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三百三十五章 哪都有的高鑒

收到朝廷的聖旨之後,殷元和李恪的心裏有些鬱悶。

張弼戴罪立功,代州都督的官位不變,這是一件大喜事。但是他們鬱悶的是,李世民為了加強對李恪和殷元的保護,加大了衛隊規模,而且衛隊並沒有讓他們從代州本地軍隊中遴選,而是派了一個人,從長安帶了兩千禁軍,趕到代州來。

殷元和李恪看著那聖旨上帶兵之人的名字之後,他們倆開始鬱悶了。

李恪道:“咦,我大唐無數能征善戰的猛將,怎麽就恰好選中了這麽個夯貨。據我所知,這家夥從未親曆任何一場戰鬥,隻有在校場上才英勇無畏。”

殷元道:“他倒是自己說過,對於我點了薛仁貴的將卻沒有找他很是有意見。但是再讓我選一次我依然不會選他,這個夯貨來了,隻怕也就是個寵物。”

李恪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那是,程大將軍生了一窩的活寶貝,其中處默兄最為寶貝。更可怕的是,他還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寶貝,所以經常耍寶。”

殷元無奈道:“也罷,既然來了趕走他也不是個事。隻不過以後到了咱們倆的手下,應該好好管教管教,可別讓他再繼續當寶貝了。”

此刻從長安趕往代州路上的大寶貝程處默突然打了個噴嚏,心裏想著,到底是誰在背地裏說自己的壞話。

接到聖旨之後的程處默可以說是高興到了極點,畢竟自己這一趟去,那是投奔殷元啊!當天他就去找了李震,兩個人用三隻碗喝了一頓酒,當著李震的麵一通炫耀,還頻頻和沒人用的碗碰一下,說是以後要經常喝。

那沒人用的一隻碗,理所當然代表了缺席的殷元。李震被他弄得是哭笑不得,最後實在忍無可忍,拚了老命把程處默跟自己一起喝醉了。在最後一刻,他還沒有忘記告訴家人,一定要趕緊送程處默回家,要是晚一點,他就醒了。

程處默回家之後的遭遇自然就不用說了,家裏好一陣雞飛狗跳,要不是他程處默兄弟多,家裏能勸說的人也多,程處默當晚在那睡覺,還是個問題呢!

李震用悲壯的方式報複了程處默的臭顯擺,第二天照樣去送別。在灞橋,李震將一把長安的土塞進程處默的手裏道:“弟今當遠行赴會,兄無限羨慕,感三俠長久之義,淚下涕零,今以鄉土相贈,令弟與懷素莫忘鄉土,及時歸家為念。”

程處默根本不知道這廝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弄得如此煽情。老實人不好欺負,也不能欺負,不然的話老實人幹的事情會令你無語的。不過就是去顯擺了一下,不顧自己灌醉了程處默,第二天出來到底是送別的還是故意來看看自己的戰果,還真的不好說。以後,程處默一定會記住不能把老實人逼急了。

程處默把一把土包了起來,然後上馬遠去。李震看著一路滾滾的煙塵漸漸散去,人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陡然間想起,自己在長安已無生死之交。落寞之處,才想起自己這兩年所作所為隻怕使人心寒過了。人,總是在極度落寞的時候,才會好好的審視自己的得失。

殷元曾經給了商人邀名的機會,於是很多人為朝廷奉上錢財,最後得到一個義商的名號。所謂義商,在通商之時能夠享受別人沒有的方便,比如官道的過路費,朝廷驛站的使用等方麵。而且有了義商兩個字就等於多了一個敲門磚,名聲好了,精神上也容易得到滿足。

曾經殷元甚至想讓義商的後代和普通人一樣擁有科舉的權力,但是考慮到一口氣沒辦法吃成個胖子。而且唐代科舉往往還是需要依靠為官的人舉薦,反而對寒門仕子很不公平,一旦商人權利上升,可能對貧窮的農民更加不公平。這年頭,地位高的人還是擁有土地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地主階級。

在關內的商人充分認識到了義商的好處,等到殷元在代州發布政令,關內嚐到甜頭的富商趨之若鶩,結伴而來,鼎力支持殷元的舉動。

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關內商人聯合起來做生意,在殷元看來這是一種商業聯盟的雛形。喜悅之外,殷元對商盟的代表人物產生了巨大的不滿,因為商盟的代表是哪都能出現的高鑒。

高鑒帶著禦用保鏢小裹兒,一臉堆笑的帶著幾個富商走了過來,看著殷元道:“哎呀,鄖國公啊,我們又見麵了。聽說您在代州不幸被賊人襲擊,結果取得大勝的結果,真是可喜可賀啊!”

殷元冷笑道:“老子被人襲擊,怎麽就可喜可賀了?”

高鑒繼續笑道:“非也,非也。大勝乃可喜,您被襲擊那隻能是可恨。可恨賊人不死,黃天不睜眼啊!”

殷元感覺高鑒可能更恨的是自己不死,卻不是賊人沒有死幹淨。

高鑒實在是令殷元有一種一巴掌拍死他的衝動,怎麽什麽地方都有他,而且還不幹好事。這會他又來摻和通商的事,而且還名正言順,這不明擺著打殷元的臉麽!

殷元不是想不到把高鑒排擠出去這麽簡單的事情,但是高鑒做過的事情,就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相信他會犯低級錯誤了。從幾個關內富商的嘴臉上來看,要是高鑒被趕走,他們一定會重新考慮是不是要幹這件事了。所以還是不要冒險,先忍忍高鑒這個家夥吧!

李恪親自接待了關內富商,並且在宴席後,開始在殷元的主持下,商討具體事務。

這事情要是沒有高鑒插手,殷元和李恪坐鎮,關內富商可以讓步的空間會變大,可是高鑒,他這個人的態度,很不好說啊!

俗話說上趕著的不是買賣,在生意場上也沒必要講什麽溫良恭儉讓,可是誰叫殷元和李恪能代表的僅僅是官府呢!這官府麵對上趕著做買賣的百姓,可就不能吃相太難看了。況且事情還沒籌備期,這個時候不給他們實惠,西溝誰還來。

時機把握十分完美,可以說高鑒又一次搞了一個大手筆,搞得殷元完全沒脾氣。李恪對於高鑒並無好感,因為他高鑒坑過殷元,所以李恪曾經在並州見高鑒的時候,有一種抓起來安個罪名的衝動。要不是不想重提舊賬弄得殷元也不得安生的話,他一定讓高鑒不得安生。

所以,李恪全程對高鑒選擇了無視,令高鑒頗為鬱悶。

說實在的,高鑒這種人如今也算是飄零江湖了,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智謀,所以他很希望能夠依附於豪強之流。但是李恪出現之後,給他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成為李恪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