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國公

第七百八十九章 也彈劾別人了

等到孔穎達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殷元已經在李世民麵前把他們幾個教育太子的人逐個的彈劾了一遍。

殷元幾乎從來不彈劾別人,李世民自然是聽的很認真,其中有一句叫做“黃河已經泛濫,反引洪流而至,豈能不更糟糕”,聽的李世民很有同感。

殷元的觀點很正常,李承乾已經長大了,他並不是不懂得是非,隻不過是叛逆罷了。然後,他還列舉了一堆李承乾的好處,然後證明一個人從小知道的東西不可能長大會不知道,之所以背道而馳,是因為叛逆心理作祟,不願意聽話罷了。這個時候,該治的病就是不道理的病,不是不知道道理得病,所以這時候要加以心理疏導。

至於孔穎達等人,殷元說等同於說廚子做的飯客人剩下了或者是沒吃,不說自己的烹飪技術不好,還說是客人嘴刁。萬一要是碰上個沒胃口的客人,還說是人家沒尊重自己。

對於殷元的這種說法,李世民越來越覺得有道理,同樣的道理,似乎一直就沒有人跟自己講。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為朝中的臣子無外乎向著李承乾、不向著李承乾兩種。這兩種人,不是給找借口開解就是不停的彈劾,充做正直的臣子,還剩下一種不聞不問。至於宮裏的人,比如曾經勸說孔穎達的遂安夫人之類的,人微言輕,說不到李世民這裏,說了也不會被重視。可是,殷元的分量,自然還是不一樣的。

一旁的李泰臉色難看到了極點,如果殷元開始幫李承乾的話,那這個事情可就有點麻煩了,畢竟再也找不到一個能像殷元一樣分量夠重而且還智謀高深的人了。

李世民問殷元到底應該怎麽辦,殷元直接說以後給太子講課就好好講課,別總是批評諷刺,太子犯錯都用不著他們管,自有國法和李世民在管著。以後,每個月對李承乾讀書和國事的理解進行考核考核不過關就把這幾個老師和李承乾一起懲罰,但是唯獨他們不配懲罰李承乾。教書教不好,別總是賴學生。

李世民覺得殷元這麽做,實在是有點胡鬧了,要是完全不管,那這孩子之後會怎麽樣,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但是殷元就堅持認為,李承乾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隻是性格出現了問題,這個這幾位老師的教育和自己的遭遇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對於李承乾的教育,一定要在短期內以疏導為主。

為此,李世民最後決定試一試,先讓這幾個老師不要批評李承乾,然後再看情況。至於這幾個老師,暫時不要懲罰,等事後再說。

別看這事情沒有按照殷元的來辦,但是實際上對於孔穎達他們來說,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所以,這就代表著,殷元已經能夠左右天底下頭等的大事了。

旁邊還有幾個心驚肉跳的人,也都是為殷元好,怕他真的給自己惹禍。但事實證明,有些事情是可以說,可以交流的,李世民並不獨斷專行。

李承乾沒在當場,聽說了殷元的舉動,突然又有點眼眶濕潤了。天底下的人,隻知道指責,好像確實沒有幾個人真正的了解自己的苦衷。他還年輕,花一樣的年華,病患折磨加上旁邊有人虎視眈眈、步步緊逼,他沒有理由不叛逆。這些個老師一個個的都是一個樣子,總是各種各樣的指責,讓他有點不厭其煩了。

上次殷元帶他去看病的時候,李承乾也落淚了,因為那是他很恐懼。這種恐懼一直支配著他,行為越來越肆無忌憚。

至於殷元為什麽幫自己,他現在基本上可以想象出來了,因為殷元對長孫皇後生的這幾位都很照顧,除了明顯不需要被照顧的李泰之外。當然了,因為李泰這家夥,確實也坑過殷元。

李承乾想起了遙遠的李恪,如果一開始自己就是李恪那樣的邊緣人,是不是如今也能夠那麽逍遙。隻是事情永遠不會有如果,他李承乾的命運和那個皇位,早就已經密不可分了。

孔穎達現在有點後悔,要是當時沒有激怒殷元的話,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呢!如今,殷元這一通毫不留情的彈劾,聽在滿朝文武的耳朵裏麵,恐怕一定會有人非議他們的。

殷元的行事還是比較幹脆利落的,就算是幫了一把李承乾,給他一個喘氣的機會,也沒有去邀功討好。他,還是陪著李世民打獵比較好。

殷元和李世民騎著馬跑遠了之後,李世民道:“懷素啊,你覺得朕把太子,逼得太緊了嗎?”

殷元笑道:“玉不琢不成器,您沒錯。隻不過,您就算是九五之尊,心裏也難免會有一些偏愛,而您可能不會想到,其實陛下您就等同於一條巨龍,一個噴嚏都得淹死一群人。一些很細微的,家常的事情在太子那裏,都會壓力倍增的。”

李世民笑道:“可是你說,朕當年,不是處境還不如他麽?”

殷元道:“個人際遇不同罷了,您想想太子那樣一個仁厚的人,怎麽比得上您半生戎馬。當強者的男人永遠都有一個矛盾,就是總是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給後代打下大大的基業,想讓他安穩一聲。但是同時,又恨鐵不成鋼的認為,後代也要有自己一樣鋼鐵的意誌。殊不知,其實已經打下了偌大的基業,下一代麵臨的和已經麵臨的,已經不一樣了。陛下,您說我這話有毛病嗎?”

李世民想了想,大笑道:“沒毛病。”然後看了看殷元手裏的槍道:“你那個是第二柄,朕這個是第一柄,所以會不會是因為第一柄做的不好,所以朕總是打不中?”

殷元無奈道:“換,趕緊換,換了您就能打中了。”

事實上,問題還真不是槍的問題,於是殷元覺得,李世民應該別跳躍這麽大,最好先從固定靶開始打,然後再打移動靶。

打了一會獵回來之後,殷元就讓人用木板做了幾個個固定靶,在李世民休息了一會之後,開始打固定靶。

這個事情看起來還比較有趣,李世民上靶率還是不錯的。於是,這無疑給旁邊的看客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李世民看了看躍躍欲試的房玄齡道:“懷素,你怎麽越來越不懂事,你看玄齡已經擦拳磨掌了,你就給他打一下也好啊!”

殷元笑道:“文弱書生,我怕自己把自己打飛。”

房玄齡不幹了,叫嚷道:“胡說什麽,我可是好多年前親自上過戰場的,不信你可以問問陛下。”

李世民看了看房玄齡笑道:“不錯,玄齡確實也是上過戰場的人,應該無礙。”

殷元點了點頭,把槍遞給了房玄齡。

然後,房玄齡學著殷元他們的樣子放了一槍,被後坐力弄得胳膊疼,把槍遞給了殷元,然後默默的向李世民道:“陛下神力,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