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四百一十八章 荊州亂流

出於新的戰略,馬超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裏,按兵不動,耐心的等待著機會。

馬超的沉寂,在微妙的局勢中,引起了一連串的變化。

冀州南邊的曹操,趁著袁紹被馬超牽製的機會,開始逐步蠶食冀州的各縣,兵鋒所向,無人能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連續攻克了五座縣城,所到之處,血流成河。曹操之名,在冀州南部,便是凶神的代名詞,可止小兒夜啼。

袁紹腹背受敵,大感難受。可他倒也不敢就此掉頭,去對付曹操。誰知道馬超會不會在他掉頭之際,從背後給他來一下狠的呢?

無奈之下,袁紹接連發令,命沮授等人趕赴冀州南部,阻止曹操的侵吞。

北方的戰場上,顯得有些詭異;而南邊的戰場,卻是戰火蔓延。

拿下了長沙郡之後,孫策在長沙修整了一段時間,忽然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他親自率軍突襲南陽,同時派大將程普自江東出兵,奇襲荊州北部的南郡。

駐守在這兩個郡的荊州兵無力抵擋,很快敗下陣來,連蔡瑁派出的援軍都未能等到,便被江東軍拿下了。

孫策的動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引起了荊州一係列的變化。

連續被孫策拿下了長沙、南陽和南郡,荊州的地盤喪失了三分之一,代替劉琮執掌荊州的蔡瑁,自然心慌不已,派大將張允率兵前往,意欲奪回對三郡的控製權。

荊州如今四分五裂,劉備占據著南部的三個郡,孫策又橫插一刀,奪了西邊的三個郡,蔡瑁的手中,就隻剩下了襄陽在內的三個郡了,在這樣下去,偌大的荊州眼看著就要完了,他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才掌控了荊州,還沒好好享受一番呢,怎麽能容忍孫策的放肆?

為了奪回西邊三郡,蔡瑁也是下了大本錢的,足足派出去了手上三分之一的兵力,導致襄陽多少有些空虛。

龐統看準了這個機會,力勸劉備即刻出兵,向北進軍,將襄陽等地納入囊中。

起初,劉備假惺惺的不願出兵,表示不想奪了宗族兄弟的基業,於是連續三次駁回了龐統的請求。

龐統自然明白劉備的心思,於是便瞞著劉備,與管亥、張飛等武將,以及徐庶、馬良等文官,共同謀劃了一番,將兵馬事先調動出了兩萬之眾,由管亥率領,直撲襄陽。

管亥出兵兩日之後,龐統等人才一起來到劉備麵前,跪倒在地,向劉備請罪。

劉備這個時候,才假裝醒悟過來,怒斥龐統等人自作主張。

其實,劉備當真不知道麾下兵馬調動之事嗎?長久以來,管亥、張飛每日都守護在劉備的身邊,管亥連續兩日未出現,劉備怎麽能沒有發覺?更何況,兩萬人的兵馬調動,並非小事,劉備怎會不知?不過是故意裝作看不到罷了。

隻不過,這次攻打襄陽,與上次攻打荊南三郡是情況不同。上一次,劉備是扯著劉琦的旗號,才得以名正言順的動兵的。現在劉琦已死,劉琮卻還好好的活著,有劉琮坐鎮襄陽,劉備如果強行出兵,難免會落下不仁不義的罵名,他長久積累起來的仁義之名,就要毀於一旦了。

所以劉備不是不想出兵,實在是受製於名聲啊!龐統正是洞察到了這一點,才暗自謀劃了這一切,將所有的過失,都背到了自己身上,將劉備撇的幹幹淨淨。

對於龐統的做法,劉備表麵上盛怒,實則暗中欣喜。

難怪人們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啊!果然如此!

假意責罵了龐統等人之後,劉備命龐統將功折罪,即刻統軍一萬,追趕提前兩日出發的管亥,務必要將管亥給追回來。

至於到底是追回管亥,還是暗中相助管亥,劉備和龐統,彼此心照不宣。

隨著龐統的出兵,荊州徹底亂了起來。一股股交織在一起的暗流,無形的在荊州境內紛湧而動。

隆中,草廬內。

靜立在窗前,諸葛亮一手背在身後,一手輕搖羽扇,保持著這個姿勢,從日出到日落。

伴隨著落日的餘暉,諸葛亮最終長歎了一口氣,喟歎道:“亂流將其,何以安身?也罷,此處終非田園,何懼將蕪?”

