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區長接待日
第九十四章
區長接待日
“惱殺行人,東風裏、為誰啼血。正青春未老,流鶯方歇。 蝴蝶枕前顛倒夢,杏花枝上朦朧月。問天涯、何事苦關情,思離別。 聲一喚,腸千結。閩嶺外,江南陌。正長堤楊柳,翠條堪折。 鎮日叮嚀千百遍,隻將一句頻頻說。道不如歸去不如歸,傷情切。 ”
昨夜的一夜旖旎,早上曾思濤起床的時候,累得夠嗆的劉芸還在沉睡之中,曾思濤看著恬靜笑容的劉芸,曾思濤真是不想走了,看了一會,不禁輕輕的『吟』哦出這首詞……
曾思濤和王玉生等人的大隊人馬匯合,隨同王玉生和包大恒一起去考察的還有主管經濟工作的副市長於誌木,市委市府的兩位秘書長、經濟開發區書記、天虹、江南兩區的區長,一起去了沿海的娃娃飲料總部所在地杭城市。
考察團雖然是打上了娃娃飲料的主意,不過也沒有就隻準備考察娃娃飲料,市裏和娃娃飲料總部所在的杭城市先進行了接洽好了,原來杭城市市委宣傳部的副部長原籍慶東,通過他與杭城市委市『政府』進行聯係,這年頭一般內地考察都是往嶺東跑。能有內陸地市到他們那裏去考察,也是他們政績所在,當然是無比的歡迎。
一到杭城曾思濤就發現杭城這回這麽熱情,其實是杭城市也是有難言之隱。因為臨近市生產的假貨泛濫,故被國人稱為“假貨之鄉”,杭城市就挨著這假貨之鄉,少不得也會被傳染些,假冒偽劣自然也沒少生產,雖然原始積累是完成了,但是也到了該還債的時候了,但是在全國的一片“打假”聲討的浪『潮』中,杭城市也是被殃及池魚,被冠上“假冒偽劣”的商標,由於“假貨之鄉”的名聲太臭,許多消費者對不但對正牌的“假冒偽劣”原產地產品持懷疑態度,就是杭城市的很多企業的產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也總是左挑右選,尤其在展銷會上,同樣的產品,打杭城市的產品訂單明顯比打其他等地牌子的訂單少。杭城市一些沒有知名度的企業也是陷入困境,為擴大產品銷量,也急於在外麵找出路,通過‘借雞生蛋‘,讓有些處於難關的企業借殼出海。
考察團主要是對市場建設和經濟建設、民營經濟發展等進行專題考察,杭城市經濟以民營經濟和工業經濟為主體,商貿流通為輔,塊狀特『色』產業與大企業大集團交相輝映,形成飲料、襪業、珍珠、服裝等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的區域『性』特『色』塊狀產業。杭城市擁有四個省級開發區和五個區縣工業功能區,形成了輕工、化工、輕紡三大主導產業,以及傘件、銅管、汽配等塊狀特『色』經濟,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七百餘家,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五十餘家,考察期間,黨政代表團先後到杭城市城市廣場、城西工業城、杭城襪業市場,杭城商貿城等地進行了實地察看和情況交流。走訪考察了杭城市娃娃飲料集團、奇峰襪業等十餘家知名企業。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細致地交流,與杭城企業界朋友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共商合作發展大計。通過洽談,有些在談項目有了進一步促進,有些企業已達成考察投資意向,為加強跟蹤,加快進度,促進項目落地,針對考察項目,王玉生當即分別提出要求,明確項目負責人和工作時序進度。
杭城奇峰針織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集開發、生產、貿易、銷售與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年產值過億,已成為浙省襪業龍頭企業之一,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而慶東的棉紡廠有規模有設備,雙方都有一進行接觸,王書記要求市裏加強跟蹤,與奇峰襪業保持聯係,積極邀請該企業組織相關製襪企業來慶東考察,力促奇峰和市棉紡廠合資。
王玉生也介紹了慶東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杭城市市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工業經濟,市場建設有特『色』,產業園區氣魄大,企業創立名牌多,全民創業氛圍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快等,給慶東市黨政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慶東這一眾幹部觸動很大。慶東也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有杭城市很多產業的下遊產業鏈;杭城有技術、有資本運營能力、有先進的管理經驗,特別是在勞務輸出和化工,輕工等產業上有廣泛的合作前景,雙方完全可以進一步展開合作,實現互補,互相促進,也歡迎杭城市的企業家慶東發展。
