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燒連營 二

不知不覺間,劉備率領四十六萬蜀兵,圍困漢中城已經足有半年之久了,時間,不知不覺的來到了盛夏。

自從圍城以來,劉備在半年的時光中,曾數次對漢中城發動強攻,結果無一例外的,悉數被舍生忘死的義勇軍擊退,死在紅衣弩炮、霹靂車、諸葛連弩三種戰場殺器之下的蜀兵,前前後後已累計超過五萬人了。

幾乎每一次強攻,劉備都要損失上萬的兵力,卻始終無法拿下漢中城,隻能暗中徒呼奈何。

久攻不下,圍城又不見效果,劉備大怒不止,再次下令在益州、荊州境內征兵,誓要把馬超狙擊在漢中城內。

益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可也禁不起劉備三番五次的窮兵黷武啊,留守在益州的管亥等人,勉強在益州征集了十萬蜀兵,送到了劉備所在的前線。

相比益州,荊州的壓力就要小的多了。荊州三十多年來未曾遭遇大的戰亂,可謂是兵精糧足,鎮守荊州的陳到,留下足夠的兵力防止曹操、孫權後,一口氣拿出了二十萬大軍來,以助劉備的聲勢。

自從劉備登臨漢中王之位後,其麾下的士兵便不能再以派係相稱了,蜀兵和荊州兵,如今都統稱為“蜀軍”,以彰顯劉備漢中王的威儀。畢竟,漢中就位於益州境內,劉備這個漢中王麾下的兵馬,自然是以蜀軍相稱更為合適。

有了三十萬生力軍在手,再加上之前的四十多萬大軍,劉備屯駐在漢中城四周的蜀軍,合計達到了驚人的七十多萬,大漢自光武帝中興以來,似如此規模的大戰,屈指可數,絕不超過一掌之數。

兵鋒震懾天下之際,劉備的聲望,也攀升到了頂峰,真正成為了繼馬超、曹操之後,天下第三強大的諸侯王。

七十多萬蜀軍圍困漢中城的消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發酵,遠在鄴城的曹操樂的坐山觀虎鬥,兩不相幫的作壁上觀,暗中不斷地積攢著實力,訓練精兵,隻等馬超與劉備之間分出勝負,他便率軍前來渾水摸魚,痛打落水狗。

至於落水狗是誰,那就要看馬超和劉備誰能笑到最後了。失敗的一方,必然會成為曹操迎頭痛擊的人。趁亂搶地盤的事情,曹操可是做過不止一次了,早已駕輕就熟了。

江東的孫權、交州的士燮,是除了馬超、曹操、劉備三位之外,碩果僅存的兩位諸侯了,他們的目光也被漢中爭奪戰所吸引著,每日都在密切關注著漢中的戰況。

尤其是孫權,他統領的江東,與荊州相連,他早就想奪下荊州了,之前為劉備的兵鋒所震,孫權不敢輕舉妄動,可劉備若是敗於馬超之手的話,孫權一定會毫不客氣的揮兵攻入荊州,趁著劉備麾下將士軍心不穩之際,強占荊州。

與孫權相對應的,是鎮守在荊州的陳到。劉備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他,說明對他是很信賴的。陳到自感責任重大,不敢稍有放鬆。每隔幾日,便要詢問一下荊州邊境的防務,唯恐孫權興風作浪。與此同時,陳到對漢中戰場的一切事宜,也很關注。

因為漢中之戰,牽一發而動全身,所影響到,可不僅僅隻是漢中之地。劉備若敗,益州、荊州,都將成為天下諸侯競相瓜分的大肥肉了。

同理,馬超麾下的眾人,和陳到一樣,無時無刻不再關注著漢中的局勢。馬超若是不能擊退劉備,劉備便可以漢中為跳板,**到雍涼境內肆虐,這可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無奈的是,半年時間來,以賈詡為首的長安眾臣,縱是殫精竭慮,加倍努力,所訓練出來的新兵,依舊是有限,遠不足以支援漢中的戰鬥。為安全起見,賈詡已左相國的名義,在遠離中原的蘭州、威州、涼州三個大州內,共計抽掉了十五萬精兵,以涼州牧張繡為統帥,暫時屯紮在長安與漢中之間的扶風郡內,以備不時隻需。

一旦馬超遇到危險,這十五萬義勇軍,便可立即投入戰場。

賈詡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並州等大州緊挨著中原,有曹操在旁虎視眈眈,是不可能抽調州內的兵力的。而蘭州等遠離中原的大州,因為路途遙遠,光是趕來長安,便需要三、五個月之久,所以當初馬超未能來得及抽出太多的兵馬,便趕往了漢中。

