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三百六十四章 何以飄零去

這次的打擊,對馬超而言是致命的。

在上郡,一直隱忍不發的張合盡起並州之兵,虎撲上郡而來,氣焰滔天;

在威州,二十萬精銳烏桓大軍,在其大首領峭王丘力居的指揮下,攻城略地,不可一世;

在前往許都的路上,馬騰帶著劉協下達的天子詔書,距離許都越來越近。

這一切,都超出了馬超的預料,令他長久以來一帆風順的軍事生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變的失魂落魄起來。

好在,馬超平日裏灌注到部下文武將官以及士兵們心中的信念,是成功的,是堅定地。這些有信仰的將官,有軍魂的士兵,在主心骨馬超陷入迷茫之際,將馬超曆經近十年之功,所培植起來的信仰和軍魂之力發揮到了極致,展現出了應有的頑強。

一項項指令,在臨時擔負起主帥職責的賈詡口中,一條條的傳達了下去。

麵對張合氣勢衝天的三十萬大軍,賈詡提前安排關羽率領一萬奔雷騎、張繡率領一萬破軍陣分別出了城,繞到張合的兩側數十裏之外作為奇兵,隨時準備接應上郡城下的戰鬥。

同時,憑借著上郡高大的城池,賈詡命人將所有的重型武器都搬運到了正麵的城牆上,以趙雲和太史慈為主將,駐守在城頭的兩邊,來抵禦張合所部的猛攻。

在韓暨和鄭渾研究出來的新型重武器的無上威力下,張合所部迅猛的勢頭遭到了強有力的遏製,在連續發動了三次猛攻,結果損兵折將,丟下近萬具屍體之後,張合不得不暫停了對上郡的猛攻,對著可望而不可及的上郡望而興歎。

不過,作為河北名將,身為袁紹帳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張合還是很有眼力的,他判斷出上郡城中的軍糧儲備不夠,以數萬之眾的義勇軍,是絕對撐不了多久的。

所以張合率部暫時撤出了戰場,但並未遠去,在上郡城四周紮下了數十座大營,將上郡團團圍困了起來,徹底杜絕了義勇軍的不及路線,即便在後軍負責督運糧草的黃忠趕來,也無法將所運的糧草順利的送入城中。

上郡這邊的戰事,便這樣陷入了膠著之中。

威州那邊,戰鬥打的同樣慘烈。

在張濟的調度指揮中,伐同和阿曼達又是帶傷上陣,三人以身作為表率,很好的起到了激勵三軍的作用,讓困獸烏鞘嶺的將士們爆發出了空前的鬥誌。

在經過三日三夜的苦戰不休之後,烏桓大軍始終無法攻克阻擋在他們麵前的烏鞘嶺,反而還在不斷地狂攻中,折損了兩萬餘烏桓士兵。

當然,張濟的部下和威州本地的駐軍,戰損也是相當的嚴重,縱然有烏鞘嶺要塞為屏障,死傷的戰士也接近萬人之數了。

但是,隻要他們胸中熱血未冷,他們便會一直戰鬥下去,哪怕隻剩下一兵一卒,也絕不會讓烏桓人踐踏他們身後的家園!

麵對烏鞘嶺上頑強的防守,丘力居大感頭痛。

烏桓人的人口本來就不算多,此次入侵的二十萬大軍,可以說是烏桓大小數十個部落所有青壯年之和了,能踏上戰場的,幾乎都被挑選了進來。

在這種情況下,烏桓人看似來勢凶猛,其實他們是最打不起消耗戰的,他們之中每戰死一個人,總兵力便會少一個人,絕然是沒有後背力量的。現在還沒打穿威州,便先後折損了兩萬多人,這個損失,即便丘力居身為烏桓峭王,在烏桓人中擁有最高的權力、最鼎盛的名望,依然是有些擔負不起的。

在第四日的清晨,丘力居騎在一匹雄壯的戰馬上,遙望殘破不堪的烏鞘嶺城頭,忍不住對身邊的兒子蹋頓感慨著說道:“嶺上的漢軍不過三、五萬人而已,如何便能硬生生的阻擋我軍二十萬兒郎們的連番衝擊?難道他們都是鐵人嗎?不怕死,也不會累?”

蹋頓皺著眉頭,低沉的說道:“這些漢軍,和以往的不一樣。以往的漢軍見到咱們的旗號,不望風而逃就算不錯了,哪裏有勇氣與我們死戰到底?這批漢軍,戰鬥意誌極為頑強,怕是那個所謂冠軍侯麾下的精銳了。”

蹋頓雖然是烏桓數十個部落的少主,作戰勇猛,思維敏捷,是烏桓人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物,可限於漠南地理位置偏遠,以及烏桓人文明程度並不高的原因,他的眼界卻有限。

此刻,他便誤將數萬普普通通的義勇軍,當做是馬超麾下的精銳之師了。

可即便是這樣,在蹋頓的口氣中,仍是流露出對馬超的些許讚賞之意。雖然是對手,蹋頓也不得不佩服馬超練兵、治軍的本事。可越是這樣,蹋頓心中的戰意便越旺盛,他恨不得立刻率軍踏平烏鞘嶺,感到馬超的麵前去,與馬超堂堂正正的一較高下!

