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禦前比武
鹹陽宮主殿旁的大校場裏,萬頭攢動,有若鬧市,人人迫不及待觀看即將舉行的比武盛事。
一方是秦國威名最盛的無敵悍將,另一方卻是聲名鵲起、戰績彪炳,從趙國來的不世劍客。誰都希望看到兩人如何分出勝負。
陽光普照下,靠主殿的一方架起三座高台,擺好座椅,正中的當然是莊襄王和太子、後妃的寶座。左台坐滿以陽泉君和王齕為首的大臣和軍方將領;右台除呂不韋外,蒙驁和親呂不韋的大臣客卿均已列席。李斯亦是其中之一,他本沒有列席的資格,由於關心項少龍,故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得了一個座位。其他地位較低的人,則隻能站在校場的四周觀戰。
甲冑鮮明,比其他六國人身材更高大的秦兵,守在正殿長階上和三座看台的四周,長戈在陽光下閃爍生輝,平添不少莊嚴肅殺的氣氛。
這時呂不韋和項少龍等剛乘車抵達,下車後往右台行去,立時惹起哄動,均對項少龍指點呼叫。
呂不韋籲出一口氣,在項少龍耳旁道:“秦人好武,最重英雄,此戰是許勝不許敗。”
項少龍今早以《墨氏補遺》卷上的方法行氣吐納,這刻真是龍精虎猛,信心十足,道:“呂相放心!”
呂不韋道:“左邊看台那身穿黑色戰服的人是邱日升,切勿忘記他的樣子。”語氣透出深刻的恨意。
項少龍依言望去,隻見台上近百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他身上,忙以微笑點頭回應。瞥了那邱日升一眼,便移開眼光。
呂不韋領他登上看台,引見諸人後,坐下來問後麵的圖先道:“王翦來了嗎?”
圖先答道:“應該來哩!卻不知在哪裏?”
號角響起。禁衛簇擁中,一身龍袍的莊襄王引領小盤、朱姬、秀麗夫人、王子成蟜和一眾妃嬪,由殿內步出,朝中間看台行去。
所有軍士肅立正視敬禮,其他台上台下諸人跪伏迎迓,一時整個校場肅然無聲。
項少龍心中暗讚,隻看這情況便知秦王的威嚴和秦人的服從性與重紀律。
直到莊襄王和眾王子、王妃在台上坐好,近侍宣布眾人平身入座後,會場恢複先前模樣,但人人都停止說話,靜候莊襄王的宣布。
內侍高唱道:“項少龍何在?”
項少龍連忙起身,順手脫掉外袍,露出他完美的體型,下台來到主台前麵處,行晉謁秦王的大禮。
莊襄王欣然看著項少龍,不住點頭,表示讚賞。
他長居國外,基本上可算外人,所以對這由趙國來,又救回他妻兒的青年劍手特別有好感。
內侍再呼道:“弁將王翦何在?”
話聲才落,一陣蹄聲響起,隻見一騎旋風般由宮門處馳來。
人群爆起震天采聲,紛紛讓路,使來騎直馳場心。
若說聲勢,項少龍明顯輸了一大截。
王翦騎術驚人,短短一程,已做了俯衝、側靠等等高難度的姿勢,快要停下時,竟奇跡的縮入馬腹下,從另一邊登上馬背,才躍下馬來跪伏地上,大嚷道:“末將王翦!叩見我王!”
眾人再響起驚天動地的喝彩和打氣聲音,把氣氛推上澎湃的**。
呂不韋台上諸人,包括對項少龍深具信心的烏應元和陶方,見王翦騎技驚人至此,都信心動搖起來,更不用說呂不韋等未知項少龍深淺的人。
莊襄王露出驚異之色,頻頻點頭。
朱姬因對項少龍別具好感,這時緊張得抓著小盤的手,才發覺小盤手心也在冒汗。
陽泉君那台上的人卻是人人喜動顏色,好像項少龍的敗北已成定局。
王翦長身而立,往項少龍望來。剛好項少龍含笑看去,大家打了個照麵。
雙方同時露出訝色,均為對方的體型、氣度驚異。
這王翦確如烏應元所說的白皙秀氣,但卻不足描畫出他真正的形態。
他最多比項少龍矮上半寸,身穿紅黑相間的武士戰服,著了件藤甲背心,肩寬背厚,體型驃悍,予人英姿颯爽的印象。高鼻深目,一對眼深邃莫測,烏黑的頭發在頭上紮了個短髻,用一條紅繩綁緊,兩端垂至後頸,更顯威風八麵。
項少龍心內讚賞,微笑施禮,暗忖如此人才,難怪將來能助小盤打下江山,統一六國了。
王翦見項少龍神色友善,放鬆麵容,禮貌地還禮,但眼內仍充滿敵意。
這時主台處由內侍讀出今天比武的目的和作用,其中自然少不免對朝臣作出勉勵,強調保持武風的重要性。到最後,內侍朗聲道:“今天比武分兩部分舉行,先比騎射,再比劍術。”
項少龍心中叫苦,暗忖自己近來騎技雖大有進步,但若要與王翦相比,回家多練幾年也不成。
王翦高聲領命,項少龍隻好學他般應諾。
“嗖”的一聲,王翦以一個美妙的姿態飛身上馬,疾馳開去,直趨場角快要衝入圍觀的人堆時,才勒馬人立,兜轉馬頭,蹄不沾地的轉過身來,倏然停下。
當然又是引來另一陣喝彩叫好之聲。兩名軍士早由場邊搬了個箭靶出來,放在廣闊大校場的正中央處。
此時呂不韋使人把“疾風”牽來,項少龍從容一笑,雙足一彈,由馬尾躍上馬背,再一夾馬腹,靠著“疾風”驚人的高速,繞個大圈,抵校場另一角,亦贏來不少喝彩聲。
王翦從馬鞍旁拿出他的鐵弓,往頭上一揚,登時惹來一片讚美聲。
項少龍知他信心十足,準備表演箭技,收攝心神,向王翦遙喝道:“死靶怎如活靶,不若王兄射在下三箭如何?我保證絕不用盾牌擋格。”
全場立時鴉雀無聲,不過所有目光都射出難以置信的神色,像在猜度說這人是否找死?