轉過身來,諸葛亮喚來書童,打點行囊,與妻子黃月英並肩離去,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去往何方。

在諸葛亮離開草廬後的第七日,真正的大亂,終於來臨。

孫策在張允進兵的道路上設伏,以四萬江東軍,殺的六萬荊州兵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張允身死,孫策俘獲荊州俘虜萬餘人,聲威大震。

在擊潰張允之後,孫策牢牢地將荊州西邊三郡,徹底掌控在了自己的手裏。

與此同時,襄陽遭遇了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戰火侵襲。

管亥率領兩萬精兵,沿途攻城略地,一路殺到了襄陽城下,令劉琮、蔡瑁相顧失色。這個時候,蔡瑁才反應過來,表麵上看上去仁義無雙的劉備,才是真正的狠角色啊!

在劉琮的建議下,蔡瑁決定向劉備求和,以此來緩解襄陽的危局。可惜的是,對於他們的求和,管亥根本不屑一顧,隨手便將劉琮的書信投擲於地,爾後借口劉備並不在軍中,請劉琮親自到武陵去見劉備。

管亥的怠慢,令蔡瑁惱火不已。誰都知道,劉琮是劉表的兒子,是荊州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誰能把劉琮攥在手中,便等於是掌握了整個荊州了。如果劉琮真的如管亥所言,到劉備麵前親自求和,那他還回的來嗎?

這明擺著,是請君入甕之計啊!

盛怒之下的蔡瑁,放棄了求和的打算,決心與管亥決一死戰。

然而,此時張允被殺、六萬荊州兵損失殆盡的消息傳來,令駐守襄陽的將士們士氣低落,哀兵一片,縱然蔡瑁有心出戰,卻也無力。

就在蔡瑁忙於提升士氣之際,龐統來了。

鳳雛之智,神鬼莫測。

龐統到來之後,命軍士將箭矢的箭頭取下,將他提前就命人寫好的書信,分別綁在光禿禿的箭杆上,趁夜向襄陽城內射去。

在這些書信中,龐統先是闡明了劉備的立場,把劉備進兵襄陽的理由,歸結為了蔡瑁假借劉琮之名,亂政荊州。並非是劉備想要鯨吞宗族劉景升留下來的基業。

甚至,龐統還把蔡瑁比作了曹操,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來比喻蔡瑁,言明,在荊州,蔡瑁便是第二個心懷叵測的“曹操”。

怒批了蔡瑁之後,龐統又大大的宣揚了一番劉備的仁義,將劉備描述的天下少有,間接的表達出,劉備日後必會善待劉琮、善待荊襄各個家族、善待荊州百萬子民的心願。

最後,龐統還縱論了一下天下大勢,將北方戰場的戰況進行了總結,指出袁紹必敗。試想,待曹操占據了冀州之後,地盤延伸到冀、青、徐、兗、豫五個大州,那麽他下一個目標,會是何處?

是西北的馬超嗎?當然不是!

馬超雄踞雍、涼,威震威、伏,占有蘭、並,比曹操隻強不弱,曹操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是絕不會輕易向馬超開戰的。那麽,和曹操地盤接壤的,便隻有一江之隔的荊州了。

如果曹操兵鋒南下,劍指荊州,試問,誰能抵擋?劉琮?還是蔡瑁?

都不是!能抵擋曹操的,唯有劉備!

當初徐州牧陶謙被曹操猛攻,眼看就要喪城失土,是劉備一封書信,退卻了曹操十萬大軍,可見曹操在內心中,是忌憚劉備的。隻要劉備能坐到荊州牧的位置上,曹操必然不敢來犯荊州!

龐統的這番論述,入情入理,半真半假,襄陽城內的軍民看了,無不深以為然。

於是,襄陽的民心,便開始向劉備傾斜,包括各大家族在內,對蔡瑁的態度,逐漸變的越來越淡漠了。

當襄陽城內的變化,發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龐統毫不猶豫的讓管亥發動了一次猛攻。言語的勸說,終究是為了戰爭做鋪墊,想要讓襄陽城內的眾人心悅誠服,最後,還是要依靠武力的震懾。

在龐統的授意下,管亥拿出十二分的本事,一日間連續三次,順著雲梯殺上了襄陽的城頭,砍倒了城上的大旗兩麵,重傷了蔡瑁,斬殺荊州兵近萬。盡管因為荊州兵眾多,管亥並未能真的攻克襄陽,但這一戰,管亥還是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令襄陽上下人等聞風喪膽。

戰鬥,從來都是殘酷的。管亥在威震襄陽的同時,他帶來的兵馬,也損失近半,八千多部眾,在這一戰中化為了白骨。

一將功成萬骨枯。

龐統要的,是最後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哪能不流血呢?隻要能拿下襄陽,這些戰死的將士,便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且龐統也相信,劉備亦是如此想的。他並沒有仁慈到,去珍惜每一名普通士兵性命的地步。

亂世之中,容不得真正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