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真就文韜武略了唄?
“那青雀,你是如何改變人們對畫舫的看法的呢?”
“須知,在之前畫舫和勾欄差不多。”
李世民笑著問道。
“這還不簡單,我首先把那些賣身的畫舫移到了另外一處,然後,在那裏修建了亭台樓閣,做專門的青樓。”
“而後,畫舫,隻供良家子女。”
“慢慢的這些江南才女,就有人登上畫舫,吟詩作對……”
“父皇,您不知道,這崇文館之中,可是有不少驚世之作都是出自這些才女之手,就連兒子也佩服的狠哩!”
“不錯!”
李世民點點頭。
“觀音婢,你看,我就說吧!青雀就是懶,他哪裏是沒能力?”
“能把小小的洞庭湖弄成整個江南文壇的中心,這份本事,可是不容小覷啊!”
“還不是我這個當娘的教的好?”
長孫皇後笑著說道。
“父皇,母後,走,帶你們去崇文館看看,每天這個時候,都是崇文館最熱鬧的時候。”
洞庭湖心島之中,有一棟足足五層樓高的建築,這建築就是崇文館。
“殿下!”
“殿下!”
李泰一進去,人們就不停的朝他打著招呼。
這崇文館內就和他的名字一樣,一幅幅字畫,詩詞,被寫在宣紙上,然後吊在橫梁之上,錯落的擺設,讓這紛亂之中,彰顯出了濃鬱的文學氣息。
無論是地磚上,還是柱子上,都有人體的詩詞。
而在樓梯口處,則是坐著八個老者。
“父皇,這八個老者,就是我崇文館內部的考核先生,隻有經過了這八人的考核,才能登上第二層!”
“而後,層層如此,想要登上第五層,不僅要經過前四層的考核,更是要做出流傳千古的佳作三首才行,目前這第五層還無人入駐。”
“而且,隻要進入這崇文館第二層之後,每年就會受崇文館供養,發放一定的銀子,供給生活,若是要參加科舉,我崇文館更是會提供盤纏,車馬等!”
“反正,隻要對我大唐有利,就完全支持。”
“你做這些,你大哥知道?”
“嘿嘿!”李泰搖搖頭,“我來準備給大哥一個驚喜!”
“不錯,青雀,你做的真的很不錯!”
李世民看著那些在第一層,或冥思苦想,或烈酒入喉,熱淚盈眶,或放聲大笑,舞文弄墨,或安安靜靜的對著書本冥思苦想的年輕人,漏出了滿意的笑容。
“青雀,以你智能,目前走到了第幾層?”
“母後,兒子愚鈍,目前隻來到了四層,這五層,兒子也沒有能力上去。”
李泰有些驕傲的說道,須知能走到第四層的,現在也不足十人,這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劉伯溫和韓信了。
當年劉伯溫回家祭祖,無意間留下詩詞兩首,直接被放入了第四層,而韓信更是以戰場詩一首,以浩大磅礴的氣勢,入駐第四層。
“筆墨!”
李世民也來了攀比的心思,在旁邊取過筆墨,直接揮毫寫下了一首詩,而後走到了第一層的樓梯口,“幾位先生,不知小生可否有如那第二層的資格?”
拿過李世民寫的詩,八個老者讀了一下之後,紛紛閉上眼睛,似乎在體驗其中韻味一般……
“若論詩詞工整,韻腳等來說,此詩,不足入二層!”
“然……”
老者剛否定一句,馬上來了個轉折。
“然,拚其中氣勢,讓老朽都有一種置身沙場,心係天下黎民的感覺,其氣勢大氣磅礴,其情感大愛無疆,其敘述簡單精悍,堪稱以意境駕馭文字,先生的身份,不簡單啊!”
最後,幾個老者齊齊睜開眼,伸手做出個請的姿勢。
“先生,憑借此詩,你可入三層,但是您若用心雕琢筆鋒,憑借這一手蒼勁有力的字和大氣磅礴的勢,你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入五層之人!”
“多謝!”
李世民拱拱手,轉身走回李泰的身邊,這不過是他隨意之作,但是到底是平定天下的一代帝王,隨意之作中也帶出了他那所向無敵的氣勢,所以憑借詩文中的氣勢可如三層。
同樣,李世民也點點頭,李泰弄的這個崇文館,並不是徒有虛名。
“對了!”
長孫皇後眼睛一亮。
“怎麽了觀音婢?”
李泰也疑惑的看著長孫皇後。
“我突然想起大郎小時候做的幾首詩,青雀,我複述,你寫來,看看能如幾層!”
“好嘞!”
“從軍行一”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軍行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雁門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三首詩念完,李世民和李泰都沉浸在了其中的意境之中。
“這第一首,乃是當年大郎掃西域時所創!”
“第二首,乃是當年二哥登基,頡利南下,渭水之戰時,大郎與我留下的告別詩。”
“這第三首,乃是當年李璦亂幽州時,大郎所創!”
“去吧!”、
說完三首詩的來曆,長孫皇後示意李泰拿過去給那幾個老者品鑒一番。
“不破樓蘭終不還……”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老者的聲音越來越來越激昂,直到整個樓裏聽不見一點聲音,隻有老者朗誦的聲音。
“好,好,好一個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人傑,能寫出如此詩句之人,絕對是人中龍鳳,天生豪傑。”
“看,還有第三首,雖然不似前兩首那麽激昂,但是其所表達的寓意同樣的天高海闊!”
“此人何在?”
那幾個老者直接走到了李泰麵前。
“幾位先生,這詩乃是吾家長子所做,今日他並不在此,我見有人品鑒,便隨意挑上了三首,不知如何?”
長孫皇後期待的說道。
畢竟別人誇他兒子,那就是跨他。
“傳世精品!”
“不,不止是精品,極品,後人所能超越者恐一朝一代也不一定能出一人”
“夫人,不知道令郎貴姓,老朽這邊有禮,可否能讓老朽親眼看上一眼令郎的佳作?”、
“王先生,這是我母親,你說他大兒子是誰?”
李泰拉了一下那個老者說道。
嘶!
一瞬間,整個樓層的人全都跪了下來,草民參見太上皇,皇太後。
“起來吧!不要拘泥,今日,我們以文會友,沒有太上皇,也沒有皇太後。”
李世民笑著讓這些文人站起來,眼中說不高興那是假的。
“您是說,這詩詞是當今陛下所作?”
“準確的說,第一首是我大哥掃平西域時所做!”
“第二首是貞觀元年,突厥南下,我大哥留給母親的告別詩!”
“第三首,同樣貞觀元年,我大哥去幽州平亂所作!”
嘶!
幾人看了一眼,直接讓人恭敬把這三首詩拿了下去。
“還請留墨寶於五層!”
“不急,我大哥不出幾日也會來,到時候,他親自作詩給你們看!”
李泰驕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