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章一六十四 博弈(下)

趙寧很清楚,大齊皇帝宋治,現在最想的是做什麽,迫切在做的又在是什麽。

回首中原千年曆史,皇朝雖然在更迭,有些事情卻始終沒變。

兩世為人的趙寧明白,眼下如何做才既符合宋治的心意,不讓趙氏觸怒皇帝,又不妨礙他保全中原、保住國家、保護親人的計劃。

這裏麵大有文章,並不簡單。

即便是為了大齊皇朝,他也不能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哪怕這個人是大齊皇帝。做人,一切都隻能靠自己。

要想在亂世之中保護自己想保護的東西,就得自己足夠強。

現如今,趙寧最缺的,就是時間。

他眼下才元神境初期而已。

沒到王極境,自保都不可能。

沒到天人境,就沒有戰勝天元可汗的機會。

不能戰勝天元可汗,擁有再多東西都隻是泡影。

在這個世界上,決定戰爭勝負的核心,還是強大修行者的實力。

趙寧如何才能給自己爭取到,修煉大成需要的時間?

答案隻有一個。

延緩大齊跟天元王庭國戰的時間。

這跟天元王庭的想法是一致的。

天元部族不想早早跟大齊開啟國戰,是忌憚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原皇朝的盛世戰力,是想要等到天元可汗成就天人境,且一統草原再無後顧之憂後;

趙寧不想早早跟天元王庭大戰,是因為知道眼下的皇朝盛世華裳之下,隱藏著種種危機,國家凝聚力比之開朝立國之初,已經差了不止一兩個層次。

沒有戰爭,大齊所謂的盛世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一旦強敵入侵,皇朝很快就會原形畢露。

在這些危機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趙寧不想大齊皇朝跟天元王庭決戰。前世的覆轍,他不想再重蹈一遍。

這是他爭取時間的兩個核心原因之一。

蕭燕的事情之後,大齊皇朝好歹開始正視天元王庭的狼心野心,雁門關的軍力也得到極大增強。

雖然這裏麵有皇帝的別樣心思,但至少眼下雁門軍的實力,的確是今非昔比,有了單獨承擔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能力。

如果天元部族因為忌憚跟大齊的戰爭,以及內部那個“高層奸細”泄露的可能,暫時放棄攻滅達旦部,那無疑是趙寧最想看到的。

如此,他能得到很長一段安穩修行,提升境界的時間。

如果天元可汗不願延緩他雄圖霸業的步伐,繼續推行統一草原的戰爭,趙寧就不得不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去。

依照眼下的皇朝輿論形勢,將門在朝堂上的強勢地位,一旦天元部族發兵攻打達旦部,朝廷勢必要下令雁門軍出兵製衡。

趙寧也可以順理成章參戰,謀求不讓天元可汗的圖謀,那麽容易得逞。

在沒有統一草原,解決身邊的不穩定因素和威脅時,天元可汗是不可能貿然南征,開啟跟大齊的國戰的。

這樣,趙寧也能贏得一部分時間。

之前這一年,趙寧在燕平城所做的一切,無論是壓倒門第,還是揪出蕭燕的細作勢力,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在草原之戰爆發時,雁門軍能夠北上草原參戰,且有實力去破壞天元可汗的計劃。

他在燕平城達成了這個目標,所以現在才來了雁門關。

.......

看著關城前的天元王庭右賢王,趙寧接過趙北望的話頭:

“既然之前已經晾了他們四次,那就晾他們第五次好了。什麽右賢王不右賢王的,天元可汗沒來,我們就不開關。”

在眼下這個時候,大齊表現得越強硬,天元王庭就會對大齊越忌憚。

趙北望瞅了趙寧一眼,眉頭一挑,哈哈笑道:“你小子雖然人小鬼大,深沉心思多,但這份霸氣卻像我,不愧是我趙北望的兒子!好,就繼續晾著他們!”

說著,趙北望命人喊話,讓關城下的右賢王,回去把天元可汗帶來,否則別想入關。

喊完話,不理會城前右賢王難看的臉色,趙北望大笑三聲,豪邁的說著回將軍府繼續宴飲,就跟趙寧等人大搖大擺離開了城頭。

在他們離去後,沒過太久,山道上浩浩****的天元部族使節隊伍,在右賢王的命令下掉轉頭,緩緩離開了雁門關。

這樣的情形他們已經經曆過很多次,現在倒也輕車熟路。

關城上的守關甲士,無不是麵露鄙夷之色,一些將校更是嘲弄右賢王的狼狽,言行舉止間,滿是身為齊人的優越感。

回了將軍府,趙寧沒有上桌繼續喝酒,在趙北望那裏領了告身後,就趕去自己部曲的營房,去熟悉自己的部下。

他現在是一營主將,不算自己帶來的,那一千裝備著紫晶石符弓的禦氣境修行者,也統領五千兵馬,正式的官職是“馬軍都指揮使”。

這也就是說,他麾下的五千人,都是騎兵。

在大齊軍中,騎兵很精貴,養一個精騎耗費的錢糧,比養十個步兵還多。作為騎兵中的王者的重騎兵,更是寶貝中的寶貝,價值就更大。

因為中原皇朝戰馬數量的限製,齊軍中的騎兵數量遠比不上步兵。

至於重騎兵,需要的雄健寶馬在草原上都很少,漠北的矮腳馬普遍不適合裝備成重騎兵,得是來自西域的良馬才成。

對於中原皇朝來說,百萬步卒輕易可得,十萬具裝精騎卻基本是夢想,非軍力極強、武功卓越的強盛朝代不可得。

另外,騎兵將士,本身就是經過篩選的軍中精銳,隨便拉出來一個騎兵,就算是不騎馬,單打獨鬥也能輕鬆戰勝一名步卒。

軍中將士想成為騎兵,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大齊強盛百年,草原大小部族無不臣服,這才不是太缺戰馬。雁門軍鎮守北境邊關,麵對的敵人是草原人,騎兵數量這才比較多。

