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二百八十五章 割發代首 上

且不說曹操、馬超他們加緊整備,準備不日進兵江淮,卻說袁術一路倉皇逃竄,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淮南。

他剛剛回到淮南,還來不及喘上一口氣,接踵而來的各種消息,頓時讓他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頭爛額之中。

輿論,是掌握在士族和文人手中的。他們的評論,往往可以毀掉一個大有可為的人的前途。袁術僭越稱帝的行為,早已激起了天下士子們的一片口誅筆伐,在廣大文人墨客和大士族們的聲討聲中,袁術的威望降到了曆史最低點。

以前潛藏在內部的各種矛盾,在如今這個緊要當口,紛紛爆發了出來。

在袁術建立的偽帝王朝中,一些地方官員開始出現了倒戈的現象。他們在夜深人靜之際,把袁術賜給他們的官印懸掛在高粱之上,而後在夜幕的掩映下舉家逃離,就此脫離了袁術一去不複返了。這些地方官的舉動,大有越演越烈之勢,等到後來,甚至影響到了袁術身邊的朝臣,小部分朝臣先後效仿地方官員,逃離了淮南,逃離了袁術。袁術發覺後大怒,下令封鎖城門,一旦發現誰有逃離的跡象,立刻全家斬首。在袁術的威懾之下,逃離的浪潮才漸漸削弱下來,但仍是屢禁不止,每隔幾日,便會有人想方設法的要逃出去,為此,也不知究竟有多少人被袁術滅了門,淮南城的城頭上,懸首示眾的人頭,倒是越來越多了。

袁術的偽帝王朝朝中震動,鄉野的老百姓們也是一片惶然。不少老百姓開始舉家遷往外地,意欲逃離這是非之地,免得戰火一起波及自身。境內的老百姓大批大批的流失,袁術軍中的糧草自然會出現籌備不足的現象,為了能籌備到更多的糧草,袁術再次下令增加賦稅的征收,讓本就承受橫征暴斂之苦的老百姓們,再也看不到任何的活路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處於暗無天日中的老百姓們,越來越多的流向外地,甚至有的還揭竿而起,組成小股的義軍起義,來對抗袁術的偽朝廷,袁術不得不在加緊戰備的過程中,派出部隊到各地去鎮壓這些農民起義,來維護自己殘暴的統治。

隨著老百姓的逃離和袁術的橫征暴斂,江淮各地的物價漲的飛快。以人們最常食用的粟米為例,原本一貫錢就可以買到的粟米,價格一路飆升,隨著袁術三十萬大軍在徐州折戟沉沙的消息傳來,更是漲到了驚人的五十貫錢,價格直接翻了五十倍!

這些還都隻是大方麵的問題,其他各個小方麵的問題,更是數不勝數,搞得袁術心力交瘁,整個人都顯得蒼老了許多。

在內憂外患之中,袁術的仲氏王朝本就風雨飄搖了,偏偏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曹操、馬超等四路諸侯進發江淮的消息,讓袁術的形勢,變的更加雪上加霜了。

四路諸侯中,兵馬最眾的當屬曹操。曹操代天子出兵,起十七萬大軍向江淮進發,光是夏侯惇率領的先鋒軍,就有五萬之眾!

再加上盤踞在江東的孫策所部數萬雄兵,根據其探馬頻繁的往來江口與豫章之間的舉動,證明其早已是蠢蠢欲動了,隨時會在袁術的背後發起攻擊,令袁術首位不能兼顧。這樣算來,

各路諸侯派出來的軍士,已經接近了三十萬之眾,這實在是讓袁術憂心如焚,要是早知稱帝會引起這樣的連鎖反應,袁術說什麽也不會稱帝啊,現在,他的腸子都悔青了。

可惜,這個世上什麽都可以買得到,唯獨買不到後悔藥。

不過,後悔歸後悔,但是袁術卻不能退縮。在這個節骨眼上,袁術自己也清楚得很,退縮就等於自取滅亡。擺在他麵前的就是華山一條路,除了把造反進行到底,已經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出路了。

既然退無可退,那也就無需再退了。橫下一條心,袁術糾合七路大軍,分別駐守在壽春與淮南之間的各處咽喉要道,試圖封鎖各路諸侯進入江淮的道路。同時,袁術還派給紀靈兩萬精銳,遊走在各處要道之間,負責巡察的任務,哪一路人馬出現困難,就趕赴哪裏。可以說,袁術的做法無疑於是瘋狂的,他將江淮所有的青壯年都聚集了起來,是想借著麾下人馬多於各路諸侯,同時占著地利的優勢,來個孤注一擲。打贏這一戰,他當皇帝的好日子就能繼續下去,如果輸了,那也沒什麽好說的了,拔劍自刎便是。

在派出七路大軍的同時,袁術還集結起五萬大軍,駐守在壽春,隨時準備尋找各路諸侯的破綻,伺機出擊,給與其中一路諸侯致命一擊。從兵力分布上來看,袁術經過徐州的慘敗之後,他在排兵布陣的時候,倒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明顯是按照避重就輕的道理來布置的。他的意思很明顯,是要打後期戰爭了,前期抵抗住實力最強的曹操,同時迅速擊潰其他幾路實力較弱的敵人,之後再收攏人馬,依仗地利和糧草運輸方便的先決條件,和曹操等人打持久戰。

