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五百三十四章 一戰而終

仗打成這樣,鬆讚幹布有點欲哭無淚,尤其是看到薛仁貴那些人如同天神下凡一樣殺過來的時候,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心裏陰影。

鬆讚幹布看著正在軍陣中廝殺的薛仁貴道:“那就是大唐最驍勇的騎兵把,帶頭的就是那位鄖國公嗎?”

旁邊人道:“他不是,據我所知他叫薛仁貴,曾經是殷懷素的部下,現在在左武衛中。剛才打我們前鋒的,好像就是大唐鄖國公殷懷素,我聽說他打仗便是臨陣有很多變化。”

鬆讚幹布道:“那,現在追上來的,就是鄖國公殷懷素咯!”

說話間,殷元已經率軍挺進不少,他根本不管一路上有多少吐蕃潰軍,隻管追就是了,後麵自然有侯君集收拾他們。

可能感覺殷元這麽大下去唐軍損失會很大,於是執失思力也上來了,帶著唐軍開始衝鋒。

兩軍合作一處,更加的勢不可擋。執失思力,本來也是個猛將。

突然,吐蕃後退的軍隊不動了,因為牛進達把他們切斷了。

切斷之後,唐軍也不打算追前麵的潰軍了,就盯著被堵住的這點人打。

而且,侯君集把吐穀渾軍隊調了上來,然後讓唐軍後撤,殺人的事留給吐穀渾,仇恨也留給吐穀渾。

吐穀渾的人為了報仇,一個勁的殺敵,直殺到天黑,鬆讚幹布突圍了出去,首戰徹底告捷。

打成這樣,侯君集覺得大唐已經仁至義盡了,要追讓吐穀渾去追,大唐軍隊在後麵幫忙就行。

痛打落水狗這種事大家還都挺有興趣,於是吐穀渾大軍像野狼一樣追了上去,吐蕃軍撤退中還遭到了黨項和白蘭的夾擊,搞得鬆讚幹布老後悔了。

不過,鬆讚幹布始終不是等閑之輩,他還是帶著殘兵敗將突圍了出去,然後向大唐和談。

唐軍撤回鬆州,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中,殷元卻有點不樂意。因為他建議侯君集抓住在吐穀渾駐軍的機會,然後向李世民上奏。可是,侯君集根本沒聽進去,撤回了所有的唐軍。

絲綢之路的情結讓殷元很難放棄吐穀渾這個地方,如果可以,他會把生意通過絲綢之路做到更遠的中亞甚至是歐洲去。但是現在看來,這不是一件能夠一蹴而至的事情。

鬆州城中,殷元看著此戰之後重傷而歸的士兵,內心實在是有些不安。因為他們的傷,沒有換來最大的利益。說實在的,如果不發揮吐穀渾的作用,那這個附屬國會成為大唐的負累。

可是殷元勸不了侯君集,也勸不了李世民,但是一想到自己發動了這場戰爭卻沒有利益最大化,心裏就有些負罪感。

撤回鬆州的軍隊在此等候,等著鬆讚幹布的使者。

鬆州城裏流離失所的人又在增加了,方山君每天在很多地方放糧,安置流民。這也算是於國於民有利的一件大事了,可是好像並沒有太多的人把他當回事。

比不了當年了,當年的李靖能夠采納殷元的建議,如今的侯君集卻不能。於是殷元隻能跑到軍營裏去救治那些受傷的士兵,經常親自動手救治傷兵。

終於,吐蕃使者到了,侯君集接待了他們,殷元連去都沒去,侯君集也沒去請他。

可以說,殷元和侯君集這兩個人,從此是分崩離析了。

殷元沒關注吐蕃使者,但是吐蕃使者中有人卻很關注他,這個人就是吐蕃大論,後來的大相,吐蕃名臣祿東讚。

祿東讚本來不應該來這裏,但他還是來了,他來這裏,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發動了這一場跨越邊境的作戰。

祿東讚打聽了殷元在那裏,然後趕了過來,卻見殷元一直躬身站在那裏,給一個士兵割傷口上的腐肉。

祿東讚沒有打擾他,知道殷元結束之後才道:“閣下是,大唐鄖國公否?”

殷元看了看祿東讚道:“那得看,你找的人姓什麽了,如果姓殷的話,那就是我了。”

祿東讚笑道:“久聞鄖國公大名,沒想到您居然如此愛兵如子,實在是讓無數的悍將名臣慚愧了。在下想跟鄖國公攀談幾句,不知可否?”

殷元看著他道:“你是,祿東讚?”

祿東讚一愣,笑道:“您怎麽會知道,鄙人的名字?”

殷元笑道:“你們吐蕃,像你這樣大唐話說的這麽好,這麽有文化的人,很多嗎?”

祿東讚不知道殷元這麽說到底是在抬高自己還是在貶低吐蕃,但是好像他這麽認為也沒什麽錯。

祿東讚笑道:“鄖國公說笑了,在下很想和您做個朋友,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榮幸。”

祿東讚是個曆史名人,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大相,但是他也是鬆讚幹布一樣的對外擴張主義者,倒不是不投緣,實在是雙方陣營不同,交朋友也是表麵功夫罷了,真到了下刀子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真的看在朋友的麵子上手下留情。

殷元笑道:“承蒙看得起,能交到雪域高原上的朋友,實在是在下的榮幸。”

祿東讚道:“能被大唐鄖國公看得起,才是在下的榮幸。”

二人讓至營房之中,殷元使人設酒款待祿東讚,但是祿東讚好像隻對殷元感興趣。交談之中,祿東讚發現殷元對吐蕃的地形和現狀十分的了解,不由得有些後怕了。大唐怎麽會有這樣的人,難道他真的是上天派來幫助大唐的嗎!

談及大唐對吐蕃的態度,殷元隻字不提,畢竟那也不是他應該說的事情。但是祿東讚卻又追問,為何大唐不肯與吐蕃和親。

殷元告訴祿東讚,大唐不願意和親是因為吐蕃不肯臣服,而且還準備用武力威脅。大唐不怕武力威脅,和親與否,是兩國的邦交政策決定的。

祿東讚認為殷元是不願意說,因為他是大唐的臣子,自然不願意透露本國對外的策略。

祿東讚道:“讚普欲平定吐蕃,對於大唐不敢垂涎。吐蕃國力尚淺,自然不能與大唐抗衡,隻是吐穀渾並非大唐國土,何必勞師動眾呢!”

殷元笑道:“要說吐穀渾是大唐西南的屏障應該沒錯吧,吐蕃想要發展壯大,勢必要吞並周圍的國家。如果大唐不阻止吐蕃吞並吐穀渾和其他小國,那等吐蕃發展壯大之後,就會成為下一個突厥,甚至比突厥更加可怕。”

祿東讚道:“您言過其實了,吐蕃國力相比於大唐實在是不可日而語,如何能夠為禍大唐。”

殷元道:“你不用在我麵前說這種話,這實際上並不是你的真心話,外交辭令罷了。我知道,你在吐蕃被稱為大論,自然是聰明至極之人,那就不要自作聰明了。你們不是不想,是不敢,隻要有一天實力足夠,那時候你們一定肆無忌憚的襲擾大唐的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