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坑佛門,江戶的絕技
遣唐使把辯機和尚當做真佛一樣供奉,簇擁著出了會昌寺,離開長安城。
留下一幫和尚感歎以前有眼無珠,認不出真佛。
道嶽和尚也懵逼。
他才發現,自己苦心修行根本沒用。
必須像辯機和尚那樣去平康坊廝混才有用。
不說道嶽懵圈。
辯機和尚上了自己五百萬貫的寶馬,一路出了長安城。
到了灞橋上。
這裏是長安人送別的地方。
灞橋折柳苦相送,十裏回眸各天涯。
辯機和尚到了灞橋,看到一個白衣公子,還有一個黑衣男子。
正是蘇玉和老陳。
剛才到館舍給遣唐使報信的就是蘇玉的安排。
見到蘇玉在橋邊上,辯機和尚縱馬過去。
“小弟拜見蘇兄。”
辯機和尚激動得不得了。
“賢弟啊,這一去萬水千山,不知何時才能會麵啊。”
蘇玉神色略顯憂傷。
老陳在旁邊暗笑:公子要開始表演了。
“蘇兄何必憂傷,等小弟將扶桑建成蘇兄所說的極樂國度,蘇兄大可前來。”
“到時候,扶桑的所有女子,隻要是蘇兄看上的,一定都給你。”
辯機和尚說得滿心歡喜。
遣唐使在遠處恭恭敬敬等著。
在他們眼裏,蘇玉是世外高人,辯機是得道真佛。
蘇玉二人的談話,他們是不配聽的。
辯機和尚這麽一說,蘇玉心裏一萬個mmp.
現在你跟老子說有個蛋用啊,有本事你活到一千多年後,老子穿越回現代社會。
你把那些動作片的女演員,什麽三上、深田、佐山、波多.....
隻要是能說出名字的,全部給老子來一套。
老子要打一百個。
“一定到扶桑看望賢弟。”
蘇玉擦了擦眼睛,卻沒有一滴淚。
瑪德,果然老子的演技不到家,此時應有淚水。
“蘇兄不要如此,小弟心裏難過。”
辯機和尚倒是落了幾滴淚水。
老陳看得大為驚歎:這和尚的演技比公子好啊。
“蘇兄,我就要離開了。不知兄長還有什麽吩咐?”
辯機和尚擦幹了眼淚,紅著眼睛問道。
蘇玉歎息道:“正有一物相送。”
蘇玉從袖子裏抽出一本小人書。
“這是為兄連夜為賢弟繪製的,賢弟一定要刻苦鑽研才是。”
辯機和尚接過小人書,封麵赫然寫著:江戶四十八手。
嘶....
“蘇兄,此時的扶桑不是在平安嗎?”
“為何這書寫著江戶?”
辯機和尚與遣唐使聊了一下,知道此時他們在平安京。
“賢弟啊,佛法起於天竺,而綻放於中土。”
“此術起於平安,盛於江戶。”
蘇玉語重心長地說道,拍了拍辯機和尚。
“原來如此,他日,我當於江戶立道場,弘揚此術。”
辯機和尚大喜,趕緊收了小人書。
“千裏送君,終須一別,為兄就不送了。萬水千山,好自珍重。”
蘇玉歎息道。
“蘇兄留步,他日江湖再會。”
辯機和尚拜一拜,和遣唐使一行人離開了灞橋,消失在地平線上。
天上突然下起了雪,灞橋邊上,隻有幹枯的殘柳臨水飛舞。
蘇玉歎息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老陳笑道:“公子別演了,人都走遠了。”
“這一切都是你的詭計,啥時候悲傷了。”
從遣唐使進入長安城,蘇玉就在打主意。
如今終於坑了,心裏別提多爽。
“老陳啊,你這就不懂了,這叫做觸景生情。”
蘇玉笑道。
“回去吧公子,好冷啊。”
老陳看天,這樣子可能會下大雪。
“走,回去吃烤肉。”
蘇玉笑道。
兩匹馬飛奔回蘇家莊。
李世民在禦書房得知辯機和尚與遣唐使走了。
暗地裏下令各處關卡不得阻攔。
所以辯機和尚一路暢通無阻。
這日,
李世民正在禦書房苦惱。
侯君集久攻高昌城不下,前幾日班師回朝了。
當時隻是為了擋住高昌,不讓他們跟頡利會合圍攻大唐。
如今頡利滅了許久,高昌卻打不下來。
搞得李世民心情不好。
這個事情是不是再去問問蘇玉,看他有什麽鬼主意。
“罷了,別想了,到時候問蘇玉吧。”
“朕還是數數賺了多少小錢錢吧。”
李世民自言自語,從底下拿出賬本開始數錢。
跟著蘇玉,啥都有,這個皇帝當得舒坦多了。
正看著賬本。
魏征從外麵進來。
李世民奇怪,魏征現在很少來了。
因為沒有啥好勸諫的。
“鄭國公怎麽有時間到朕這裏走動啊?”
李世民嗬嗬笑道。
反正魏征不懟人,啥都好說。
“皇上,微臣建議加強長安城寺廟的管理,還有給寺廟的寺院田收回。”
魏征氣呼呼地說道。
李世民問道:“為何啊?”
這佛門的事情,魏征從來沒說過。
怎麽今日專門進來說這個。
“皇上可知會昌寺的主持道嶽?”
魏征問道。
“自然知道,辯機就是他的弟子。”
“據說是一個得道高僧。”
李世民說道。
道嶽在整個京畿道都很有名氣。
“這個道嶽,被巡城的武侯抓了。”
魏征說道。
李世民驚訝道:“抓他作甚?”
“這個道嶽,不在廟裏念經,卻跑到平康坊廝混。”
“還因為錢不夠,被老鴇子扭送到武侯那裏。”
魏征氣死了。
一個主持,居然因為沒錢,被老鴇子扭送,敗壞風氣。
李世民驚愕,這個道嶽搞什麽。
就算去玩,也該注意才是。
居然到了這個地步。
“那個道嶽,還在平康坊裏說什麽‘會昌寺內無真佛,平康坊裏有如來’。”
“他們寺裏的和尚都跟著出去廝混,簡直烏煙瘴氣。”
魏征氣呼呼地說道。
李世民徹底無語了。
道嶽為何會變成這樣,沒道理啊。
等等,好像又是蘇玉在搗鬼。
辯機和尚被蘇玉送去了扶桑,搞亂佛門風氣肯定跟他有關。
這小子,給朕送了一份大禮啊。
李世民早就想收回寺院田,隻是找不到合適的借口。
而且那些善男信女還會趁機反對,激起民怨。
這下好了,他們自己作死。
“長安城的百姓如何說?”
李世民問道。
“深惡痛絕,深惡痛絕啊。”
“百姓都說和尚飽暖思**欲,朝廷對他們太好了。”
魏征說道。
“好,那就順應民意,收回寺院田。”
李世民心中暗喜:蘇玉,你真是殺人不見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