麵對袁術的安排,主簿閻象忍不住仰天長歎。在閻象看來,現在的袁術就像是一隻垂死掙紮的病老虎,爪牙早已不再鋒利了,卻偏偏要逆天而行,說白了,隻不過是困獸之鬥而已。閻象已經預料到了,不出半年,袁術的好日子也就該到頭了。

回到家中,閻象一麵歎息著,一麵派人將妻兒老小遣送出揚州,免去這一場在所難免的浩劫。至於他自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閻象不是迂腐的人,但他也深深地明白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他準備留下來陪著袁術一起赴死,並且在臨死之前,告訴袁術,他當初稱帝,實在是很愚蠢的一步棋。

再說曹操,此刻他正率領五萬大軍快速向壽春進軍。一路上,曹操看到田地裏的麥子都已經熟透了,可是卻沒有農民前來收割,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曹操問向身邊的郭嘉:“奉孝,此地麥子已熟,為何無人收割?”

郭嘉答道:“主公,嘉已經打聽過了,是附近的百姓聞聽主公率兵前來討伐袁術,唯恐禍及自身,都躲避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因此無人來收割糧食。”

曹操聞言,有感而發:“昔日,馬孟起曾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日看來,果然如此。天下紛爭一日未定,老百姓就難得過上好日子啊。傳令,到各處張貼告示,安慰民眾,讓百姓們都回來收割糧食吧。”接著,曹操又轉頭對身邊的夏侯淵、曹仁等武將說道:“你們都約束好各自的部下,對老百姓要秋毫無犯,違者立斬!”

當即,郭嘉提筆捉刀,以曹操的名義寫了一篇告示,讓軍士抄寫一百份,拿到沿途的郡縣中去張貼。告示雲:漢丞相曹公,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不得已而起兵。方今麥田已熟,大小將校,凡過麥田者,不得有意踐踏,違者立斬!百姓不必驚疑,可速速返回家中準備工具收割糧食。

曹操的告示剛一公布,就引起了百姓們的熱議。一些膽子大的農戶,壯起膽子拿著工具走進了田地,試探著開始收割麥子。路過的曹軍也不來打擾他們,甚至一些隨和的將校,還主動上前和他們攀談。這個消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遞到了更多人的耳中。於是,那些躲到深山老林中的農戶也都跑下山來,回到家中拿起了工具,然後趕到田地裏收割糧食。

曹操的這個舉動,贏得了老百姓們的一片稱讚,此後每逢遇到村莊,老百姓們都是夾道相迎,為曹操軍的將士奉上酒食。

數日之後,曹操率軍走過一片麥田,指揮著部下將士,撥開麥稈,小心翼翼的前行。忽然,田地中跑出一隻野雉,筆直的撞向了曹操的戰馬。曹操坐下的戰馬立刻受到了驚嚇,那馬載著曹操奔入了田地之中,踐踏壞了一大片的麥田。

曹操看了一眼圍聚在附近的老百姓們,有看了一眼被戰馬踐踏毀壞的麥田,仰頭歎息了一聲,口中問向郭嘉:“踐踏麥田,可是死罪?”郭嘉慌忙答道:“丞相身份尊貴,怎麽可以議罪?”曹操搖頭說道:“踐踏麥田者,立斬不赦。這是本相親自定下軍令,難道要自食其言嗎?”說著,曹操抽出佩劍,就要向自己的脖子上砍去。曹軍中自夏侯淵以下,全部跪倒在地,乞求曹操三思。郭嘉更是勸慰道:“丞相,古者《春秋》之義,法不加於尊。主公乃是當朝丞相,現今奉天子詔征討不臣,怎能在此時以身試法?”

曹操聞言,沉默良久。忽的舉劍斬下自己的一縷頭發,然後跳下馬背,小心的撥開麥田,牽著自己的戰馬走回了官道上。然後把手中拿著的斷發遞給了夏侯淵,說道:“雖然《春秋》有義,本相又有天子詔書在身,但不可不問罪。故割發代首。汝持本相的斷發傳令三軍,再有踐踏麥田者,定斬不赦!”夏侯淵連忙拿著曹操的斷發,傳示三軍去了。

看到曹操對自己的要求都如此嚴苛,附近的將士們一個個噤若寒蟬,再向前邁動腳步的時候,更加的小心謹慎了,唯恐一個不小心,踩到了麥田中的麥芒。與這些將士們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附近來迎接曹操的老百姓們。他們身處社會的最底層,長年飽受勞苦,受人擺布,一年到頭的盼望,無非便是自家田地裏的那些糧食,沒有人比他們更看重糧食的了。此刻見到曹操割發代首,老百姓們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溫暖,在一名老者待帶領下,百姓們紛紛跪倒在地,對著曹操不停地叩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