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簽到三年,成為全球特種之父

第1986章:師夷長技以自強

陳淩拿著艦船的相片,忍不住手都在顫抖起來,眼神裏都是辛酸。

沒錯,這是國家第一艘國產艦船,前輩要是看到這個圖片,該欣慰了吧。

當時國家就是因為沒有艦船,他們才不得不踏上不歸路,來到這裏接收艦船,沒想到他們連艦船都沒有接到,就病倒了,最終沒法回國複命。

這件事情過去了這麽久,竟然還有人記得他們,告知他們國家已經產出了第一艘艦船,他們比誰都應該知道這個消息,這是他們的夢想。

陳淩看到手裏的圖片,內心一陣翻江倒海。

旁邊,佟雲等人也看到了,這一張照片的內容。

照片正是公開亮相的國產航空母艦,樣子雄壯威武,還能看到艦載機上麵,飄**的國旗。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霎時間,眾人都想到了這句話,心頭似乎被什麽撞擊了一下,內心泛起一陣酸意,顯然,這就是生活在這裏的人特意給死在他鄉的前輩帶來的國家航空母艦的照片,目的就是想告訴他們。

我們國家已經強大,艦船再也不需要再出來采購,而今天的國家,不再是過去常讓英雄垂淚的國度,以後不會有人再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犧牲。

但也是因為你們的付出,國家才有今天,希望你們都能看到國家的強大,知道你們的付出有了回報,這就是你們的成就。

呼!

陳淩重重呼了一口氣,刷一下子,走過去重新將照片輕輕放回原位,再用那塊石塊壓好,然後開始手去擦墓碑上的灰塵,一邊擦著,一邊嚴肅地說得:“我們艦隊早已強大,敵人的那些艦隊,隻能被我們碾壓,而且曾經讓你們無限憧憬羨慕的聯合王國皇家艦隊都不如我們,這個時候,你們真可以安息了。”

這是英雄們應該看到,也應該知道的。

是的,一百多年前,國家沒艦船,英雄們為了讓國家有艦船,加強海衛隊力量量來到這裏,隻可惜連艦船都還沒接到,有人不幸犧牲了,無論如何,為了國家,他們都是用生命在努力,現在,國家踏著他們開出的路,強大起來,有了自己的艦船,也趕走了那些曾經壓迫國家的勢力,這就是英雄們特想看到的。

如果他們知道這些,肯定很欣慰,很開心,也會滿足,這就是他們用生命嗬護來出來的國家,也是他們為後人留下的好果。

陳淩一邊清理,一邊給前輩們講了一些國家的大事情,也提到了直升機、戰機那些新武器裝備。

看到這些前輩躺在這裏,不知道為什麽,他就特想來看看,也特想給他們講講現在的國家,因為看到他們,猶如看到自己的伍長戰友一樣特親切,特想告訴他們國家的一切,好讓他們安息。

與此同時,邊上佟雲他們看到教官動手的這一幕,第一時間紛紛散開,去清理其他墳墓。

這些前輩,無疑值得所有炎國人尊敬。

所有人看著那長滿野草的墳墓,內心五味雜陳,一臉嚴肅,徒手拔了起來,根本不在乎是否會受傷,是否會弄髒了自己的手。

前輩都能用生命給國家出力,他們來給前輩徒手清理墳墓,沒有什麽好矯情的。

沙沙……

眾人的動作很快,不一會,就清理幹淨無座墳墓上的野草,和墓碑上的塵土,讓它們煥然一新。

呼呼!

突然一陣風吹來,天上的烏雲被散開,天空一下子就明亮了起來,同時大風刮得插在那裏的褪色小紅旗像一隻紅色的蝴蝶一樣,在那裏驕傲地飛舞。

那紅旗似乎在告訴陳淩他們,前輩已經收到他們的好意,謝謝他們來看望。

這時,陳淩剛好清理完,站了起來,看了一眼明亮的天空,鬆了一口氣轉身,對墳墓道:“辭去西洋,深知國家自強,舍此無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師夷長技以自強,踏齊萬裏長途,離別祖國父母,奮然無悔……”

聽到這句話,佟雲刷一下子雙眼熾熱了,心情都激動起來。

教官這話是對著這五個前輩說的,雖然說的是前輩當時的雄心壯誌,但聽起來卻讓人非常心酸,不過同時,又讓人熱血翻滾。

那個時代,萬死都是為了國家的強大,這樣的英雄太多了。

沒辦法,那時官府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世界各國就像一頭頭餓狼一樣出現,好像隨時都能將炎國給吞下,但國人就是不同意,不甘心,想盡一切辦法來抵禦外侵,哪怕是犧牲,都不願意家園被他人所侵。

就是有這些英雄敢於用生命來抵禦,才有今天的炎國。

陳淩繼續道:“鐵路之父,給兒子出國的保證書,就寫了,願吾兒出國學習技術,回來後,聽從國家安排,不得國外逗留,倘若生病是,生死各安天命……”

聽到這裏,佟雲更加渾身熱血沸騰,而雙眼已經模糊,從教官的話裏,她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同時也感受父親對於兒子的期待,還有作為一個父親給予自己兒子的責任。

本來送兒子出國學習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但他並不是希望兒子通過出國的機會,給自身多大的榮耀,而且用這些知識來回報祖國,決不準兒子逗留國外,除非是病死,那樣的狠話,就為了讓他兒子記得,自己永遠是炎國人,足夠說明他的愛國情懷。

當時,得有多少這樣的父親,舍得放自己小孩出去冒險,才有那麽各行各業那些專業人員歸來,無論哪個年代都需要人才,國家強大離不開大家的付出。

陳淩眼掃眾人道:“時光匆匆,一百多年過去了,出去學習,成為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出去的人,再也沒有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使命,也沒有像鐵路之父那種送兒過去,必須寫保證書的情懷了,實際上回來的人又有多少?”

“特別是那些名校高材生,出去十人,回來能有5個嗎?沒有,這就是一種悲哀,他們忘記了先輩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