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三百四十五章 治愈頭風

緊鑼密鼓的備戰,秘密的進行著,各種各樣的事情,令曹操操碎了心,許久未曾發作的頭風之患,再次降臨到了他的身上,讓他終日頭疼欲裂,恨不得拿個斧子把自己的頭顱劈開。

人的頭部神經眾多,尋常的頭疼都足以讓人難以忍受了,更不要說是頭風了。

不過,再怎麽頭疼欲裂,曹操仍然沒有因為自己的病痛而耽誤備戰的事宜,凡是一應備戰的重要事情,他都必須親自過目,做到心中有數。

看到曹操這個樣子,荀彧等人心中不忍,數次勸諫曹操以身體為重,都被曹操一一拒絕了。

此戰,事關重大,不勝,則亡。沒有人比曹操更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了。這個時候,曹操展現出了他堅韌的一麵,為了能做足功課而抱病辛勞,宛如後世即將麵對高考的高中生一樣。

備戰,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所涉及到的兵馬錢糧、人員調動之事眾多,半年的時間,曹操和他一眾部下也隻是來得及準備了個大概,很多細節上的問題仍然未能完全落實下去。

然而,半年之後,袁紹卻不打算再給曹操準備的機會了,隨著一道檄文的公布,袁紹率先發難。

檄文如下。

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昔強秦弱主,趙高持柄,專製朝權。世人迫脅,莫敢直言。及呂後,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趙梁,擅斷萬機,海內寒心……

檄文開篇恢弘,首段引用秦朝以及呂後時期的舊事,闡明權臣專政的種種弊端,並表明了袁紹意欲匡扶漢室、撥亂反正的決心。第一段中,袁紹雖然沒有明說,可任誰都能一眼看出,他所暗指的“權臣”,非曹操莫屬。

果然,在第二段,袁紹便將筆鋒直指曹操,痛斥曹操專權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魏公曹操,祖父中常侍騰(曹騰),舊日與徐璜等人並做妖孽,饕餮放縱,傷化虐民;其父嵩(曹嵩),本無才學,買爵高位,欺名盜世,傾覆國之重器。操乃贅閹遺醜,不修德行,好亂樂禍……

這一段,可謂是陰損到了極點,將曹操的祖上兩代都給罵進去了,更是把曹操描述為一個宦官閹貨之後人,稱他為喜好戰亂、幸災樂禍的無恥之徒。

臣袁紹,奉大漢威靈,因而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冀州震北方,並州越太行,幽州懾蠻荒。

方今漢室陵遲,朝綱廢弛,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衝之勢。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莫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對外假托宿衛,實則行拘禁之事。

動**之秋,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時,烈士建功之際!臣車騎將軍紹,備受皇恩,不敢或忘。即日起,起冀、並、幽三州之兵,率兵勤王。得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

最後這幾段,袁紹自賣自誇了一番,把自己的身世重述了一遍,讓自己站到了正義的製高點上,又言明天子被曹操所脅迫的事實,號召天下有誌之士盡皆起兵對抗曹操,並且還代替天子承諾下了重賞,以五千戶侯的爵位和五千萬的巨額賞錢為賞金,激勵重賞之下的勇夫們。

袁紹的這篇檄文,被廣為流傳,連南邊的荊州境內,都已經有人看到了。一時之間,震動天下,將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冀州來。

待檄文發布一個月之後,袁紹開始動兵了。

袁紹以審配、逄紀為統軍,以田豐、許攸為謀士,以顏良、文醜為主將,起馬軍十五萬,步軍十五萬,共計精兵三十萬,自鄴城向黎陽進發。意欲先發製人,占據有利的軍事要衝。

袁紹的舉動,很快便傳到了曹操的耳中。

這段時間以來,曹操的頭風很是厲害,經常搞得他夜不能寐。可是當他看過袁紹的檄文之後,不由得被檄文中犀利的筆鋒,驚出了一身冷汗,霍然站起了身來。困擾他許久的頭風之痛,竟是不藥而愈。

“噫!此乃何人所寫的檄文?”曹操連忙問向身邊的曹洪。

曹洪答道:“此乃陳琳陳孔璋所做。”

曹操聞言,長笑一聲,道:“這個陳孔璋文筆竟然如此了得!然,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奈何袁紹武略不足也!吾必勝之!”

