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四百七十二章 最大的股東

被皇帝敲詐這種事情,傳出去一定沒有人願意相信,但是殷元真的是被敲詐了。

感受到李世民敲詐了自己,殷元緊接著道:“大唐如今國力漸漸昌盛了,以後琉璃一定會大行於世。所以,臣願意獻出琉璃作坊,給皇家擴充內庫。此事一舉兩得,既然是皇家生意,也不會顯得勞民傷財,再加上內庫充裕,自然可以免了去動國庫,更是一樁好事。陛下以為,這件事怎麽樣?”

李世民看著殷元道:“那不成了朕占你便宜了嗎,朕豈能全部拿走,那就一半一半,你我君臣二一添作五就是了。至於你的如意算盤,朕也是不願意拆穿的。朕,不會輕易為了私心而大量燒製琉璃的。”

殷元搖頭道:“那倒未必是因為陛下的私心,我在代州的時候,有人送了我一尊琉璃像。雖然琉璃很差,可也算是不錯了。我猜,我這麽燒琉璃,一定是給了很多人一些啟發,隻不過沒學成樣子罷了。所以,與其讓他們去牟取暴利,我看還不如讓陛下用來擴充內庫。”

李世民覺得這話不太中聽,自己是為天下謀福利的皇帝,怎麽能和商人比較呢!

李世民道:“你隻準備拿出點幹不了的生意,別的生意你就不想拿出來點,讓朕也沾沾財氣了嗎?”

殷元皺眉道:“那這製糖、釀酒、食舍、還有肥皂,陛下您喜歡哪個,我就把它送給您。”

李世民看著他道:“送給朕,然後朕派人去管,管的好還得考慮考慮是不是與民爭利了,管的不好更沒有嘻嘻。你,還是不懂朕啊!”

殷元明白了,李世民是不可能親自下場做生意的。但是,他分錢的胃口卻還是很大的。

殷元道:“陛下,在下駑鈍,以後這種事情還請陛下明示。既然如此,臣可以以每年殷府所有生意的一半作為聘禮,陛下認為如何?”

李世民吃了一驚道:“一半?”

殷元點頭道:“一半,因為臣還要分給兄弟,還有一些朋友也不能慢待。至於臣自己的,當然是無妨了。”

李世民搖頭道:“你自己的錢,分一半給朕,這朕可就變成了明火執仗的打劫了。”

殷元道:“臣喜歡把賺取財富的過程當成是一種樂趣,至於最後的結果,那並沒有什麽意義。去歲我花了太多的錢去做新的生意,但是因為源源不斷的投入,最後收益並不高看,但是也有幾十萬之巨。往後,逐年收益會更高。”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道:“如此巨大的財富,真是你一年之力。”

殷元道:“因為陛下看到的隻有能夠看到的工坊,大概也就是猜一猜能賺多少錢。可陛下一定沒想到,那些花出去的錢,隻要不是打了水漂,它還是錢。我已經在沿海花費巨資建設了很多碼頭,到時候如果能夠借朝廷的東風,一定能夠大賺特賺。不,現在應該說是陛下帶著臣去掙錢了。”

李世民皺眉道:“但是,你要是獻給朕五成,著實是有點多了。”

殷元道:“陛下還是應該盡快決斷,乘著所有人都還以為我掙錢快、花錢也快,沒有多少剩餘的時候,把這份拿在手裏再說,要是等到什麽時候開始收割了,恐怕盯著的人就比較多了。”

長孫皇後道:“懷素,這你是大唐的臣子是沒錯,可你家是你家,皇家是皇家。皇家既然做了天下人的主人,又怎麽好去拿你家的東西。陛下不願意與民爭利,難道就能夠與你爭利麽?”

殷元笑道:“娘娘,微臣預感以後還會生出無數的生意來,到時候說不定真的就富可敵國了。可是聚集天下人的財富,我又能做點什麽呢,天底下最能夠為天下人做事的,永遠都是陛下,所以,我希望能夠交給陛下,陛下有就等於天下人有。再過些年頭,如果陛下覺得自己捂著這些錢不好,大可以交歸國庫。”

長孫皇後道:“交歸國庫倒是個不錯的想法。”

殷元道:“公私不可不分明,一個人即使是為國做事,那也要有一個限度。大唐的國中,自我殷元之前,還沒有國庫的錢用來做生意。如果像互市那樣,用國庫的錢掙了錢,那叫名正言順。可是私人捐贈,好像有點公私不分。但是陛下,本來就是個不應該分公私的人。”

李世民一愣道:“你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你的五成,實在是太多了。”

殷元道:“五成,也足夠我一家人衣食無憂了。也許過幾年,陛下會覺得五成用來一家人花費,太多了。”

李世民道:“這算是你的聘禮?”

殷元點頭道:“當然算。”

李世民摸著胡須道:“這份聘禮,彌足珍貴呀!”

殷元道:“不敢,臣隻是不敢太貪心罷了!”

李世民笑道:“很好,果然沒有看錯你。”

殷元道:“我是大唐的國公,理性如此的。”

李世民道:“你了不僅僅是大唐的鄖國公,你還是大唐的駙馬,朕的女婿。”

殷元笑道:“那更得多為國考慮了。”

李世民道:“嗯,孺子可教,果然比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要強。”

殷元說句實話,把錢送出去之後,簡直是如釋重負。這種事情晚辦不如早辦,如果要是以後再一腔孤勇的幹下去,早晚會被人打壓,所以及時的拉一個盟友還是很有必要的。以後誰要是跟自己過不去,那就是跟李世民過不去了。

估計沒有人能想出來殷元能拿著一半的財富去把李世民拉上船來,畢竟財富這種東西沒有人會不動心的。但是殷元,更願意把事業做大,錢他已經不缺了。

從來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是一個人立於不敗之地必備的素質。從少府少令到被人擼了官職,殷元一點都沒有頹廢下去。這一點,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都覺得很不錯。

離開皇宮之後,殷元手握著一堆宮裏送的禮物,輕輕鬆鬆的走了出來,然後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還是生怕那句話說錯了自己就要倒黴了。好在,李世民好像已經看穿了事情的本質,所以已經不想繼續懲罰殷元了。當然了,他心裏可能還會很生氣,但是他也要考慮,如果這個時候再懲罰殷元,以後還怎麽讓殷元替自己去賣命。

這一整天的皇宮之旅,倒是得來了一個當老師的差事。說實話殷元並不喜歡,因為教皇帝的兒子,本身就是一件責任重大的事情。李治已經十歲,確實該好好的教育了,但是這個任務落在任何人身上,隻要幹不好就出大事。曆來,替皇帝的兒子頂罪的人,可實在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