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萬歲

第1301章 翻了天的耶路撒冷(求月票呀求月票!)

《天朝王國》拍攝到後半段的時候,劇組裏麵的所有人都完全被這部電影本身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了。 很多原先對這部電影並沒有什麽了解的演員,特別是那些原先對此一無所知的群眾演員,都完全被這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打動了。

當一場場的戰爭大戲拍攝的時候,耶路撒冷城外金戈鐵馬旗幟飄揚的時候,當那蒼涼的號角遼遠想起來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根本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隻需要你站在那個地方,就完全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氣氛了。

之前,我曾經這麽認為,這部電影有可能隻是我個人感興趣的所在,其他人隻不過是來幫助我完成這樣的一部作品,但是到了最後,這個想法完全被擊破了,這部電影變成了所有人內心深處迫切需要的一種東西。

而在這樣的氣氛之下,劇組的工作進展得十分的順利,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雖然這部電影大場麵的戲十分之多,但是到年底的時候絕對會提前殺青。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我的戲終於算是演玩了。 偉大的鮑德溫四世,在24歲的時候,腐朽的身體再也不能夠承載他的夢想了,撒手西去。 這位偉大的國王,是在無奈之中離開人世的,他守護著這個國家,守護著這片天朝王國,到了最後,卻不得不以這樣的一個結局來結束。

鮑德溫四世死了之後,耶路撒冷王國地靈魂沒有了。 鮑德溫四世在世的時候潛伏在王國內部的那些不穩定的因素終於全麵爆發。 好戰的蠢笨的領主門紛紛向穆斯林舉起了屠刀,而得知耶路撒冷王已經死掉的薩拉丁,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位宿敵地去世,讓薩拉丁終於等到了這樣的一個絕好收複勝地地時刻。 在薩拉丁的帶領之下,穆斯林大軍再一次席卷而來,並且利用耶路撒冷王國的那些蠢被的領主輕敵的毛病。 陰*十字軍並且圍而殲之,使得耶路撒冷大軍完全毀滅。

接下來。 消滅了耶路撒冷王國大軍的薩拉丁,如入無人之境,輕而易舉地出現在了耶路撒冷城之下,這個讓他夢寐以求的城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麽唾手可得。

而此刻地耶路撒冷城,沒有正規的大軍,有的。 隻是一般的民眾。 巴迪安必須把這些農民、鐵匠甚至是乞丐組合起來,來為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自由而戰。

到了這個時候,電影最後一部分的大戲終於到來。 耶路撒冷攻城戰,是整部電影的**,也是整部電影最重要地部分。

《天朝王國》的劇組分為了兩大部分,一部分由布烈鬆和斯蒂勒兩個人帶領著在耶路撒冷城裏麵拍攝,這方麵的拍攝往往都是細節鏡頭。 而另外的一部分,由我、格裏菲斯和安東尼奧尼三個人代領。 在那個被按照耶路撒冷城模樣搭建起來的巨大的城市裏麵拍攝。

我們拍攝地,是徹徹底底的慘烈的攻城戰。 整個城市的內外,完全變了一副模樣,發石車、攻城車、破城椎……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此起彼伏,喊殺聲四起,到處都是火攻。 到處都是慘烈的戰事。 房屋在燃燒,人們在呐喊,刀劍在叮當作響,還有戰馬的嘶鳴。

這片土地,仿佛一瞬間時光倒回了上千年,重新回到了當初的那段激蕩的歲月裏麵,那些遠古的靈魂,仿佛在這一刻都全部複活。

拍攝這樣地場麵,簡直是極大地享受,當你坐在攝影機後麵的時候。 你看到地不是多麽巨大的場麵。你仿佛一瞬間和曆史邂逅,就那麽真實地拜訪在了你的麵前。

這種感覺。 顯然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你能夠感受到的,是一種巨大的幸福感。

攻城戰排射起來十分的困難,首先大場麵就很難把握,尤其是攻城時候的那種波瀾壯闊的場景,要想拍攝得激蕩人心而又十分的真實,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在這方麵我們都有很多的經驗,格裏菲斯和我兩個人在這個時候基本上算是挑起了大梁。 格裏菲斯負責拍攝的是薩拉丁大軍一方,而我拍攝的則是耶路撒冷城裏麵的十字軍一方,安東尼奧尼則負責整體的把關。

這樣的分工,是我們一幫人經過十分詳細的討論最後才決定的,基本上已經是最佳的分配方案了。

光是戰爭的戲,就沒日沒夜地拍攝了一個星期。 這一個星期,簡直無法用語言來說明,劇組裏麵不管是明星大腕還是一般的群眾演員,完全過著一種地獄一樣的生活。

在一個多星期裏麵,所有的人基本上吃喝拉撒睡都在拍攝現場。 這麽多人,全都穿著厚厚的盔甲,拍攝的時候就站起來拍攝,空閑下來的時候就直接躺在地上睡覺,往往睡不到一會就會被叫起來。

