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守城之主
是夜,距離漢江數十裏之外的營地中,劉備坐在帳篷之內,正在與他的一眾心腹商議著,該如何才能讓劉表接納自己這一行人。
“劉景升坐鎮荊襄九郡日久,麾下兵精糧足,自保無虞。更兼乃是漢室宗親,與主公血脈相連,想來,還不至於將我等拒之門外吧?”簡雍率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把劉表兵精糧足放在前麵,漢室宗親的出身放在後麵,其實是在強調,以劉備手中僅存的這點兵馬,絕不會引起劉表的忌憚,之後在想辦法用漢室宗親的血緣關係打動劉表,這件事多半便會成功。
劉備微微搖了搖頭,歎息著說道:“恐怕不是那麽容易啊。景升盤踞荊州這許多年殊為不易,怎會無端端的便接納外來之人?”
糜竺想了想,開口說道:“吾在徐州之時,便聽聞劉表愛財。一年前袁術僭越稱帝,馬孟起突然出現在戰場上,便是以巨額錢財向劉表借的路。不若,吾攜帶財寶前往襄陽,以錢財打動他?”
“此法恐怕不行。”陳到打斷了糜竺的設想:“借路是借路,冠軍侯借路不會影響到劉景升在荊州的地位,劉景升自然也就順水推舟了。但此番我等乃是借住,是要留在荊州的,劉景升又不是傻子,豈會為了蠅頭小利而令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哪怕僅僅是潛在的威脅,他也會斷然拒絕的。主公仁德,是絕不會危害荊州的,但是旁人恐怕便不會這樣想了,對於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來說,主公若留在荊州,無論做什麽,都是一種威脅。”
張飛聽的一個頭兩個大,他本就性格魯莽,不擅謀略,當下便忍不住怒喝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如何才行?幹脆,俺單槍匹馬殺到襄陽去,在那劉表老兒的身上捅他一萬個透明窟窿,直接把荊州之主的位置拿來給大哥坐算了!”
“翼德!休得胡言亂語!吾與景升乃是同族兄弟,豈能做出如此不仁不義之事?你若再敢多言,吾須饒你不得!”劉備連忙嗬斥著張飛,將張飛心中瘋狂的念頭強行按了下來。
劉表盤踞荊州多年,豈是那麽容易對付的?如果真的那麽簡單,劉備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同意張飛的提議,事後再把一切的過錯推到張飛的身上,反正他的莽撞是出了名的,背著劉備做一些莽撞之事,倒也還說的過去。
不理張飛,劉備將目光看向其他人,問道:“諸位還有什麽其他的辦法嗎?”
孫乾站起身來,向劉備行禮:“主公,吾願前往說服劉景升,令他出城迎接主公!”
劉備聞言,心中一喜,隨即又有些擔憂的問:“先生當真有十足的把握?”
孫乾微笑道:“劉景升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劉景升了,當初他單人獨騎來到荊州,是何等的萬丈豪情?可如今,歲月早已消磨了他所有的鋒芒,令他淪為了守城之主。吾相信以三寸不爛之舌,前往說服,至少有八成的把握!”
“好!既然如此,此事便拜托先生了。”劉備站起身來,竟是鄭重的向孫乾行了一禮,足見他內心中對進入荊州的渴望。隻要能夠在荊州站穩腳跟,剩下的慢慢圖之便是了,再不濟,劉表的歲數在那擺著呢,總得死在他劉備的前麵吧?隻要能忍,荊州早晚會落入囊中的!
荊州,占據著長江以南的九個郡,地域寬廣,是天下第一大州。在北方連年戰亂之際,荊州在劉表的治下,從未參與過任何的戰爭,最近的一次大戰,還要追溯到討伐董卓時期呢。之後雖也有幾場小仗,但都是無關痛癢的,所以未經戰火侵襲的荊州,不但地域遼闊,而且富庶的很,天下第一大州的名頭,乃是實至名歸的。
劉備對荊州垂涎三尺,暗中算計不已,正是源於此。
襄陽是荊州的治所,劉表的州牧府就坐落在襄陽城中最繁華的地段。
這一日,州牧府前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自稱孫乾,手中持有劉備的拜帖。
聽聞劉備的官吏來到了襄陽,劉表很是奇怪,他不明白這個叫孫乾的人,究竟是做什麽來的。
不過劉表也不是傻子,更不是聾子。先前劉備和夏侯淵部將在漢江的激戰,劉表也有所耳聞,得知劉備已經渡過了漢江,難道說,此刻劉備竟處於自己的荊州境內?這個孫乾,乃是為劉備來坐說客的?想要讓自己接納他?
帶著這樣的疑問,劉表將孫乾召入府中,在議事廳與他相見。
一見麵,劉表就開門見山的問道:“先生乃是玄德的部屬,今日來到吾襄陽府,是要做說客的嗎?”
聽劉表一語道破,孫乾心中略微有些慌亂,他可沒想到劉表慧眼如炬,這麽快便識破了他的來意,這可和那位傳說中的守城之主不甚相符啊?
