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董卓的野心
話分兩頭,先不說馬超在金城勵精圖治,且說董卓自離開隴西,一路東進,不一日來到了洛陽城,率軍駐紮在洛陽城外十裏之處,隨時等待著何進召喚他進入洛陽。
因為董卓所部的到來,洛陽城中的形勢再次發生了變化。
張讓等宦官們,心頭的沉重一日勝似一日,他們清楚,礙於外官進入京城必須得到當朝天子的允準,所以董卓才未能馬上進入洛陽,可一旦何進假借劉辯之手,以劉辯天子的名義宣召董卓入城,那就意味著張讓等人的好日子也就徹底走到盡頭了。
生死一線間,張讓等人鋌而走險,事先在宮城的城門內埋伏下了大量的人馬,然後謊稱是何太後想要召見何進,請何進入宮議事。
何進在接到假消息之後,日益驕狂的他已經失去了往昔采納諫言的好習慣,自認為京城的局勢已經完全被自己掌控在了股掌之間,張讓等人已是甕中之鱉,再也翻不起什麽風浪來了,於是何進不顧袁紹的勸阻,隻帶了數名護衛便進入了宮城,結果卻被張讓等人事先埋伏好的猛士們,三下五除二的給解決了,隻把何進的人頭,隔著高高的宮牆給扔了出來。
可憐何進眼看著就要完全掌握大漢江山了,卻在最後的關鍵一步上,因為自大和愚蠢,被已日漸式微的宦官們給翻了盤。何進這一死,立刻成了宮廷大亂的導火索,宦官們試圖重新將朝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袁紹等人則是奮力反抗,想要奪回先機;另一邊,駐紮在城外的董卓,在得知何進被誅殺的消息之後,仰天大笑了三聲,隨即指揮部下兵馬趁亂入城,聯合自己時任奉車都尉的弟弟董旻、何進原部將吳匡等人聯合攻殺了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趁亂將何進的大部分兵馬收歸己用,進而觀望朝廷的動向。
等到八月二十五日,袁紹等人與宦官之爭,以宦官與袁紹兩敗俱傷之際,董卓擁兵而上占據洛陽收場,董卓的野心在這一刻顯露無餘。
袁紹見董卓勢力龐大,不敢與其爭鋒,隻好暫時避讓;宦官們自知董卓是衝著劉辯這個小皇帝來的,所以便脅迫著劉辯與陳留王劉協逃往了洛陽城外的北邙山,但是很快便被董卓部下的兵馬給追了上來,將他們團團圍困在了山上。
隨即董卓率大部人馬趕到,誅殺了張讓等人,隨後虛情假意的請劉辯回宮。
在回宮的路上,董卓曾問及劉辯,被張讓等人脅迫的細節,劉辯因內心恐懼,竟是語無倫次,無論如何也不能將事情清楚的陳述出來。倒是一旁比劉辯還要小幾歲的陳留王劉協,條理清晰的將事情講了一個大概,惹得董卓對劉協沒來由的生出了幾分喜愛之意。
或許是因為董卓沒有兒子的緣故,亦或許是董卓從這一刻起便包藏禍心,一路之上,董卓對劉協關愛有加,在和劉協的攀談中,得知劉協並非是何太後所生,而是董妃所生之後,董卓自認為董妃與自己乃是同族本家,劉協乃是自家的外甥,因此對劉協更多了幾分關照。
等回到了洛陽之後,董卓便有心要廢除劉辯的帝位,扶持劉協登上大寶。無奈的是,此時在洛陽城中,還有一支武裝力量,牽製著董卓的野心,讓他不能隨心所欲。這支部隊,就是並州刺史丁原的並州軍。
其實董卓倒也不怕丁原和他的並州軍,但是董卓在內心中深深地畏懼丁原的義子——飛將呂布!
這位呂布又是何人?因何被人稱為飛將?
呂布字奉先,乃是並州九原人,現為丁原賬下的騎都尉,丁原視呂布,如同己出。在此時此刻,呂布還沒有達到後來聞名天下的程度,可這並不會減少他的武勇。
早在丁原駐守並州的時候,呂布便已經是名聲鵲起了,憑借著手中的方天畫戟和一身高超的武藝,呂布在與胡人的戰鬥中,勢不可擋,令胡人聞風喪膽。除了自身無人能敵的武力之外,呂布還擅長指揮騎兵作戰,部下直屬的三千並州鐵騎,在戰場上往來如風,在呂布的率領下,屢屢於閃電奔襲之中破陣殺敵,創下了赫赫威名,因此在提起呂布的時候,胡人都發自內心的尊稱其為“飛將”!