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之間的正常戰爭,大多數時候都是互相追逐著射箭,大家先拚一波騎射技藝。

隻有一方損失得比較慘重了,亦或是本身就比較弱小、人少,另一方覺得勝券在握,才會衝過去近距離砍殺。

所以雁門軍的騎兵基本是輕騎兵,要不然追不上草原騎兵——反過來說,需要撤退的時候,跑也不好跑。

重騎兵的鎧甲太重,拚得是瞬間爆發,講究得是兩軍對壘時,正麵一鼓作氣衝破陣型,不可能跑來跑去跟人家周旋,那樣的話累也累死了。

大齊在跟草原部族的戰爭中,需要用到重騎兵的時候,多半也是沒打算跟人家比拚騎射技藝的時候,譬如說偷襲,直接殺入對方營寨。

故而雁門軍中重騎兵比較少。

總而言之,趙寧到了雁門軍就能統領五千輕騎,起步非常高,待遇非常好。

這靠的,是他趙氏家主繼承人的身份。

騎兵營地當然建在草場上,趙寧到了轅門前,翻身下馬,得到消息的營中將校,已經先一步來到這裏迎接,領頭的是個青年都虞候——趙辛。

“卑職都虞候趙辛,見過都指揮使!”趙辛抱拳行禮。因為有甲胄在身,無法下拜,自然也就不能說“拜見”。

他身後的將校們,也都一一抱拳行禮。

去年秋獵的時候,趙辛便在場,他也正是那時候出仕的,不過沒有在燕平城任職,直接就來了雁門關。

聽到趙辛自報“都虞候”的身份,趙寧有些詫異。

按照對方元神境初期的修為境界,理應有都指揮使這一級的官職,就算是在騎兵營裏,也該是副都指揮使才是。

都虞候這個職銜,在這一營的將官中已經排到了第三名。

趙寧跟眾人一一見過,沒有發現副都指揮使的蹤跡,便詢問對方為何沒來。

趙辛麵色有些怪異,“將軍不會真的不知道,副都指揮使是誰,如今在哪裏吧?”

趙寧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是真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

看趙辛的樣子,趙北望應該跟他交代這個情況的,不過想起來之前,趙北望還在跟趙遜喝酒,趙寧就知道定是對方疏忽了。

“副都指揮使是誰?如今在何處?”趙寧邊進轅門邊問。

“廣陵楊氏,楊佳妮!”

趙辛見趙寧是真不知道,說出對方身份的時候,不由得擠了擠眉毛,一副幸災樂禍等好戲看的樣子:

“她現在已經去了草原,如果不出意外,將軍接下來也要去。”

聽到楊佳妮的名字,趙寧目光一滯,頓時就覺得不妙,脫口而出:“她怎麽到雁門關來了?還到了我營中任職?”

趙寧腦海裏首先浮現出的,就是去年秋獵時,對方手持丈二陌刀,在一群世家子弟中橫衝直撞、勇猛無敵的畫麵。

秋獵結束時,對方還跟趙寧說過,等他成就了禦氣境後期,記得給她去信,她好來跟他打一場。

什麽叫打一場?對方就是想在雙方境界相同的時候,光明正大揍趙寧這個負心漢一頓,一雪趙寧當初見了趙玉潔,就將她拋諸腦後的仇。

平心而論,趙寧覺得楊佳妮未必對他有什麽好感,但這口氣,對方肯定是咽不下的。

趙辛咳嗽一聲,忍住笑意,公事公辦道:“這都是老將軍的安排,卑職位卑職小,哪裏能過問這些?”

話說完,見趙寧麵有苦色,終究是沒忍住,搓著手嘿然笑道:“卑職估計,這應該是夫人的意思吧?”

既然是王柔花的手筆,趙寧就隻能搖搖頭,不好多說什麽。為了自己接下來不至於吃虧,趙寧謹慎的問趙辛:“她現在什麽境界?”

對方比他大幾個月,在此之前境界一直領先於他。

如果對方眼下隻是元神境初期,那趙寧自然不懼,如果對方已經到了元神境中期,問題就有些麻煩了,他可沒有被人揍趴下的愛好。

“元神境初期。”趙辛肅然回答。

趙寧暗暗鬆了口氣。

小時候,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每回楊氏的人來鎮國公府做客,對方都會被丟給他,跟在他屁股後麵轉悠。

那個肥嘟嘟的臉上老是掛著鼻涕沫子,懷裏抱著一大包糕點酥糖之類的點心,一個勁兒往嘴裏塞,塞得腮幫子鼓鼓的,糊得滿嘴糖渣滓渾然不知,也不怎麽說話,好像人生隻有吃零嘴這一件事,自己也不愛搭理的胖女孩,一轉眼就成了名聞江左的絕世美人、修行奇才,趙寧想想就覺得有些牙疼。

讓他更牙疼的是,偏偏前世的自己,在見對方出落得水靈動人後,還真動了心,跟家族答應了兩者之間的親事。

最讓他無地自容的是,等趙玉潔一出現,他就又將楊佳妮忘到了九霄雲外,那兩年對方來鎮國公府做客,他就又沒理會過。

也不怪對方想借著砥礪修為的名義,要跟他好好切磋一下。

但就算有一萬個理由,趙寧也絕對不允許,自己真的被楊佳妮揍趴下。這是顏麵問題,斷然沒有商量......

趙寧沒有去大帳,就帶著趙辛等將校在營中轉悠,想多了解一下自己部曲的訓練情況,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將士們,演練騎射技藝的靶場。

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瞳孔微微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