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六百零二章 大唐工業

方永年終於有點受不了了,殷元的咀嚼聲實在是太響了,這種聲音,就好像能夠讓人聯想到他的味道一樣,那種味道,應該會很特別。

殷元吃了幾個之後,轉身道:“沒有酒,還是不能盡興啊!”說完,他就離開了。

方永年覺得,殷元很有可能是故意的,給自己一個偷吃的機會,然後回頭就來嘲諷自己。但是,**實在是有點大。

首先,這是一盤子的蟬,殷元未必記得裏麵到底有多少隻蟬吧,而且以他方永年的道行,殷元要是敢偷看,自己一定會發現的。所以,綜合的來說,偷吃是一件**性極大,回報率很高的事情。

所以,方永年動手了,他覺得這應該是個一種兼具趣味性的美食,咀嚼的**,實在是讓人欲罷不能。偷吃一隻和偷吃兩隻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他又吃了。

他以為,殷元一會回來可能會特別細心的琢磨一下自己盤子裏麵的蟬到底少了沒有,所以小心翼翼的放下了筷子,準備上床去,做出一副要休息了的樣子。

誰知道,殷元居然來的很慢,而他又起身,偷偷的吃了一會。吃完之後,他還不忘擦擦嘴,以免留下明顯的證據。

殷元終於回來了,手裏拿了一小瓶的三勒漿,這是種珍貴的葡萄酒,在初唐葡萄和葡萄酒都是很珍貴的東西。但是因為殷元有自己的生意,所以經常能夠運來一些長安比較少有的東西。

方永年看了他一眼,轉身去裝睡。殷元看著明顯低了一層的盤中餐,默默地打開了酒瓶,給自己倒上了酒,飲後讚不絕口。

方永年低估了殷元的詭計,事實上當嚐過一件美味的東西之後,比沒嚐之前更加的容易發饞。當殷元開始喝酒的時候,方永年就很好奇,如果配上酒,這味道是不是會更好。

殷元很快又離開了,方永年的心裏備受煎熬,雖然明知道殷元想幹什麽,但是就是忍不住。

方永年等了很久殷元都沒回來,估計是不會回來了,殷元絕對是故意離開的。如此心機,真是害人不淺。

方永年笑了,最後美滋滋的吃完了所有的蟬,喝完了所有的酒,然後才去睡了。

第二天殷元一大早就去上朝,得感謝房玄齡,因為是他最早提出三日一朝,免了每天早出晚歸的痛苦。

今天早朝的時候,房玄齡將殷元攔住,手裏捏著個餅道:“要不要吃點?”

殷元看了看他道:“我還是不吃了吧,你這是來了多早,才會連飯都來不及吃上一口,是不是有要緊的事情?”

房玄齡道:“要緊的事情那是天天都有,但是關係到你的不多,要是有的話,那就必須得把你攔住,不然你一定跑。”

殷元笑道:“您這話,說得好像小子一無是處似的,我就納悶了,我是那種到了關鍵時刻就往後退的人嗎?”

房玄齡笑道:“要是前麵是千軍萬馬,那你肯定絕不後退,但是要是前麵有意見棘手而且不動手的事情,你一定會跑,而且跑的比誰都快。”

殷元皺眉道:“那您要是這麽跟我說,我就隻能踐行您對我的這幾個字的評價了。您為朝廷取仕無數,斷然沒有看走眼的道理呀!”

房玄齡見殷元想跑,立刻扯住殷元的袖子道:“我這老胳膊老腿的,我看一定拉扯不過你。”

殷元看房玄齡這態度,今天是必須要攔著自己不可了呀!

殷元道:“那,您攔著我這麽長時間了,怎麽不告訴我,到底是什麽事情?”

房玄齡道:“你看,你這個生意,最近做得不錯。自從長安大作坊建起來之後,陸續在南方有糖料作物的地方幫別人建起了無數的小作坊,使他們突然之間富有了起來。所以,我的意思是,就不要總是讓少府監隻推廣一些高超的技術了,是不是也能夠幫他們一把,讓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受益。”

殷元笑道:“當然可以呀,您把國庫的錢給我,然後我就用這些錢去幫他們,到時候說不定就能成功的快一點。”

房玄齡道:“國庫的錢,你要動的話那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敢把國庫的錢花完,朝廷要是沒錢的話,到時候可就隻能增加賦稅了。你說要是這麽做,和我們不做還有啥區別。”

殷元道:“您說得是真有道理,就是這辦法您也沒想出來,您讓我去做,怎麽做呀?”

房玄齡道:“我要是有辦法,直接使喚你們少府監的人就行了,還找你幹嘛?”

殷元搖頭道:“要是按你這個說法,我是不幹的,你說我怎麽可能去做一件沒頭沒腦的事情呢!”

房玄齡笑道:“可是這種事情,你從來沒少做,你這幾年做過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前所未有的。你說,這件事如果你不來做,那天底下還有誰能做?”

殷元道:“您現在是想清楚了,可是陛下呢,他怎麽想的,難道就真的不用管麽?”

房玄齡道:“陛下的意思是,如果這件事能有你出手,那他一定會鼎力支持。”

也不知道李世民哪來的自信,這種事情竟然就能相信一個殷元能搞定,估計是已經有點盲目了。

目前殷元依然認為,大唐還不具備大力發展工業的基礎,畢竟,天下還算不上是河清海晏,何至於讓他有這種盲目的自信呢!看來,李世民還真的是不太懂怎麽發展大規模的工業呀!但是說實在的,除了殷元這種見過世麵的人,大唐又怎麽會有人了解呢!在殷元之前,沒有人認為,工業和農業是可以互相不衝突的。

殷元道:“我隻怕,陛下是有點盲目了。大唐的確發展的很快,可是畢竟還是依賴土地生存,而且永沒有可能離開土地。所以,如果要真的能夠發展普及整個天下的百工,必然的條件就是,天下土地無有荒蕪,天下人力也充足。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不耽誤農業的情況下使百工繁榮昌盛。可是現在,您覺得大唐有這樣的條件嗎?”

房玄齡聽得並不是很明白,但是殷元的大概意思他知道,發展不起來,這就是最重要的觀點。

房玄齡皺眉道:“難道,大唐真的走不通這條路麽?”

殷元道:“那倒也未必,隻是這是一個急躁不得的事情,而且先要讓天下百姓再也不缺糧食,到時候方可施展拳腳。”

房玄齡點了點頭道:“那,如果你能夠替陛下做這個主,你會怎麽做?”

殷元看了看房玄齡道:“當然是讓百姓種更多的地,種的更快,產的越多。到時候,如果人丁興旺,農業之外尚有閑人,則用之於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