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二百三十三章 去皇宮送禮

殷元沒想到彭籍居然會碰到薛仁貴這麽個人才,而且還會忽悠他來京城。總之這人是來了,不管以後怎麽樣,緣分都已經結下了。

回到家裏,殷元讓人安排薛仁貴夫婦住下,並沒有著急的去跟薛仁貴說什麽去處的事情。

第二天趕去上朝,在宮門口碰到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和殷元一直都是點頭之交,可是今天長孫無忌卻主動和殷元說話了。

長孫無忌道:“鄖國公,你說過的扶持通商言論如猶在耳,陛下心懷天下,若然能夠有利於萬民,那是一定要做的。你恐怕不久就要奔赴新的地方去了,說起來這將作監和工部,你隻去了不到半年,但是已經做了好幾件大事了。”

殷元道:“不敢,隻是職所當為罷了。陛下命我去什麽地方,那就必須做好該做的事情。”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果然是鄖國公忠公體國。既然你要離開了,那將作監和工部的事情,也不能夠因此而荒廢。但是天下能有鄖國公這樣勇氣的臣子卻不多,離開你換了別人,隻怕做不了這件事。”

殷元不明白長孫無忌什麽目的,但是他的意思還是能聽出來的。他的意思是,並不是每一個人像殷元一樣有李世民撐腰,還能夠使所有人都給方便。

要做成一件事絕不僅僅是需要專業的手段的,將作監和工部能不能成事還得看李世民的決心。看起來一切都是殷元做的,但是實際上李世民幫他擋下了無數的麻煩。如果不是李世民總是幫著他,他已經在朝堂上就被人用唾沫淹死了。

殷元道:“這倒是呀多謝您提醒了,這將作監馬上就要和工部一起做另一項大事了,而且在下也不知道能到什麽時候有所成就,其過程的耗費也許很大。到時候,如果沒有齊國公鼎力相助,實難堵悠悠眾口啊!”

長孫無忌笑道:“悠悠眾口算得了什麽,如果到時候功虧一簣那可就更難收場了。老夫是天下人的臣子,也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想做的事情,自然要鞍前馬後。但是即使是老夫有意相助,恐怕也是力有不逮。其實這件事,倒是可以借別人的威,行自己的事。”

殷元有點好奇了,如果長孫無忌的威還不夠,該借誰呢,李世民嗎?

李世民自然是挺著殷元的,這二人都知道,長孫無忌沒必要再說一遍。所以,殷元覺得長孫無忌好像又是一個說客,但是他絕不是最好的說客。

殷元明悟過來道:“齊國公,小子做事時常不知輕重,可從來不敢讓任何人因為小子而感到不安。所以,還得請齊國公多多相助啊!”

長孫無忌看了看殷元,心裏卻有點佩服起來。殷元絕不是真的不知好歹,他實在是知道進退,也知道低頭。殷元做過的事情細細想來他從來沒有因為和李恪的關係有什麽偏袒,但是關係擺在那裏,做的堂堂正正,一點也沒有留下把柄。如果不是李承乾衝動,長孫無忌一定會勸他不要對殷元動手,因為殷元根本無心助李恪奪取太子之位。

可是,長孫無忌這樣的老狐狸也會為難,畢竟那李承乾雖然是自己的外甥,可也是大唐的太子。做舅舅的沒辦法約束外甥,隻能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人家到底聽不聽,那還是另外一回事。

長孫無忌道:“鄖國公大度,這件事老夫也必定幫你辦了。隻是太子近來荒唐,可是遠遠比不上蜀王,漸漸為陛下倚重了。”

殷元道:“太子乃是儲君,做事自然是一心為大唐,不像蜀王做臣子的,還會惦記個人榮辱。在下若是離開了長安,將作監和工部的事情自然不能半途而廢,到時候恐怕還要太子殿下多多幫助。這件事在下不怕與殿下麵談,實在是怕唐突,還請齊國公再幫我一個忙。”

長孫無忌笑著點頭道:“好,一事不煩二主,這事我攬下了。”

貞觀初絕對是個很不錯的時代,天子聖明,臣子也大都兢兢業業。長孫無忌,也還沒有擺弄威權。所以,殷元相信他隻是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來維持平衡,卻沒有什麽特別壞的心思。因為迄今為止,長孫無忌還沒有折騰過自己。

上朝的時候殷元向李世民奏明了一些事情,都是關於工部和將作監的事情。他的事情,每天都有人好奇,但是對他來說其實乏善可陳。隻是李世民有要求,殷元必須上朝的時候匯報進度。這件事,也被視為一種尊容。

下朝的時候,殷元懷抱象笏,悠閑的走到宮門口,這時候宮門口卻有一輛馬車停下,然後幾個人從馬車裏抬下來很多東西。

李恪一步一步的走到馬車旁邊,看了很久以後道:“懷素,下本錢了啊!這巴結宮裏的好處,你終於還是明白了。”

殷元看了看他道:“難道你不知道,公主曾經夜裏去刑部探望過我嘛!你說我為人臣子的,難道一定要不識好歹麽?”

李恪麵色一變,盯著殷元道:“那,你可一定要記住這份恩情。說句實話,皇家的恩情,最不容易受。”

殷元看著他道:“唉,你要是再胡說,我就去告訴別人去。你一個皇子,天天說自己家的壞話,不知道家醜不可外揚嗎?”

李恪覺得把皇家的事情說成是家醜,這殷元分明是比自己還膽大,還過分啊!不過好在,他們倆僅限於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互相出賣、互相拆台。

李恪抓住一旁一個裝著金飾的盒子道:“這,你也送?”

殷元有點無奈道:“你可知,這世上最可恨也是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富貴。因為我有錢,幾次生意坐下來家裏累了無數的財富,所以我總是想盡辦法去花錢。實在是花不完,隻好去買金買銀買珠寶。現在,我隻能拿這些送人了。”

李恪太了解殷元了,於是眉頭一皺道:“可是你從來不囤積財富,金銀那就更不可能了。”說完認真的看了看那金飾道:“你這是西域來的,到底又是什麽路子?”

殷元笑道:“你以為,我去吐穀渾,真的隻帶回來了那些皮毛的東西麽!吐穀渾那個地方,關係到西域通商,是個好地方啊!”

大唐和吐穀渾還要打,這幾乎是定局。因為吐穀渾太亂,西域的商路越來越難走。而大唐,是很重視通商的。李世民勢必要打通商路,那麽大唐和吐穀渾之間,早晚還會有一戰。

李恪已經打開了盒子,然後看了看裏麵一隻惟妙惟俏的金色珠花,上麵的金絲微微顫抖,實在是精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