吃的東西都是本地的實物,很簡單,沒有多少的花樣,吃飽了就繼續拍戲,有很多人都是一邊吃以邊作準備。

人們忘記了白天,忘記了黑夜,反正就是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地拍攝,隨時待命。 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裏麵,沒有人洗澡,沒有人洗臉,也沒有人換衣服,那麽多的人,仿佛就是從垃圾堆裏麵爬出來的一樣,臉上肮髒無比,身上往往都是混合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血液、油、土等等等等,一個個簡直慘不忍睹。

但是越是這樣,越是在鏡頭裏麵顯得特別的真實,我對他們的表現十分的滿意,而且有的時候,我坐在攝影機的後麵,看著鏡頭裏麵的這些人。 常常會生出來一份莫名地感動。

拍攝電影,就得靠這樣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毅力,就得靠這樣的奉獻精神,就需要你像一枚蠟燭一樣,燃燒自己,放出光亮來。

耶路撒冷攻城戰主體部分的戲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裏麵被拍完,如此巨大的場麵。 如此眾多地鏡頭,竟然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麵拍攝完畢。 別說是在好萊塢了,就是在全世界地電影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而到了拍攝的後期,當耶路撒冷攻城戰拍攝完畢之後,我們的拍攝工作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

電影的最後,巴迪安堅守了耶路撒冷,重創了薩拉丁率領的穆斯林大軍,但是雙方地力量懸殊實在是太大了。 巴迪安根本就不可能擊退薩拉丁守護耶穌撒冷城,他能夠做的,就是重創了薩拉丁的穆斯林大軍之後和薩拉丁將和,將和的條件是巴迪安把耶路撒冷城讓給薩拉丁,但是薩拉丁必須保證耶路撒冷城中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他們的自由。

這樣的一個條件,薩拉丁答應了,畢竟他的最終目地是耶路撒冷城。

所以,電影的結尾。 耶路撒冷王國亡國,穆斯林的大軍開進了耶路撒冷。

而進入耶路撒冷城之後,進入到了這個被穆斯林稱之為聖地的城市之後,穆斯林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顯然就是把這個聖城納入到自己的統治範圍之下。 因為耶路撒冷在伊斯蘭教裏麵地地位十分的重要,所以穆斯林在從十字軍手裏麵奪回了已經丟失了幾乎上百年的聖城之後。 他們做的自然是重新的布置。

耶路撒冷城先前基督教的所有標誌被更改了起來,教堂上空的十字架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穆斯林的新月,十字軍的旗幟和各種各樣地帷幕被降下來,升起地是代表穆斯林的新月旗。

整個耶路撒冷,從一個基督教國家,變成了一個穆斯林統治地區域。

這就是電影的結尾。 當然了,作為一部電影,這個結尾所展現的,並不是雙方誰戰敗了。 而是表現的是雙方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他們之所以成為敵人,隻是因為他們的信仰不同而已。 而到了最後,最雙方更是在精神上達到了一種高度的融合,不管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最後完全係相互理解。

這也是我所要表達的思想:雙方都是在守護著自己內心深處的理想,雙方都是英雄。

這是一個關於精神守護的故事,也是這部電影最終的終極意義所在。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整部電影最後的這個結尾,雖然在篇幅上麵是很小的,雖然在場麵上更是和之前的戰爭場麵無法相比,但是在重要性上麵,尤其是在揭示電影主題思想方麵,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這麽說,《天朝王國》的整部電影,前麵拍攝的那麽多的戲,前麵展現的那麽多的內容,全都是為了最後的這個結尾。 在前麵積澱了那麽多的東西之後,到了最後,影片的主題完全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最好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後的這部分,對於電影是十分重要的。 很大程度上麵,它直接關乎到了整部電影藝術水平的高低。 《天朝王國》能不能夠成功,能不能夠完美,能不能感染所有的觀眾,能不能夠達到我們之前設想的那種特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都要看最後的這段戲拍攝得如何,如果拍攝得好了,那麽整部電影就徹底活了,就徹底成功了,必將成為一個經典。

但是如果拍攝得很一般,或者是根本就不能夠完美地表現主題而是單純的機械地展現,那麽整部電影的藝術魅力將大打折扣,我們之前的辛勤的努力也會大打折扣。 這就需要我們劇組一定要完美展現那些設定好的場景,展現穆斯林進入耶路撒冷之後,兩個宗教之間的衝突和最後在思想行和解的這樣的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是十分不好拍的,而且對於我來說,絕對比拍攝戰爭場麵好要難拍,有可能是整部電影當中最難拍攝的一部分。