最焦急的,當屬位於大漢最東北邊的公孫瓚了。

馬超任命公孫瓚為幽州牧之後,從未對公孫瓚有過任何的征調,一來是因為路途遙遠,鞭長莫及;而來是幽州與並州,一東一西把冀州夾在中間,對曹操形成鉗製的局勢。一旦公孫瓚離開了幽州,幽州群龍無首,曹操可不會輕易放過那樣的好機會。

公孫瓚很明白馬超的心思,可這並不代表他對馬超的安危漠不關心,能夠安然的坐在幽州的州牧府內悠哉悠哉的度日。

他的性命,是馬超救下來的,恩同再造,公孫瓚時刻銘記在心,從無一刻或忘。他恨不得能盡提幽州之兵,一路殺到漢中去,助馬超力破劉備。可公孫瓚甚至自己肩上的責任,馬超把幽州托付給了他,他又怎麽能讓幽州落入曹操的手中?

所以。公孫瓚心急如焚,但卻無能為力。他手中鎮守幽州的義勇軍,防備曹操的入侵是足夠,可若是分出兵力來遠征漢中,那可就很是捉襟見肘了。

總而言之,漢中的爭奪戰,牽動著全天下人的心,就連不問世事的隱者,或是隻顧耕耘的農夫,在茶餘飯後,也都要熱烈的和身邊人聊一聊漢中的戰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的人打下包票,認為劉備必勝;有的人則是堅定地認為馬超定會再創奇跡,以少勝多;當然也有的人,看熱鬧不嫌事大,覺得漢中之戰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兩敗俱傷,而後曹操異軍突起,坐收漁翁之利。

一時之間,整個大漢境內,對漢中的關注度,超過了以往任何的時刻,人人各抒己見,眾說紛紜。

對天下人的評論,馬超並不關心,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天下人怎麽說,是天下人的事,至於他和劉備之間,誰能笑到最後,馬超的心中早已有了定數。

圍困漢中城這半年時間來,劉備大軍所消耗的糧草,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負荷,即便益州府庫內存量堆積如山,供應起七十多萬大軍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況且,劉備麾下將士們的飲食,可沒有義勇軍這樣優良,大多是以粟米搭配冷硬的幹糧,鮮少有肉腥兒入口。

長期食用這樣的食物,馬超相信蜀軍之中,怕是有一大半兒的人,都已經無法下咽了。而且沒有新鮮的蔬菜,更沒有太多的肉類,七十多萬蜀軍聚集在一起,身體的營養跟不上,抵抗力便會降低,每日吃喝拉撒稍有不注意,便很容易染上痢疾,更何況劉備的大軍中,還有二十萬是來自於荊州的呢,水土不服的現象,可不是那麽容易克服的。

反觀義勇軍,漢中城內糧草充足,一日三餐,兩頓有肉,每餐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每隔三日還能喝到一鍋滿嘴流油的羊肉湯,別提有多愜意了。與蜀郡將士們的滿臉菜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這個側麵,也能反映出馬超和劉備的不同之處。馬超對待麾下的將士們,哪怕是最普通的一個士卒,從來也不會吝嗇,在飲食上和軍餉上,義勇軍的待遇,是天下聞名的優渥。而劉備可以拿出大量的錢財來享樂,甚至在最為窮困潦倒的時候,仍要堅持飲用金城商會出產的西風烈酒,但是對部下士卒,卻顯得有些不夠厚道了,根本就舍不得把自己享受所需的金錢拿出來,為士卒增加軍餉。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明眼之人,其實早已看出了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可笑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大多數的人,隻看到了劉備強勁的兵鋒,卻並未能透過這層表象,看到深處潛在的東西。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來到了一年之中最為酷熱的八月。

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劉備麾下的大軍,終於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大量來自荊州的將士病倒了,就連蜀中的將士們,也因為長期吃不到肉,導致免疫力降低,在八月這個最容易滋生病菌的時候,接二連三的倒了下去,大部分生病的將士,症狀基本一致,正是馬超所預料的痢疾。

痢疾這種毛病,初期的時候算不得什麽大病,能讓人不斷地如廁,嚴重者,一天之內如廁數十次也是常有的事。等患痢疾者,未能及時服用藥物,或者服藥後不見效果,便很容易讓痢疾發展到後期,到這個時候,痢疾可以讓人活活脫水,甚至要命。

百裏連營中,每日都有人不斷地患上痢疾,這可讓劉備有些慌了,連忙把手頭上所有的軍醫都派了出去,勒令他們竭盡全力的控製病情,治療患病的士兵。

可惜,劉備手下的軍醫,遠遠無法和馬超的青囊軍相提並論,在青囊軍的麵前,這些軍醫隻能算是鄉野郎中,醫術簡直不堪入目。

結果,劉備大軍的病情非但沒有得到控製,反而越發的嚴重了。

當神機營密探,把這個消息利用飛鴿傳書,傳到被層層包圍的漢中城內後,馬超覺得,反擊的機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