們發放糧食和相關地物資,老兵們可以等待最終的結果出來。

魯特曼也呼籲。 如果老兵們信得過政府,還是盡量回家,因為全國的老兵們源源不斷開向這裏,已經使得華盛頓的社會治安變得嚴峻了起來,而且很多事情都不太好處理。

與此同時,魯特曼還宣布,先前通過的國家信托公司計劃。 現在開始有了一些改變的地方。

首先,這個國家信托公司依然按照原先的程序和時間成立。 但是裏麵地具體安排進行了大動。 國家信托公司的主體,不是洛克菲勒財團地花旗銀行,也不是摩根財團的摩根公司,而是聯邦政府,聯邦政府會全麵負責這個公司的事情。

其次,國家信托公司成立之後,像花旗銀行、摩根銀行這樣的大財團下麵的支撐性的大銀行。 有義務向國家信托公司融資,同時,國家信托公司的所有措施,在一年之內,救助地目標不是大財團和大的經濟組織,而是普通的民眾。 目前對於國家信托公司來說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美國民眾度過饑荒!

魯特曼的這個消息收到了媒體和民眾的一片讚揚聲。 尤其是那些忍受著饑餓的民眾們,這個消息算是讓他們對生活產生了希望。

魯特曼宣布的這個消息以及他以前地舉動,受到了民眾的熱烈讚揚之後。 也得到了老兵門的信任。

魯特曼更是抓住機會,開始部分地兌現老兵們手中的那些救助補注的憑據,稱不久之後國家就會對民眾進行全麵的救助,希望老兵們能夠體諒政府地難處,撤出華盛頓。

老兵們相信了魯特曼,他們是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他們開始組織起來,有計劃、分批地撤離華盛頓。

華盛頓的老兵們開始為聯邦政府考慮,他們的善意舉動,更是贏得了民眾的熱烈讚揚,華盛頓的局勢表麵上看起來是有所平息了,但是實際上依然波濤暗湧。 輿論討論得十分激烈,而在沒有從政府那裏得到實質的幫助之外,民眾顯然是不會那麽輕而易舉地就變得馴服的。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和柯立芝等人乘飛機回到了洛杉磯。 我們將在洛杉磯搭建劇組,劇組搭建完畢之後。 《愛國者》將正式開始拍攝。 拍攝的地點,則選在美國東部各州。 那裏,是獨立戰爭發生的地方。

等我們回到洛杉磯地時候,受到地是洛杉磯人尤其是好萊塢電影人的熱烈歡迎。

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夢工廠地光榮,更是他們的光榮。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對這部電影十分的支持,雖然很多電影公司本身都有拍攝任務,但是依然承諾如果夢工廠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什麽苦難的話,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將義不容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回到了公司,我馬上召開了董事會,商量具體的拍攝事宜。

一幫人在看完了我的劇本之後,一陣鬼哭狼嚎,尤其是那些沒有拍片任務的,比如斯登堡和茂瑙,兩個人哭著搶著要弄個副導演當當。

到最後,倒是我拍板定案,斯登堡、茂瑙三、都納爾三個人擔任副導演,都納爾則先行一步到美國東部進行選景。

這一次,夢工廠的動作,再次驚動全美!

####################################################

今天一萬二千字奉上。

昨天手機幾乎響了一天,眾多朋友給小張發短信,內容隻有一個,那就是關於圓明園兔首和鼠首的事情。

他祖母的,法國人真他娘的不是東西!氣爆小張了!

大大們可以看看相關的新聞。 有人說那東西是中國的恥辱,收回來幹嗎,小張不認同,隻要你看看照片,看看他們的眼睛,那種憂傷,你就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人要收回它們來了。

國家要強大呀!中國不死!

另,有月票大大們,使勁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