考察中,慶東黨政考察團一行受到了杭城市熱烈歡迎與熱情接待,兩市結下深厚友誼,大家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曾思濤知道王玉生和包大恒的重點還是放在了娃娃飲料上麵,曾思濤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娃娃飲料的人座談的時候曾思濤也作為主要隨員參加了,王玉生在會上的發言稿也是他擬定後,秘書長修改的,王玉生就娃娃飲料的發展,提出了他的看法,介紹了慶東的優勢,在娃娃飲料中可以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王玉生最後總結陳詞,慶東歡迎娃娃飲料到慶東建設生產基地。
針對以上項目,玉生書記要求分三個層次抓好項目的跟蹤落實:一是對進展較快的項目緊盯不放,切實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建設。二是對於有投資意向的企業,精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積極對接,迎接企業來慶東考察。三是對於有線索、有信息的項目,充分做好項目調研等前期準備工作。曾思濤還建議王書記還統計全市在外務工人員總數、分布的區域、城市、行業、企業,以及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情況,以加強和他們的聯係,促進招商引資工作。
整個考察過程,也讓考察團的很多人大開眼界,大家雖然是區長市長書記之類的,但是很少有機會這樣深入的到這種發達地區、發達地區的大企業進行考察,大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回到駐地的時候,全都歎息,這慶東市區和人家一比,還不如人家一個鎮,曾思濤撇撇嘴,沒敢接腔:人家一個好點的村產值比你一個區還要多,這一回出來考察,算是井底之蛙見了天了。
幾個區長都唯唯諾諾,在別人麵前放不開手腳,這次出來查出來考察主角是王玉生和包大恒,曾思濤不能喧賓奪主,但是他也不是一點說話和表現的機會都沒有,特別是在參觀那些大企業的時候,有時候還和陪同的企業的中層人員私下交流一下,指出他們布局要完善,當然這樣的完善,也不能治局限於西南市場,但是畢竟西南三省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他們不能不重視。其目的也就是希望他們的布局“合理”一點,這樣慶東也多了很多機會。
看到了差距,大家也就感覺到了壓力,看樣子都憋著一股勁,想回去好好幹一番,曾思濤此行的收獲超過了他的預期氣,市裏和大企業聯係,他就抽空和小企業聯係,他也看到其實杭城市很多小企業處境不妙,建議他們不妨到慶東特別是龍江走走看看。
回到市裏,就考察的事情,市裏的還專門開會研究落實,在市委開會的時候,王玉生的秘書段友明匆匆進來,天虹區屬企業集體到市『政府』上訪,說他們的廠長不但把工程搞垮了還有經濟有問題,反映到區裏,區裏敷衍了事,要求市委調查,會議不得不中斷了一陣,曾思濤看著天虹區區長鐵青的臉,知道這回丟臉丟大了,曾思濤想到,現在由於發展,信訪的人越來越多,『政府』各部門之間互相推諉,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燙手的山芋,盡管高層一再強調百姓利益無小事,是因為小事能反應出大問題。明明是領導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扯皮推諉,『逼』著受害者多次上訪。刑事案件的受害者麻煩就更大了,沒有後台、沒有背景、不付出慘痛代價想洗卻罪名那是個相當困難的事情。唯一的路是向上走,或許還有希望和光明,使得矛盾向上級轉化。還有一個問題老信訪戶問題難解決,難就難在他們自身期望值過高,提高出的要求過份,超出了政策界線範圍。甚至有的產生了“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想法,以致形成上訪次數越來越多,上訪級別越來越高的惡『性』循環。區裏也有很多老大難上訪的,比較難的是吳美如八十年代後期就開始開始上訪,反映的是法院執行不到位問題;郭四妹前年開始上訪,反映的是法院判決不公問題;吳杏梅前年年開始上訪,胡士林反映的是公安機關破案偵查問題。多年來,他們不斷赴省去京信訪上訪,不僅牽製了龍江的社會經濟發展,還牽涉了省、市各級領導不少精力,特別是區裏就在市裏,隔市委市『政府』實在是太近了,信訪工作不搞好,一有時間就跑市委市『政府』去上訪,區委區『政府』恐怕也有些難看。
杭城市的企業要組團過來考察也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邊的接待工作要是要提前安排,曾思濤一邊安排著『政府』這邊的日常工作,也給副區長們通報了此次考察的情況,笑著說,不加油恐怕差距會越拉越大了。
除了這些,曾思濤還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做好上訪工作的事情,一是為老百姓白點實事,二是老往上麵跑對區裏的形象也不好。
曾思濤前世裏有這麽個印象,好像前世裏很多地方在二十一世紀都設立了市長書記接待日,畢竟區長書記出麵,可以更有效的協調各方的關係,盡量能把能解決的問題在區裏以及下麵解決,也是多個渠道疏通,免得一鬧又鬧到市裏省裏去了,曾思濤提出每月定期舉行區長接待日,得到了廖喜峰和常委們的支持,本來曾思濤也想把廖喜峰拉起來一起幹,隻是廖喜峰不願意,這個隻好『政府』這邊領起頭來,大家自然讚同。於是曾思濤主持『政府』這邊的區長碰頭回,形成了一個區長接待製度,並且要求下麵的鄉鎮,街道辦以及各相關局室也要參照執行。