頓了一頓,曹操忽然轉頭笑著對曹洪說道:“功勞簿上,便先給陳孔璋記上一功!若非是他,吾的頭風還不能不藥而愈呢。”

大戰還未開啟,先給敵人的文官記上一功,如此奇異之事,怕是也唯有曹操才能做得出來了。從這個細節上也可以看出,曹操是如何的自信了。

當下,曹操手持陳琳所寫的檄文,一邊向帝宮趕去,一邊派人通知包括天子劉協在內的所有人,到正殿上朝議事。

如今大漢的朝廷,可不是劉協這個皇帝說了算的,而是曹操。曹操想什麽時候上朝,朝會便什麽時候開始,哪怕曹操在夜半三更之際心血**,身為天子的劉協也得立刻從被窩裏爬起來,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朝會上來。

上朝之後,曹操命人將袁紹的檄文念了一遍,而後以目環視群臣,等待著他們的意見。畢竟,戰前籌備的事情,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除了曹操的心腹之人外,大多數人都是不知情的,現在得知袁紹即將要率兵打過來了,曹操也想看看他們都是什麽反應。

在曹操的暗中關注中,他發現大臣們之中,不少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恐慌之色,畏戰的情緒溢於言表。

甚至其中的一些人,還站出來說道:“袁紹勢大,不可與之力戰,不若求和。”

求和?在曹操的字典中,還從來沒有求和這兩個字!更何況,袁紹此次誌在必得,豈是說能求和便能求和的?自持麾下百萬兵鋒的袁紹,內心不知已經膨脹到了何等的地步,他要能答應求和就見鬼了!

曹操目光閃爍,將開口求和之人一一記了下來。這些人,胸無經緯,人品更是靠不住,遇到困難便使勁往後退,留在朝中也沒有用處,說不定日後還會成為蠱惑劉協的根源,還是尋個機會,盡早鏟除吧。

在記憶的過程中,曹操發現了一個問題。似乎,這些人,都是馬超派人送過來的那些!當初劉協出逃,將一大批的朝廷官吏留在了長安城中,後來馬超奪得了長安,以不能差遣朝廷命官為由,將這些人送來了許都,曹操也懶得搭理他們,便給了他們虛職,讓他們陪伴在劉協的身邊。

原本曹操是打算,留著這些人,也算是保全了朝廷的顏麵。至少讓外人看上去,朝廷有君有臣,確實像是那麽回事的。可現在看來,這些人,不過是活著浪費糧食,死了浪費土地的廢物罷了,也就沒有繼續活下去的必要了。

這些庸才殊不知曹操已經在心中判定了他們的死刑,猶然在七嘴八舌的闡述著袁紹的厲害之處,令大殿之上一片嘈雜。

“住口!天子駕前,成何體統?!”荀彧站了出來,喝止住了那些七嘴八舌的庸才。

待嘈雜之聲消失之後,荀彧轉身向劉協拜倒,道:“陛下,袁紹乃無用之人,自是不必求和。若是求和,豈非墮了陛下與魏公的威儀?此戰,袁紹必敗!”

距離荀彧不遠處,便是一名被馬超送長安送來的老臣,須發都已經花白了。他聽到荀彧的話之後,顫顫巍巍的站出來,捶胸頓足的說道:“書生誤國啊!兩軍交戰,所牽扯的事情頗多,豈能空口白牙便斷定戰果?袁紹治下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逄紀等,皆為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等皆忠貞之人;顏良、文醜勇冠三軍,其餘張合、高覽、淳於瓊俱為當世名將,如此強大的陣容,豈能便草率的說袁紹是無用之人?”

荀彧笑著答道:“袁紹並雖多,卻不精良。其麾下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無用;此數人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醜不過匹夫之勇,一戰可擒也!餘者碌碌,皆不足為懼!如此陣容,縱然袁紹擁兵百萬,何足道哉!”

荀彧的話,辯駁的那位老臣啞口無言。

相反,曹操聽了之後,卻真心的發出一陣大笑來。

笑過之後,曹操也不再給其他人開口的機會,直接拍板定了下來:“此戰,必不出荀文若所料也!請陛下下旨吧。”

歸根結底,在許都,還是曹操說了算。劉協縱然滿心不願,卻也無可奈何,隻好當場便手書了一道詔書,命曹操提兵北上,討伐逆臣袁紹。

在曹操的威壓之下,袁紹就這樣被劉協輕而易舉的給賣了,轉眼之間便從大漢的車騎將軍,淪為了大漢的逆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