項少龍卻是有苦自己知,與其等著落敗,不若行險一博,憑自己的劍術和身手應付對方的騎射,若能成功,便可應付過這一關了。
王翦顯然不是想占便宜的小人,沉聲喝道:“箭矢無情,項兄可想清楚了。”
項少龍遙向莊襄王施禮道:“請大王欽準!”
莊襄王猶豫片晌,才以手勢示準此請。
全場近兩千人全體屏息靜氣,等候那驚心動魄的場麵出現。
王翦一手舉弓,另一手由背後箭筒拔出四枝長箭,夾在五指之間,手勢熟練,使人感到他要把這四箭射出,有若呼吸般輕易。
項少龍心中暗呼親娘,原來這人一直深藏不露,使外人以為他技止三箭,到現在才亮出真本領示人。
鴉雀無聲。
王翦大笑道:“末將鐵弓鐵箭可貫穿任何盾牌,項兄盡管用盾又如何,小心了!”微夾馬腹,戰馬放蹄衝來。
項少龍仰天一笑,拍馬衝去,取的卻是靠近莊襄王那一邊,欺他不敢向莊襄王的方向發箭,好泄他的銳氣。
兩騎接近、分開,交換了位置。
王翦一抽馬頭,一刻不待回身馳來。
項少龍心神進入墨家守靜的訣竅,天地似在這一刻完全靜止,舍王翦外再無他物。同時催馬往王翦迎去。隻要能貼近王翦,避過四箭,這場騎射競賽當可收工大吉。
兩騎迅速接近,由過千步的距離,拉至七百步內。
“騰!”
王翦先拉一下弓弦,不知如何,其中一枝箭已落到弓弦處,霎時弓滿箭出。
項少龍從未見過這麽快的箭,幾乎是剛離弦便抵麵門。幸好他的反應比常人敏捷十倍,一聲大喝,血浪寶劍離背而出,斜劈在矢頭處。
全場不論友敵,一齊轟然叫好。
項少龍策馬、拔劍、疾劈,幾個動作一氣嗬成,行雲流水,角度、時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表現出一種動作和力道的極致美態,使觀者無不深感震動,為他喝彩。由此亦可見秦人率直真誠的性格。
“當”的一聲清響,鐵箭應聲斜飛墜地。
王翦大叫一聲“好”,倏地消失不見,原來躲到馬腹下。
項少龍心中駭然,剛才對方一箭力道驚人,震得他整條右臂酸麻起來,差點甩手掉下血浪寶刃,這時見不到王翦,即是說連他怎樣發箭都不知道,哪能不吃驚。
大校場寂靜至落針可聞,連呼吸聲都像宣告暫停,隻餘下戰馬如雷的奔騰聲,雙方由七百步拉近至五百步。
不聞弦響,以項少龍的角度看去,兩枝箭同時由略往右斜移的馬腹下射出,一取項少龍心窩,另一箭往他大腿射去,絕對地把握項少龍在矢到時的準確位置,教人歎為觀止。
項少龍知道由於比先前接近二百步,兼之手臂的疼麻仍未複原,絕無可能以臂力挑開對方更強力的勁箭,把心一橫,硬以劍柄往來箭挫下去,同時純憑本能和直覺,閃電飛出一腳,迎往另一勁箭。
眾人仍未有時間分神為他擔心,“篤”的一聲,劍柄硬把勁箭磕飛,下麵則鞋頭一陣火痛,勁箭應腳失了準頭,在項少龍身前斜向上掠,到了最高點才往下掉來。
兩騎此時相距三百步之遙,項少龍忽覺不妥,原來最後一箭竟無聲無息地由馬頸側射來,角度之刁鑽,除非翻下馬背,休想躲過,不過此時已來不及。
項少龍整條手臂這時痛得連舉起或放下都有問題,能拿著血浪隻是作個幌子。一聲大喝,左手抽出掛在馬側的木劍,勉強掃在對方這最後一箭上。
“噗!”鐵箭被掃得橫飛開去。
全場歡聲雷動,王翦亦禁不住再叫了聲“好”,把鐵弓掛回馬背側,拔出佩劍,往項少龍疾衝過來。
項少龍不敢大意,血浪回到背上,一振左手木劍,拍馬衝去。
兩人擦身而過,連串的木鐵交鳴聲響徹校場。
項少龍試出對方臂力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心中凜然,故意馳到場端才轉回馬來,好爭取右臂複原的時間。
觀者此時無不看得一顆心提到咽喉頂處。
王翦高舉長劍,策馬衝來。
