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五百三十章 三分荊州

陳到出兵荊州的同時,漢中的龐統也在調兵遣將。

留下穩重的徐晃和多謀的陳宮鎮守漢中,龐統親率七萬義勇軍,以王平、劉磐為副將,馬鐵為先鋒,神不知鬼不覺的來到了漢中的邊境,隻等江州徹底亂起來,便會立刻跨過邊境線,直擊荊州最西北的上庸郡。

長安那邊,馬超也做出了動作。

龐統即將參與到荊州亂戰,留守漢中的兵力減少,徐晃足可抵擋住益州方麵的威脅。但為了安全起見,馬超派出大將張遼,率兵三萬,趕到了雍州與豫州的交界處,聯合當地的駐軍,組織起一支十萬人的兵馬,共同組建起防線,防止曹操來渾水摸魚。

本來曹操的確是想趁著荊州大亂,前來分一杯羹的,可是當他知道馬超派張遼提前一步封鎖了兩州交界,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時至今日,那場北方大戰留下的後遺症,還在困擾著曹操,曹操絕不想在沒做好萬全準備之前,再和馬超開戰了。故此,荊州雖是塊兒大肥肉,曹操也不得不放手了。

又一個月後,江東軍攻克了章陵郡,占據了荊州東邊的四個郡,包括盛產錢糧的江夏,可以說是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了。

直到這個時候,陳到才率兵趕了過來,卻為時已晚矣。

無奈的陳到,立刻聯絡上嚴顏,暫時放棄了進攻的姿態,轉而采取了守勢,在力保其他各郡不失的前提下,牽製住了孫權的江東軍,讓他們無法在寸進半步。

孫權年輕氣盛,接連拿下荊州四個郡之後,傲氣縱橫,不甘就此止步,數次率兵突破,意欲衝出陳到和嚴顏的封鎖,卻被陳到二人迎頭痛擊,殺的大敗虧輸。若非周泰舍命相救,孫權怕是就要死在戰場上了。

看著滿身傷痕、陷入昏迷的的周泰,孫權忍不住落下淚來,回到駐地後,立刻叫來醫者,為周泰療傷。

等眾人卸下周泰的鎧甲,這才發現周泰身上的傷痕足有十三道,且每一道,都深可及骨。江東眾將士見狀,無不驚駭,自此以後,私下稱周泰為“不死將軍”。

差點折損了周泰這員大將之後,孫權冷靜了下來。

他知道這場戰鬥,前期之所以江東軍屢戰屢勝,是因為有魯肅等人的運籌帷幄,以有心算無心,荊州兵的反應跟不上節奏,才會輕易丟掉了東邊四個郡。如今陳到重回荊州主持大局,老將嚴顏也適應了江東軍避虛就實的戰略手段,孫權再想和之前一樣順風順水,就很困難了。

吃到了苦果的孫權,開始為自己的年輕氣盛而反思,

出兵之前,他一心想要證明自己在軍事方麵的才能,以消除父兄留下來的影響,前期他卻是也做到了,拿下四個郡,便是證明。可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一些,指揮戰鬥的經驗不足,無法很好地駕馭大場麵的戰爭。

所以孫權決定,見好就收。他的目的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既拿到了實惠,又為自己正了名,他可不想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到最後再被自己親手毀掉。

於是,孫權把軍務大權全部交給了大都督魯肅和副都督呂蒙二人,他自己則是借口母親吳國太壽辰將至,星夜趕回江東去了。

誰都知道孫權是個大孝子,從來不曾或忘吳國太的壽辰,在孫權的威望正值頂峰之際,他抽身離開戰場,非但不會讓人非議,反而還會稱讚他忠孝兩全。

經此一事,孫權的吳侯之位,變的更加穩固了。自從接替孫策成為吳侯以來,還從未如此穩固過。

當然了,孫權也不會做甩手掌櫃,他給魯肅下了密令,叮囑魯肅可以根據戰場上的形勢,自行決定進退,但前提是,已經到手的四個郡,絕不能丟。

到手的肥肉再吐出去,孫權丟不起這個人。

孫權走後,大都督魯肅成為了江東軍的最高指揮官,他的統帥才能,可要比年輕的孫權強多了。

在魯肅的指揮下,江東軍雖仍是未能突破陳到布下的防線,卻也把陳到按在了戰場,無法脫身。雙方的戰鬥,驟然陷入了膠著之中。不約而同的打起了消耗戰,誰率先在糧草供應上出現問題,誰便會成為失敗的一方。

