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13 鐵骨麗錐
高歡和侯景護送老侯父子和楊忠趕路,趁著黑夜逃到樹林邊緣,傳來嘩嘩的流水聲,侯景猜道:“水聲響亮,必是大河。”
老侯對附近地形極熟:“這是易水,我們過河就到達中山地界了。”
高歡聽到易水的名字,口中吟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燕子丹送荊軻刺秦,高漸離擊築,荊軻合著音樂高歌而去,就在這裏!”
荊軻刺秦的故事在燕趙大地廣為流傳,老侯本是河北鐵匠,熟知此事:“荊軻就從這裏出發,去刺殺秦皇。”
侯景從密林間隙向東邊眺望,看到天邊隱隱泛亮,一屁股坐下:“我們在河邊休息一陣,天亮後去找嫂子吧,這裏到處都是葛榮賊兵,要當心。”
老侯坐在樹下休息,氣息調勻:“河北兵荒馬亂,你們去哪裏?”
高歡在洪水中夢見踏星而行,立誌要做一番大事:“幾年前,我做信函使的時候路過建興,大白天突然雲霧彌漫、雷聲轟鳴,驚天動地。我仰望天空,恍然入夢,仿佛踏星而行。我本以為那是夢境,昨晚葛榮賊兵緊追不放之際,晴朗天空突然暴雨連天,河水暴漲,衝沒追兵,我仿佛重回夢境。這次我聽得更加真切,蒼天仿佛天讓我西去秀容草原,那裏將有我不世的功業,還有一個神秘女子等候我的到來,成為我一生的宿命。”
侯景笑嗬嗬說:“你不怕嫂子知道?”
高歡理直氣壯:“這是天意,沒有什麽不能說的。昨晚夢境再現眼前,洪水爆發連侯景也親眼所見,豈為虛幻?”
侯景先點頭,後搖頭:“天降大水,我看見了,你仰天發呆,我也看見了。至於踏星而行,沒看著。”
高歡立下決心向西投奔爾朱榮:“葛榮摩拳擦掌,要起兵造反,未必不是好事。”
侯景大聲讚同:“我左腳底長了肉瘤,行走不穩,本應是一個街頭等死的瘸子,卻鬼使神差地被選為懷朔鎮兵。別人都說,你是個瘸子,怎麽還能打仗?鎮兵鎮將都反了,連瘸子也得入伍,我騎在馬上,誰能看出我是瘸子?”
秋冬的嗖嗖冷風從深林中劃過,老侯裹緊身體:“普通百姓盼望太平盛世,英雄少年卻喜歡亂世,天下大亂才能英雄輩出,你們要去哪裏?”
“我們要去秀容草原,投奔肆州刺史爾朱榮。”侯景看一眼高歡,搶著回答。
老侯見多識廣,聽說過這個名字:“爾朱榮?那個契胡酋長?這個統領數萬部曲的契胡小酋怎麽做得大事?”
小猴子聽不明白:“爹爹,契胡是什麽意思?”
“契胡就是雜胡,連祖先都說不清楚的胡人。”老侯耐心解釋。
高歡聽出老侯輕蔑口氣:“我先從隨吐火洛周,後跟隨葛榮,他們隻是四處燒殺搶劫的鼠目寸光之輩。爾朱榮不惜散盡畜牧資財,招合驍勇,結納豪傑,我在懷朔鎮的舊友段榮、劉貴和竇泰都投奔他去了,都稱讚他胸有大誌,必成大事,我們打算去看看。”
老侯看了一眼侯景,問高歡:“你是漢家男兒,為什麽要與胡人混在一起?還不如與我們一起投奔梁國。”
侯景不服氣:“我們胡人怎麽了?哪裏都有好人,哪裏都有壞人。”
高歡從小在懷朔鎮,沒有強烈的胡漢之別,從囊中拿出一塊胡餅遞給老侯:“我六世祖高隱為大晉玄菟太守,統領鮮卑地域,三世祖高樹在後燕為官,後燕皇帝慕容寶兵敗後,他歸順北魏被封為右將軍。我祖父高謐是他第三子,官拜侍禦史,坐法徙居懷朔鎮。我父親高湖生性率直,不通家事。我出生時母親離開人世,被寄養在姐夫家中。我姐夫名叫尉遲景,是鮮卑胡人,我從小到大都和胡人朋友們一起舞刀弄槍。侯景是羯人,劉貴、段榮和竇泰都是鮮卑胡人。在我最潦倒的時候,昭君不顧家中反對嫁給我,她父親婁內幹是北地馬王,也是鮮卑胡人,我的兒子高澄胡語流利,也算胡人。昭君嫁給我後,我嶽父贈我寶馬踏燕,我才加入鎮軍做了函使,隻有我自己知道身體裏留著漢人的血脈,他們都把我當作胡人。”
老侯饑寒交迫,撕下一塊胡餅放在口中,小猴子忽然跳到高歡麵前,張開手掌,現出那隻射中楊禎的閃亮簇頭:“高大哥,你見多識廣,這隻簇頭有什麽來曆?”
