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盟書
女官連忙趕了上來,看著大家怒氣衝衝的指著皇後,連忙告訴大家站在他們陣仗麵前的乃是大宋皇後。
又說皇後今天心情好,特意在這陣仗前麵舞刀以示表示歡迎,這也是皇後他們老家的一種習俗,以此就遮掩了過去,眾人連忙說有眼不識泰山,連忙給皇後行禮道歉,皇後就又繼續開始了她的刀舞,可是最真實的目的就是想觀察樊金。
如今的宋徽宗的皇後,就是因為丈夫跟她的感情經常不好,而且又終日厭惡她,總是娶各種各樣的女子到宮中,皇後之前變得已經有些抑鬱症的傾向,後來又決定想要報複。而且偶爾還會有狂躁症的狀態出現。
如今在這藩王陣仗前一頓亂舞拔刀相向,其實樊金看出來她是在針對著自己,在未到宮中之前就有傳言說皇後是個醋壇子,進入宮中的女子她都要好好審查一番,看來今天她對自己也開始有了這一番“審視”,因為她一邊舞刀的時候,這眼神一邊就在努力的看著自己。
旁邊的兵丁看著這刀從他們的附近嗖嗖地劃過去,都看不下去了真的害怕劃了自己的臉,但是樊金卻戰而不亂。
她做了一個手勢,旁邊的侍衛心照不宣地拿了一個錦盒,她便走到剛剛停下來舞刀的,累得氣喘籲籲正在休息的皇後身邊,將錦盒打開,裏麵有一顆不大不小的夜明珠:“此物乃是我大理的寶物,我帶了幾份過來,有的送給陛下,有的就要奉給皇後娘娘,今日咱們第一次見麵,當做見麵禮好了,還望皇後不嫌棄,收下此物。”
此物讓皇後眼前一亮,但是她就故意裝作不屑一顧道:“不就是一顆一名豬嗎?我殿中的稀世珍寶又豈是缺這一顆夜明珠呢? ”她的言語之中都帶著些許的醋意。
“這顆夜明珠與我要送於陛下的夜明珠,那是一對,一陽一陰,樊金剛才鬥膽想把這物贈予皇後,是認為皇後娘娘配得此物,雖然它不算什麽稀罕之物,但是也是我千裏迢迢從大理帶過來的心意,而且乃是龍鳳之錦盒,與陛下的是天作之合的一對,您意下如何呢?”
皇後被她如此一番說,說的有些心花怒放了,便立刻把自己的配刀又插回到刀鞘之內,一隻手就接了過來,又仔細觀察了一番,確實如她所說,就欣喜的收下了,做了一個手勢讓他們走。
樊金立刻回了一個揖,就領著她的軍隊,立刻朝著大殿的方向趕過去。
皇後靜靜的看著他們朝宮殿那邊走過去,女官連忙走上前來,悄悄的說:“娘娘,看在禮物還有她的心意,都算是比較誠懇的份上,這一次就放過她吧。”
皇後卻清高的說:“也罷,這東西不錯就先拿到我殿裏去吧,如果我若發現她說謊,並沒有送給陛下所謂的天作之合的那一個,這東西湊不成一對,你就拿回去,就賞給你了。”
“多謝娘娘……如此,咱們是先回大殿還是?”
“我又不是陛下,想招就招,想甩就甩脂之人,自然要回大殿,今天我幫著陛下這麽大一個忙,怎麽樣擺我一席位,還是有地方的吧。”
二人匆匆忙忙的就朝著大殿趕過去。看見樊金打發了手下的人,就帶著一小隊人馬走進了大殿,當她以女子形象吸引人之時,身上帶著特殊的民族服飾,腳上的腳鏈發出叮叮當當作響之聲,完全超越了一般歌姬之美。
加上他們獨特的軍隊的氣質,走路生風,威嚴與排場已經掩蓋了周圍那些歌姬的歌舞彈唱之聲,大家不由得停了下來,就看向大門這邊。
樊金臉色異常平靜的走了進來。
不遠之處,在帝位上坐著的宋徽宗,眼睛直盯盯的看著她,儼然是在詫異,從哪兒來了一個貌若天仙的女子,出現在大廳之內,這不是他所邀請之人呢?
喬玉立刻起身作揖,又對陛下介紹說:“大理藩王梵樊金到,陛下,這就是你要請之人呢。”
趙佶連忙放下了正往嘴裏送著的酒杯:“樊金?……你是說她是……大理那個,人稱小霸王的那個樊金?”
“正是在下,我就是大家所稱的小霸王,而且陛下喜歡開玩笑說我有反叛的那個樊金,有人還說我將來會妃嬪無數,想要獨占龍椅,這話我在汴京城門口都聽說過,好在我知道大宋人素來喜歡幽默,所以這應該是歡迎我的一種方式吧?”樊金就按著之前樂明軒教她的一番說辭,回懟趙佶。
“嗬嗬……一個女孩子怎麽可能妃嬪無數,嗬嗬……你,你聽誰說的?我子民人人斯文,這恐怕是外地人或者是西域人,對,就是他們,胡說,破壞咱們之間的關係。”
果不其然,趙佶的這一番表現都在樂明軒的猜測之中,樊金就按照之前樂明軒告訴她的說詞,趁勢說道:“如此甚好,戲言肯定不必當真的,我從來就覺得,大宋的皇帝是何等的威嚴,怎麽可能把這些戲笑的話做數呢?如此,趁著今天大家都在場,我便央求陛下一件事,可否與我大理國今天簽訂一個和平的盟約呢?以此證明我大宋皇帝恩重如山,好讓我回複我們的陛下,還有大理的子民,讓大家都安心,有這麽好的盟友,我們將來一定會和睦相處的。”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趙佶不答應也得答應,就立刻吩咐兩旁伺候筆墨的給他端上文案過來,隨即就匆匆忙忙寫了和平的盟書。
他知道今天他這個麵子已經要掛不住了,而且他事先安排的那些歌姬的表情也甚為慌亂,要伺候藩王,讓他跟她們一起酒樂,沒想到卻是一個翩翩的女子,比歌姬還美上三分。
“不過就是一張紙加上了我的印,隻要你們大理國的陛下覺得不錯,就算有效,從此咱們就和睦相處了。”
趙佶如此鬆軟無力的話語,皇後剛剛踏進門檻,就覺得甚為惱怒,這江山在趙佶的手中,有時候她也並不放心。她隻想好好的輔佐自己的夫君,成為一代明君,可是他總是聽左右的話,好像立場也不甚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