有江夏在手,魯肅的底氣很足。而陳到則是憑著襄陽多年來的存量,寸步不讓。

這一僵持,就是兩個多月的時間。

打破僵局的,是忽如其來的龐統。

龐統用兵如神,趁著陳到與魯肅僵持之際,誰也無法輕易脫離戰場,龐統率軍呼嘯而來,從漢中直擊荊州的上庸,上庸守將才能有限,又未料到龐統會毫無征兆的前來攻城,勉強抵擋了數日之後,被龐統設計誘處城池,埋伏在一旁的王平率軍殺出,一刀斬下了他的首級。

隨即,王平倒卷兵鋒,與劉磐一左一右,強行殺入了上庸城,短短半日,便**平了上庸城中的荊州兵,迎接龐統入城。

龐統主掌上庸後,大張告示,一麵說明義勇軍並無擾民之心,一麵把劉磐的身份廣而告之。

劉磐乃是現任荊州牧劉表的親侄子,劉表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死於非命,如今能繼承劉表意誌的,唯有劉磐了。

之後,劉磐以劉氏宗族子弟的身份,把當初劉備挑動荊州內戰,坑殺劉琦、氣死劉表、逼死劉琮的事情,從頭到尾大白於天下。

許多荊州的舊官吏們,結合當時的所見所聞,立刻便明白了過來,於是很多人開始義憤填膺,聲稱要為劉表討回公道。

畢竟,劉表在荊州數十年,其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遠非後來的劉備能夠比擬的。

劉磐在上庸登高一呼,附近的數十座縣城,爭相竟從。義勇軍神奇的兵不血刃,便拿下了上庸郡全境。

趁熱打鐵,龐統借勢兵進南郡,在陳到和魯肅反應過來之前,又把南郡打了下來。

攻克了上庸和南郡之後,龐統停止了進攻。

這兩個郡,分別處於荊州的西北和正北,剛好接壤。有這兩個郡在手,龐統便把漢中之地,與荊州北麵連成了一線,進可攻,退可守,等於是給漢中插上了兩支翅膀,如虎添翼,已然立於不敗之地了。

龐統進攻荊州的真正目的,也就是這兩個郡。

再往長遠一些看,這兩個郡不是荊襄九郡中地域最大的,也不是最富有的,平時也看不出地理位置如何的重要,但若把它們和漢中放到一起來看,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往西,義勇軍能夠自漢中出兵,不必再走艱難的棧道,沿江而上,便可進擊益州;

往南,如今還歸屬於蜀國的幾個郡,隨時可以成為龐統肆意侵襲的目標;

往北,跨過南郡,便是豫州的西南部,日後馬超再與曹操開戰之時,龐統大可自此提兵北上,成為一支奇兵,威脅豫州。

看似是四戰之地的上庸、南郡,在有漢中做後盾的前提下,卻足以自保。無論是陳到還是魯肅,甚至是曹操,都無法輕易擊破這道連成一片的防線。

更讓人頭疼的是,拿下這兩個郡後,龐統並沒有冒進,而是把劉磐推上了前台,接著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大肆召集劉表舊部,在兩郡之內,集結起了近十萬荊州兵。

這些歸附劉磐的荊州兵,雖然有點一盤散沙的意思,可畢竟人數眾多,算得上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龐統打算把這十萬荊州兵,按照義勇軍的訓練方式,重新訓練成軍,成為鎮守上庸、南郡的有生力量。這也是龐統不再繼續攻城略地的另一重要原因,他必須保證到手的上庸和南郡的絕對安全。

龐統也相信,在他和劉磐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之後,這支荊州兵,必然或發生脫胎換股的變化。到時候,他們也就可以換個稱謂了,拿下荊州兵的稱號,而被冠以義勇軍的榮譽。

得知龐統**後,陳到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他不敢就此撤兵去抵抗龐統,因為在他的麵前,還有魯肅這個大敵。

無奈之下,陳到和嚴顏等數十位將官,聯名上書劉禪,把荊州的複雜情況告知劉禪,建議劉禪與江東罷兵議和,放棄被江東軍奪走的四個郡。

從荊州東邊到益州的成都,信使快馬加鞭,依然走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好不容易把聯名書信送到了成都後,又趕上劉禪請得道高人為劉備做法事,這一耽擱,優勢七日之久。

等法事做完了,劉禪看到陳到他們的書信後,又和眾臣進行商議,這個時候,三個派係之間的矛盾,再次爆發了出來。

舊有的益州派係這次占了上風,他們之前就建議罷兵議和,卻沒有得到采納,如今事情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陳到又上書求和,舊有益州派係就像是抓到了其他人的小辮子一樣,那叫一個趾高氣昂,仗著三寸不爛之舌,幾乎把其他兩個派係的人,批判的抬不起頭來了。

尤其是荊州派係的領袖,不善言辭的管亥,當初就是他力主出兵荊州的,舊益州派係的人,自然把全部的責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弄得管亥有口難辯。

這一扯皮,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劉禪對蜀國各個派係掌控力不足的弱點,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