高歡將簇頭舉到眼前,食指指甲輕彈,發出嗡嗡震動空氣的聲音。侯景湊過來,從背後箭囊拔出一隻弓箭,與那隻簇頭並列,形狀完全一樣,隻是尺寸略小。小猴子呀一聲,伸手取過侯景的長箭翻至背麵,沒有找到彎曲像小蛇一樣的圖形:“還是不一樣。”
比小猴子還矮的侯景,肩膀卻寬了兩圈,抓過簇頭:“哪裏不一樣?”
老侯看出不同,手指簇頭:“你的簇頭沒有彎曲的文字,並且簇頭用純鐵打製,簇頭鋒刃烏黑沒有光澤。不過,兩個簇頭外觀一樣,應該有些關係。”
侯景從背後解下大弓,開始吹牛:“怎麽不一樣?兩個簇頭都來自塞外,弓是反背弓,箭叫做鐵骨麗錐箭,與你們中原地區所用弓箭不同。”
小猴子比著兩支簇頭:“人家的簇頭箭脊烏黑,四周鋒利的地方銀光閃閃,因此叫做鐵骨麗錐箭。你這簇頭全身烏黑,隻有鐵骨哪有麗錐?叫做烏骨箭還差不多。”
侯景被戳破,不好意思磋磋手,驚訝看著小猴子:“嗬嗬,這就是烏骨箭,賀六渾都看不出來,沒想到你還是兵器的行家。”
侯景把那隻閃亮簇頭在衣服上擦得鋥亮,放在眼前仔細觀賞:“難道真是傳說中的鐵骨麗錐箭?你這麽一說,看起來還挺像。”
小猴子得意起來:“嗬嗬,我那眼力還用說?”
老侯打斷兒子的自誇:“這反背弓和鐵骨麗錐箭與中原弓箭有什麽不同?”
侯景從馬靴中掏出匕首,對準反背弓弓弦:“猜猜,我切斷弓弦,弓變成什麽形狀?”
“別切,切斷就就用不成了。”小猴子舍不得毀壞弓箭。
侯景左手向懷裏一探,取出兩根弓弦:“塞外射手哪會隻帶一根弓弦?我還有兩根,換上可以繼續用。”
老侯思考一下,回答侯景先前的問題:“中原弓箭用樺木加固所製,切斷應該還是弓形,不會變化。”
侯景手中匕首哧地一聲,閃電般劃斷弓弦,反背弓啪地跳起,在空中翻一個跟頭,弓身失去弓弦牽引,無聲無息向外彈開。侯景右手在空中一抄,將弓身擺在老侯眼前:“我們草原遊牧部落所用的弓背外側,朝向敵人的那一麵,為薄槭樹所製,弓背內側為角製,以雪山犛牛角為最佳,裏外材質不同,弓弦斷後向外翻出。中原人喜歡用桑木或者樺木為弓身,斷了還是以前的形狀。再看弓弦,我們用魚膠將鹿腿後腱,黏在槭木弓背,你們漢人的弓弦用牛筋,彈性遠不如反背弓。反背弓的弓臂末端裝有弓弰,蓄勢減低拉弦之力,六石的反背弓就可以射出你們漢人十石弓的距離。”
高歡在旁邊笑著說:“你剛才贏我,竟是弓箭的原因。”
老侯更關心簇頭:“這隻鐵骨麗錐箭和烏骨箭形狀相同,威力一樣嗎?”
侯景尷尬笑笑:“其實也差不多。”
高歡看出侯景神情有異:“差不多?差多少?”
侯景也是首次見到鐵骨麗錐箭:“聽說鐵骨麗錐箭能夠破甲,其他與烏骨箭差不多。”
高歡異常驚訝:“鐵骨麗錐箭能破甲?一個箭囊插滿鐵骨麗錐箭的步兵方陣,便可橫行天下。”
小猴子不以為然:“一物降一物,如果出現這樣的弓箭兵,大家趕緊加厚鎧甲,總不能乖乖被弓箭射死。”
高歡點頭看著小猴子:“嗯,此話不錯,你還懂些門道。”
小猴子被誇獎,得意笑著:“我整天都琢磨打鐵煉兵器。”
老侯不想小猴子招搖,撓撓鬢角問侯景:“我打了一輩子鐵,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鍛造簇頭的手藝,既然這簇頭來自草原,我怎麽樣才能親眼看到?”