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內容,最終終於引發了各方麵地問題爆發。

1933年。 耶路撒冷基本上還算上是一個並不是十分太平的地方。 因為沒有真正的政府,這片土地之上基本上是處於戰後占領的狀態。 而在這個時候,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基本上是被各個勢力所分割起來的。 相比於世界上的大城市,耶路撒冷這個城市顯然是小的,但是這個小小地城市內部,卻如同棋盤一樣被劃成了一塊一塊的地方。 不同地區域,屬於不同的勢力。 犬牙交錯,形勢十分的複雜。

雖然我們之前曾經就這部電影在拍攝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舉行了一次次的協調會,在協調會上,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隻要是在耶路撒冷有實際控製範圍的人,都被我們邀請了。

在這樣的規模空前地會議上麵,這些人最後也都逐漸同意了《天朝王國》劇組的意見。 這個意見就是不管他們的身份是什麽,也不管他們的信仰是什麽,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們必須要全麵配合劇組的拍攝工作的進行,必須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

這樣地一個結論,最後也都分別在其他的那些實權者的手裏麵得到了通過,所以到了最後,原本複雜的耶路撒冷各方勢力。 在這樣的一部電影麵前,意外地達成了一個共同的承諾。

在《天朝王國》拍攝地過程之中,這個承諾完全是被兌現的。 在拍攝中,各方勢力都積極配合全力做好相關的支持工作,為電影的順利進行做出了貢獻。 對於他們這些人努力,我是十分讚賞的。 也是十分感謝的,我曾經不止一次當麵向這些人表示感謝。

但是這一次,原本相互之間已經達成承諾的耶路撒冷各方,卻在這部電影的最後,在電影即將快要結束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

之所以出現問題,完全是因為這部電影的這個結尾導致地。 對於這個結尾,我在寫劇本地時候就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最後在耶路撒冷施行地時候,會遇到麻煩。 不過當時覺得應當不會有什麽大問題。 但是現在看起來。 這個問題顯然是十分嚴重的。

耶路撒冷城裏麵,已經形成了各方勢力各自發展的局麵。 每一方都擁有者一定的區域。 這就使得這個城市十分的有趣。 尤其是當你站在耶路撒冷城市的最高處向下俯瞰的時候,你就能夠明白這個城市的形勢是如何的複雜,也是如何的有趣。

你會看到,一片地方豎立起來的是高高的十字架,但是就在這塊區域的旁邊,卻是清真寺的漂亮的圓球形的穹頂,而再往遠處,又是十字架……

可以說,城市內部完全是交織排列著,基督徒、猶太信徒、穆斯林就這麽錯落著生活在一起。 他們生活的社區是完全獨立的,在社區裏麵有著一整套他們自己的生活規則,尤其是宗教信仰,在社區的範圍之內,完全是他們自己的精神王國,而且在他們看來,這個精神王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而《天朝王國》的結尾,卻是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

倒不是說最後的電影中包含的宗教和解的這麽一個想法他們接受不了,而是他們接受不了劇本裏麵安排的那些場景。

按照劇本上麵的內容,耶路撒冷在陷落了之後,穆斯林大軍**,武力的政府之外,更是要在信仰上重新征服這個失落之地。

電影的最後,基督教的十字架將被移去,包括各種各樣的十字標誌,出現在耶路撒冷上空的,將是穆斯林的密密麻麻的新月標誌。

這樣的一個安排,必然要求現在耶路撒冷城內部的錯落分部的不同文化的區域之間形成最終的統一。 也就是要求耶路撒冷城市內部,那些基督教、猶太教的社區,必須將他們的教堂上空的十字架換上新月標誌,並且把相關的旗幟也進行更換。

這樣的一個要求,立刻引起了那些基督教、猶太教社區的極大反對。

對於他們來說,為這部電影出人出力他們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讓他們各自都支持一下,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這樣的一個要求他們是不太會答應的,因為這關於到自己的信仰。

把自己教堂上麵的十字架卸掉樹立起穆斯林的新月,這樣的行為不管是對於基督徒來說還是對於猶太教來說,都是無法容忍的。

因為不管是基督徒還是猶太信徒,都遵守著摩西十誡,而在十誡裏麵,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隻相信一個神,不豎立、崇拜其他宗教的神靈。 說白了,就是一神製。

這樣的一個戒條,是整個十誡的基礎,也是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個戒條。 而現在如果他們順從了我們劇組的安排做出了那樣的動作,在他們看來,幾乎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信仰一樣,是無法被接受的。

所以,當這個消息被傳出去之後,但劇本組後的內容被傳出去之後,耶路撒冷頓時翻天了。

####################################################################

5000字奉上,今天晚上火車,要出去跑一大圈。

有月票的大大們,很砸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