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黃門侍郎(3)
爾朱世隆不動聲色:"城陽王,北海王有多少人馬?"
大臣們都明白,元顥軍隊難以防禦葛榮,元徽勉強應對:"兩萬軍隊總能抵擋一陣。"
爾朱世隆從袖子中拿出一份密函,雙手高舉過頂,向我稟報:"汲郡的軍情急報,北海王元顥擅離職守,拋棄軍隊,不知所蹤,軍中大亂。"
消息如同晴天霹靂擊中明光殿群臣,讓他們從河陰之變中清醒過來,北海王元顥是抵擋葛榮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他臨陣脫逃,葛榮叛軍就將攻入洛陽。
爾朱世隆雙手攤開,大聲追問:"官軍在河北幾乎全軍覆沒,僅剩鄴城,葛榮叛軍渡過黃河便會橫掃洛陽,國家覆滅就在眼前。"
群臣束手無策,爾朱世隆是否在故意誇大葛榮威脅?元天穆難以置信,詢問爾朱榮:"北海王元顥不知所蹤,是真的嗎?"
爾朱榮重重點頭:"今天淩晨得到情報,我處理此事,才未能早朝。"
我四肢發涼,爾朱榮仍奉我為帝,葛榮號稱大齊皇帝,設置百官,要摧毀整個魏國社稷。
太師元繼德高望重,顫巍巍向我拱手:"皇上,葛榮叛軍作戰驍勇,絕非一般流民,我們應早作安排。"
元繼德高望重,雖與爾朱榮交往密切,仍不至於出賣社稷。
我傾身詢問:"太師,仆射大人,形勢如此危急,我們應該怎麽抵禦葛榮?"
元繼無計,爾朱世隆早有預備,侃侃而談:"洛陽東有葛榮,西有萬俟醜奴,南有蕭梁,三麵臨敵,四戰之地,絕難防守。"
我麻木的四肢猛然驚醒:"仆射大人有何見解?"
爾朱世隆放下酒杯,鄭重陳詞:"太祖道武帝在平城稱帝,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六位皇帝曆經九十六年,奮發圖強,奠定國家基業,皆以平城為都。平城城牆完好堅固,皇城宮殿宏偉,永固陵和萬年堂埋葬著魏國列祖列宗。平城背靠草原,東有太行阻擋,西麵和南麵為黃河天險,派遣將領據關守隘,固若金湯,正可抵禦四處叛亂,臣奏請陛下恢複故都。"
爾朱世隆話音未落,明光殿議論紛起,平城距晉陽和秀容草原極近,那是爾朱榮的老巢,一旦遷都就落入他的手掌,我就成為籠中之鳥。我不敢直接反對,將希望寄托群臣:"恢複故都關係甚大,各位大臣有何見解?"
孝文帝遷都洛陽三十年,王公大臣在洛陽安家,習慣了中原的繁華熱鬧,肯定不想回到從前逐草而居的原始生活。他們不情願遷都,卻懾於河陰屠戮,沒人出聲反對,朝堂上一片寂靜。我期待有人反對,便順勢拖延,現在孤立無援,心中急怒,拚命壓抑怒火,不讓殿中的爾朱榮看出。
"不可。"蒼老聲音傳出,震撼明光殿,一個青衣儒服的老者怒視爾朱世隆,緊走幾步來到明光殿正中,"如果京城遷往平城,皇帝豈不成為傀儡,任人擺布?"
爾朱世隆久在京城,認出此人,大聲嗬斥:"祖瑩,黃門侍郎掌管禮儀,恢複故都豈是你能夠議論的,何需多嘴?"
都官尚書元諶猛地站起,與祖瑩並列,毫不退縮麵對爾朱榮:"天下的事情應當與天下人共同討論,祖大人為何不能議論?"
爾朱榮身體繃直,巋然不動,一言不發。
爾朱世隆勃然大怒,肥胖的肚子上下起伏:"你竟敢如此,可知河陰之事?"
元諶不理爾朱世隆,直視爾朱榮:"我本應死於河陰,因病未去,逃得一命,何必用此事嚇我?如果活著對國家沒有益處,死了還有什麽損失?即令我頭顱粉碎、肚腸橫流,也毫不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