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孫、陸恩怨
如果以趙雲那裏為主,勢必會加大趙雲那裏的糧草消耗,隻以一萬民兵運輸糧草恐怕是難以滿足需求。
於是霍東便下達命令,從荊州那裏再征調一萬民兵,讓這一萬民兵負責從荊州往南昌運糧食,原來的民兵負責從南昌給趙雲運送補給。
霍東連續多天用投石機投石砸城南的敵軍營寨,可是收效甚微,敵人每天晚上都會把砸壞的寨牆給修好。
現在舒縣這裏有些類似官渡那裏,曹操死守不出,袁紹要是進攻的話會付出巨大的傷亡。
而舒縣這裏的周瑜死守城池,霍東不想付出巨大的傷亡,兩方陷入對峙狀態。
周瑜為了不讓舒城有失,在舒城裏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與鹽,並且把城裏的百姓都趕了出去,降低糧草的消耗,還在空置的地方種上一些吃食,爭取堅守更長的時間。
趙雲早已經攻占了餘汗縣,把城池留給孫柳派來的八百兵士,然後帶著大軍出發向東行進,並且帶了大量的糧草。
趙雲帶著大軍走了兩天,收到了霍東派快騎送來的信件。
信裏霍東讓趙雲等待趙前、周同,並且讓趙雲這裏在會稽郡鬧出一些大動靜。
趙雲讓大軍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修建簡易的營寨,等待霍東派來的援軍。
趙雲這一路遇到了一些山越人,不過因為趙雲他們人數眾多,並且裝備精良,沒有山越人趕前來招惹。
趙雲的大軍在行進時會派出大量的哨探,這些山越人就是想要伏擊也有些困難。
趙雲等了三天,便與趙前、周同匯合了。
三人異常的熟悉,接下來便由趙前、周同的人在大軍的前麵,負責探查路線。
周同、趙前帶著人端掉了幾個山越人的住地,省的將來這些山越人前來劫掠運輸糧草的隊伍。
當趙雲他們進入會稽郡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十一月中旬,馬上一年又要過去了。
趙雲他們接下來的目標是大末縣,等拿下大末縣後,他們會沿著東北方向前進,一路殺到會稽郡的郡治山陰縣。
此時霍東的大軍還在與周瑜對耗著,已經圍城將二十多天了。
這是霍東遇到的最難攻的城池,守城的將士意誌之堅定,是霍東之前沒有遇到過的。
霍東手下的將士已經有些急躁了,不少人向霍東提議強行攻城,但被霍東給壓住了,這時候冒然攻城,很可能會出現大量的傷亡。
城裏的周瑜也不好過,長久被封在城裏,許多兵士生病都無藥可醫,為了防止發生疫病,隻能派兵士在黑夜中把屍體掩埋到營寨的外麵。
在吳郡的孫權見霍東的兵馬終於被堵在舒縣,並且短時間看來霍東是無法攻破舒縣了,這讓孫權終於可以送了一口氣,要是周瑜再戰敗,那孫權就需要考慮北上去投靠曹操、袁紹了,或者帶兵南下進入山林與霍東周旋。
孫權正在看著書冊,這時候有衛士前來,說張昭請求相見。
孫權不敢怠慢,趕緊放下書冊起身相迎,孫權能短時間內穩住揚州的局勢,把那些揚州大族拉攏過來,張昭有非常大的功勞。
張昭剛要對孫權行禮,卻被孫權用手給拖住了。
孫權開口問張昭可是有什麽要事。
張昭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屋子裏的奴婢。
孫權意識到張昭這是有大事相商,便讓屋子裏的奴婢與衛士都出去,然後把門給關好。
張昭等奴婢都退出去才開口說道:“最近大家都在傳使君有北上投曹之意,這帶來不小的影響,已經有不少的大族派族人北上去探路了,準備舉族北遷。”
孫權聽到後大驚,趕緊說道:“我沒有北上投曹之意呀!這是何人傳的?”
孫權雖然心裏想過北上去投靠曹操、袁紹,還想過南下,但他沒有與任何人說過心中的想法,就是害怕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是現在此事已經傳開了,連一些百姓都知曉了。現在我的家人都在勸我派一些族人去北上探路。”張昭苦笑著說道。
孫權先是有些焦急的來回的走了幾步,接著突然的停下來說道:“這定然是霍賊的詭計,他見無法攻破舒城,便想借此瓦解我們。”
“就算是霍東的詭計,當務之急是要把那些要走的大族穩住,有了他們的支持,揚州內部才能穩定,否則會走的越來越多。”張昭說道。
孫權再次來回踱步,過了一會停下來說道:“我去拜訪各大族,把他們給穩住。”
“如今也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張昭麵色愁苦的說道。
張昭認為就算孫權前去拜訪,恐怕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現在揚州人心惶惶,就算沒有孫權想要北上投曹的傳言,也會有不少士族、豪強北上躲避霍東的。
孫權與張昭商量一番後,便把張昭送走了。
想要穩住士族、豪右,需要穩住江東的四大族,有張昭在,孫權暫時不用擔心張家,但朱家、顧家與陸家需要他前去拜訪。
尤其是陸家,陸家與孫策曾有非常深的血仇。
當初陸家的陸康曾經為廬江郡的太守,然後就一直駐守在廬江郡。
袁術占據九江郡時,想讓陸康效命於他,給他提供糧草。
陸康認為袁術是亂臣賊子,便直接開口拒絕了。
袁術見陸康這麽不給自己麵子,頓時就不高興了,再加上袁術也想要吞並廬江郡,於是袁術就派出了自己的頭號打手孫策帶兵前去攻打廬江郡。
孫策那時因為父親孫堅被黃祖射殺,暫時效命於袁術。
孫策雖還未滿二十歲,但打仗是真猛,硬是打敗了陸康。
陸康在戰敗不久後就抑鬱而終,陸家本有百餘人,但因此戰死了近一半。
孫家與陸家的血仇便就此結了下來。
陸家遭遇橫禍,躲在吳郡的陸遜與陸績卻逃過一劫。
雖然陸康是陸遜的從祖父,但陸康的幼子陸績卻比陸遜還小六歲。
陸遜由於聰慧,便幫助年幼的陸績支撐家族門戶,代其處理家族事務,讓家族得以在亂世洪流裏沒有被淹沒。
孫權決定先拜訪陸家,要把陸家給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