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個儒商

人都有眼拙的時候,殷元錯把史太言當成是個書生並不奇怪。反而應該奇怪的是,一個聰明好學的書生,為何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商人。

殷元笑道:“不必了,閣下的茶湯十分味美。隻是在下從來不喜歡飲茶湯罷了,倒是清水可以來一杯。”

察言觀色從來都是個雙向的事情,好奇也是,殷元好奇史太言的時候,史太言也在好奇殷元的身份。所以,史太言在觀察殷元的言行,試圖判斷出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在史太言眼裏的殷元,看起來地位比張弼要高,一身裝束雖然值不了多少錢,可是對於入目的一切都表現的非常鎮靜。

一般人到了自己家裏,一定會讚歎這個院子雅致,見了字畫也免不了一番點評,不管是裝腔作勢還是發自內心,總之是常見的逢迎之術罷了。可是殷元進來的時候,對院子裏的一切仿佛並不好奇,就好像司空見慣一樣。見到字畫之後,他也沒有說一句話,好像不感興趣,又好像他已心知肚明。

在大唐,茶湯是一種大家很歡迎的飲品,好的茶湯隻有富人才能夠享用,尤其是裏麵的香料更加是價值不菲。一個喝不慣茶湯的人,要麽是不懂得品嚐其中之妙的粗人,要麽是家境並不富裕。這兩種結果,好像都預示著殷元這個人很普通。

史太言命人給殷元送來一些熱水,殷元倒是很有興趣的喝了兩口。

史太言笑道:“閣下真是直爽之人,在下佩服。”

所謂直爽,也許是無禮的另一種說法。世上有待客之道,自然也有為客之道。一個客人,就算是不喜歡主家用來招待自己的東西,也沒有理由明言自己不喜歡。所以,隻有無禮的人,才會像殷元一樣說自己喝不習慣茶湯,並且要一碗熱水。

殷元道:“還請史兄不要見怪,我這個人隨意慣了,有時候總是失禮於人。”

史太言笑道:“無妨,閣下率性而為,實乃在下生平之僅見。”

殷元將話扯入正題道:“閣下方才說,朝廷此舉對商人並無好處,這是為何?”

史太言笑道:“隻是在下淺薄之見罷了,倒未必可以作準的。這朝廷的意圖,不過是大增通商之利,本質還是加大了國庫之稅。其實是一件善舉,隻是怕事情做起來並不簡單,到時候隻能是苦了商人百姓,喂飽了官宦人家。”

老實說權力尋租這種事情在大唐也是屢見不鮮,並不是殷元搞扶持通商就會產生或者是助長不正之風。不過老實的說,讓一群懷有私心的人和一群八麵玲瓏的富商打交道,這等於是給了他們某種機會。但是殷元也從來沒有指望過一紙政令就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再不濟還有大唐律法在那裏等著。要是誰敢違背大唐律法,殷元自然不會放過。

張弼道:“閣下難道沒看到這次來的是當朝的蜀王和正議大夫、少府少令、鄖國公麽。這兩位行事作風向來是雷厲風行,而且從來不姑息養奸。僅以工代賑一事,他們倆查辦的官員就有幾十人。到了這裏,我想也是一樣的。”

史太言笑道:“閣下豈不知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以工代賑是天底下人都想要做的好事,任何人沾上了光都不會差的。百姓得以生存,官員得以升遷。總之,為國為民又能立功的事情,大家總是搶著做。但是如今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嚴刑峻法之下,焉有人肯做呢!”

殷元覺得史太言也算是個很有見識的人了,此中利害分析的鞭辟入裏。殷元也對這件事充滿了擔憂,如今通商之事禍福難辨,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舍得一身剮,用心為國做事呢!如果自己和李恪繼續嚴刑峻法,恐怕到時候能真正為自己所用的人並不多。

殷元唯一能夠想到這件事的解決辦法就是,找一些敢於孤注一擲的人。他想用的人一定是讀書人,因為隻有讀書人才懂得算賬,才會知道怎麽寫文書,怎麽辦事。這年頭,能夠讓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辦的事情,同樣是不多的。

綜合下來,殷元覺得寒門仕子是可用之人,而且還不怕太多的牽扯世家力量。可是他同樣也很擔憂,如果上上下下一水的寒門仕子,這是不是有點太和世家豪門過不去了。這以後世家的工作,恐怕要更加的不好做了。

所以,現在是一個進退維穀之局,並不像李恪所說那麽簡單。如果僅僅是因為權力問題,那殷元還是有辦法解決的,可是人要是選的不對,到時候禍害會很深。

殷元笑道:“史兄說得有道理,看來你對這通商之事,還是很有見解的。你認為,朝廷真的要扶持通商,應該怎麽做才好?”

史太言道:“以在下愚見,士族豪強把持互市之利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他們和北邊諸族來往源遠流長。繞過他們去做這件事,是斷無可能的事情。朝廷願意扶持大家,可是大家並沒有力量與世家抗衡,最後會變成朝廷和士族豪強的角力。這位鄖國公他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士族豪強,他所做的事情雖然談得上是為國為民,但未必就會真正使普通商人掙了大錢。到時候,很可能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猛虎來了趕走了狼。”

張弼覺得史太言實在是太過狂妄了,敢這麽說殷元的人,天底下恐怕都不多。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殷元之後,張弼道:“未必吧,這鄖國公已經與士族豪強達成協議,士族豪強以後必須給普通商人讓路。更何況擴大通商之利,未必就是劫富濟貧吧!”

張弼認為自己能夠理解殷元的想法,畢竟劫富濟貧這種事情會動搖朝廷互市的根基。士族豪強,他們本來就是朝廷互市的根基,當然了,除了互市監負責的戰馬之類的貿易之外。所以,殷元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擴大互市帶來的利益,並不是瓜分世家的市場。

史太言笑道:“千古世家的作風,我在這裏就不多說了。麵對利益,他們難道真的願意看著別人去做大,自己安分的不去搶麽!一旦士族豪強出手,到時候恐怕沒有別人的份吧!”

殷元早就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可是他也並不是毫無辦法。

殷元笑道:“那倒未必,世家有世家的優勢,但是普通商人有普通商人的優勢。朝廷既然要扶持,那不僅僅是錢財,還有政策法令。朝廷隻要能夠減免稅收、給予普通商人一定的便利,他們就未必不是世家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