“連番作戰,久攻不下。兒郎們的銳氣都墮盡了,你說,還要繼續強攻嗎?”丘力居問道。

蹋頓微微搖了搖頭,答道:“父王,再滯留下去,也沒有什麽意義了。這是一塊硬骨頭,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啃下來。我軍此次全族出征的目的,可不是留在這裏和漢軍較勁,而是長安。”

因為蹋頓頗有韜略,丘力居一直很信賴自己的這個兒子。

見到蹋頓這樣一說,丘力居終於做出了決定。他下令另尋道路,繞開烏鞘嶺,想辦法直奔長安。

為了將之前耽擱在烏鞘嶺這裏的時間彌補回來,丘力居還命令各個部落的將士,除了吃和睡,不得在沿途中多做停留,以免節外生枝。

同時,丘力居還讓蹋頓分出三萬精兵來,去切斷馬超身後的糧道;此外還留下五萬人留在烏鞘嶺之下,每日發動佯攻,牽製這裏的“漢軍精銳”,令他們不能分散到其他的局部戰場去。

在丘力居一連串的命令下,剩餘的十八萬烏桓大軍一分為三,分頭行事。

外麵發生了這麽多的變化,馬超依然是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除了馬騰的行蹤之外,其他的事情,他根本就漠不關心。

過去的四天時間,馬超每日唯一的動作,就是勉力拿起毛筆來,在白絹上用朱砂寫下一句哀思之語。往日裏力透紙背的筆力,今時今日卻變的軟弱無力,再也不複昔日筆走龍蛇之象。

何以飄零去,何以少團欒,何以別離久,何以不得安?

四天的時間,馬超寫下了四句哀思,每一字,每一句,都透著他對馬騰的依賴,無盡的不舍之情,躍然紙上。

當馬超寫完最後一句哀思,失神的雙眼中落下了兩行清淚,他無力地閉上了眼睛,任憑手中的毛筆無力地掉落到了腳邊。

當趙雲進來欲要向馬超稟報今日的戰況之際,看到的,便是馬超哀莫大於心死的樣子。

在心中暗歎了一聲,趙雲緩緩走上前來,將掉落的筆拾了起來,輕輕地放到筆架之上。

對於馬超此刻的心情,趙雲是感同身受的。

當初童淵離世,趙雲也曾如此沉痛過,甚至一度無法自拔,終日隻能靠瘋狂的練習槍法來排解心中的苦悶。以至於他當時的狀態十分的不好,若不是同鄉夏侯蘭多有照顧,趙雲怕是就要被自己活活給累死了。

這也是趙雲後來答應加入公孫瓚軍中的原因,他為的就是要報答夏侯蘭的照拂之情,才會和公孫瓚定下五年之約。未料造化弄人,還不到兩年的時間,在劉備的伎倆之下,公孫瓚便將趙雲派遣到了劉備的身邊,一晃就是三年的光陰。

到了最後,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公孫瓚和趙雲最後在宿命的指引下,還是在馬超的麾下重新聚首了。

想起以往的種種,童淵在彌留之際的一番話,無法遏製的趙雲的耳邊響起:“子龍,汝和孟起一樣,都是老夫此生最得意的弟子。去吧,回到孟起的身邊吧,他需要你。等你們還天下黎民一個朗朗乾坤時,勿要忘記,燒些紙錢告知為師。去吧……去吧……”

想到這裏,趙雲猛然轉過身來,雙手重重的拍打在馬超身前的桌案上,大聲說道:“師尊仙去之前,千叮嚀,萬祝福,定要讓我回到你的身邊,輔助你匡扶漢室,以正天下,如今大事未成,你怎能自暴自棄?!”

聽到趙雲提起童淵,馬超緊閉的雙眼蠕動了一陣,最終緩緩地睜開了雙眼,無神的看了趙雲一眼,翕動著因數日未曾飲水而幹癟異常的嘴唇,低聲說道:“孟起不肖,愧對師尊教誨,辜負師尊的厚望了……”

“馬孟起!別讓我看不起你!你現在這樣算什麽?!天塌下來了嗎?伯父即便陷在許都之中,難道便再也無法救出來嗎?你再這樣沉痛下去,你一手創建的義勇軍,可就要毀於一旦了!雍、涼、威三州的百萬子民,都將生靈塗炭!這是你想看到的嗎?回答我,是不是?!”

趙雲一把扯住馬超的衣領,大聲的喝問著。

馬超的眼眶中有湧出了熱淚,在他失神的眼眶中打轉,卻是一言不發,雙眸一片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