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師妃暄
終南山前,帝踏峰下。
一條曲折幽深的小路,直通山頂,
在這條曲折的山路兩旁,分別篆刻著一塊石碑。
石碑上麵,赫然印著兩句詩。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穿過這條曲折幽深的山路,便來到了七重門前。
所謂七重門,就是七道木門,木門上麵顯示著蓮花文印的門扣。
最後一道門,是一道紫紅色的正門。
而她的後麵,便是慈航靜齋。
慈航靜齋,相傳於東漢年間,由地尼所建立。
以廣結天下宗教為己任,希望可以從中參悟出突破生死的大道,亦是修行佛法之地。
而慈航靜齋最為出彩的人物,莫過於它的創始人,地尼。
相傳地尼遁入空門之後,於40歲坐枯禪師大徹大悟,離開了佛門。
融會貫通佛道兩家的功法,創出了彼岸劍訣這一門無上神功。
這門神功,也是大唐雙龍傳中四大神功之一慈航劍典的前身。
如今慈航靜齋的掌門人,稱為「齋主」。
而如今的「齋主」,正是梵清惠。
此時,慈航靜齋的大殿中。
門下弟子端坐在一起,聽著「齋主」的教會。
“如今天下,即將大亂,大隋王朝,氣數將近。改朝換代就在眼前,我們慈航靜齋向來以救民於水火為己任。”
說到這裏,梵清惠突然把目光,投向了這些弟子當中,最靠前的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慈航靜齋的大師姐,師妃暄。
隻見師妃暄身著一襲淡青色的長衫,隨風飄揚。
其渾身上下,流露出一股說不盡的閑適飄逸。
腰配一柄典雅古拙的長劍,更添了三分英姿颯爽之氣。
“妃暄,你是慈航靜齋大師姐,更是我關門弟子,此次下山尋找就是明主的責任就交付於你了。”
梵清惠此言一出,這整座大殿上的其她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師妃暄。
師妃暄起身向師傅梵清惠行了一禮,紅唇輕啟:“今天下大亂,救命於水深火熱,是我派一貫宗旨。也是妃暄向來所追求的。”
“此番下山,妃暄願在佛前立下誓言,一定尋找明主,助他登基稱帝就民於水火之中。”
師妃暄目光堅定的,看著麵前的一尊佛像,虔誠的低頭祈禱著。
“此次下山一定要多加小心,陰葵派的那幫人定會對你多加阻撓,此行注定凶險異常,妃暄你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梵清惠一臉擔心的說道。
師妃暄卻淡淡一笑,從容說道。
“還請師傅不要擔心,弟子此行一定不負眾望,尋找明主。至於陰葵派的那些人,還請師傅不要擔心,妃暄一定會多加小心的。”
看著師妃暄一臉自信從容的模樣,梵清惠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麽了。
當天晚上,師妃暄收拾好了行李,突然就被梵清惠叫到了房裏。
“你可知為師,何故深夜喊你來此?”
看著師妃暄一臉迷惑的樣子,梵清惠緩緩開口。
“這些年來,你一直跟隨師傅修煉慈航劍典,為師現在要考教考教你,看你究竟修行到了哪一步,是否可以下上獨當一麵?”
原來是要考教自己的武功,師妃暄放下心來。
慈航劍典乃是地尼所創,全卷共分為十三章。
別看師妃暄年紀輕輕,可她卻領悟到了其最高層次,劍心通明的境界。
如今隻差最後一步,通過劍心通明來邁入死關,最後破關而出,成就無上大宗師之位。
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一關,卻困擾了無數門下弟子。
而師妃暄,是慈航靜齋最具天賦的弟子,若是不天折,便有望證道無上大宗師,甚至可以破碎虛空而去。
因此,梵清惠對師妃暄寄予很高的厚望,所以才會無比的擔心師妃暄的安全,臨走之前需要考教一下武功進展如何。
“看劍!”
梵清惠突然拔出寶劍,向前一揮。
一道三尺長的白色劍氣,瞬間揮灑而出。
師妃暄不慌不忙的輕輕一記劍指,點在了這一劍氣上麵。
原本這來勢洶洶的一劍,就在這彈指間化為泡影。
師妃暄的一身劍道修為,已然達到了劍心通明的境界,可以做到了心中無劍,身外無物。
可以說,此時的她一心追求大道,不再受到情感的羈絆。
不過,這也並非意味著決心決意相反,正是對於大道的情做到了極致,才可以如此萬物。
僅僅是通過這一次試招,梵清惠便已經看出了師妃暄渾身劍心通明,隻是功力還有些淺薄。
隻見整座房間裏麵劍光閃閃,人影交錯。
兩人都沒有出全力,而是相互著用招式比拚著。
不管梵清惠出怎樣的絕招,師妃暄都是如同春風化雨一般,一一化解於無形。
此時的師妃暄,每一招一式都仿佛羚羊掛角,一般那麽自然。
卻看不出招式的生硬,仿佛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經過一番比拚之後,梵清惠顯得有些吃力了。
然而,師妃暄依舊是遊刃有餘。
“果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妃暄,以後這慈航靜齋的任務,就交到你身上了。”
見到師妃暄,如今的一身本領絲毫不亞於自己,梵清惠不由大鬆了一口氣。
“多謝師傅賜教,他日,妃暄一定以振興慈杭建齋,救命於水火為己任。”
師妃暄行了一禮,轉身輕輕關上房門,緩步離去。
一輪明月,高懸於西天之上。
在這一抹清潔的月光之下,給師妃暄那出塵般的氣質,平添了幾分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