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四百三十一章 保險業務

張弼看了看程處默,無奈道:“鄖國公,我也不是那個意思,隻是守軍調動,的確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殷元看了看張弼道:“大唐的日月之下,到處都是大唐的領土,大唐的子民。守住這天下的險關自然是為了大唐的子民,可是保護商路也是為了子民。如果大唐子民不安,守住那麽幾處土石的險關將毫無意義。”

張弼點頭道:“是,鄖國公教訓的極是。”

殷元道:“我配不上教訓你張都督,你有你的難處,而且你並沒有錯。陳兵雁門,對於中原來說至關重要。但是我現在說的是,保護商路到底重要不重要?”

張弼道:“您說重要,那自然是很重要的。”

殷元無奈道:“重要或者不重要,不是我殷元說的。你張都督可以來問我怎麽使代州富裕,但不能問我這種選擇性的問題。一個人去做官,肩負著天下人安危的責任,犯不犯錯,有肩膀上的責任重要麽?”

張弼歎了口氣道:“受教了,我立刻去派兵。”

殷元道:“如果你派了兵,會導致雁門失守嗎?”

張弼搖了搖頭道:“不會,隻是有一些麻煩。”

殷元道:“可代州兵馬本來就是用百姓的賦稅養的,所以為百姓做點什麽,那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麽?要是你覺得耽誤了衛戍的大事,你可以更多的取之於民,然後也更多的用之於民。不要總說是輕徭薄賦就是最好的仁政,該幹的事清什麽都沒幹,光學會跟百姓共苦,你問過人家百姓願不願意了麽?”

像殷元這樣一個銳意進取的人,說出這樣的話來實在是沒有什麽值得好奇的。而且,實幹派永遠不會苟同那些虛無的理論。仁義,從來都不等於不作為。

程處默對於殷元的處理並無意見,隻是覺得官場上的事情好難。他人微言輕,隻能做好很小的事情,不涉及別人的職權還好,一旦涉及和別的官員打交道,他一定辦不好。他既不像蜀王那樣位高權重,也不像殷元一樣本身就能夠服眾。

殷元把程處默帶到自己的屋子裏麵,坐下來道:“你還不懂和別人打交道,所以有失誤也很正常。那張弼是個什麽人你清楚,他最怕的事情就是犯錯。有的人就是這樣,縱然看起來位高權重,實則立身艱難。人有私心是難免的,你得理解他。”

程處默道:“理解他,誰來理解我,誰又來理解你和楚王。這世上的人都會索取,可真正能夠奉獻的人那就太少了。來到代州和張都督通力合作,我以為他能夠幫忙的,可是現在看來,我還是太天真了啊!”

殷元道:“你天真不天真的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我知道至今為止你恐怕還沒有上過書給陛下。現在,我給你一個機會,由你來上書,申請商隊所到之處,當地官府必須保證安全。商隊可以給官府交錢,但如果商隊出了事,就請當地官府照價賠償。”

程處默一愣道:“這種好事,你都願意讓給我。”

殷元點頭道:“對呀,你我兄弟還那麽客氣幹嘛,這樣建功立業的機會,你說我要是不給你,那我還能給誰呀!”

程處默本能的覺得這個事有坑,畢竟殷元坑大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一次都顯得那麽的冠冕堂皇。就是這種人,是天底下最危險的人無疑了。

程處默冷笑道:“你看我,像不像是一個會被你騙著當成槍來使的人。”

殷元道:“這個時候你要還是猶豫的話,你可別怪我去找馬賓王,我看他就是個很喜歡建功立業的人,說不定會鼎力支持我的。”

程處默道:“那我得勸你趕緊去,不然的話,我想那馬賓王要是發現你有惹出了天大的亂子,到時候他可能會主動上書,請陛下裁決一下你這個根本就不聽話的家夥。”

殷元當然知道,馬周要是知道自己又有新的想法,一定會慎重的考慮,如果事情會惹來麻煩的話,到時候馬周一定不能答應。到時候如果殷元再來個一意孤行,那馬周就隻能來個釜底抽薪了。

按理說,釜底抽薪這種事確實不值得提倡,但是馬周覺得,以自己這點本事去對付殷元好像有點懸。想想殷元在自己剛來的時候,不就好好的給自己長了長見識麽!

殷元向程處默道:“這個機會你要是不好好的把握,我就去找景陽,我看他這個人雖然平時也有點不靠譜,但是認真的說還是有一些功利心的。”

程處默道:“去吧,趕緊去,我就想看看你能不能把人家當成是傻子。景陽多機智的人,你還想騙他,你做夢呢吧!”

殷元無奈道:“好吧,你算是說對了,李景陽確實不好騙。但是,景陽兄為人仗義,也許他就願意幫我這個忙。”

程處默冷笑道:“是啊,你的景陽兄就是仗義,我這個人生平最不仗義。所以你說這句話對我就沒什麽用了,你還是找他去說吧。”

程處默說完站起來就走,順手還拿走了殷元桌上的水果,一顆彌足珍貴的酥梨,在這個季節屬於妥妥的奢侈品。

現如今激將法都沒什麽用了,看來程處默也快成精了,以後還要哄他供自己驅策的話,可能就有點問題了。

殷元無奈之下,還是決定先找找馬周,要是去找李震的話,結果一定和程處默所說的沒什麽兩樣,那李震也是個不好騙的家夥。既然都知道不可能了,還去試個什麽勁。

馬周這輩子幹過最惡心的事情就是被殷元騙到國貿所去給人放貸款,他覺得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聽說以前殷元都是自己做的,馬周覺得殷元現在應該已經仇人滿天下了。

馬周幹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已經有不少人找他說情了,其中有不少還是朝中的同僚。所以馬周預測自己的名聲很快就要像殷元一樣臭了,但是好像並不是世上的每一個人都像殷元一樣不在乎自己的名聲。

馬周就算是鐵麵無私,但也是要名聲的人,不能遍朝野的去得罪人。但是殷元明顯是跟他不一樣的,殷元得罪人的時候,根本不考慮。按照國貿所的記錄,殷元已經拒絕了二十多個京官的親戚或者是宗族的貸款申請,各地文武百官的所有來往書信積壓在國貿所,多達上百封,聽說他一封都沒有打開過。而且,他還有一份記錄,上麵有洋洋灑灑的五六十個人的名字,都是試圖通過其他手段想要取得貸款的人。這些人等於是有了劣跡,以後貸款就條件更加苛刻了。

馬周經常喟然長歎,感覺在這方麵,自己不如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