項少龍木劍交到右手,深吸一口氣,朝頑強的對手馳去。
兩騎迅速接近,到了五十步許的距離時,項少龍跨著那贈自紅粉佳人紀嫣然的駿驥,忽然增速,箭矢般疾竄,有若騰雲駕霧地來到王翦馬前。
項少龍使出《墨子補遺》三大殺招的“以攻代守”中的“旋風式”,木劍彈上半空,旋轉一圈,力道蓄至極限,一劍掃去。
王翦因對方馬速驟增,判斷失誤,本想憑馬術取勝的計策登時落空,接著又給對方怪招所惑,到劍風迫臉時,才勉強一劍格去。
項少龍出此奇招,就是怕了他的馬上功夫,若讓他摸清楚疾風的速度和自己的劍路,久鬥下必敗無疑,對王翦來說,馬上比馬下更要靈活自如。
“當”的一聲巨響,王翦差點連人帶劍給他劈下馬去,既因項少龍這一劍藉自然之力加強了勢道,更因木劍本身的重量,才造成此等意外戰果。
王翦仰貼馬背上,防範項少龍乘勢進襲。
項少龍木劍在他右上方幻出數道劍影,同時趁兩馬擦過之際,伸足在王翦大腿處輕點兩下,可是由於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他的木劍處,馬體又阻隔大部分人的視線,因此除交戰雙方心知肚明外,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王翦當然知他腳下留情。
項少龍知道是時候,向台上的呂不韋揮了一下木劍,打出約定的暗號。
此時兩騎互換位置,遙遙相對。
王翦一臉頹喪,他乃英雄豪傑,輸贏既定,不肯撒賴,正要棄劍認敗時,呂不韋猛地起立,高喝道:“停手!”
眾人愕然向他望去。
呂不韋走到台邊,朝莊襄王跪下稟報:“項少龍、王翦兩人無論劍技、騎術均旗鼓相當,臣下不想見他們任何一方稍有損傷,此戰請大王判為不分勝負,兩人同時榮任太子太傅,負起訓導太子重責。”
陽泉君那一台的人裏,有一半露出驚愕之色,想不到呂不韋有如此容人大量,雖然他們看不到項少龍點在王翦腿上那兩腳,但剛才王翦給劈得差點翻下馬背,卻是人人目睹,都知他落在下風。
莊襄王微一點頭,朝項少龍道:“項卿家意下如何,肯否就此罷休!”
他這麽說,自然是看出項少龍勝出的機會較大。隻要是明眼人,看看王翦的臉色,就不會對他樂觀。
項少龍劍回鞘內,恭敬地道:“王將軍騎射蓋世,劍術超群,臣下至為欽佩,呂相國這提議有若久旱裏的甘露,臣下受命,甘之如飴。”
莊襄王哈哈一笑,站起來宣布道:“由今天起,項少龍、王翦兩人同為太子太傅,不分高低,共侍太子。”
喝彩聲震天響起。
最感激的是王翦,這太子太傅一職對他實在太重要,否則空有抱負,亦難開展。
最高興的卻是呂不韋,項少龍教他這一手確是漂亮至極,使他贏得滿場彩聲,在秦國這是他從未嚐過的甜美滋味。
朱姬興奮得緊握小盤的手,湊到他耳旁道:“‘久旱甘露’、‘甘之如飴’,世上還有人比你這師父說話更動聽的嗎?”
小盤雙眼發光地看著唯一的“親人”,不住點頭。
歡呼聲中,項少龍和王翦並騎來到主台前,下馬謝恩。
全場跪送莊襄王之際,王翦低聲道:“謝謝!”
項少龍亦低聲答道:“這是你我間的秘密,王兄請我吃頓酒飯如何?”
王翦正擔心他事後宣揚,感激得連聲答應。
此時眾王公大臣擁下台來,爭向兩人道賀。
項少龍趁機來到王齕身前,誠懇地多謝他予自己這個機會,使王齕立時覺得大有麵子,好像項少龍是由他一手提攜出來般。
呂不韋和他早有約定,自不會怪他向王齕示好,逕向王翦道賀,好爭取人心。
莊襄王見結果如此圓滿,泛起一臉笑容。
除陽泉君和幾個死硬派因扳不倒項少龍而臉色陰沉外,眾人得睹如此神乎其技的比武,人人興高采烈,喜氣洋洋。
一場風雨,就這麽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