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思盈園(2)
出塵伸手拿出一個小小玉瓶,裏麵放了幾粒淡紅色的丹藥:“我前幾日跟你說過養顏丹,今天想起來,就入定煉了幾粒,虞仙子拿去試試,倒也不知效果如何?”
虞姬一聽大喜,躬身謝過,拿過玉瓶仔細端詳。隻見那丹藥在瓶中閃光,打開瓶塞就聞到陣陣清香,連項羽都陶醉了,連連問出塵道:“不知聖師這藥對男人可有用場?”倒弄得出塵和虞姬一齊笑了起來。
“這丹藥可使皮膚細嫩,紅潤有光澤,倒也不分男女,”出塵高興地回答。
“那就算了,”項羽豪俠之士,倒也沒覺得有什麽失望。
“大王與虞仙子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剛剛我看了看,居然還剩下幾瓶春華露,今天我三人一飲為快。”說著出塵早從芥子空間能打開的部分中取出讓項羽和虞姬都心動不已的藍瓶子,就要和兩個人一起去飲酒。
“聖師且慢,”虞姬心中的主意早已打定,便急急忙忙咽下一口唾沫,忍住肚子裏的饞蟲,對出塵說:“學生不忙飲酒,還有要事要與聖師商討呢。”
“仙子請講。”這下子出塵吃驚不小:肯定是大事,要不然虞姬什麽時候受得了春華露酒的**?
“學生與大王來此不為別事,隻因學生那裏近日新蓋了一座園子,名叫思盈園,想請聖師前往觀賞。那座園子不小,而且人工湖直接通往富春江,景色秀麗。我等三人可前去一遊,同時就在新園子裏飲酒如何?”虞姬是怕飲酒誤事,失去了介紹自家妹妹的機會,但卻想好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此甚好,”出塵馬上說。他知道在這古時候,由於沒有現代的汙染,許多花園中可以找到一些一兩千年以後已經不複存在的奇花異草,其中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看到煉器煉丹的好材料。項羽和虞姬都知道他喜好逛花園,所以找了這麽個借口讓他出來。
三人很快來到一處花園,憑出塵的六感,早在半裏地外就聞到裏麵有些芬芳之氣是自己從來不曾接觸過的,心中不覺一振:說不定這次還真的會有收獲呢。
到了花園門前,大門上麵的橫匾上三個古樸的大字:思盈園。那是蒼勁的行書,看上去筆走龍蛇,看得出塵暗暗點頭:這三個大字也不知是誰的手筆,似乎比起他那個時代推崇的天下幾大行書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還有什麽黃、米、蔡、文的書法也絲毫不差,看來神州文化的精粹失傳的也真是不少啊。
時值春季,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進了園子之後出塵更覺處處花香襲人,景色風雅,很有一種他過去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意味,讓他覺得心曠神怡,雖說還沒有到樂不思蜀的程度,心底裏卻也一片輕鬆,好像在他忘卻的記憶裏,過去曾有許多殺伐征戰似的。
出塵的目標很明確,直奔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芬芳之氣而去,項羽和虞姬在他後麵暗自點頭;虞姬心裏對自己說:莫不聖師真的跟妹子有緣?項羽雖然也高興,但心靈深處不知什麽地方卻有一絲或有或無的醋意……
思盈園很大,處處芳馨,草地、花圃、橫匾、人工湖、假山、回廊,讓人有美不勝收之感;但出塵是見過世麵的人,自然沒有這麽容易就流連忘返。他走得很輕快,心頭卻有一絲清明,這給了他預感,好像在告訴他:今天會有什麽大事發生。他好像覺得自己過去也曾有過這種感覺,但卻實在無法想起上一次的事件發生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
隱隱間出塵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妥;他立刻放出靈識,整個思盈園所有各處馬上便無不出現在他腦海之中。他看到在前麵不遠處的人工湖內有一條九曲長廊,長廊上有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正在看著水中的倒影出神。他的靈識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明鏡般的水麵上倒映著的那副鮮嫩欲滴的嬌容,心髒不覺漏跳了一拍:倒不是他被這絕世容顏所迷,而是在他心裏好像覺得這個女子他似曾相識。
“除了虞姬,在這個世界裏我也沒見過什麽出奇的靈秀女子啊,為什麽她的倩影好像印在我的心中?”出塵有些迷惑不解,但還是朝那個女子所在的方向走去,因為他嗅到的那些從未接觸過的芬芳之氣就是從那個方向傳過來的。
出塵有些懷疑:這些芬芳之氣難道不是花香,而是從這個女子身上發出來的?他知道有些奇女子天生便有異香,這種女孩無一不是國色天香,難得一見的人間絕色。
遠遠的他聽到那女孩低聲吟道:“何處愛征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出塵心中一驚:這不是後世南宋名妓嚴蕊寫給嶽霖的自辯詞嗎,怎麽改了幾個字來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時代?而且,在神州古代,詞這種藝術形態是從唐朝才有的,宋朝才到了全盛,但這樣的詞居然出現在秦末漢初的時代,這是怎麽回事?是過去的史料有誤,還是另外有什麽隱情?
須知出塵是絕頂聰明之人,雖說被疑幻疑真境所迷,但還是時時能想到一些事情,看出一些不妥之處。而且他修為功力不凡,操縱疑幻疑真境的雷囧也是在跟他的修為鬥爭,卻難免有些地方照顧不到,不斷地有些地方露出些馬腳。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雷囧雖有部分神州血統,但她從來沒有在神州生活過,雖說漢文底子極好,但比起出塵就差得遠了,許多地方不免有不知道的地方,不免就有被出塵看穿的時候。
但下麵發生的事情讓出塵無暇多想:隻見原來風和日麗的天空突然陰雲密布,天空喀喇啦地一道閃電,回廊外的人工湖上也突然風起浪湧,接著就看到緊接挨著人工湖的富春江上卷起了幾十丈高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