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四百九十七章 混飯吃的

殷元很真真的對李治道:“大到,它的嘴裏能夠讓你我在它的嘴裏授課卻一點也不覺得擠。”

李治長大嘴巴道:“那豈不是,一張嘴就把咱們倆吃了?”

殷元被他逗笑了,看著李治道:“是,你我隻夠給它塞牙縫。但是,你我是人,是天底下最具有智慧的東西,所以自然比它要強,因為你的智慧可以讓你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它一生,卻隻有活著,死去這一件事。人,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可以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李治道:“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那就是為了大唐而活著嗎?”

殷元道:“人可以為很多人活著,小到你的家人,大到整個天下。大唐天下,依然有很多人為了吃飯而發愁,一生的努力,隻不過是活著二字。而你我,卻無論如何都餓不死。既然餓不死,就該想一些別的事情。比如,當你衣食無憂的時候,就該去想辦法讓別人也衣食無憂。如果你想讓整個天下的人都衣食無憂,那你就是一個心懷最大的壯誌的人。”

李治道:“讓整個天下的人衣食無憂,這不就是父皇的想法嗎?”

殷元道:“他是皇帝,自然要有這樣的想法,因為隻有這樣才算是一個明君。你雖然不是皇帝,但是這並不妨礙你有這樣的理想。就算你不是皇子,隻是一個平民百姓,你又這樣的理想,也一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治道:“這,就算是心懷天下麽?”

殷元道:“心懷天下,本質上並不複雜。隻是因為,這世間的地力所產,天地所生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給了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可能就沒了或者是少了,所以才會有矛盾。有人認為,真正心懷天下的人應該去解決這種矛盾,所以就會有一群人試圖用自己的學術、言論去開導世人,這就有了教化。可是教化隻是一方麵,就像你去分一塊餅,如果你不能把餅做的大一些,隻想著怎麽分公平一點,那到最後,大家還是吃不飽,所以,教化並不能根治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李治皺眉道:“把餅做大,自然需要更多的糧食,那就要種更多的地。所以,種最多的地,產最多的糧食的人,比侃侃而談的人要偉大,對嗎?”

殷元笑道:“你以後要是這麽認為的話,說不定會有很多書生在千百年後掘了我的墳。其實,侃侃而談的人並不是毫無用處,書生這種東西能夠代表一個時代最輝煌的地方。侃侃而談的爭論,也是人在進步的象征。可是,空談卻不可取。比如,書生去為了一個問題去爭執,很可能產生最先進的思想,思想進步,人就會進步。可是,如果爭論的那個問題隻是無病呻吟,那就不可取了。”

李治點頭道:“我明白了,這就像老師剛才說的,讀了書要懂得實踐,要和眼前的事情聯係起來,而不是就著書本上的某一句話,毫無意義的爭論上三天三夜。”

殷元道:“不錯,我看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這讀書,不是鑽進書本裏麵去,得讀有用的書才行。”

李治道:“所以,蔣文睿比蔣文清有用,對嗎?”

殷元皺眉道:“好小子,你找我的茬呀!”

李治笑道:“我也得給老師提點有難度的問題。”

殷元笑道:“但是這個問題難不倒我,因為人總是群居在一起的,不是單獨的。所以,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片麵,但是幾個人在一起就不一樣了。這世上,人和人是應該有分工的。就像你父皇,他需要統攝群臣,做好大大小小事情的決策。而李靖呢,他就需要打好仗。書生不能沒有,有人可以鑽進去,但必須有人能夠鑽出來,如果都鑽進去,那可就有點麻煩了。”

李治道:“所以,老師您所說的書生,也絕不隻是某一個人?”

殷元道:“晉王,你真的很聰明啊!”

李治笑道:“還是老師你教的好。”

殷元道:“這拍馬屁的本事,可不是我教的。”

李治道:“那,我今晚去問父皇,明天就跟你去城外看看,怎麽樣,這算是實踐嗎?”

殷元笑道:“當然算,經常出去走走,對你有好處的。”

李治點了點頭,心裏已經開始默默盤算自己該怎麽跟李世民說了。

第二天殷元沒有早朝,也沒有去宮裏,卻也沒敢動身。等了很久之後,李治沒有出宮來,估計是出不來了,所以殷元才晃悠悠的出城去了。

到了城外,殷元召集工匠,又給他們一些建議,然後就讓他們各自去忙了。殷元並沒有蓋很高的樓,因為他怕太高了越矩,而且,他也沒有那麽多的鐵能夠讓他蓋高樓。就著,還基本上是偷偷摸摸弄來的,生怕誰說他殷元謀反。

最早建好的是一排磚瓦構造的二層樓,裏麵還是毛坯,但是殷元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粉刷好,讓大唐人見識見識了。

到了中午的時候,殷元剛要去吃飯,就看見臨時的食堂外麵,一個身穿錦衣的少年在那裏,仰著脖子,看他們一個個那些一張紙條進去,領用一堆飯食。而且,他們的飯食很豐富,主食有米飯和饅頭、大餅。素菜有好幾種,葷菜有紅燒肉,還有排骨湯。

殷元走了過去,嚇了一跳道:“你怎麽來了,我早上等你那麽長時間,我還以為你不來了。”

李治回頭看了看殷元道:“老師,剛才我想進去領一份飯吃,那廚子居然說我是來混飯吃的,不給我。而且,他們好多人都說我,我都不敢進去了。”

殷元笑道:“正常,因為我這裏前段時間確實來了不少混飯吃的人。所以,我沒辦法,隻能給他們每人一個憑證,吃飯的時候隻要有這個憑證,那就可以在這裏吃飯了。”

李治道:“那,老師你一定有很多憑證咯?”

殷元搖了搖頭道:“不用,他們用憑證換吃的,我用臉的。”

說完,帶著李治走了進去,周圍很多人站起來向殷元問好,殷元一一回應了。

等殷元走到打飯的地方,那打飯的老媽子看了看李治道:“哎喲,這是國公的熟人,怎麽不早說呢,早說我就不趕小郎君了嘛!”

李治冷笑,他感覺這個老媽子話說的一點誠意都沒有。

飯是用一種很奇怪的東西裝的,這東西李治沒見過。主體很像是個木頭的盤子,裏麵有很多格子,格子裏麵可以很巧妙的把碗放進去,特別的穩當。

這件東西的誕生,是因為殷元覺得大唐沒那麽多鐵供他揮霍,所以退而求其次了。再說了,國人就應該瓷器,這是老祖宗給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