自出道以來,呂布大小近百戰,無一戰敗,可謂是百戰百勝!因此成為了董卓眼下最為忌憚之人。
為了解決掉丁原這個心腹大患,進而掌握整個洛陽城,董卓聽從了李肅的建議,定下了欲殺丁原,先從呂布下手的戰略方針。
李肅與呂布昔日曾有舊交,因此李肅深知呂布的為人,知曉呂布雖勇,可是剛愎自用,性情反複無常,於是勸說董卓拿出了數百年難得一見的寶馬赤兔,以及整整一鬥的金珠,由李肅拿著去賄賂呂布,勸說呂布反水。
在李肅的勸說下,呂布果然被策反,手持那杆殺人無數的方天畫戟,毫不猶豫的斬下了對他情如父子的丁原的人頭,然後拿著丁原的首級,騎著赤兔寶馬,來到了董卓的麵前投誠。
董卓見呂布當真來投效自己,心中喜不自勝,又覺的呂布的武藝以及其麾下的勢力,對自己是一個絕強的助力,因此當場便認呂布做了幹兒子,升呂布做了中郎將,對呂布麾下的張遼、高順等大將也一一給予了封賞。
至此,何進殘部的數千人馬,以及呂布麾下的近萬並州軍,都成了董卓的部下,再加上董卓帶過來的八千西涼軍,三股人馬合在一起,使得董卓成為了洛陽城中目前實力最大的人,由此董卓的底氣也便足了起來,正式將廢除劉辯帝位,改立劉協為帝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但是,董卓乃是西涼人,對洛陽城中這些達官顯貴、士族世家們的那些彎彎繞,了解的還是不夠透徹,別看平時他們一個個的都和縮頭烏龜差不多,可是當董卓真的要欲行廢立,觸及到他們家族利益的時候,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抵抗,竟是遠遠超出了董卓的預料。
為了震懾住這些人,董卓與女婿李儒商議出了一個對策,董卓下令讓部下的西涼兵們,在臨近傍晚的時候換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悄悄的出城,然後在次日的上午,又換回西涼軍的製式鎧甲,拿起武器大張旗鼓的進入洛陽城,如此循環往複一連數日,令洛陽城內的各個家族門閥搞不清楚董卓到底帶來了多少部下,使得這些達官顯貴們心中充滿了狐疑,唯恐董卓當真帶來了大股的兵馬,仗著這些兵馬為所欲為,因此,對董卓的反對聲音,便逐漸減弱了下來。
反抗的聲音減弱,並不代表就此徹底消亡,為了進一步控製洛陽城的局勢,殘暴的董卓利用酒宴之際,竟是殘忍的殺害了當朝的司空張溫等數名重臣,然後站立在張溫等人的血泊之中,當眾將劉辯從龍椅上扯了下來,然後把劉協按在了龍椅上,隨後又逼迫劉協發布了天子第一詔,由董卓接替剛剛被其殺死的張溫,擔任司空的職務,一躍而成為了當朝的三公之一,頃刻之間便位極人臣。
攝於董卓的**威,太傅袁隗、兩朝老臣王允等人,不得不承認了董卓的合法地位,董卓權傾朝野的時刻,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當然,董卓心中還是清楚的,朝中的大臣們不過是怕了自己的武力,因此才向自己讓步的,但是董卓此時也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一旦被這些大臣發現,自己手中的兵馬其實並沒有表麵看上去的那麽多,他們一定會奮起反抗的。
於是,董卓暗自傳令自己的西涼老巢,令自己的女婿牛輔繼續鎮守西涼,令部下四大中郎將中的李傕、郭汜、徐榮三人火速率軍前來洛陽。
九月十二日,早已整裝待發的李傕等人來到了洛陽,分別率軍屯駐在洛陽城外的西、南、北三個方向,令朝野震動,使得朝中的大臣們,對董卓的畏懼變的更深了。
借著這個機會,董卓脅迫劉協再次發布詔書,明麵上是表彰已經被分封到各地的劉虞、劉焉等人,實際上卻是為了給自己的臉上貼金。在這道詔書中,劉協冊封劉虞為大司馬,兼任幽州牧,其他被分封到各地的漢室宗親們,也都獲得了一些虛名,但是董卓自己,卻假借劉協之手,將自己封為了太尉、兼任大將軍之職,爵位也晉為了郿侯,進一步掌控了洛陽的軍、政要務。
為了獲取天下士族們的信任,董卓大量征召天下的名士進京為官,蔡邕、荀爽等名士盡皆在列;同時,董卓還借劉協之手,給洛陽周邊的一些小諸侯們加以封賞,用以拉攏人心,袁紹、曹操等一些人,因此而官位得到了晉升;董卓更是對部下的眾將官大加封賞,即便是最近才投到他麾下的呂布,都被封為了溫侯的爵位。
不足兩個月之後,十一月一日,欲求不滿的董卓又自封為相國,效仿大漢之初的相國蕭何,享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即在登上殿堂的時候,不必除去腳上的鞋子,不必解除腰間的佩劍。
一時之間,董卓手中的權利達到了其人生的巔峰,權勢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