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抓了長孫皇後

第224章 論朝政,沒蘇玉不行

李世民怒了,程咬金這才縮回去。

大臣看李世民今日似乎有所不同。

難道真的是和我們商議,而不是來朝堂裝比?

“不知廷議何事?還請皇上明示?”

房玄齡走出來拜道。

他猜想是昨天看的大脖子病問題。

昨天看完,然後李世民就回宮了。

其間,沒有空去蘇家莊。

所以房玄齡估計,李世民真的是來廷議的。

隻是,他不明白。

有問題,問蘇玉,何苦自己費腦筋?

李世民點點頭,還是房玄齡懂事。

“朕前兩天微服私訪,與邢國公三人,到了奉天。”

“路上遇到了不少的貪官汙吏欺壓百姓,朕以為朝廷吏治清明,看來,也不盡然。”

李世民徐徐說道。

奉天也屬於三輔之地,李孝恭連忙出列,拜道:“微臣履職不力,請皇上降罪。”

群臣突然安靜下來。

長孫無忌剛不久告病在家,手中大權被奪走。

今日朝堂之上又點名奉天吏治腐敗,難道要對李孝恭下手了?

大臣們有點噤若寒蟬的感覺。

“吏治腐敗,罪在朕躬,不關河間王的事情。”

“那些貪墨之徒,朕已經讓吏部處理了。”

“今日廷議,非為此事。”

李世民看出了他們的怪異,連忙安撫。

“微臣慚愧。”

李孝恭縮回去。

這麽一說,其他大臣放心了不少。

還以為李世民變勾踐,搞一個飛鳥盡良弓藏。

“今日廷議,乃是為了大脖子病的問題。”

“朕在奉天,見到許多百姓脖子粗,慘不忍睹,眾位愛卿有何良策?”

李世民問道。

大脖子病由來已久,從未有人說能解決。

他們那時候也不知道發病的原因,明明吃飽了飯,卻還是那樣。

大臣們議論紛紛,沒有人知道如何解決。

李世民說完了,魏征和杜如晦才明白,原來是為了這個事情。

魏征出列,拜道:“皇上,此乃癭病,古無良方。”

“若是要問,還請太醫院的來。”

這些大臣是文武官員,如果問怎麽搞政治,他們知道。

怎麽治病,那就問錯人了。

李世民想想也是,問他們沒用。

“召太醫院王太醫。”

李世民說道。

高公公馬上召王太醫進來。

“微臣拜見皇上。”

王太醫很快到了,立於朝堂之上。

“王太醫,對於癭病,你有何良策?”

李世民問道。

王太醫拜道:“回皇上,癭病乃是水土所致。”

“《淮南子.地形訓》載:險阻之氣多癭。西晉《博物誌》記載:山居之民多癭疾,飲泉水之不流者也。”

“在山區之地,飲山泉水者,尤為嚴重。”

王太醫說了大脖子病,群臣點頭,紛紛說道:“這就叫專業。”

李世民點頭,問道:“那又該如何解決此病?”

王太醫拜道:“《神農本草經》載:海藻,主癭瘤結氣。”

“若是想治療癭疾,需要吃海鮮。”

海藻,也就是我們吃的海帶差不多。

這種東西在大唐時期不多,那時候沒有海產品養殖業。

全靠漁民自己下海撈。

海鮮更不用說了,李世民自己都難得吃到。

要吃也是幹貨。

李世民聽了搖頭無奈。

“海藻遠在沿海之地,奉天地處內陸。”

“按照太醫所言,山區之地癭病更多,他們如何能吃到海藻?”

太醫考慮的是自己的病人如何能治好。

但是皇帝要考慮的是所有百姓能治好。

在大唐時期,托了蘇玉的福,好不容易吃了幾天飽飯。

如果想讓所有人吃上海帶海鮮,那是癡人說夢。

就算讓蘇玉出手,恐怕也沒法做到讓所有人吃海鮮。

那是一種奢侈的夢想。

全民吃海鮮,誰都想要啊。

王太醫拜道:“皇上心憂天下,微臣佩服。”

“皇上所言極是,海藻乃是沿海才有,吃海藻治療癭病,多是富貴人家。”

“一般的百姓吃不起,山區更是難以進入,無法解決。”

王太醫說完,李世民泄氣了。

看來這個大脖子病是無奈何了。

想想那些百姓如此可憐,李世民心裏就難受。

“好了,退下吧。”

李世民擺擺手,心情沉重。

“微臣告退。”

王太醫出了朝堂,回太醫院。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發呆了幾分鍾。

底下的大臣終於確認了,李世民今日早朝不是來裝比的,的確是來商議的。

“還有其他事情嗎?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李世民沒什麽精神。

果然離開了蘇玉,啥事幹不了。

不過,大脖子病這麽難治,即便問了蘇玉,也未必就有法子。

兵部尚書李靖走出來,拜道:“皇上,滅突厥頡利之後,漠北置都護府,這次滅了高昌,又設置了安西都護府。”

李靖說到滅高昌和設置安西都護府的事情,侯君集在旁邊默不作聲。

李世民知道此刻侯君集心裏有意見,但是沒理他。

自己貪墨了那麽多寶物,還好意思有意見。

“這些都護府需要的軍資糧草耗費巨大,朝廷轉運之費不計其數。”

李靖繼續說道。

“且,若是準備對突厥用兵,安西都護府所需軍資器械,從長安城運出,有七千多裏。”

“其中耗費巨大,隻怕難以為繼。”

李靖說道。

從安西都護府到長安城太遠了,運輸費用太高。

很多東西甚至從揚州運過去,成本更高。

劉政會拜道:“臣掌管戶部,查看安西都護府轉運之費,頗為震驚。”

“一貫銅錢的軍資運到安西都護府,需十貫銅錢的運費。”

朝廷的大臣開始議論。

李世民震驚,沒想到運輸費用這麽高。

這不是等於說,一塊錢的糧草,到了安西都護府要十一塊錢,這誰吃得消。

可是當初蘇玉不是說將都護府作為交易買賣之所,自己還可以賺錢嗎?

而且,這些年蘇玉確實賺了錢。

“都護府有商人來往,為何不能抵消費用?”

李世民問道。

劉政會回道:“皇上,漠北都護府尚有皮毛交易,西域沙漠之地,荒涼無比,沒有商人願意去。”

李靖說道:“即便是漠北的都護府,也時時有襲擾,商人的安全很成問題。”

“薛延陀故地以東,近年來又成為契丹的部落,開始騷擾漠北都護府,所需軍費也是巨大。”

自從滅了東突厥,薛延陀臣服,東北地區的契丹部落開始繁盛。

原本默默無聞的契丹開始和大唐有衝突了。

如此一來,周圍的都護府都成了燒錢的爐子。

“所幸這些年朝廷國富民豐,暫時不成問題。”

“隻是,長此以往,隻怕...”

劉政會搖頭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