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天下二部完

第一百五十二卷(公元五二八年,梁大通二年,北魏武泰元年,建義元年,永安元年)

春,正月,癸亥,魏以北海王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驃騎大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的軍事職務,高於爾朱榮的車騎將軍,元顥還擔任相州刺史,處於抵禦葛榮的最前線,接替戰死的元深成為河北戰區司令員,此時他已經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將領。

乙醜,魏潘嬪生女,胡太後詐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武泰。

這是北魏王朝大事頻發的一年,年號改了好幾次。生男生女還是不一樣,胡太後膽子太大了,紙裏包不住火。

二月,葛榮擊杜洛周,殺之,並其眾。

葛榮火並杜洛周,如同隋唐之際的李密斬殺翟讓,如此不能容人,豈能為人主?

魏靈太後再臨朝以來嬖幸用事,政事縱弛,威恩不立,盜賊蜂起,封疆日蹙。魏肅宗年浸長,太後自以所為不謹,恐左右聞之於帝,凡帝所愛信者,太後輒以事去之,務為壅蔽,不使帝知外事。通直散騎常侍昌黎穀士恢有寵於帝,使領左右;太後屢諷之,欲用為州,士恢懷寵,不願出外,太後乃誣以罪而殺之。有蜜多道人能胡語,帝常置左右,太後使人殺之於城南,而詐懸賞購賊。由是母子之間嫌隙日深。

魏國內憂外患的事情夠多了,胡太後還在添亂,元詡是她親子,已經長大成人,如果胡太後知所進退,急流勇退,將權利讓給親生兒子,不至於釀出河陰之變,自己也不會葬身於黃河。由此可知,胡靈的戀權類似於以後的武則天和慈禧

榮上書,以“山東群盜方熾,冀、定覆沒,官軍屢敗,請遣精騎三千東援相州。”太後疑之,報以“念生梟戮,寶寅就擒,醜奴請降,關、隴已定。費穆大破群蠻,絳蜀漸平。又,北海王顥帥眾二萬出鎮相州,不須出兵。”榮複上書,以為:“賊勢雖衰,官軍屢敗,人情危怯,恐實難用。若不更思方略,無以萬全。臣愚以為蠕蠕主阿那瑰荷國厚恩,未應忘報,宜遣發兵東趣下口以躡其背,北海之事嚴加警備以當其前。臣麾下雖少,輒盡力命。自井陘以北,滏口以西,分據險要,攻其肘腋。葛榮雖並洛周,威恩未著,人類差異,形勢可分。”遂勒兵,召集義勇,北捍馬邑,東塞井陘。徐紇說太後以鐵券間榮左右,榮聞而恨之。

爾朱榮富甲一方,戰馬用山穀來衡量,顏色來編組,大亂之時散財廣召義勇。爾朱榮不愧為軍事天才,北捍馬邑,東塞井徑,做好戰爭準備,並提出與柔然可汗阿那瑰夾擊葛榮的策略。馬邑位於現在的山西朔州市,是中原王朝抵禦草原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口,漢武帝曾經用馬邑之謀揭開反擊匈奴的戰爭。爾朱榮的提議是平定叛亂的金玉良言,可惜胡太後胡說八道,寶寅就擒,醜奴請降根本是沒有的事情。

魏肅宗亦惡儼、紇等,逼於太後,不能去。密詔榮舉兵內向,欲以脅太後。榮以高歡為前鋒,行至上黨,帝複以私詔止之。儼、紇恐禍及己,陰與太後謀鴆帝。癸醜,帝暴殂。甲寅,太後立皇女為帝,大赦。既而下詔稱:“潘充華本實生女,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宜膺大寶。百官文武加二階,宿衛加三階。”乙卯,釗即位。釗始生三歲,太後欲久專政,故貪其幼而立之。

胡氏毒殺親子,千古未有,立皇女為帝,隨即改立三歲元釗為帝,簡直喪心病狂。以下是胡靈發布的《皇子踐阼大赦詔》,有興趣可以看看:“皇家握曆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及大行在禦,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朕以寡昧,親臨萬國,識謝塗山,德慚文母。屬妖逆遞興,四郊多故。實望穹靈降佑,麟趾眾繁。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於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何圖一旦,弓斂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及翊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幾。暨陳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寶,即日踐阼。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靡洎。今喪君有君,宗佑惟固,宜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並加陟敘。內外百官,文武督將,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其禁衛武官,直ト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階,其亡官失爵,聽複封位。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清議禁錮,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兒弟。可班宣遠邇,鹹使知之。”

魏國大將軍爾朱榮率領七千契胡鐵騎,備道兼程,穿越太行山,埋伏在葛榮中軍背後的密林之中,打算表裏合擊,偷襲葛榮號稱百萬的大軍。他能否擊敗葛榮,完成中國曆史上一次偉大的騎兵突擊?

高歡身上流淌著漢人祖先的高貴血統,幼年喪母,寄居在姐夫鮮卑人尉遲景家中,沾染塞外習俗,自幼舞刀弄棍與胡人沒有區別。他在夢中踏星而行,得到上天眷顧,欲成大事,卻被爾朱榮棄置在山穀中牧馬,他內心卻始終掙紮在漢人和胡人之間。高歡如何崛起?能否統帥群胡掃平宇內?漢人和胡人,他將選擇哪個身份?

梁國關中侯陳慶之立誌北伐,收複漢室江山,他能否衝破層層阻撓,出兵北伐?從渦陽到魏國首都洛陽,途中密布三十二座城池,數十萬敵軍攔截其間。陳慶之能否率領七千白袍勇士完成這次傳奇的北伐?

宇文泰的父兄起兵討伐叛軍時戰死沙場,他屢經磨難,少年老成,與高歡都是一時豪傑,任何一人皆可橫掃天下,兩人卻生不逢時地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兩個不世的英雄被兩股巨大的勢力推到敵對的位置,誰勝誰負?

明月郡主腳踩七星,將孕育未來天下之主,是佛家千方百計尋找和保護的目標,她與魏國皇帝元子攸到底是什麽關係?梁國年輕遊騎校尉楊忠對她一見鍾情。怎樣化解元子攸、明月郡主和楊忠之間錯綜複雜的愛情糾葛?誰將孕育未來一統天下的一代雄主?

從西域傳來的佛教在胡人推動下深入中原腹心,儒道漸漸式微。儒士為了捍衛華夏正統,不畏生死,不懈努力,促使北魏太武帝對佛教痛下殺手,胡人歸依儒家,開始漢化進程。但是,儒道佛三教你死我活的鬥爭才剛剛揭開序幕,年輕的白衣儒士溫子升和他的助手不惜性命潛入宮廷深處,他們能否教化凶猛狠辣的胡人?佛家表麵不動聲色,卻派出智仙神尼尋訪未來天下共主,奉養於寺廟,以圖在浩浩****的滅佛運動後東山再起。儒佛道三教鬥法,鹿死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