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金族襲城(1)
七月。
金族從北方派遣了一隻曉勇的騎兵隊,來到汴京城,這一次他們化妝成了大宋人的模樣,而且做得惟妙惟肖,有一支部隊則直接派遣人送上了貢獻的禮物,到了皇宮。
他們在這邊有接應的太監,所以進入宮中十分的容易,加上有其他的奸臣在其中作祟,幫助通融,所以宋徽宗特意在禦書房麵見了這幾位金人,隻是覺得他們身材比較魁梧,至於其他,並沒有猜疑。
他們這一次送來的禮物,有奇特的寶馬是北方的戰馬,還有一些畫作,另外就是宋徽宗常把玩的一些寶石,其中有一些夜光寶石,但是並沒有太多讓人稱奇的東西,因為隻是選擇了一些上品,所以宋徽宗對他們的禮物不甚滿意。
倒是玫妃比較欣賞,因為她本就是北方的人,看到從老家那邊過來的東西,就央求陛下送她一些,陛下愛屋及烏,也就覺得這些東西不錯了,隨即就答應了金人的幾個條件,把一些北方城池就交給他們代為掌管。而且他們要求的並不多,隻是一些荒廢的土地說想耕種需要。
但是陛下卻不知道這個城池代為掌管的契約卻是假的,一旦簽訂城池就不再屬於大宋,而是屬於金族。上麵那些特別的加印他是根本就看不懂的,僅僅是因為玫妃的央求,他就蓋了印,這些禮物也就全都歸屬於他們了,如此就當做是一場交換,金族他們隻用十二匹好馬,還有十枚夜光寶石,加上另外一些北方的串珠,就換得了三座城池。
這筆“買賣”,做的非常的劃算,因為這些東西用很多的銀兩都換不過來,而且是一個換地的契約,宋徽宗就是因為玫妃磨人,他沒認真的看,所以就進入圈套,土地一夜之間被侵占。許多金人就闖入城池之中,也不算是侵犯,因為陛下親自的印,負責管理此地的人,一些小官員被逼無奈就隻能撤離,當有人聽說隻是因為妃子的話,這些城池就變成了金族的東西,氣不打一處來。
他們對玫妃恨的咬牙切齒,可是玫妃也不清楚這些事情,隻不過就是一時任性想要那些好物罷了。免得思鄉之情太多,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從她老家附近過來的,皇後卻趁此機會找到了之前的馬俊,請他幫忙,因為這個時候對付玫妃的時候到了,正好有天怒人怨的時候,把玫妃想辦法收拾幹淨。
因為馬俊在治理天牢方麵最近有進步,包括天牢的設置,陛下很是滿意,就打算讓他長期做監獄司的工作,趁著他這幾天休息,所以皇後的人也來了,希望跟他加大合作,而且他們打點的金銀財寶,也是馬俊所喜歡的。
他就信誓旦旦的跟皇後保證說,一個月之內保準讓玫妃下台,這話讓高司其路過的時候聽見了,他正好是要給皇後過來畫像的,因為這幾天快要趕上皇後的生日,陛下也沒有太多送她的,就令高司其給她畫一幅像,隨即就按照皇後的身形給她定製衣裳,就是把各個盛產絲綢的地方等能工巧匠人都請來,每個地方給她製作一套精致的衣裳。
皇後知道陛下用心了,也就高興了,可是高司其正好來了,也就聽見了這種消息,他感覺到十分不安,因為這個馬俊好像就是白眼狼,劉大人雖然養著他,但是他並不向著劉大人說話,一旦他起來的時候,可能把劉大人踢掉,而且他也是間接的被郡馬爺推薦才過來當了官,但是他對樂明軒並沒有太多的回報,所以這個馬俊表麵上道貌岸然,其實是一個陰險小人。
……
金族的人表麵上跟大宋是和諧的,其實在背地裏早就有侵犯的打算,他們借此機會打開了北方農村的一塊地界,看起來安排了一些農夫在這裏工作,其實已經在開始他們侵略的第一步。
首先玫妃是他們那邊的人,她又喜歡那些珍奇寶物,尤其是北方的。他們就經常安排人到玫妃的殿中去巴結討好,而且玫妃就經常替這些人說話,總之都是相輔相成,他們也知道皇後在宮中必將視玫妃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金人就打算袒護她。
甚至要把她解救出來,如果一旦打仗的時候,玫妃這邊他們是先搭救的,但是他們隻是因為是他們的老鄉,而且間接的替他們立了功勞,其他的原因也就真的沒有。
金族的首領,其實也垂涎玫妃的美貌,但是玫妃看起來對陛下死心塌地的,他不喜歡這種死心塌地的女人,所以他也就不圖她什麽,其他的方麵,並沒有什麽。
他們也商量好了計策,一旦開戰以後,這個玫妃成為他們的一線人,打開皇宮的城門,隨後他們也就利用玫妃,在皇宮裏肆意的進行燒殺搶掠,然後把玫妃掠走,到了首領的帳篷那邊,讓她也可以自己選擇是跟隨首領還是貶為庶人,總是不會殺了她,因為畢竟她也立下了一些功勞。
他們的攻擊方法和西夏人隊伍不同,雖然也是使用軍營和帳篷之類的,是讓他們駐紮的時候可以居住的,但是他們的糧草準備的非常的充足,哪怕是十天半個月,不去籌集糧草,他們自己的軍營之中也能自給自足。
此外是火藥和兵器,他們也準備得十分充足,之前通過在農村的地界進來的時候,他們就開鑿了地下的寶庫,存了一些火藥,而且此地還算是比較幹燥,也不會引發火情,所以他們選址也是經過考究的。
在兵器方麵,他們采用了長矛還有短刀,這些短刀方便與近距離的攻擊,因為宋人他們的手臂沒有金人長,首先他們在手臂方麵就占有優勢,這種短刀雖雖然很短,但是削鐵如泥,其堅硬程度已經勝過於送人的兵器,都是他們打造的,類似於玄鐵方麵的武器。
這些兵器,都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加上他們在這片地土上,又加緊時間種植,種了很多的糧食,所以此地已經成為他們間接的軍營,隻不過表麵上看起來像是農戶農莊似的,而宋徽宗到現在還蒙在鼓裏,還以為玫妃的這些老鄉們,把這個地方管理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