曾思濤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就是明確一個中心:群眾工作無小事。在解決過程中始終堅持合法合理合情為前提,努力開展調處工作。一是合法,對信訪內容涉及的要求,始終堅持以政策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把握政策界線,嚴格依法處理事項,不『亂』開政策口子,始終做到原則不讓步、底線不突破、工作不中斷。二是合理,就是以廣大群眾的認可程度來評判信訪案調處的合理『性』,注重聽取群眾意見,廣泛開展民意調查,確保調處結果客觀公正。三是合情。老信訪戶由於多年的信訪使他們放棄了生產勞動,沒有經濟來源,一般家境比較困難,雪中送碳的幫扶濟困,有助於感化他們,便於解決。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切入點,在保障信訪人應得部分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問題,以此打開化解工作突破口,針對他們家境困難、負債較多等情況,通過民政救濟給予適當的困難補助,促使他們息訪罷訪。
上班的時候曾思濤路過信訪辦的門口,見人數不少,幹脆就安排在區『政府』的一個小會議室裏。
曾思濤和劉錫華以及公安局副局長、信訪辦主任以及李成全一大早就到了『政府』小會議室,曾思濤看了看黑壓壓的人群,覺得心裏有點發苦,隻是又不好表現出來,聽說他是區長,他前麵的人最多,大概經常來的,信訪辦主任已經梳理了一遍,這些信訪事由真是“五花八門”:有要求『政府』辦理行醫證的;有兒子病了要求『政府』出錢醫治的;有不服法院判決的;竟然還有要求“平反”取消“地主”帽子落實政策的;有要求鑒定為公傷的;有反映拆遷賠付的;有要求養子享受集體分配的……。
來的最早的是一個老太太,這老太太都六十多,精神倒是十足,不過,他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他要把慶東的標誌『性』建築慶東鍾樓還給她家,即使不給,每年的門票收入也應該分她一點。
曾思濤笑了一笑,這事恐怕就是國家『主席』也沒這個權利答應她,這鍾樓是當年駐守在慶東的軍閥修建的,那是她的祖父,曾思濤耐心的解釋說,這是國家規定,在解放初期就已經收歸國有了,鍾樓參觀的門票收入主要是用於鍾樓的維護,就是這樣還遠遠不夠,國家還要撥款才能滿足,曾思濤見她穿著也不太差,問她現在有沒有生活來源,老太婆倒是挺煎熬的說有退休工資,還有兒女在國外每年給她寄錢回來,曾思濤心裏說者沒有把你當做反革命分子就不錯了,還敢提這樣非分的要求,不過嘴上還是笑著說,楊老太太好福氣。
老太太也就來勁了,抱怨著信訪辦的人平常都不大理睬他,老太太說這事她就是問問,還有很多事情要反映,曾思濤見她翻開小本子,似乎要一件一件攤開了和他講,曾思濤也有些無奈,一邊的信訪辦主任一邊接待著當麵的人一邊也關注著曾思濤這邊,見老太婆翻開了本子,拉了拉曾思濤,悄悄說,這楊老太婆是老信訪了,說是信訪,實際就是閑得慌沒事做,信訪就是找樂子,說的事情很多,但是都不是什麽靠譜的事情,曾思濤笑著說老太太事情挺多,那就讓事情少的先說說,把後麵事情少的先處理,她的事情專題處理,楊老太太倒也通情達理,在一邊坐著,看曾思濤處理其他人的事情。
曾思濤都是很認真的一一認真記錄,不明白的地方還不時『插』話問問,來信訪的仁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政法係統以及征用土地賠償上麵。
曾思濤熱情坦誠地接待每一批來訪群眾,認真聽取來訪者的訴求,仔細處理每一件信訪事項。對於反映的信訪事項事實清楚、處理恰當,依法不應當再受理,耐心說服疏導,維護法製嚴肅『性』。對確有事實不清、處理不當的,逐個點明核查處理工作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作出批示,督促解決辦理。對反映基層人員對待群眾態度生硬、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違法行政的,當即責成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所涉信訪事項均已明確了查處解決的責任單位或部門,限期落實辦理,大家普遍感到滿意。
曾思濤也想著,今天來了這麽多人,真正有難度的問題不多,很多事情的難度不大,就是有關部門不負責任,倘若地方『政府』、基層公檢法都能認真貫徹中央政策,嚴格依法辦事,憑良知辦事,信訪機構自然會“門前冷落鞍馬稀”。隻是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有暗箱『操』作就有黑幕,這裏麵牽涉到的東西很多,很多人都是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不好拉下臉,這樣子不作為實際就是官官相護。
“現在該輪到我了吧?”
曾思濤正喘口氣喝口茶,老太婆見其他人都紛紛離開,回去等著解決結果,曾思濤才剛剛鬆了一口氣,老太婆就湊了過來。
“楊淑芬,你也得讓咱們區長喘口氣吧。”
“這區長不錯,有擔待,有能力,這麽多事情這麽快就安排下去了。我也看到了希望,我這不是著急嘛,區長忙,我其他事情就不說了,區長,我要反映一下,就兩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