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作品大全集(全15部共144冊)

第二篇 文明的搖籃 破碎虛空

宇宙的廣闊無邊,是我們習慣了地球尺碼的人類所無法想象的。

當我們在一個晴朗無雲的晚上,在郊野舉頭仰視夜空時,天空密密麻麻地嵌滿恒河沙數般的星星,似乎所有星兒都熱鬧地擠在一塊兒,而事實上這隻是一種錯覺,每粒發出光和熱的星體,它們間的距離,都是令人難以測計的。

假設我們將整個太陽係照比例縮小一億倍,我們的地球隻像個西柚般大小,直徑將為四又二分之一寸。在這個地球上,喜馬拉雅山隻有千分之三寸,而我們的月亮變成直徑一又二分之一寸的小球。這個小月球將以十二又二分之一尺的距離繞著縮小了的地球轉動。

在這個縮小了一億倍的模型裏,太陽會變成一個直徑四十六尺的球體,離開地球足有一裏之遙。而太陽係最外圍的行星冥王星將在三十七裏的遠距離處。

這個縮小了的模型,使我們對身處的太陽係的遠近大小比例,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可是當重施故技到最近的另一粒恒星,另一顆類似太陽的天體時,這縮小了一億倍的比例,依然顯得有點有心無力,那將是十六萬裏之外。

這就是星與星之間的距離。

光每秒鍾可繞著地球走七周半,但若以光速往離太陽最近的另一粒恒星去,仍要四年多的時間,人類目前在太空的發展上,奢言征服太空,就像從一粒沙跳到另一粒沙,然後宣布征服了整個大地。

星體在宇宙浩瀚無邊的空間裏隻占微不足道的位置,虛空才是宇宙的本質,星體不斷起始生滅,虛空卻是恒久不變,假設我們給盲目投進天空裏,我們幾乎千億世也不可能撞上一顆天體。

禪偈曰:“明還日月,暗還虛空。”我們隻看到發亮的星體,以為那才是宇宙的代表,其實虛空才是宇宙的真我。

“破碎虛空”,隻有當虛空破碎時,我們才能超越宇宙,脫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