侯景側頭想一陣:“統治草原的是柔然汗國,葛榮在懷朔鎮與柔然交兵多年,使用這種弓箭也不稀奇。”
老侯早已猜到“這簇頭來自柔然?”
侯景低頭仔細辨認簇頭上的文字:“這不是柔然的文字。我聽到過一個傳說,從懷朔鎮向西穿越遙遠的大漠瀚海,有一個名叫突厥的部落,他們精於練鐵,世代都是柔然鍛奴,所有柔然的兵器都由他們打製,也許這簇頭出自突厥。”
老侯收起簇頭,緩緩抬頭:“我要去趟突厥,看看他們怎麽鍛造出這種簇頭。”
侯景大吃一驚,阻止老侯:“柔然統治著整個北部戈壁,東起高麗,西至阿爾泰山南坡的額爾齊斯河,突厥在柔然最西端,距離這裏遙遙萬裏。”
老侯固執堅持:“我做了一輩子鐵匠,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兵器,將兩種鐵毫無縫隙地結合在一起的熔鐵之法,我更是聞所未聞,想所未想。如果不去看看,我死都不會瞑目。”
高歡提醒老侯:“老塢主托你將楊忠送到南方,難道不去了嗎?”
老侯左右為難,看著躺在地上熟睡的楊忠,想起死去的楊禎:“老塢主所托,我扔掉性命也要做到。”
小猴子站起來,走到父親身邊,消瘦的麵孔顯得更加堅毅:“爹爹,我替您去。無論有多遠,我都要學會這種鑄鐵之法,回來讓您親眼看見。”
高歡看出老侯不放心:“老侯,你放心,我陪著小侯去。”
侯景著急起來:“你去沙漠做什麽?不去秀容嗎?”
高歡仰天望著星空,似乎能得到指引未來的方向:“我要去大漠,看看胡人和漢人到底有什麽不同。”
小猴子學著高歡:“我也去看看,漢人和胡人打鐵和鍛造有什麽不同。”
高歡不和他拌嘴,扭頭向老侯說:“北平主簿邢杲,率領十萬河北漢人流民躲避六鎮叛軍,正在向山東逃亡,你們跟他們一起經過山東去梁國吧。”
高歡站起來牽過踏燕,來到老侯身邊,撫摸戰馬頭部,依依不舍:“踏燕是寶馬良駒,你們此去江南路途遙遠,讓它帶你們去吧。”
老侯點頭答應:“天快亮了,你們也動身去尋找妻兒吧。”
侯景從戰馬上拿出一個包袱扔給高歡:“我們去秀容草原投奔爾朱大將軍,你還是脫掉漢人衣服換上我們胡人衣服吧,以後你就是胡人賀六渾,忘記漢人高歡吧。”
老侯把小猴子拉到高歡麵前:“我兒子也不小了,跟你去闖闖吧。”
朝陽從東邊升起,紅光灑向樹林中,高歡、侯景和小猴子三人並肩走出樹林,頭戴突騎帽,羊毛胡襖外罩著鐵甲,全副胡人打扮。戰馬踏上流淌著易水的鉛灰色土地,高歡眺望遠處左人城廢墟:“葛榮明目張膽攻破左人城,他們就要起兵造反了。”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正月,葛榮追隨六鎮流民首領鮮於修禮在定州左人城起兵造反,改元魯興。北魏以楊津為定州刺史,派遣河間王元琛率軍馳援,被鮮於修禮擊敗。五月,北魏再次以廣陽王、驃騎大將軍元淵為大都督,率領章武王元融和將軍裴衍救援中山,被葛榮擊敗。八月,叛軍火並,元宏業殺鮮於修禮,葛榮誅除元洪業統領六鎮叛軍。葛榮九月攻擊瀛州,擊敗元融,俘殺元淵,士氣大振,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
第二年正月,葛榮擊敗趙郡漢人豪強李元忠,克殷州圍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鑒據鄴城叛魏,投降葛榮。八月﹐北魏將領源子邕和裴衍攻克鄴城,斬元鑒。十一月,葛榮攻克信都,俘冀州刺史、魏宗室元老元孚及當地漢人豪門潘紹等五百餘人。十二月,葛榮擊敗源子邕和裴衍,再次圍攻鄴城。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正月,長史李裔在中山降葛榮,俘刺史楊津,瀛州刺史元寧率部投降。葛榮克冀﹑定﹑瀛三州,河間漢人大族邢杲和率部曲和鄉裏漢人百姓十餘萬戶南逃山東。葛榮二月殺杜洛周吞並其部眾,三月攻克滄州。至此,葛榮擁有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向南包圍鄴城,向西進逼山西,兵力極盛,發展成中國曆史上規模宏大的流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