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侯君集,給我盯緊他
蘇家莊後山。
李沐風走進地下密室,蘇玉站在台上。
底下是青月帶著弟子在訓練蠱蟲。
李沐風走上來,拜道:“公子。”
蘇玉點點頭。
李沐風看底下的紅蟻蠱已經成了紅蟻軍團,密密麻麻十分壯觀。
青月和弟子指揮著紅蟻蠱往來爬行,像一陣紅色的沙子一般流動。
兩頭健壯的牛丟下去,不過眨眼的功夫,就成了兩具白骨。
李沐風驚歎道:“公子,這紅蟻蠱已經成了食人軍團了。”
“若是在戰場上放出,那還得了。”
蘇玉笑道:“我當初留下這些紅蟻蠱就是為了這個。”
“西域沙漠之地,用這些紅蟻蠱最合適了。”
沙漠之地空空****,沒有遮蔽的地方。
紅蟻蠱一旦發出來,就可以一路推過去,十分恐怖。
李沐風問道:“公子決定了去西域?何時動身呢?”
蘇玉歎息道:“真不想出門,但是又不能等他們的戰馬吃肥,就這些日子吧。”
出門這種事情太過麻煩。
可打突厥這種遊牧必須趕在夏季之前。
一旦夏天來臨,他們的戰馬吃一個夏天的草,肉長膘了,有力氣了,那就難打了。
所以必須抓緊時間。
李沐風問道:“這次我們要做什麽?”
他從長安城趕回來,以為蘇玉要他一起出征。
蘇玉帶著李沐風從地洞出來,上了山頂,遠眺長安城。
“這次不用你跟隨出征,西域沙漠之地,你們沒有用武之地。”
“反倒是這個看似平靜的長安城,其實暗流湧動。”
蘇玉笑了笑。
說長安城危機四伏、暗流湧動,但是他的表情卻很輕鬆,沒有絲毫的壓力。
李沐風問道:“長安城不是很平靜嗎?”
不良人盯著長安城,並沒有什麽危險的預兆。
蘇玉說道:“你跟小英盯緊侯君集。”
李沐風吃了一驚,說道:“侯君集那邊是有些動靜,但是...”
能讓蘇玉注意的事情,隻有造反。
可是侯君集並沒有造反的跡象,至少他沒有察覺到。
蘇玉說道:“你們可能暫時沒有查到侯君集要造反的信息,但是他必反。”
“侯君集是主謀,你同時要盯緊李承乾,他們是一夥的。”
“這個事情,小英清楚,我早就跟他說過了。”
李沐風更加驚訝,果然公子能未卜先知嗎?
早就跟狄仁傑說過,那就是說,公子早就知道侯君集要反。
還沒有動手,蘇玉就知道誰要造反,除了蘇玉,還有誰能做到。
“屬下領命。”
李沐風得令。
蘇玉說道:“侯君集當年攻打高昌的時候,帶了不少兵,這些人分部在哪裏,你要摸清楚底數。”
“這些人一旦集結,你就要動手,半路截殺,不許他們聚在一起。”
“老李不在長安城,我也不在,李治要跟隨大軍出征,到時候長安城就是一座空城了。”
李世民肯定會讓李治出征。
經過上次的事情,李世民雖然沒有證據。
可是他認定是李承乾找刺客殺李治,被廢黜隻是時間問題。
這次他要帶著李治出征,在戰鬥中積累最後的名望。
等回來的時候,就是李治冊立太子的時候。
皇後雖然還在長安城,但是她畢竟是個婦道人家,手裏沒有兵權。
侯君集是老手,他政變的時候,皇後隻怕不是對手。
所以,蘇玉要安排好。
李沐風記下了。
“好了,就是這個事情,你可以去跟狄仁傑商議。”
蘇玉吩咐道。
李沐風拜退,馬上回長安城大理寺。
到了大理寺,李沐風找到狄仁傑。
“小英,有事情跟你商議。”
李沐風嚴肅地說道。
狄仁傑馬上跟著進了密室。
“怎麽了?”
狄仁傑問道。
李沐風說道:“公子要出征了,交代了些事情。”
隻這樣一說,狄仁傑就猜到了。
“防著侯君集造反吧。”
狄仁傑說道。
李沐風說道:“果然公子跟你說過了。”
狄仁傑坐下來,說道:“公子早在十幾年前就知道侯君集必然造反。”
李沐風雖然知道蘇玉能未卜先知,可還是十分驚訝。
“十幾年前?難道說侯君集一直都心存反意?”
李沐風驚訝道。
狄仁傑搖頭說道:“不知道,公子說他是滅高昌後覺得賞罰不公才開始想造反的。”
李沐風更加糊塗了,既然是滅高昌後才有造反的念頭,那為何一開始蘇玉就知道侯君集要造反?
甩甩頭,李沐風停止了胡亂猜測。
“公子讓我跟你商議。”
“侯君集當過兵部尚書,帶過很多年的兵,要防他不容易。”
李沐風說道。
狄仁傑說道:“不著急,這些年我暗中把他的部下查清楚了。”
說完,狄仁傑從密室的架子上拿出幾本花名冊。
展開看,上麵記得清清楚楚,哪個人,何時跟隨侯君集,關係如何,一目了然。
李沐風問道:“你何時查的,為何連我都不知道?”
按理說,狄仁傑查別人的底細,必須通過不良人,李沐風肯定知道的。
狄仁傑笑道:“這是通過大理寺的差人查的,沒有用不良人,你自然不知道。”
“在這之前,公子不想說破侯君集造反的事情,畢竟一個國公,沒有造反前不能說破。”
李沐風想想也是。
侯君集作為開國功臣,如果沒有真的造反,就去把人抓了,會激起朝野動**。
李沐風笑道:“既然知道了目標,派人盯著就是。”
狄仁傑說道:“不可以大意,你將各地的不良人精銳召回長安城,我們現在的人手不夠。”
現在長安城的不良人才兩千多人,遠遠不夠監視。
李沐風點頭,馬上去召集各地的精銳回京。
......
李世民在宮裏忙了幾天,把事情跟皇後一一交代。
臨走的時候,最信任的還是長孫皇後。
自己和蘇玉都不在長安城,李世民必須找個可靠的人托付。
皇後說完,李世民又把房玄齡和杜如晦、魏征三個人喊到了禦書房。
他們三個是大唐的文臣之首。
進去的還有李孝恭,雖然他的身體大不如前,可畢竟是河間王,德高望重,關鍵時刻鎮得住場子。
四個人都交代了一番,李世民這才放心。
一切準備好了,就等蘇玉說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