不過,孫乾的臉上可是沒有表露出來半分,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朗朗說道:“劉皇叔乃天下之英雄,雖兵微將寡,然匡扶漢室之心不改。皇叔麾下,先有管亥、張飛二將追隨,其後又有我等效命,欲以死而報答皇叔也!何故?皆因皇叔高潔的宏願與仁德也!明公與劉皇叔皆為漢室宗親,今劉皇叔為鏟除國賊曹操,宗力有不逮,仍率部與曹賊部下夏侯淵激戰於漢江,百死不悔。奈何天不遂人願,為曹賊所敗。劉皇叔欲要投奔江東孫伯符,是吾力勸皇叔,不可背親而向疏也。吾對劉皇叔說,荊州的景升將軍,禮賢下士,士歸之如水之投東,耐人心之所向也。更何況是宗族血脈?故此,孫乾特持劉皇叔拜帖,前來拜會明公,肯否收留,共同為大漢江山社稷做一些事情,皆在明公一念之間。”
孫乾長長的一段話說完,劉表猶豫了起來。
孫乾把話的框架拉的很高,甚至扯到了匡扶漢室的程度上去了,劉表有心不答應,又怕落人口實,背上輕視漢室的罪名;若答應吧,又實在不是他心中所願,與他的初衷相悖,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劉表猶豫不決,可急壞了站立在側的蔡瑁。
當下,蔡瑁見劉表久久沒有發話,忍不住急吼吼的說道:“主公,斷斷不可收留劉備!劉備先從陶謙,而後是呂布、曹操,皆不能善始善終,足見其人天生反骨,不足為信也!不如便斬下孫乾的頭顱,送於魏公,則朝廷必將厚待我荊州。”
身為劉表部下一將,蔡瑁怎敢如此僭越?原來,劉表的原配妻子早亡,隻留下了劉琦一個兒子。後來劉表入主荊州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納蔡氏家族的小女為妻,蔡氏還為劉表生下了此子劉琮。而這蔡瑁,便是劉表妻子蔡氏的兄長。
因蔡家的勢力龐大,劉表本來就要給蔡瑁幾分麵子,再加上妻子蔡氏不斷地在劉表的耳邊吹枕邊風,因此劉表對蔡瑁極為信賴,可以說,蔡瑁便是這荊襄九郡的半個主人,也就難怪他敢當著劉表的麵,一口回絕孫乾了。
顯然,孫乾在來之前,也是做了一番功課的,他對荊州的大體情況還算熟悉,早已知道有蔡瑁這麽一號人物。
見到蔡瑁公然反對,孫乾也不惱火,隻是看著劉表,淡定的說道:“孫乾並非怕死之人!劉皇叔忠君為國,先前依附呂布、曹操,乃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至於陶使君,更不必說了。若無我家皇叔當初力抗曹操,徐州在陶使君還在世時,怕是便要提前遭遇滅絕人性的屠城之厄了!相信當初之事,明公也曾有耳聞吧?”
劉表點了點頭,表示他知道曹操借著為父報仇的名義,意欲吞並徐州,卻被劉備力阻之事。
這件事,確實為劉備積攢了不少的好名聲,這些好名聲,至今還讓劉備受益匪淺呢。尤其是曹操擊敗呂布,大肆在徐州屠了十餘座城池,令徐州數十萬百姓慘遭橫死之後,便更加凸顯出劉備當初的仁德來了。隻是這世上少有人知曉,陶謙最後究竟是怎麽死的。
這世上的很多人便是如此,目光短淺的他們隻能注意到那些表麵上的事情,根本看不到暗地裏的文章。
見到劉表點頭,孫乾轉頭看向了蔡瑁,大聲質問道:“我家皇叔得知景升將軍深明大義,更是漢室後裔,意欲與景升將軍共謀大事,拯救我大漢萬千子民於水火之中,這才千裏來投,這難道有錯嗎?倒是蔡將軍你,罔顧大義,隻計較私利,卻在景升將軍麵前搬弄是非,進獻讒言,是何居心?!”
蔡瑁是個武將,論起嘴皮子功夫來,哪裏是孫乾的對手?被孫乾三言兩語之間,便弄得麵紅耳赤,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索性一甩袍袖,也不向劉表道別,直接便轉身向外走去。
看著蔡瑁的背影,孫乾心中一動,看似無意的說道:“看來明公對蔡將軍很是器重啊,想必私下的感情也很好吧?我家皇叔也是這樣,跟隨他最久的管、張二位將軍,亦是來去自如,不必通稟的。”
“嗯?”劉表耳中聽著孫乾的話,看向蔡瑁背影的目光中,卻是多了一絲戒備的神色。若不是孫乾無意間的這句話,劉表還真的忽略了,似乎蔡瑁在自己堂堂的州牧府中,來去自如不經通稟,也有一段日子了吧?是該尋個合適的機會,敲打敲打他了,免得他忘了究竟誰才是荊州之主!
“明公,我家皇叔之事,你看……”孫乾見好就收,把話題重新拉了回來。
經過蔡瑁這一鬧,劉表倒是改變了初衷。一來,劉備仁德之名滿天下,更兼孫乾此前把話題拉到了匡扶漢室的高度,令劉表無法拒絕;二來,劉表也想借劉備之手,肅清荊州內那些和他不同的聲音,比如說盤踞江夏的黃祖,以及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的蔡瑁……
“哈哈,玄德乃吾弟也,久欲相會而不可得,既然今日玄德有意來荊州,吾自當出城相迎,待之以手足!”
劉表這個守城之主,終於說出了孫乾最想聽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