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
時隔三年,再一次見到賈詡時,賈詡是真的白發蒼蒼了!不過依舊精神抖擻,雖然在苦寒之地呆了三年,但歲月也隻是在賈詡的臉上增加一些風霜,卻絲毫沒有奪走賈詡眼睛裏的睿智和精明!
劉征十分感慨,也為自己的當初的狠心感慨一絲愧疚。
賈詡沒有選擇車駕,而是騎著馬,穿著早已磨的光亮的鎧甲,以一個從西域歸來的老將軍的姿態出現在劉征麵前。賈詡是以撫軍將軍之職接掌河西兵馬的,再次出現在劉征眼前的時候,整個河西,整個西域都已經安然無事。衝鋒在前的是馬超,但不可磨滅的功勞屬於賈詡,正是賈詡的運籌帷幄,馬超才得以功成名就
。
劉征親自出迎,馬超已經早就出迎十裏外,以表示對賈詡的敬重。
長安城外,漢王旌旗列於道路兩旁,劉征親自站在路口,身後跟著荀彧、沮授、周群、樸胡、趙雲、張遼、張繡等一眾人等。
賈詡整個長安有頭有臉的人幾乎全部都到了,就是為了迎接賈詡歸來。
劉征軍中,賈詡年事最高,資望也極深。雖然以往賈詡行事頗有些出格不按常理,但並不妨礙眾人對賈詡的尊敬。
“文和先生!”看到賈詡一身的風塵仆仆,還有那蒼白的須發,劉征也不禁動容了。
賈詡何嚐不是如此?三年之後,再次見到漢王,賈詡不禁老淚縱橫。已經些微佝僂的身子,迫不及待的從馬背上爬了下來,邁著急促的小碎步,賈詡一路奔到劉征麵前,跪倒在地,納頭便拜。
“漢王!老臣……回來了!老臣在玉門關的時候,無一日不思念漢王啊……”
老邁的賈詡是真的情動與中。人一旦上了年紀,尤其喜歡回憶,尤其思念曾一同經曆生死,一同鼓動風雲過往。從十五年前,第一次在長安見到漢王劉征開始,賈詡一路跟著漢王破呂布,平牛輔,滅鮮卑。劉征複起於河東白波穀後,賈詡又跟著劉征一路輾轉千裏,重歸漢中,緊接著收三巴,取三蜀,定雍涼,複關
中,這每一段曆程,賈詡都是親曆者。
四十五歲之前,賈詡不過是西涼軍中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謀士,而在漢王劉征麾下這十五年,賈詡經曆了前半生從來不曾有過,不曾想過,不曾見過的一切。
毫無疑問,劉征就是賈詡的伯樂,是劉征給了賈詡施展的機會,成就了如今的賈詡。
如此,教賈詡如何不日夜思念漢王?
劉征心中有著與生俱來的對長者的尊重,更何況是賈詡這樣勞苦功高,又忠心耿耿的人。看到賈詡激動的模樣,渾濁的老淚,劉征也十分動情。
“先生快快起來!本王早與先生說過了,先生可不行叩拜之禮!”這是劉征在成都時許給賈詡的尊榮。
賈詡垂泣道:“漢王體念老臣,老臣卻不能無視尊卑!非漢王,無有老臣今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君王之恩,必以死生報之!”
在場的眾人看見劉征與賈詡,一君一臣如此動情,也都不禁感動。
“孟起!快扶文和先生起來!”
劉征當然能夠扶起賈詡,叫上馬超隻是為了更顯賈詡的榮光。堂堂驍騎將軍,親自上前扶起賈詡,這份尊榮,誰人能比?
馬超聞命,當即上前,另有一人,與馬超年紀相仿,也上前來,與馬超一道,分列左右扶起了賈詡。
賈詡起來之後,拉過旁邊那小將,對劉征說道:“這是老臣犬子賈穆。我兒,還不快拜見漢王!”
這賈穆是賈詡長子,賈穆顧念父親年事已高,放心不下,於是便跟著父親去了玉門關,一是為了照顧父親,同時賈詡也有意讓他曆練曆練。
劉征上下打量了一下賈穆,不到三十歲的年紀,長得倒是儀表堂堂,比之於馬超、趙雲這樣的高大魁梧是要差了一些,但也算是中規中矩。
賈穆此前沒得機會見過劉征,劉征也並不認得賈穆,這會兒賈詡這麽一介紹,將賈詡發往河西的那一絲愧疚倒是有了消解的機會。
“賈穆聽封!”劉征突然道。
賈穆第一次見漢王,本來就一些惶恐,劉征突然這麽一開口,賈穆一時愣在那裏沒有反應過來。
賈詡急忙瞪了賈穆一眼,賈穆這才明白過來,趕緊跪倒在地。
劉征接著說道:“自今日起,本王任你為駙馬都尉!出入車駕隨行!”駙馬都尉可不是後世的“駙馬”,此駙馬即“副馬”也,算是君王的副駕護衛。君王車駕有正車、副車。正車由奉車都尉掌管,副車由駙馬都尉掌管。由於副車往往是君王子女,且後來有很多駙馬都尉都取了
君王之女,慢慢的也就演變成公主之夫為駙馬。
但在這裏,駙馬都尉乃是近侍之職,這是劉征特意給賈詡的榮寵,對於賈詡來說,這也是最好的賞賜了!有了這個賞賜,劉征也算對得起賈詡了,不枉賈詡在河西三年。
賈穆跟著父親一回來便得到了這樣親近的官位,自然是喜不自勝,趕緊叩拜謝恩。
聽到兒子被封賞為駙馬都尉,賈詡故意露出了一絲微笑。
為何說故意呢?因為這在賈詡的意料之中!要不然賈詡為何要讓賈穆突兀的出現在漢王麵前,還特意給引見給漢王?其用意就是希望兒子能夠得到些名位。
劉征也是就坡下驢,但這並不妨礙劉征對賈詡的敬重。因為劉征心裏清楚,賈詡這是在向自己表明,他也隻是個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什麽人最可靠,就是這種有明確追求的人!甭管是貪財還是貪利,隻要不貪大位,人主都能給的起!
而一個下屬,若是什麽都不要,那隻能說明他有更大的追求。
在恰當時候,顯露一些恰當的欲望,這便是明哲保身之道!
賈詡得到的榮寵越多,他便越要讓劉征放心!當然從劉征角度來說,其實並不擔心賈詡,包括手下的其他人。但劉征卻願意配合這些聰明的不能再聰明人,其用意不過也是為了讓這些人安心。
什麽都不要,是危險的,什麽都不給,同樣也是危險的!這種事情都是心照不宣,和諧就是這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