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看誰跑得快
加急文書再快,也很難追得上胡宗憲。
杭州城是整個浙江最重要的所在,如果丟了杭州城,天王老子來了也保不住自己脖子上這顆腦袋。
胡宗憲拎的很清,想的很明白,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全力回援,保住杭州城。
在胡宗憲的催促下,整支隊伍以最快的速度行軍,目標隻有一個,在倭寇集中兵力攻陷杭州城之前,趕到杭州城外。
如果可以趕到,內有堅城,外有援兵,說不定還可以打一個裏應外合,將進犯的倭寇包圍起來,打一個殲滅戰。
隻是……
行百裏蹶上將軍!
這道理胡宗憲不是不懂,胡宗憲放眼望去,前天出發時還精神飽滿的明軍主力,經過這兩天不停歇的急行軍,已經個個快到了強弩之末。
這樣的部隊,就算趕到杭州城下,又能發揮多少作用?
胡宗憲不敢想啊!
本來,不打無把握之仗是胡宗憲一直以來的原則,可是如今倭寇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麵,那是什麽也顧不得了。
大軍行進飛快,可還是有幾處地方的加急文書送到了胡宗憲的手裏。
胡宗憲坐在馬上,打開文書,忍不住罵娘。
這到底是什麽情況?
一支兩百人左右的明軍?
這到底是從什麽地方蹦出來的?
整個浙江所有的能戰之兵,全都在自己的麾下了,其餘各地駐軍,早就接到自己的命令,全部堅守不出,那麽這二百人到底是哪跑出來的?除了徐文長和俞大猷手下的那些新兵,可是那些新兵怎麽會跑到舟山方向去?又是怎麽會出現在寧波城下?
更要命的是,根據快報,這支兩百人的明軍,分明是在逃命,而且在他們的身後,正有一支五六百人的倭寇追擊而來。
而且更奇怪的是,這支倭寇一路之上沒有燒殺搶掠,隻是玩了命的跟在那支兩百人的明軍後不停追擊,從海麵上一直追擊道寧波,然後一路直奔內陸而來,進軍速度之快,追擊意誌之堅決,簡直超乎想象。
這說明,倭寇是鐵了心要將這支兩百人的明軍殲滅的。
可是問題來了,把這兩百人放到整個浙江的大棋盤上來看,根本就無足輕重啊,為什麽倭寇要如此不計代價的消滅這支隊伍?
看來這一次,倭寇圖謀甚大啊!
本來,既然有明軍被倭寇追擊,胡宗憲身為江浙總督,說什麽也要派出兵力支援一下,可是如今,胡宗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而且這一支追擊來的倭寇到底有什麽圖謀?是不是倭寇為了分散自己的兵力而故意布置的疑兵?
倭寇以幾百兵力深入浙江腹地,這件事怎麽看怎麽不大尋常!
胡宗憲歎了口氣,算了,保命要緊,先救援杭州城吧!
胡宗憲率領手下隊伍拚命的趕往杭州城,要趁倭寇攻陷杭州城之前趕到。
與此同時,徐文長心裏不住罵娘。
根據之前他對這次軍事行動的了解,自己早就應該遇上明軍主力才對。可是為啥自己跑了一上午,連個明軍的影子也沒遇到?
沒辦法,繼續追吧,隻要追上了明軍主力,自己就算安全了。
在徐文長的身後,二泉春二郎和半天風也是沮喪的要命。
要投降實在是太難了,倭寇自來是以流動作戰,行軍迅速而聞名的,可是沒想到啊,這次追明軍,自己玩了老命了,可就是追不上啊!
即便如此,二泉春二郎和半天風都徹底想明白了,除了投降,自己絕無第二條出路,所以一路上,二泉春二郎和半天風兩個極力約束手下倭寇,不得燒殺搶掠,見到明國的老百姓一定要溫文有禮,臨到分別時候還要送上禮物,好好打發,不然萬一到了最後,自己進入明軍大營投降,卻因為民憤太大掉了腦袋,那可實在是太虧了。
不過,在二泉春二郎的心裏,還存在著最後一絲不可對人名言的僥幸。
沒錯,自己是在所有倭寇頭領麵前屈膝跪地,投降了明軍。
沒錯,自己召集的海賊大會的確是遭到了明軍的突然打擊,損失慘重。
可是一路行來,自己布置的另外兩路奇兵,居然是半點消息也沒有。
隻要這兩路奇兵依舊可以發揮作用,那麽整個浙江,必然陷入大亂。
到時候自己也未必便沒有機會。
所以如今,追要追,看要看,隻有那兩路奇兵的消息傳來,才是最終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
…………
與此同時,二泉春二郎所給予厚望的兩路倭寇,終於出現在了俞大猷和魯永順的視線裏。
獨馬關前,俞大猷在茂密的樹林裏睜大了眼睛。
雖說現在是大白天,可是一來連日陰雨,而來這山上樹林茂密,光線實在不怎麽好。
可是即便如此,俞大猷揉了揉眼睛,終於確認了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切。
獨馬關下,來了三個人。
這三個人雖說喬裝打扮過,可是很明顯就是胡亂穿的。
一人打扮成書生模樣,背上卻背著兩捆柴。
另一人似乎是獵戶模樣,肩上卻扛著一把倭刀。
第三個人打扮成和尚的樣子,頭頂卻沒有戒疤,手上還拎著一條狗腿。
“奶奶的誒,難道師祖真的顯靈了?”俞大猷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回頭看過去。
還好,這些新兵沒別的優點,就是聽話,全都鴉雀無聲地大眼看小眼地盯著那幾個奇形怪狀的人。
“看來這是倭寇派出的斥候,在前麵探路的!”
俞大猷眨眨眼,打了個手勢,將之前招募來的那幾個獵戶叫到身邊,指了指那三個倭寇的斥候。
“回稟大帥,沒問題,隻不過稍微有些遠,最好再放近一點。”幾個獵戶低聲道。
這幾個獵戶都是附近山裏的好獵戶,全都是一手好箭法。
“好,再等等,記住,這幾個倭寇,一個也不許活著回去!”俞大猷低聲交待完,便伏低了腦袋,以免被發現了痕跡。
那三個倭寇的斥候左看看,右看看,隻見空山寂寂,毫無人跡,慢悠悠朝前走去,走了幾步,卻見一棵腐朽大樹倒臥在山路的中間。
幾個人皺了皺眉,嘰裏咕嚕說了幾句話,三個人一起彎腰,去搬動那大樹。