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禮部尚書
車夫繼續駕駛馬車,緩慢的行走在皇宮之中。
馬車後麵,跟著一群太監,腳步輕快的跟著,隨時聽候蕭宇的命令。
馬車裏麵,蕭宇閉目思考了一下,下令道:“傳朕旨意,明日早朝!”
“再擬一道聖旨,昭告天下,宇字營已經拿下吐蕃!”
“今後,吐蕃已是大梁的疆土!”
宇字營打下吐蕃,如此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自然要昭告天下!
早朝是要給吐蕃派官員過去,至於派誰,還是要讓群臣商討一下。
他對官員不夠了解,反而讓他們自己去爭去搶,出來的結果不會太差。
最後被送去的官員,要麽是有背景,要麽就是資金雄厚。
太監聽到此話,立刻上前回應道:“喏!”
“奴才這就去辦!”
在晚上的時候,一道聖旨就從宮中傳出。
昭告天下,宇字營拿下了吐蕃,普天同慶。
並且,群臣收到了通知,明日要上早朝。
兩個消息一結合,群臣就覺得很正常。
此前,太上皇還在位的時候,對於宇字營的功績,都是一筆帶過,不會多言,更少給獎賞。
現在,蕭宇當了皇帝,自己的親軍立了如此大功,必然是要好好獎賞一番。
當然,大家心裏也清楚,蕭宇大概率會在早朝之上,選出前去吐蕃任職的官員。
吐蕃的領土可是非常的大,其中的油水,更是足!
不少人都動了心思!
就算他們不自己去,可以安排自己的親信前去。
這種事情,能夠說的上話的,群臣隻知道兩人,太尉李詹和吏部尚書鞏立軒!
李詹是因為身份特殊,又居高位,大家都相信,他有說話的資格。
至於鞏立軒,是因為官職的原因。
無論如何,三品以下的官員,鞏立軒有任免權。
派去吐蕃的官員,頂天也就三品,之下可還有不少官員!
這些人的任免大權,都在鞏立軒的手裏!
今天晚上,皇城格外的熱鬧。
李府和鞏府,那是賓客不絕,門檻都被踏破了!
不過兩人,都不敢像以前一樣,給出肯定的答複。
沒辦法,這位新帝,朝堂之上,還沒有人能莫得準脾氣!
次日一早,天還未亮。
蕭宇就被門外的太監叫醒,準備去上早朝了。
大殿之上,群臣早就到了,十分的熱鬧。
太監高聲道:“陛下到!”
群臣施禮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宇走上前,在龍椅上坐下,並說道:“眾愛卿,平身!”
群臣謝道:“謝陛下!”
蕭宇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道:“吐蕃已經被宇字營拿下,並且有宇字營三營士兵前去駐守!”
“這麽大一塊地方,需要人去管理,眾愛卿商量一下吧!”
這一下,相當於點燃了炸藥桶,立馬就有臣子開始舉薦!
反倒是李詹和鞏立軒,兩人沒有動。
他們的打算也很清楚,就是先看看形勢再說。
怕就怕,蕭宇早就有了人選,像當時內閣建立之時,已然是定下了!
可是,鞏立軒還衝上去舉薦人選,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期間,蕭宇低聲給一旁的太監說道:“把大臣舉薦的人,都記下來!”
太監應下道:“喏!”
他立刻去準備紙筆,把人名悉數記錄下來。
群臣一番舉薦之後,見蕭宇沒有表態,便逐漸安靜下來。
蕭宇見狀,便主動詢問幾個沒有說話的大臣,問道:“鞏愛卿、李愛卿、濮愛卿,你們可有人選舉薦?”
鞏立軒被點名,上前一步回話道:“回稟陛下,臣確實有人選推薦,進士張路為。”
“此人才能不敵,卻身無官職,實乃朝廷的損失!”
實則,此人的進士都是花錢買來的。
至於一個進士,為什麽沒有當官,全是因為此人眼高手低,嫌棄朝廷給安排的官職太小!
這次看到了機會,便給鞏立軒塞了不少錢。
李詹見鞏立軒說完,也上前說道:“回稟陛下,臣無人舉薦!”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不少人露出異樣的目光。
昨晚上的時候,李詹收錢可不是這樣說的!
他心裏盤算的清楚,如果蕭宇直接駁回,自己可以上去舉薦幾個人。
反正,大不了被駁回。
可是,蕭宇沒有駁回任何人,也沒有答應,顯然已經有了想法。
這個時候,他再說,就有些不明智了!
至於昨夜收的錢,他不信有人趕來要!
畢竟,自家兒子李兆金,可是蕭宇的心腹,沒人敢得罪他!
接著,禮部尚書濮文華上前一步,說道:“啟稟陛下,微臣也無人舉薦!”
“不過,微臣覺得,除了官員一時,對於治理吐蕃一地,需要從長計議!”
“吐蕃的文化,與我們差距太遠,如吐火羅,現在管理的依舊是十分困難!”
“不似新羅國和高句麗那般,文化相對接近,方便統治!”
“而吐蕃的領地,比吐火羅更大!”
“有同樣問題的,還有韃靼眾部!”
“不過,韃靼眾部有宇字營二營管著,等於是還是自己管自己,隻是我們朝廷每年收稅而已!”
蕭宇看向濮文華的眼神,透露出了欣賞。
能從爭搶官職之中跳出來,還提出了直指統治不同文化的問題!
此刻,他對濮文華問道:“濮愛卿說得很好!”
“依濮愛卿之見,吐蕃和吐火羅該如何管理?”
吐火羅的問題,之前還沒有報上來,最近幾日,奏折才遞上來。
蕭宇自然是有了辦法,可以解決!
濮文華說道:“啟稟陛下,依微臣之拙見,應該效仿統治韃靼和半道兩國!”
“先讓吐蕃人管理吐蕃人,同時讓他們學習我大梁的文化!”
“讓他們從根本上,變成我大梁的子民!”
“包括韃靼,也要傳播我大梁的文化!”
其實,在蕭宇第一次向半道輸送文化的時候,他在密切關注了。
他作為禮部尚書,文化禮教,本就是他的職責範圍內。
隻是,他不明白的是,半道做的很成功,蕭宇卻沒有在韃靼效仿此法,也沒有在吐火羅效仿此法!
濮文華一番話,卻引得群臣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